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变今用


2014/9/8    热度:291   

  道证法师讲述

  李瑞玲、林嘉雯、陈弘学、林瑞蓁、仰莲居士敬记

  前言

  随机晨考

  平常考

  深夜疲极考

  当众突击考

  出一题,大家考

  期中考

  动中用功(动中考)

  忙里磨刀(忙中考)

  痛中考

  一枝草的考题

  水蜜桃的测验

  游戏人间出考题

  请别误会

  西方钱,要会赚

  一无可取—「憨慢」又「厚性地」

  师父教你,倒穿鞋子,你怎麽办?

  何必考这种「颠倒穿鞋」的题目呢?

  前言

  在学时,对教授考过学长的题目,通常戏称为「考古题」学生研究考古题,可以了解考试重点,使今考,及未来之考,成绩优异。修行亦然。修行道上,天天有考题,时时有考题。行者研究大德之考古题,可知修行重点,提高警觉,於今,於未来生命考验中,无往不利!

  笔试—记忆清楚?说一、二、三、

  临床—血肉模糊?考验百般

  我们在医学院读书,讲到要怎样急救病人,就说第一步如何,第二步如何,第三步如何。考笔试的时候,只要照书本,背得清楚就算及格了,但是临床上实际看病人,情形就大大不一样!

  比如说,半夜值班,送来一个和卡车相撞受伤的人,一看整条腿都被车压过去,血肉模糊,整只脚又镶著很多玻璃碎片,这个人又是会痛,会流血,会哀叫的人,一方面处理,他还一面惨叫,用「三字经」骂医生,我们一心要救他,既不能手软,也不能够生气,更不能够不耐烦,还要清楚明白,照书上所说的,第一步,第二步去处理。考笔试写答案是比较快,真正要照做是不简单,要一块一块的玻璃碎片处理乾净,骨头要接得好,伤口又要一层一层缝好,有时候站一整个晚上,站到早上还不能处理好,要忍饥、耐累,甚至还不能上厕所,这种忍耐的过程,和在学校考笔试就大大不一样!

  研经—由文解义?苦功百般

  修行—死去活来?考验难堪

  我们的人生修行过程也像这样,读佛经,做早、晚功课已苦功百般,照著经本去实行更困难,时常都考不及格,跌得头破血流,还是得继续照做下去。总是,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此後种种譬如今日生,心中邪知邪见「死」的当下,正知正见「生」。烦恼妄想寂灭了,法身慧命就活泼起来。

  感谢菩提道上师长恩

  很幸运,我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很好的师长,就像临床上遇到很好的教授一样,他们平常就会运用机缘出考题,帮我们培养实力,遇到境界的时候,也会用他们自己修行的经验,以适当的启示,帮助我们走过难关。

  上广下钦老和尚—突击考、演技派、教学天才

  (心不在道,保证考得哭哭啼啼)

  我的两位剃度恩师,是跟随上广下钦老和尚,修行将近二十年的比丘尼,他们时常会提出广钦老和尚种种的开示和考题,老和尚不但自己修证的功夫很高深,而且我们用现在的形容词来讲,他真的是一位教学的天才,他出考题都不必思议,都是在学生没有准备当中,出临时考题,如果不是时常把心放在佛道的人,就一定会考得哭哭啼啼的,他如果先告诉你要考试,你当然会提高警觉,问题是他不会事先通知你,都是临时用境界来考,看你在没有准备当中的实力如何,我常听恩师说他们自己修行的经过,时常都很感动,比起他们的境界和考题,我的考题实在是太简单了。

  实际生活中是否会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呢?

  如果我们在学校考是非题,老师出个题目说,过十字路看见红灯应该走过,看见绿灯应该停止,你就自然会晓得要打个X,知道老师在考你—是否知道交通规则,但是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有人故意把事实歪曲了,或是把事情做错了,我们是不是会发现,这就是在考是非题呢?我们能不能像答考卷、写是非题那麽平静清楚?自己好好的作答,交出自己的成绩单呢?我们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发现,这是在考是非题,可能我们就会很懊恼,处处感觉很没道理,很愤慨,忍耐不下去,这样就是考不及格。

  选佛场中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

  在人生的考试中,我们是各人交各人的成绩单,同一位老师出的题目,每一个学生答案都不一样,每一个人成绩就不同。比如同一个婆婆,骂一群媳妇,每一个媳妇听了,想法都不一样,各人想法不一样,就等於各人交出去的答案不一样,每一个人所得的成绩就不一样。婆婆是婆婆的成绩,媳妇是媳妇的成绩,考试题目本身没有好坏可言,但是每个人应考的心情不同,每个人的答案就有程度的不同。这个世间是一个选佛场,平时生活中大小事情就是大小的考试,就是在选,选得中的人,就往生西方去成佛。

  ※随机晨考(是平常例行,却都出乎意料之外)

  谁最用功?(这样讲几句,就动心。唉,功夫还早咧!)

  恩师告诉我说,广钦老和尚平时大约早上六点,就会在寺里面经行巡视,他平常都静静观察,看什麽人拜佛念佛最认真,最早起来用功,就找那个最用功的弟子来,不分青红皂白就骂一顿,甚至说一些让他冤枉委屈的话,老和尚演技又很逼真,那位弟子听了如果动心,甚至生气起来,老和尚就摇摇头,笑笑说:「我以为你多用功,这样讲几句就受不了,唉!功夫还早咧!」

  不知这是考题—就是「不觉」!(没学佛!)

  老和尚如果没有说出末後这一句,可能挨骂的弟子怎麽样都想不到,这是一个考题,因为没有发现是考题,不知道老和尚这样做原来是要看看我们怎样交答案。不知道是老和尚要看我们对佛法的体会实行如何,故意演出的境界,因为统统不知道,所以叫做「不觉」。没有随时觉醒的心,就是无明、糊涂。佛是觉悟的,我们没有时时觉醒,就是没有在学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我们常不觉,就是没念佛。虽然一大早就起来做功课,做了半天还是「不觉」。这样就是枉费功夫,等於读书很用功,考试都不及格!

  听故事,要会拿来用(销归自性)

  有一位女居士听到这里,她就很欢喜地告诉我说:「这样我知道了!我那个先生,经常一大早起来就随便骂我,骂东骂西,骂得很冤枉,我都埋怨,前世不知道欠了他多少骂债?现在我知道了,我就当他是广钦老和尚,早上出来巡视,给我出去考题,这样,我就很快活了。我就把它考过,很欢喜去西方!」

  这位女居士真是有觉性,听了故事公案,能够拿来自己用,销归自性,我会讲的人,不如她会听的人。能活用考古题的人,必然成绩优秀!

