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简史
2014/9/8   热度:854
一、释迦太子诞生
释迦牟尼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他的父亲名叫净饭,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非常英明仁慈,母亲摩耶夫人,是拘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慧。她四十五岁的时候,怀孕太子,已满足了十个月,便在归宁途中,距离国都约五英里的蓝毗尼园,诞生了太子。太子能周行七步,脚踏之处,现出七朵莲花;且举目四顾,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自言自语:"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传说当时天上飘落香花,还有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父母晚年得子,喜出望外。当太子回宫后,全国举行欢庆,有阿私陀修士来访,说太子相貌庄严,预言将来可做统一全世界的"转轮圣王",或博学的"一切智者——佛陀"。父王对他寄予非常殷切的希望,所以特请著名的婆罗门教徒,替他取个名字,叫做"悉达多",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的意思。
【注】
⒈阿私陀——为信奉婆罗门教之修士,当悉达多太子未降生前,彼在禅定境界中现出天女预备为太子降生时散花之瑞相。
⒉转轮圣王——为世界第一有福之人。有四种福报。一、大富、珍宝、财物、田宅等众多,为天下第一。二、形貌庄严端正,具三十二相。三、身体健康无病,安稳快乐。四、寿命长远,为天下第一。转轮圣王出现时,天下太平,人民安乐,没有天灾人祸。此乃由过去生中,多修福业,而不修出世慧业,仅成统治世界有福报之大王,却不能修行悟道证果。
二、幼年及少年时代
悉达多太子诞生七天,母亲就去世了。姨母摩诃波波提,为净饭王继后,抚养太子。她把太子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使太子仍旧在幸福舒适中生活长大。
七岁时,太子开始读书。净饭王聘请名师教他学习梵文,由浅入深的研读五明和四吠陀。聪明的太子,闻一知十,没几年(十二岁时)便博通了一切学问。后来又学兵法和武术,也都很快就精练了。在一次王家子弟的比武会中,他表演了优越的体力角斗,和超人的射箭武艺:诸王子中最好的,只能一箭射穿三鼓,太子却能一箭连穿七鼓。
十六岁时,父亲就令他结婚,娶的是邻国公主耶输陀罗。后来生下一个名叫罗睺罗的儿子。当罗睺罗出生时,太子叹气道:"罗睺罗有般奴。"意思是镣铐锁住了父亲的颈项。
净饭王很爱太子,希望他继承王位,所以特别为他筑了"寒"、"暑"、"温"三时宫殿,挑选许多宫人美女服侍他,让他过著快乐的生活,但是悉达多太子对这世间的富贵、快乐,却不感到兴趣。
【注】
⒈五明:①语文学的声明。
②工艺学的工巧明。
③医药学的医方明。
④论理学的因明。
⑤宗教学的内明。
⒉四吠陀:(吠陀梵文VEDA,是明智的意思。)
①梨俱吠陀——宗教的赞歌。
②沙磨吠陀——祭祀仪式的颂文。
③夜柔吠陀——祭祀仪式的歌词。
④阿婆吠陀——俗世相传的咒术。
三、出家
悉达多太子,是个王子,但他看见当时印度四阶级的不平等待遇,十分不满意。他常想著:"首陀罗为什么做奴隶?难道他们不是人吗?有什么办法,使他们过著自由平等的生活?"
有一次,悉达多太子随著父王,到田野去游玩。看见农夫在耕田,上身没有穿衣服,在猛烈的阳光下晒著,全身是泥浆,大汗直流,气喘不息。耕牛颈上勒著绳子,皮破血流,还要受农夫的鞭打。犁过的泥土,翻出许多小虫,鸟雀飞来争著啄食。太子生起慈悲的同情心,觉得为了求生存,贫民是多么痛苦!而生命的互相争斗残杀,更是一幕大悲剧!他便在大树下静静的想著:"应该怎样去救济他们,让大家过著合理的生活?"太子想得出神,几乎忘记了回宫。
后来他出游四城,遇见老人、病人、死人的痛苦情形,又看到出家修士的快乐神情,因此左右思维,知道任何人都逃避不了老病死的痛苦,且一切众生为了求自己的生存,更做出种种罪恶,甚至不惜互相残杀,造成种种悲剧,结果还是向著老、病、死亡的路上走,这悲惨的生命界,这矛盾不合理的人生,应如何去解脱痛苦呢?
