几种造像的方法


2014/9/8    热度:278   


  由于造像所用的材料不同,方法约可分为九种:
  第一金鍱像,这是用薄铜板槌打成的。自西晋时即采用此种造像法。晋沙门竺道一于太和年中(366-370),在嘉祥寺造金鍱千佛像。《出三藏记集》所载《法苑杂缘原始集目录》中有‘定林(法)献正于龟兹造金鍱槌像记’。
  第二铸像,这是用铜或铁铸成的。六朝时期有极精美的小型鎏金铜铸像,在背光后或像座上刻有铭文,甚可宝贵。
  第三雕像,是用石或木或玉雕成的。魏齐以至隋唐都有不少的石雕造像流传下来,其形式有一尊一石或多尊共一石的,有带龛形的,佛座上刻有铭文。一面以至四面都雕刻佛菩萨像,叫作‘造像碑’。有的在下方刻有供养人像或者题名。
  第四夹纻像,又叫作脱沙像。是先用泥捏塑成形,加上木架,蒙上麻布,然后施漆。等漆乾燥凝固后,再除去内中的泥土。晋法显《佛国记》中说:于阗有夹纻佛像。
  第五塑像,是用泥塑成的。现在甘肃敦煌石窟和炳灵寺石窟保存着不少六朝至唐宋的精美塑像。宋元明的塑像,各有风格不同。
  第六瓷像,是用瓷造的。有素瓷和彩瓷的不同。唐代三彩瓷像最为名贵。
  第七绣像,是用丝线在锦锻上绣成的。
  第八织成像,也叫作缂丝像,是用丝和金线织成的。
  第九泥像或陶像,这是用模型压泥而成的小型佛像。泥像在唐代有一种特殊类型,叫作‘善业泥像’。它是僧人逝世火葬后,用骨灰和泥压制出来的佛像,在像背后有铭文题‘大唐善业’等字样。西藏喇嘛习惯用铜模压泥造成各种佛像以为功德,藏语名为‘刹刹’。清代帝后每逢寿日造万佛像施献各寺,大都是这种像。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来在果地上以回向心成就感应道交,为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回向心。佛菩萨因地里头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帮助众生这个心愿念念不忘。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才来帮助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学一分,我帮助一分;我学二分,我帮助二分,纵然我功夫还不得力,我这个愿心不能没有。所以,初发心的时候要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有没有功德不知道,但是回向偈照念。功德就是自己真正做到,真正学到了,那才有功德。我以我这个功德,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德能相好,无条件地去帮助一切需要的人,这叫回向的愿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回向的愿心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