  金刚经的应用题—取相?动心?

  我们可能一大早就读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经文是这样读,不过假如有人很凶骂我们,骂得又都是一些冤枉的内容,我们就暂且把金刚经放一边,当做这境界是真的,开始伤心、委屈,一点儿都不记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开始跟著虚妄相去团团转,不但取相,而且还动心,不但动心,又大大的伤心,一点儿都不会「如如不动」,所以读了几十年的经,一考起应用题来就死翘翘。人家如果说我们学佛都是骗人的,没有真心学,我们听了还很不服气,假如一考试就不打自招,表现出佛所教我们的,我们实在一点都没有学到。什麽忍辱波罗蜜,先放在一边,先辩论一下,哭一哭再说。

  什麽波罗蜜?!黏手黏脚?气得要命!

  有一位居士很可爱,他告诉我他生平第一次吃水果波罗蜜的经过,使我很有感慨,他说:他去山中做工,听人家说波罗蜜有多好,一个一千块,他就把它买来试试看,还听说波罗蜜很黏,需要抹油。结果他不知道油是该抹在刀子上,用抹油的刀子切才不会黏刀,他没搞清楚,拿了一只刀就直接切,切到那里,黏到那里,到处黏,黏得整个手、身体都洗不起来,他就说:「黏脚黏手,气得要命!如果不是想到是很贵买来的,我就乾脆把它丢垃圾筒,比较省力!」他还以为波罗蜜是要吃的时候才沾油来吃,结果又吃得很油很难吃。

  是刀子要抹油

  不是沾油吃!

  (不黏刀的油—不执著的智慧)

  他告诉我这吃波罗蜜的过程,真的很像我们修行的过程,本来刀子要抹油的意思,就是要让它不黏刀,我们不知道刀子要抹油,就是不知道智慧是要不执著的,结果四处都执著,真的是黏脚黏手,气得要命,什麽波罗蜜,真想丢掉!这不黏刀的油,等於是教我们,不执著的智慧,这是每一刀都需要的,并不是要给人家沾油来吃的,这意思等於佛经的智慧是我们生活中每一个地方都需要的,并不是来做装饰的。

  工作是藉境链心的考题

  ※平常考(作表面工作否?)

  「你们看!这个人最会做表面工作!」

  老和尚出的考题是千变万化的,我的恩师告诉我,当时承天寺建在深山中,工程有种种困难,大家要自己挑土、搬砖,甚至工作到全身泡在泥水里面,老和尚勉励大家,要一面做工作,一面念佛,训练动中念佛的功夫。有一天,很多位法师大德来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请人到工地把我的恩师叫回来翻译,当恩师一进到方丈室的时候,老和尚就马上向在座所有的法师说:「你们看!我们全承天寺,就是这个人最会做表面工作!你们看看,她弄得全身都是泥巴,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工作很辛苦认真!」大家听到老和尚这样讲,可以说没有人不相信的,在座的法师,有人听了,就跟我的恩师说:「啊?老和尚说你都做表面工作,这样不好哟!」恩师听了,马上就跪下来向大家说:「是的,弟子都是做表面工作,弟子会忏悔改过」。

  知道—这就是考试!理智作答交卷

  当时,我听到恩师这麽说,眼泪就掉下来,内心非常感动。我自己反省,如果老和尚这样说我,又是向那麽多长老法师说,我听了一定会当做是真的,感觉很难过,但是恩师她有觉性,随时了解,这就是在考试,就好像在考是非题那样,她会很平静,照她应该回答的,交出她的考卷。

  我们不知道这是在考试的人,就会依照自己的俗情俗气,交出一张涂鸦、肮脏的考卷。这,在选佛场上,准备得几分呢?

  挨骂不服气—不打自招—内心没修,真是做表面!

  我们想想看,如果有人当众骂我们是做表面工作,我们听了,马上就不服气,这等於就是不打自招,因为一生气就表示内心没有观照,人家只说一句话,我们就马上生烦恼,这就证明我们内心的修行工作,并没有做,所做的真的只有表面工作而已。种种的工作本是要给我们藉境链心的机会,如果我们不明白这个道理,没有好好利用工作中的种种境界,来降伏自己贪、瞋、痴、慢的烦恼,这样所做的一切工作,确实只是表面,没有实际的功德。

  他评对了!真是做表面!

  被批评,不高兴—暴露出隐藏的心念——夹杂希求肯定之心—(内心不清净!)

  人家如果批评我们不好,我们就不高兴,这表示我们做工作的动机,还有希望别人称赞的心夹杂在里面,这样就是内心并不清净。内心如果不能清净,不管做多大规模的工作,都是只有表面而已。老和尚所说的就是很好的提醒,提醒我们反省自己是否有真实做内心的功夫,如果真心修行,内心有观照,就不会为了别人说你做表面工作,来生烦恼,如果内心生气了,就真正只有做表面工作,别人的批评也是千真万确的。

  ※深夜疲极考

  考得「很不是时候」—即「很是时候」!

  筋疲力尽时,偏考半夜拣铁钉

  要拣,不拣,都是你的事!

  恩师告诉我,过去在承天寺建筑的时候,大家都要合力帮忙。有一天,在泥土里忙到夜里疲惫不堪的时候,老和尚竟然自己去把一大盒原来已经分类好的铁钉全部都搞混。然後说你们去把这盒铁钉分大小尺寸拣好,恩师描述,本来当时她涌起的念头是—「唉!老和尚,你怎麽偏偏选这种大家都疲累不堪的时候叫我们来拣铁钉呢?」然而,老和尚把面孔板起来说:「难道临命终的时候还让你选时间吗?」恩师当时马上跪下来,懂得老和尚的意思,回答说:「弟子现在就去拣。」然後勉力振作,抖擞精神,把铁钉分一寸、二寸,照大小分类,拣到半夜,才把铁钉都分好,然後去报告老和尚说:「弟子已经把铁钉分好了。」老和尚却说:「要拣,也是你的事;不拣,也是你的事!」

  苦、痛、疲、老......都得正念分明—临终即最老,最累一天

  临命终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选择是在那一个舒服的时候,无论是三十岁死,或是八十岁才死,总是这一生最老又最累的那一天,所以平常都要努力练习,不管是什麽痛苦疲劳的时候,都要能够正念分明。

  做事,是历事链心

  降伏妄念,我执烦恼

  我们都知道,老和尚自己是一个整夜都露天打坐的人,他本身根本不需要建什麽寺庙,他可以说,把建寺庙当作是教学的器具,用这个来锻链弟子。

  附注:

  但须特别注意,此建寺作法是老和尚大菩萨示现,为特殊根机所用之特殊教育,不可作为常例。因为一般而言,依佛戒及遗教经是不可以为维生自利故,驱使策役出家人,作安置田宅,垦土掘地,斩伐草木及种种贸易贩卖之事。唐道绰禅师因为曾有如下之事,尚障往生—

  (一)曾置佛像於屋檐窗下,自己优处於深房(须向十方佛求忏悔)(重自我,轻慢佛故)

  (二)驱使策役出家人(须向四方僧求忏悔)(不敬僧宝故)

  (三)营造屋宇,损伤虫命(须向十方众生求忏悔)(重自利,轻他命故)

  因此三罪违反菩提心,尚构成往生西方之障碍。幸承蒙善导大师入定时观察知之,劝其如法一一忏罪,道绰禅师谦敬受教,深自反省果有此过,故一一洗心发露忏悔。(时道绰禅师年八十,善导大师仅二十九)忏悔後,乃见白光照烛,及化佛菩萨现在空中灭罪瑞相,方得顺利无碍往生。故知驱使策役出家人建寺,非吾等凡夫可任意效学之作风,贤能如道绰禅师,不慎犯之,尚自招障,须深忏悔,况吾凡夫?

  我们听故事,或看考古题,要把握重点来学习,不要学错方向。比如有一支刀,假设不会用,手握刀锋,以刀柄去切物,必然自害又不利他。此考古题重点在提示我们,不论做什麽事,都要藉事链心—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五大类垃圾,提起正念,放下我执。并不是教我们要学习去建寺庙或特定做某些事,更不是鼓励大家,都应该效法以建寺庙方式来磨链弟子,大家千万别误会。因为使我们成佛或堕落,都是由於「用心」的问题,不是做什麽「事业」的问题,故修行的重点,也就在链心,澄净心。由善用心、善调伏心、舍妄想执著心,趋佛真心,开显佛性,才能发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妙用,成办一切度化众生之事。

  修行如果错把焦点放在「事」之成就,或放在自我「成就感」(增加我执),而不放在心之澄净、舍妄归真,则成世俗有为法,作幻化事相之奴隶,顶多只得世间有漏福报,不得超世深妙利益。若做事,心中又夹杂五大类垃圾,则修来的福报只能去三恶道享用。故须注意「用心」才不致忙了一辈子,只落得到三恶道享些福。

  了解—修行就是锻链自己

  有理、无理、都交「正念」考卷

  平时如果有人,在我们很累的时候,又要叫我们去做什麽,可能我们就会觉得他很没道理、很不体贴。如果我们睡得正好的时候,被人叫起来做工作,可能我们就很不高兴,会给他一个坏脸色。然而老和尚,平时给弟子的锻链,就是这样!当然有人也会不高兴,不理会老和尚的锻链,自己先跑去睡觉,但是有人会了解,修行就是要锻链自己,随时觉醒,他就不管事情到底是有理还是无理,都会提起正念,做自己该做的锻链、交自己该交的考卷。老和尚说,修行不是在讨论事情是有理还是无理,是看你遇到境界的时候是能忍还是不能忍!

  去西方,是自己的事

  熬不过时,也要笑笑再振作,如同夜半拣铁钉

  把痛苦化作光明莲花

  我们要注意老和尚的话,要拣也是你的事,不拣也是你的事。真的,要去西方也是你的事!不去西方也是你的事!你要时常提起精神,正念分明,也是你的事,你要糊里糊涂,妄想烦恼也是你的事。

  在我病得很痛苦的时候,恩师来到我的床边,告诉我老和尚的开示,和她自己的修行过程,我听了很感动,就再振作起来念佛,因为要念也是我的事,不念也是我的事。要念佛往生西方,是我的解脱快乐,不念佛要痛苦轮回,也是我的事,也是要自己去吃苦。

  我们都是忍力还没有成就的凡夫,在种种身心的折磨当中,虽然知道这是我应得的业报,也有不能安详微笑、熬不过去的时候,但是只要再提起信愿—就如同三更半夜振作精神,把铁钉拣好那样,提起信心愿力念佛,一定可以回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条路就是不断提起信心愿力的路,就是一条把痛苦化作光明莲花的路。

  ※当众突击考—去掉我相

  没准备?挨无理之打?才是考验!

  有人到寺庙去,会要求师父打香板,消业障。我的恩师就想说,如果是自己要求别人打香板,心里就有准备,当然被打的时候,心里就不会生烦恼,如果是没有准备,不注意的时候被人无理地打过来,这才是考验,才可以了解自己的程度和烦恼,所以我的恩师就去跪著恳求老和尚慈悲,帮她去掉「我相」的烦恼,老和尚听了就说「好,好,好!」,但是并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恩师就每天都去跪著恳求老和尚,老和尚还是说「好,好,好!」,但是依然没有动静,日子久了,恩师事情又多,就渐渐忘记。

  这样也骂,那样也骂!(考—取相否?动心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考—诚敬否?智慧否?)

  有一天很多政府官员、台大教授、北一女老师都来到承天寺拜见老和尚,老和尚就叫我的恩师去翻译,当恩师一进去,照平常和大家念阿弥陀佛,合掌打招呼的时候,老和尚突然就用很夸张,古怪的动作来学我的恩师合掌说:阿弥陀佛!恩师一看,今天不一样,就赶紧去跪在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就说:「这麽多在家居士在这里,你跪著是要让人家折福吗?」

  恩师不敢再跪著,就赶紧站起来。

  老和尚反说:「你大胆!竟然站得比师长还高!」

  就这样,跪著也不对,站著也不对,要和师长平起平坐,就更不对,真是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当天因为有很多人要求要皈依,按照平常的惯例,皈依证都是由我的恩师,或是其他师父代替老和尚来填写,取法名。但是那天老和尚竟然向大家说:「你们看!她自作主张,皈依证都是她自己写,目中无人,心里那有尊重师长,你们到底是要请我作证皈依?还是请她?