这些问题,使太子不能安住于王宫,享受尊荣与富乐,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的一个月圆光辉夜里,下了最大的决心,抛弃了王位、财富,和父母妻子,只带著侍从车匿,骑著犍陟白马,偷偷的离开了王宫,越过了阿那玛河,到深山旷野去追求痛苦的解脱与人生的真理。
【注】
⒈印度的四阶级:①婆罗门,②刹帝利,③吠舍,④首陀罗。
⒉阿那玛河(RIVERANOMA)是一条小河,经过二千多年泥沙的积聚,现在如不下雨,已没有河水。悉达多太子离开王宫时经过这河流,沿著河岸前走,又越过这河水南下访道。
四、修行的经过
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后,在阿那玛河畔,自己剃掉头发,披起袈裟,叫车匿带了冠服白马回宫,车匿哭泣,白马悲鸣,舍不得离开太子。
净饭王看见车匿回来了,却看不见太子同来,悲痛万分,立刻派遣大臣去追他回来。但是太子出家的意志,非常坚决,对来追的大臣说:"我如果不觉悟真理(成佛),誓不回宫。"国王无法,只得选了亲族中的五个青年,去跟随太子修行。
太子向旷野前行,进入跋伽仙苦行林,看见那些苦行者,为求生天,而修种种苦行,觉得不是正道,立即要离开。苦行者见他的道志异常,告诉他到恒河南面的苦行林,去寻找名师,定可达到愿望。于是他向南而行,越过恒河南岸,到了摩竭陀国,就在王舍城中乞食,之后,走向班达岩去。频婆娑罗王知道了,特到班达岩去访问太子,要请他进宫去,供养一切饮食,并要让给他王位,和赠送给他半个国土和财物,劝他还俗。太子因修道意志坚定,不愿接受,频婆娑罗王非常敬佩,对太子说:"你如果成佛,不要忘记度我。"太子说:"大王,我一定能如你的心愿。"于是他向王告辞,朝著苦行林的路径,再去寻找名师了。
太子同五侍从向追求真理的征途前进,访问了当时著名的宗教师阿罗逻迦兰,和郁陀迦罗摩弗;可是他们的学说都不圆满,不能满足太子的希望,便离开他们,向他处寻访。
太子在尼连禅河近处的宇奴唯拉村(URUVELA)修苦行,过了六年极其刻苦的生活,日食麻麦,身体消瘦,四肢无力。后来自知过份的刻苦,并不能获得真理,便放弃了苦行,接受牧羊女苏耶妲(SUJATA)乳糜的供养,恢复了身体的健康。随从的五个人,以为他失了道念,就不再跟从他了。于是太子到尼连禅河去洗澡,把六年来的污秽洗掉,并下定决心要追求最圆满的真理。
五、成道
释迦太子自己一个人,渡过尼连禅河,走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时有割草童子,先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了一个座位,太子即在所铺草座上面静坐。他发出坚强的誓愿:"我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佛经称此座为金刚座)过了第七日深夜,传说当这时候,太子在禅定中现出魔境扰乱,即摩王波旬,派遣魔女来诱惑他,发动魔兵魔将来威吓他;太子意志坚定,始终不被他所动摇,结果魔王被降伏了。这传说,是说明了太子内心中克服情欲与威势的心理过程。
降魔后,把精神全力集中起来,运用最高的智慧,去思考大地众生的问题。终于在三十五岁那年(公元前五八八年)夜半,看见明星出现,豁然觉悟一切真理,完成了无上正觉。从此世人就尊称他为佛陀,圣号就是释迦牟尼佛。
佛陀所觉悟的真理是什么?最重要的是缘起的理法,宇宙人生是从缘起而有的,万法是由因缘和合共依存。例如我们的躯体是由父母生育为缘,而生命是自己带来的业力为因,我们是自己过去所做的无明烦恼业力,所以招感这个身体果报,有了果报身体的生,那么老、病、死,就不能避免,所以要解脱生老病死的痛苦,只有修道断除根本烦恼的"无明"。
当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这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而不能成佛的原因,是无明烦恼障蔽了佛性。故佛陀的成道,是了悟缘起,断除无明,慧光焕发,佛性显现,内心清净,燃起了真理光芒,照耀人间。