  恩师一听,就不敢再写,赶紧把皈依证整理好,送到老和尚的面前,结果老和尚又说:「啊?说她两句就生烦恼,不要写了!统统要给我自己写!这一大堆是要叫我怎麽写、怎麽取!取名叫做传圆?传扁?传咸?传甜?传凸?传凹?」说起来也真有趣,老和尚确是有修行功夫,人家被他取名做传咸、传甜,大家也都很高兴。

  恩师当时看,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行,忍不住眼泪快要流下来。

  老和尚又向大家说:「你们看!讲她两句就在流眼泪,她就是要让人家说她很可怜!」流眼泪也不行,恩师只好眼晴闭起来,深深吸一口气,念佛,开始思惟观想—没有一个「你」在骂我,也没有一个「我」在被你骂,也没有「你所骂的话」。(三轮体空)

  结果老和尚又说:「你们看!她在那儿眼观鼻、鼻观心,假装很有修的样子!」在场所有的人都听得莫名其妙,大家都看她一个人。恩师说,当时实在想找一个洞钻进去,也很想逃走。

  可是老和尚又说:「跑那儿去?给我停住!」真是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无可奈何当中,也是要忍下来。

  骂过?若无其事

  可是等到会客时间一过,老和尚竟然若无其事,好像什麽事都没发生过,平平静静,还笑嘻嘻的,端牛奶给我的恩师说:「这给你吃。」

  等到下午会客时间一到,老和尚又像上午一样,开始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嫌过来、嫌过去,嫌得令人不知如何是好,可是会客时间一过,他又若无其事。

  讲他两句?就要来「问问看!」如果打香板?岂不是要去叫警察!

  我的恩师回想:「今天一整天,实在是想不出到底犯了什麽错,为什麽老和尚样样都骂呢?」恩师心里就起了一个念头说—我要去问问看,看到底是什麽不对!她一这样想,就往方丈室走去,敲了门走进去,老和尚看她进来,就故作一副惊吓的表情,用手拍著胸脯说:「叫人家帮她去掉『我相』烦恼,才讲她两句,就要来问问看!如果打她香板,岂不是要去叫警察!」方才生起一念不满的心,要「问问看!」老和尚就已收到电波了,十方诸佛灵明,我们有什麽心念,能瞒过圣贤呢?

  这一层皮?撕下来什麽是我?什麽是面子?

  我的恩师听老和尚这样说,心里当下就明白,原来是老和尚慈悲,应自己的恳求,所出的考题!就赶紧跪下来忏悔、感恩。老和尚又说:「我问你!你的名字是不是我取的?我叫你传净,你就是传净,我叫你传缘,你就是传缘,有一天你如果死了,叫你传净,你会回答吗?脸上这一层皮如果撕下来,下面是什麽呢?这麽爱面子!什麽是我?什麽是面子?」

  我们常没弄清楚「面子」是什麽,「我」是什麽,就护卫个不停,拼命争取。静下来问问自己—「我」是什麽?却又不明真相。一辈子做糊涂事,不要真理,只要面子,不知想得到什麽?

  感觉有个「我」被嫌骂—赶紧自卫(坚持「我相」)证明「即非菩萨」。

  我们时常念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又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念经是这麽念,听经是这麽听,听的时候,好像很解脱自在,但是考题一出来,有人嫌我们、骂我们,我们一听到,马上,保护自己的念头就会跑出来,甚至很不高兴。心里有「我」这个观念,感觉有个「我」被人家骂,就是我相、人相都表现出来,除了证明自己是个可怜的凡夫,并不是菩萨以外,实在是没有什麽用啊!

  每天和佛唱反调?抬杠?—佛教我们放下「我执」,我们却认真培养

  处处保护一个「我」,为了我稍微被人家嫌,就觉得没有面子,很不自在,希望别人关心我、尊重我、认为我好,这都是在培养我相和我执,佛教导我们要看破放下的,我们反而每天都认真的在培养,还以为自己是在学佛,其实是每天和佛唱反调、抬杠,不过我们自己很少能发现这个现象,总是感觉照顾自己的面子是很应该,很当然的。这不用人教,连小孩子也会。我们可以体会,如果我们的父母在骂我们的兄弟,不是在骂我们自己,是不是我们听了就不会很难过,假如骂的是我们自己,就比较不欢喜;如果你的上司今天早上是骂你的同事,不是骂你,你听了就不会感觉没面子,可见是骂到「我」—这个「我」的问题,不是骂的内容的问题。

  修行—修改心念行为没发现自己有毛病,就无法「改」。老和尚,精湛演技,引出「毛病」,让我们警觉去改。

  如果我们自己当下没有发现,自己又在执著一个「我」,没有发现自己的毛病,就没有办法放下、去除。老和尚的慈悲、表演和教学,就是把自我的毛病引发出来,使我们去发现要面对自己的执著病,去改进、破除。

  起心即错,动念即乖—一心念佛,舍妄归真

  人家私下骂我们,我们尚且会不高兴,何况老和尚是选择场面浩大,来人甚多,而且是大官、学者来的时候,才故意当众样样都骂,骂得让你去体会,起心即错,动念即乖,当下除了念佛,不分别、不执著,无我相、无人相之外,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会」的人,就当下舍妄归真,体解大道,舍娑婆得极乐;「不会」的人,就在虚妄假相上,又大加虚妄分别,结果还是一场虚妄的恶梦,除了生死疲劳,不会得到什麽!

  又笑;又哭;又感动;又惭愧

  每当恩师告诉我,老和尚对她的种种考验、教导,我时常听得一面笑又一面哭,一面感动又一面惭愧、忏悔。笑的是—很欢喜有因缘遇到这样的开示,有机会了解自己的毛病;哭的是—自己一向都没有觉醒,都被「我相」拖去团团转;我感动的是,恩师可以在老和尚的座下,让他磨链将近二十年,类似这样的考题磨链,每天换形式,换境界,考来考去,那种滋味只有身历其境,才能够了解;惭愧的是,如果那些题目考到我,我可能会不及格。

  不明修行目标—总是沦於「人我是非」法门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修行的目标就是要「去掉自己的烦恼,放下对自我的执著,恢复本来清净佛性」的话,每天遇到境界考题,总是在那儿争说—我又没有不对,你为什麽骂我呢?总是在争「是你比较无理,是我有理」,争来争去,只不过就是你和我,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这就叫做「人我是非」。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是修净土念佛法门,其实大部份还是修「人我是非法门」—如果说要念佛,就说气力不够,容易打瞌睡;如果要论理相争,就很有力气,都不会打瞌睡。如果念阿弥陀经,就说念佛要一心不乱,还要临终心不颠倒,但是不要说到临终、生死关头那麽严重的境界,就是平时人家嫌我们一句,或是当众骂我们,冤枉我们,我们就马上会「乱」给他看!一旦错认为娑婆世界的小事是很重要的,就把佛都忘光光了,不但乱给他看,甚至还「死」给他看!

  长他人志气,灭佛祖威风主修信愿行三粮?一心念佛?主修贪瞋痴三毒?一心念「我」?

  佛教我们要修集信、愿、行三资粮,一心念佛,我们常常都是修贪、瞋、痴三毒,一心念著自我,这不是专门和佛唱反调、抬杠,是做什麽呢?根本都在长他人的志气,灭佛祖的威风!人家随便骂我们两句就那麽有重量,佛说了四十九年的经,所有慈悲要救我们的话,我们听来就那麽没有重量,这是不是在表示,骂你的人对你来说,比佛更有威力。这也是证明,骂你的人对你比较重要,比较有影响力;佛对你比较不重要,比较没有影响力,才会他骂一句胜过佛讲一部大藏经,照这种吸引力的比例看起来,你是不是一定会被他拖去六道轮回?比较不可能让佛牵去西方极乐世界?因为他两句话就对你那麽有吸引力,把你吸得连佛都忘记,心都乱掉了!

  他讲两句,胜过莲池海会吸引力?被嫌时,即是考—佛重?人我是非重?

  平时尚且如此,如果是临命终时,恐怕也会被他动乱,他讲两句就胜过整个莲池海会佛菩萨来接引的吸引力!这样就是你自己愿意选择他,不愿意选择莲池海会。这不能怪佛不慈悲,是您和慈悲不相应。我们要注意,平时别人在嫌我们、骂我们,就是在出考题,在考我们往生西方的信愿,考考我们是把佛称得重?还是把人我是非称得重?

  ※出一题,大家考!

  (修功、造业任自由)

  有人提出疑问:老和尚当众这样骂弟子,会不会害大众造业?

  因为有人完全不知老和尚是应弟子恳求「去掉我相」,而演出的「反派教育片」,所以很可能产生种种误会—有人可能以为老和尚乱骂没修养,甚至认为老和尚造口业而生轻慢心;有人可能以为被骂的弟子不好,因而也学老和尚之口气,四处去传说该弟子不好,自造谤僧之罪;当然也有人了解老和尚用心而赞叹受益;也有人看到弟子当场之忍功,自生惭愧心;也有人一心念佛,不因他人是非而妄自动念;也有人从中得到考古题秘要,作为自己修学指标......

  我们前面说:老师出同一考题,学生们答案各个不同,各人起心动念不同,就是所交的答案不同,当然成绩各不相同!表面上老和尚是考一位弟子,但何尝不是「出一题大家考!」老和尚从中观察各人程度,再予以适当辅导开示,这是老和尚极深的慈悲,如果在场观众看不懂,自己起心造业,也全是自己选择要交愚痴、恶业的考卷。有谁逼我们要起不善之念呢?全是自心之倾向啊!

  每一念都不是偶然的,同遇一境界,易生轻慢心的,本来就是骄慢心重之人;看不懂教育片的,本来就是事理不明的人;看不懂就乱宣传毁谤的,本来就是爱拨弄是非、爱造口业之人;端自摄心正念的,本来就是恭敬求法之人;而能把善的当作正面老师,把恶的当作反面老师的人,本来就是有智慧好学之人。

  佛法言—「我於一念见三世」—其实看当下所生之一念,就知道过去的修为累积是如何,也能见到此一念对未来所生的影响。而我们现在遇境要生什麽心念,都不是别人强迫的,都是自心选择的,所以不能说「谁害我们如何......」我们若自摄心—好好管自己的心,谁能害我们?

  老师本来就可以自由出题,出是非题,学生也是自由答题,用自己的智慧决定自己的成绩,这哪有谁害谁?老和尚藉境演教育片,你要受教,就是自己得利益。你看不懂,又不谦卑求教,也不想去西方,爱擅自造业去堕落,也是你的自由。佛早就苦心劝过我们:别这样造业,但是我们也未必要听,常迷迷糊糊乱看、乱听、乱跟著人传说。老和尚曾呵斥说—「这麽没主张,怎麽去西方!」是啊,管不了自己的心,随波逐流,遇境乱起心,乱造业,要那一辈子才真有愿要去西方?

  我们到道场,本来是要谦卑受教,由「教育片」来了解自己的毛病,好好自己修改,才叫「修行」。如果不清楚正当目标,反而把焦点放在人我是非,大造堕落之业,岂不是冤枉!把道场当作「倒场」(倒垃圾,倒退堕落之场),就太可怜了!

  ※期中考

  断你的名闻利养,救你的法身慧命!

  当承天寺的建筑工程完成时,很多人非常赞叹,甚至有的寺庙要建筑,就要邀请恩师去做参考,老和尚看到这种情形,就很沈重地告诉恩师说:「我很担心你会变成人间的应付僧,承天寺建筑好,名闻利养一来,恐怕会伤到你的法身慧命。我要断掉你的名闻利养,救你的法身慧命!」恩师听了老和尚的话,认为很有道理,就说「好」。因为平时老和尚所做的,也一向是如此。

  有人「狂憨神」抬,抬不退!(台语)(抬,「发作之意」)以为承天寺都是他建的,众生都是他度的!

  老和尚说过之後,有人上山来请教老和尚,问「念佛要怎样念,才会一心不乱?」老和尚就用台语说:「有的人『狂憨神』一发作,发不退!以为承天寺都是她建的,众生都是她度的!」还叫恩师去翻译。这句话要翻成国语,很难翻得传神贴切,我姑且这样翻。意即有的人狂妄愚痴病发作,如被狂憨鬼神附身,一发作就退不下来,不可收拾,还以为承天寺是她建的,众生都是她度的。来请问的人一听,吓了一跳!赶快解释说:「老和尚,我是第一次来承天寺,我从来没有说承天寺是我建的,也没有说众生都是我度的!」但是,我的恩师很了解老和尚的用意,就很平静地翻译。