六、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
佛陀成道后,就开始说法济度众生的工作。
最初,到鹿野苑教化陈如等五人,他们听佛说四谛法得道后,就成为五比丘。这是教史上最早的僧伽。
又有波罗奈国,俱梨迦长者的儿子耶舍,和五十个同伴,一齐来跟佛出家。俱梨迦长者及夫人也来皈依佛陀,成为最早的优婆塞和优婆夷。
接著,佛陀独自到迦耶山上,度化三迦叶兄弟,三迦叶是拜火教的领袖,大哥名优楼频那迦叶,有五百徒众,二弟名伽耶迦叶,有二百五十徒众,三弟名那提迦叶,也有二百五十徒众,合共一千个徒众集体来出家,大大提高了佛陀的声望。
佛陀带了三迦叶兄弟,和徒众千人,到摩竭陀国去,频婆娑罗王恭敬迎接,虔诚皈依,并且建筑了竹林精舍,献给佛陀与比丘们,这是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也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说法的根据地。
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王舍城内的著名异教徒,舍利弗和目犍连,也因崇拜佛陀所说的缘起真理,联合他们的徒众二百人,跟佛出家。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成为佛陀转法轮的助手。
不久,有摩竭陀国大富长者的儿子摩诃迦叶,来皈依佛陀,成为头陀第一,后来佛陀涅槃,他就承受了佛陀的遗钵。
须达多长者,皈依佛陀,在萨罗国舍卫城建筑园精舍,献给佛陀作为说法道场,这寺院的规模比竹林精舍更为宏大。是佛陀在北方说法的根据地。萨罗的国王波斯匿和皇后末利夫人,也都来皈依佛陀,成为忠诚护法的佛教徒。
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回祖国探望年老的父亲。姨母波波提,和阿难陀等几个堂弟及罗睺罗,也信佛,后来都出了家。当净饭王高龄九十三岁那一年,已是病重垂危,佛陀特再回国为父王临终说法,送终扶棺,布施财物,表示孝敬。
佛陀是大众的安慰者与救护者,他把一切人,都当作自己的父母儿女一样爱护,替生病的比丘洗涤脓血,替瞎眼比丘穿针缝补。释迦族和拘利族争水,他不辞劳苦,特地远道去替他们调解。毗舍离疫症流行,佛陀不怕传染,特别进城去安慰病人,教化病人,并且指导他们,国家应有民主的政治方法。
佛陀以慈悲无畏的态度,深入民间,去传播中道的真理,凡是同他接触过的,听他说法过的,无不深受感化,而衷心地信仰。
佛陀的信徒,从国王、后妃、大臣,以至贫民、乞丐、奴隶,应有尽有,遍布社会的每一阶层,这是他提倡慈悲平等,济度众生的伟大表现。
【注】
⒈优婆塞——近事男,即在家受五戒男居士。
⒉优波夷——近事女,即在家受五戒女居士。
⒊头陀——即苦行。
⒋耶舍皈依佛陀的因缘——耶舍是迦尸城俱梨迦长者儿子,他过著富乐的生活,但因沉迷酒色,困扰不安。在一次的豪华宴会散席后,他已喝醉,回室就寝,半夜做了恶梦,惊醒后,走出室外,看见他私爱的舞女同一音乐师正在戏弄,因此怒火燃烧,神经错乱,便离开家庭,一路盲目狂奔,直到黎明,走近鹿野苑河边,遇佛叫苦,得佛陀的法音施慰,才恢复精神安定。由此因缘,他及父母均皈依佛陀。不久,耶舍出家,其朋友五十人亦来随佛出家。
⒌佛陀度化三迦叶兄弟——佛陀到伽耶山先度化优楼频那迦叶。此山上有一火龙窟,龙常害人,诸外道不敢近龙,佛却向优楼频那迦叶借宿龙窟,于翌日往视,见佛已将火龙降伏,遂敬信皈投佛前,与其五百徒众皆闻法证果。于是将外道所用之物,弃于江中,逐流而下。伽耶、那提住江之下游,见而惊异,恐其兄为人所害,率弟子往探,因亦见佛闻法出家。其徒众各有二百五十人亦出家。
⒍佛陀度化频婆娑罗王——佛陀带三迦叶兄弟及其徒众千人往摩竭陀国,频婆娑罗王恭敬迎接他,与其后韦提夫人及文武官员均皈依佛陀,佛陀特为他们说五法:
①、布施——分配自己所有的财物作为自利利他,尤其施舍功德能得福报,获富贵。
②、持戒——要修持身、口、意三业清净。