  任何问题一律回答:狂憨神抬,抬不退!〈狂妄愚痴病发作,发个不休。〉

  从此以後,每天不管是什麽人来问什麽问题,老和尚都一律回答:「有的人狂憨神一发作,就发作不退!以为承天寺都是他建的,众生都是他度的。」而且都叫我的恩师去翻译。这种情形,继续了一两个月,有的人实在听得不耐烦,但是恩师都照常耐烦、照常耐心平静地去翻译,而且有一天就很慎重,正式搭衣去向老和尚拜谢他的提醒,请老和尚安心,自己认为内心并没有那样的认为和执著。起先老和尚听了,摇头说:「还早咧!」隔天,老和尚依然继续讲:「有的人狂憨神一发作,就发作不退......」这个开示。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的恩师自己检讨,又去向老和尚拜谢感恩,请老和尚放心,老和尚才没有继续再讲这样的开示。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有的人可能觉得很奇怪,为什麽老和尚为了要帮助一个弟子破除执著,就对每一个访客都说同样的开示呢?其实老和尚这个开示,是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比如说先前那个人问:「念佛要如何念,才能够一心不乱?」我们想想,看,我们为什麽不能一心不乱?就是因为我们都是狂妄病发作,发作不退啊!有的人听不懂台语,不知道老和尚说的「狂憨神」是什麽?我们勉强以音会义来解释—通常,台语用「抬」这个字,来描述疾病发作或乩童被鬼神附身,而发起又跳又言之状。「狂憨神抬」是老和尚形容我们,彷佛被名叫「狂憨」的鬼神附身,而发作狂乱憨病。狂—就是发狂,狂妄的狂,「憨」—意思就是愚痴、呆呆的。我们的妄想执著,一天也不曾停过,就像发狂,自己不能控制。自我的执著、傲慢心很重,这是不是很愚痴呢?这就是狂妄愚痴病发作,而且一发作就很严重,不要它发作,它也一直发作!老和尚说「狂憨神」,是不是形容得很贴切呢?我们念佛不专心,就是妄想执著多,狂妄愚痴病发作个不停。楞严经也告诉我们说:「狂心若歇,歇即菩提」—当狂心休息下来的那个休息处,就是觉悟菩提。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执著的「承天寺」

  下面再说,为什麽有的人从来没有去过承天寺,老和尚也跟他说—你以为承天寺是你建的,众生是你度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执著的「承天寺」。

  如果是家庭主妇,每天照顾自己的家庭,建设家庭,日子久了,她也会执著,认为这个家庭是「我」建设的,「我」付出很多,这相当於认为承天寺是「我」建的,而且还会执著—先生和孩子都是「我」在照顾,家庭主妇的先生和孩子就是她心目中的众生,她会认为这些众生是她度的。

  如果一个人经营某个公司,或者是在某个机关服务,日子久了,也会认为—公司都是「我」在经营,员工都是「我」在照顾,这个公司机关就是他心目中的承天寺。出家人也一样,每个人有自己的道场,如果每天在道场中做执事,做工作,也有可能会认为某些事都是「我」做的;多少人是因为「我」才学佛的,这也就是他心目中的承天寺。

  狂心不歇

  一旦有了这种想法,又一直这样认为,就是老和尚所说的—有的人狂妄愚痴病发作,发作个不停,以为承天寺都是他建的,众生都是他度的。

  ※动中用功(动中考)

  「工作太忙,没时间念佛!」「你不会在动中用功吗?」

  有的弟子会向老和尚反应说「工作太忙了,都没有时间好好念佛」,老和尚就反问说:「你不会在动中用功吗?」譬如在切菜的时候,切一刀念一句阿弥陀佛,搬砖头的时候,搬一块念一句阿弥陀佛,走路走一步念一声阿弥陀佛,和人家说话,一停下来就马上念佛,每一个工作都心平气和地去做,在生活中练习,每一个动作都念佛,这就是动中的用功。

  ※忙里磨刀(忙中考)

  工程忙乱中,偏偏教你去磨剃刀!

  有一天,在建筑工程正忙,工程车怪手、建筑工人都来准备做工的时候,老和尚知道我的恩师又开始要工作、处理问题了,他故意把恩师叫去说:「你现在去磨剃头刀,把剃头刀磨好」,当时恩师感觉很为难—工作正多,正要忙,工人都在等,才要叫她去磨剃头刀!但是师命难违,只好赶快去磨,磨好了赶紧回去向老和尚报告,老和尚却一点儿都不在乎有多少工程车在那里等,若无其事,很悠闲地,又说要检查她的磨刀石,我的恩师就快送磨刀石去给老和尚检查。老和尚一看就说:「这磨刀石只有磨在中间这一段,两头都没有磨,可见是心不平静,用力不均,是急躁匆忙中磨的。」,然後又叫我的恩师回去,重新再磨!我的恩师虽然知道这是老和尚的慈悲教导,可是工作很多,实在有压力,就赶紧回去重新磨,这次就把磨刀石的两头补磨一下,让它平一些,然後又送回去给老和尚检查,老和尚一看就说:「这就是要做给人家看,磨给别人检查的,才补磨两头,根本没有真正用心、平等地去磨!」,我的恩师听了,就跪下来向老和尚忏悔,求老和尚慈悲指导—磨刀应该要怎麽磨?

  跪下来,求师指导:磨刀应该怎麽磨?

  老和尚就说:「两手拿刀,心中念佛,安定平静,由磨刀石的头直到尾,平均用力,磨一下念一句阿弥陀佛,不管事情有多少,有多忙,心都要不动乱,每一刀都不能差错,勿急躁也别赶速度,因为修行是为了自己修,是藉境来链心,藉著建筑工程来磨链自己的心,并不是为了要做建筑工程,更不是要做给人家看,或是让人检查用的。

  老和尚的磨刀石

  老和尚就拿出他自己的磨刀石,我的恩师一看,真是心服口服,老和尚的磨刀石是那麽平,平得发亮,那就是内心真实用功的过程。

  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净心成正觉—工作即炼此心

  老和尚故意在很忙、而且境界动乱、令人很心急的时候,训练弟子要把心安定下来,去磨刀。实在讲,这世间的事物都是幻化的,工程不论多麽庞大,寺庙建得多大,有一天也都会化为尘埃的,只有内心的一念清净、安定,是成佛的正因,这才是我们要用功的地方,工作只是我们用功炼心的题目而已。

  ※痛中考

  那蜈蚣呢?被你一扔,不知有恙否?

  有一天,我的恩师和大众去出坡,到野外做工作,她把斗笠放在地上,有一只蜈蚣竟然爬到斗笠里面藏匿起来,当时我的恩师还不知道—要戴斗笠之前必须要敲敲打打再戴,她一戴上就被蜈蚣咬了一下,不但又红又痛,而且整个头都肿起来!但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有执事工作,虽然伤口很痛,也得忍耐去做,後来痛到站不稳,就去向老和尚报告。老和尚完全没有问她到底伤口如何,是不是要紧,只有问—「那蜈蚣呢?」我的恩师回答说:「当时被咬到,一痛,还没看清楚就把斗笠丢了!」老和尚说:「那蜈蚣被你一扔,不知道有没有摔伤啊?」

  照顾「起心动念」胜过关怀身体

  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很奇怪—为什麽老和尚对弟子受伤这麽没有关怀心呢?实在讲,老和尚对真正要修行的弟子,是照顾弟子的起心动念,和法身慧命,胜过照顾身体。

  是「心念」在决定「身体」。

  因为我们在六道轮回中,一定是随时都有身体的,只是每一生换的身体不一样而已,有时候是用「人」的身体。有时候换成「动物」的身体,变成猪啊,牛啊,甚至变成饿鬼的身体。身体是一定会存在,会有的,只是好坏大小不一样罢了!决定我们要有那一种身体,主要是由我们的心念决定。临终一念生气,就会换到地狱痛苦的身体,一念念佛,也可以换来佛的金色身。

  痛苦时,也要保持,发慈悲心—当下,走出「我执」,得解脱

  我们平常只会照顾身体,执著身体,反而不知道该照顾我们的起心动念!老和尚很慈悲,提醒弟子—即使是被蜈蚣咬到,忽然间很痛苦的时候,也要保持慈悲的心,照顾蜈蚣,不是照顾自己、怜惜自己。

  当我们能够发出对众生慈悲的心,当下一念就不会感觉自己有痛苦,就等於由我们的「身见」执著中走出来,得到自在解脱。而且,如果一生中都发射这种佛菩萨慈悲的心念电波,必定投影出佛菩萨的相,换得佛菩萨之身。

  ※一枝草的考题

  贪恋一枝草,就要再来轮回

  有一天,我的恩师跟随老和尚到後山经行,忽然间看到一些很美的花草,恩师就说:「等一下!我去拿剪刀把花剪下来插水瓶供佛」。老和尚就说:「这些花草长在这儿,本来就是供养十方佛,那有需要『你』去剪来插水瓶才叫做『你』在供佛!要知道,在娑婆世界,只要贪恋一枝草,就要再来轮回!」

  对一一境,发广大心,供十方佛

  老和尚对世间的一枝草,一朵花,都是发广大的供养心,供养十方佛。在老和尚的眼中,每一枝草都是佛的提醒,提醒他放下内心的贪瞋痴,不要再来轮回。

  「会用功」,与「不会用功」

  一枝草,会用的人,用来提醒念佛往生西方,不会用的人,就用来贪爱,争取去轮回。

  对老和尚来说,每一个境界都是使他觉醒的。所以说—

  会用功的人,好坏的境界都可以生智慧,不会用功的人,处处都会生起贪瞋痴。

  ※水蜜桃的测验

  感恩猴施主

  老和尚在山洞修行打坐八年中间,时常都有猴子会送水果去供养他,猴子的手一次只能拿一颗水果,如果送十颗水果,就表示猴子很辛苦,来来回回走了十趟,所以老和尚一直对猴子很有感恩的心。

  水蜜桃,谁吃才「不可惜」?

  有一天,有人送很大的水蜜桃去供养老和尚,老和尚看了就说要送给猴子吃。弟子一看,是这麽大的水蜜桃,竟然要送给猴子吃,就问老和尚说:「这,送猴子吃会不会太可惜了?」老和尚就问他说:「不然给你吃,会不会可惜?」

  布施—舍不得?样样可惜?(检讨自已平等慈悲心)

  是啊!「给猴子吃是不是太可惜」,这一句话一说出来就表示,我们的心对众生并没有平等慈悲。好的东西自己用都不会觉得可惜,如果要送给别人,或是送给小动物就觉得很可惜,一块很好的饼乾送给蚂蚁吃,也觉得很可惜,舍不得。事实上,我们是不是比一只猴子更虔诚呢?猴子当时供养老和尚的虔诚,我们未必跟得上它!尤其反省自己起心动念时常是自私、为自己,舍不得布施,不肯舍己为人,这真是值得惭愧,不值得供养啊!

  ※游戏人间出考题

  人山人海,为何而来?

  当老和尚在世的时候,承天寺可以说经常人山人海,很多人都去拜访老和尚。到底来的人是为什麽而来呢?有一天老和尚就笑著对弟子说:「人这麽多,我们设法让一些人回去。」弟子就说:「人既然来了,要怎麽叫人回去呢?」老和尚笑著说:「我有办法」。到底是什麽办法呢?

  鼎鼎大名老和尚该长怎样,才能如您的意?

  我们知道老和尚年纪老了,没有牙齿,是装著假牙。当访客很多的时候,他就故意坐得弯腰驼背,头歪歪的,又把假牙弄出去,流著口水,好像在打瞌睡。大家看到这种情形,都觉得很奇怪,很怀疑—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广钦老和尚吗?怎麽会这样呢?看老和尚其貌不扬,也不像一位高僧,大家看了都很失望,没兴趣,都回去了!

  不是来求佛法的,(迷於事相,看外表的)果然都回去了!

  老和尚看这麽多人走了,就在那儿笑,说:「这些都是来看外表,迷於事相的,也不是真要来求佛法的,果然都回去了。」

  我们一般人是—有人来就摆出一副庄严的形象,让人家参观,很怕人家不生恭敬心,批评我们不庄严。但是老和尚真是无我相、无人相。你看他其貌不扬,对他没兴趣,他也不要紧,他很自在,根本不需要人家恭敬他,所以他游戏人间,用各种办法来考验—到底你是来看外表的呢?还是要来求佛法的呢?

  ※请别误会

  请注意,我们说这考古题,目的是要检讨自己参访的动机、态度。知道处处是考题。并不是劝大家学老和尚故意弯腰驼背、流口水。更不是说外表不整的,就是功夫高深,请大家别误会。

  ※西方钱,要会赚

  没脱俗,才感觉别人在刺激(嫌骂)我心在道,就觉得别人在教导我

  有人去向老和尚告状,哭著说,某某人说话都刺激他。老和尚听了就教训他说:「俗气,没脱俗—俗人才会感觉是别人在刺激我。如果是修行人,心放在修道,目标就是要修正自己的心念行为。人家如果说我们不好,就是在帮助我们改进修行,就是送西方钱来给我们赚。结果,人家送西方钱给你赚,你不会赚,还坐在那儿哭,哭说别人给你刺激。」

  ※一无可取—「憨慢」又「厚性地」(台语)(笨、又脾气大)

  为争一口气,宁坚持缺点十年二十年,还是老脾气

  有的人,别人如果劝他要怎麽样,他就会赶紧反驳说:「你自己还不是如何如何!你自己做不好还说我!」他为了要赢一口气,宁可坚持自己的缺点,结果十年、二十年过去,还是那样的脾气。这种人是不怕自己不往生,不怕自己没有进步,只怕别人不知道他脾气大、反应快,只怕别人不知道他「我执」很重,随时都要赶紧表现一下。老和尚形容这叫做「憨慢,又厚性地」(台语)—能力差又脾气大。(贪、嗔、痴、慢具足)

  本来我们对某一件事,做得比较不好,能力差、笨一点,是不太要紧的,但是如果脾气又大,不堪劝导就发脾气,这样「憨慢,又厚性地」—能力差脾气又大,就没有什麽优点可取的了。

  到底修行是为谁修?(别人不好,我就有藉口,也不必改好吗?)