③、果报——说明布施、持戒的功德能生天。
④、恶因——说明贪欲作恶,不能脱苦。
⑤、修行——要修戒定慧三学,才能达到离苦得乐。
⒎舍利弗与目犍连——"舍利"华言鹭,"弗"言子,因其母眼似鹭,故被称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称为身子。初为外道,于途中见马胜比丘,闻因缘法理,便约其好友目犍连跟佛出家。舍利弗与目犍连为佛门二大弟子,先佛入灭。
⒏摩诃迦叶——摩诃华译"大",亦称大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大饮光。未出家时,家境富裕,因宿世善根,早发愿修道,虽其父母为彼娶美女为妻,却与妻同约为名义夫妇,于竹林精舍闻佛说法,佛陀为其皈依后,修持头陀苦行,成为头陀第一。后佛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大迦叶领会佛意而微笑,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
⒐须达多长者——是波斯匿王的大臣,他乐善好施,慈济贫穷孤寡的人,又被称为给孤独长者。当他到王舍城访友时,特地去拜见佛陀,请佛到舍卫城去宣讲佛法,特向陀太子购花园,建筑园精舍供养佛陀为说法道场。因陀太子赠送花园内的树木,故园精舍又名树给孤独园。
⒑波斯匿王皈依佛陀-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知道他的太子陀把首都舍卫城的花园卖给须达多长者,建筑园精舍供养佛陀,早已对佛陀仰慕。有一天带领百官大臣到精舍来拜见佛陀,波斯匿王说:"听说你是一位大觉悟的佛陀,故特来拜见。但我觉得有许多修道者,长年在深山丛林中修行,直到衰老之年,尚不能觉悟,你是这么年轻,怎能得到正觉呢?"佛陀回答:世界上有四事不可轻视。即:
①、年幼的王子——是将来统治国家的大王。
②、初生的小龙——是未来的大龙。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④、年青的僧侣——只要心能清净,守护道业,弘法利生,不论老幼贵贱,都能得到正觉。故以上四事,实不可轻视。佛陀又向波斯匿王宣说佛性平等,人人只要修善断恶,转迷为悟,皆可成佛。王听后,非常信服,便皈依佛陀,成为佛教忠诚的大护法。
⒒佛陀回国诸王子出家——阿难陀、提婆达多、阿那律、跋提、婆娑诸王子跟佛出家。佛陀的亲弟难陀,儿子罗睺罗也先后跟佛出家。
⒓阿难陀——华译庆喜,相貌庄严,记忆力很强,侍佛二十五年,多闻第一。
七、涅(圆寂)
佛陀说法四十五年,席不暇暖地奔走,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到了八十岁那年,从摩竭陀国到毗舍离,在毗舍离的大林精舍,作最后一次的教诲。这时,佛陀身体染了疾病,已自知将在三个月内涅槃。又渐渐向前走,经过每一村落,便利用休息时间,向村民说法。在波婆村接受金工(金属铁匠)名纯陀的最后供养。病势加重,于是复步行到拘尸那拉城外的娑罗双树林,佛陀就选择在娑罗双树间之处,作他入灭的地方。
佛陀在阿难陀铺好的僧伽梨(大衣)上,右胁卧下时,已经疲倦不堪。当时一位外道名叫须跋陀罗(SUBHADRA)的来求见时,佛陀又抖擞精神向他说法,成为最后度化的弟子。随侍佛陀的阿难陀等见佛病势沉重,十分难过,佛对阿难陀等说:"别难过,信任自己,紧握真理明灯,在真理中求解脱。"阿难陀三次请佛住世,佛陀回答:"万法自性仍归于灭,人人有生必有死,我的肉体怎能永存呢?我这段生命,必须循著自然法性而归于寂灭。"阿难陀和阿那律、罗睺罗等听了,不禁流泪!于是众弟子公推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
1.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
2.佛陀住世时,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后,我们依什么安住?
3.佛陀住世时,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后,恶性的比丘,如何调伏?
4.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说:"我答覆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记著:
1·我涅槃后,应依戒律为师;
2·我涅槃后,应依四念处安住;
3·我涅槃后,恶性比丘,应"默摈"(不与之往来谈话)置之;
4·我涅槃后,一切经典首句应安"如是我闻"等证信的句子。
阿难陀和众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泪,佛陀像慈母般的安慰他们说:"你们不用悲伤,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只要你们依照著去实行,就是我的法身永远在人间了!"又说:"一切众生均有佛性,皆当作佛;断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就在这年(公元前五四三年)的五月月圆夜半,从容安静的涅槃了。
拘尸那拉国国王和佛陀众弟子们,用最隆重的礼节,为佛陀举行了火葬。佛的舍利由八国国王请去建塔供奉。这种舍利塔,一直到现在,还留在人间。而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永远为人们仰慕与崇拜。
【注】
⒈梵语涅槃,华译圆寂,即圆满一切智德,寂灭一切惑业。
⒉梵语舍利,华译灵骨,或坚固子,是修戒定慧的功德结晶而成的。
八、最圆满的真理
佛陀将他所觉悟的道理,说了出来,指示我们怎样做人,与怎样由做人而成佛的方法,这就叫做"佛法"。
佛陀成道以后,到涅槃以前,一直宣说佛法。从鹿野苑对五比丘的最初说法,到拘尸那拉对须跋陀罗的最后说法,从三十五岁到八十岁,整整的说了四十五年的佛法。
佛陀说的这些教法,在他涅槃的那年(即佛涅槃后的九十天)由五百大阿罗汉,公推摩诃迦叶为首席,在王舍城外,灵鹫山七叶岩集会编辑起来;先由持戒优波离诵出律藏,次由多闻第一的阿难陀,诵出经藏。经过大众的印可,完成了第一次的结集。
后来,又经过几次的集会整理,并且翻译成各种文字,传播到世界各国去。我国翻译的佛经,一直流传到现在的总名大藏经,在世界文化上,是极有价值的文献。
佛法的内容,说明了宇宙的真相,人生的意义,和道德的轨则。佛法之目的,在教我们怎样去止恶行善,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舍己利人。佛法实是世界上最圆满的真理,是人生所最需要的学问。人人能去研修佛法,弘扬佛法,将可转娑婆为极乐。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 雕塑 | 绘画 | 建筑 | 历史传记 | 农工商业 | 书法 | 天文 | 舞剧 | 哲学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力的加持一定是平等慈悲的,可为什么有人得到加持,有人得不到加持?这是因为佛力加持是有条件的,如果你有障碍,佛力加持不上你。那这个障碍是什么呢?就是烦恼习气。烦恼里面包括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如果我们自己肯断烦恼,远离烦恼,自己的智慧慢慢开了,就能够觉察到佛菩萨在保佑我们、加持我们;不但智慧德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我们这个身体也同样得到加持。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知恩加持”。我们要如何报恩? 就是:爱护自己就是报佛恩。自爱自重,就是报恩;糟蹋自己,不爱惜自己,这是违背了佛恩。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