  别人帮助我们修行改进,没有生感恩的心,反而生气想要反咬人。意思是—别人如果做不好,你就有理由也可以不必改好,到底你修行是为了他修,还是为你自己修呢?

  别人如果没有修行,你就有理由跟著不修行,有人很有修持,你为什麽不效法他修持呢?阿弥陀佛那麽有修持,你不去跟著佛学习,修正自己,只会拿著「别人不够好」,来做自己不肯修正的藉口,这有什麽用呢?

  ※师父教你,倒穿鞋子,你怎麽办?

  实力的考试

  老和尚曾经考过很多弟子这个题目,他老人家并不是事先宣布这是考试,考问答题,然後等你思索答案。他是非常严厉,甚至有点威力强迫似地命令弟子,倒穿鞋子!以这种境界来考验,你会怎麽办,这才是实力的考试。

  何谓倒穿鞋子

  所谓「倒穿鞋子」并不单指倒穿鞋一件事,而是代表一切颠倒行不通之事,代表不如理,不如法之事。也许他是教你做一件不该做的事;也许是你要去做一件该做的事,他却不许你如法去做,这就如倒穿了鞋子(把鞋前後倒穿)。

  以逆境考戒、定、慧

  现在如果考笔试,问我们,什麽是佛法「三学」,大家可能都会写上「戒、定、慧」然後沾沾自喜:考这题,我会!事实上,如果用一个境界来考验我们—遇逆境,是否持戒?是否有定?是否有慧?可能我们就会考不及格,甚至考零分。

  未发芽,不能求根、茎......花果。

  恩师也常考我们这一题—考古类似题,她不会事先宣布这是考试,而且考完之後,如果我们自己不去虚心求请教导,去了解自己成绩如何,是否有错,她也不会再三主动来向你宣布成绩,指出错处,教令改正。为什麽呢?弟子既无心要了解自己的过错以便改正,那麽可以说是尚未发心要学佛,修行(修改错误心、行)等於是还不想上学。(准备逃学浪荡,流浪生死!)弟子既不想学,不想修正,师父如果去教他,再三指正他,他必然会觉得师父处处在找他麻烦,嫌骂他,甚至大生反感,觉得师父很没修养,都在造口业。这样的弟子去教他,反而会使他更堕落。这样的弟子,就是根机不成熟,根机不成熟是无法强教的。只好默默耐心等待,因为连芽都还没发的,求其根,茎,叶,果都太早了。这样的弟子,也许要千生万劫之後才会发心想学,师父也只好先去西方等候时机了。

  话说回来,师父教你倒穿鞋子,你怎麽办?

  (一)有一种混沌的弟子

  老和尚说:「有一种混沌的弟子,师父教他倒穿鞋,他就真的倒穿,也不管倒穿,能不能『行得通』。」老和尚摇头感叹!

  何以混沌?

  —(1)依人不依法,不知是考试

  这类「果真倒穿鞋」的弟子,也有不同的心态—有人是认为:反正是师父教的嘛,有错师父要负因果,我照做就是了!他不了解学佛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师父若真教错,师父当然有不良因果,但是,自己会选择去随顺错误,就是没有智慧,这选择是自心去选的。选择的因果,是要自己负责的。而且,他不了解,这不是教导,这是考试—考你怎麽办,考戒、定、慧的实践。因为都不了解,浑然不觉不知,所以老和尚说,这是混沌(糊涂)的弟子。种如此糊涂之「因」,打算得什麽「果」呢?用如此糊涂之心,不会投错胎吗?

  —(2)不学也不问(跌痛了怪师父)

  另外,还有人同样是照做「倒穿鞋」但他是另一种心态—他是「乖乖牌」想法—乖乖照做,他以为师父若错,他跟著师父错,叫做「依教奉行」,叫做「尊重孝顺」。他不知道连儒家孔子尚且责问弟子—「陷父母於不义,孝乎?」何况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讲求智慧,而非盲从。他不了解自己是盲从迷信,还以为自己很乖,会得孝顺奖和老实奖。他也不明白这是考试,所以就交上一张「呆呆盲从」的考卷。有交卷就算了,他根本「不求」明白道理,虽然完全不懂,也不知该谦卑求教。(即不学,也不问),不知佛法从恭敬中求,他会勉强倒穿鞋子去走路,走得很辛苦,如果走不动、行不通、跌倒跌痛了,那时不知会不会怪师父教错?唉,可怜,不知自己学错,竟拿「是非考题」中「非」的题目,去努力实行。师长本是以故意叫弟子闯红灯,来考弟子是不是老实遵守交通规则,弟子却傻傻去闯红灯,还以为自己老实听话!因为有此重重的不解、迷糊,所以老和尚说这叫混沌弟子。当倒穿鞋,跌痛的时候,要怪师父教错是很容易的,而很少弟子会反省自己的学习态度—其实是自己完全没有求法想学的心,也没有虚心谦敬求教的态度,总是自以为是,自以为会了,总是在护著「自我」的面子,轻法慢教,让师长完全没有教导的下手处。

  一个人不肯承认自己有过失,有可以改进的余地,就等於认为自己圆满成佛了,这种憍慢心是很严重的,真如老和尚所言,狂憨神抬,抬不退了!

  佛法从恭敬中求—「恭敬」、「求」本身即是佛法

  印光大师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大家对这句话很熟,但很少人真的体会「恭敬」和「求」法的意思,「恭」是「共心」,和佛共一心—体会佛教导的真义。「求」就是降伏「我慢」(自我憍傲、怠慢之障碍)开发出佛性美德,也是主动发心、低头、谦卑请教,不是高高在上,等佛来拜托你学。其实佛已经苦口婆心拜托我们觉悟,拜托很久了,佛总是慈悲拜托我们学佛—不要用迷妄心,但是我们高高在上,降伏不了自己的憍慢、愚痴,不肯低头求之於觉性,所以无法相应。

  佛是开悟证果的人,他很慈悲,又很自在的,实在完全不须要我们去恭敬他,即使我们全然不恭敬,甚或侮辱他,对他也毫无影响,但是对我们本身有极大的影响。所谓佛法从恭敬中求,并不是佛架子很大,要人家低头、磕头,才肯给一些佛法。恭敬也不是单指对佛像,经本的恭敬,是指对一切众生,真理、事、物的恭敬;在面对种种境界人事时,能深体佛心,和佛共一心—共一觉悟,慈悲的菩提心,而且能和佛共一柔软谦卑的心,如佛往昔舍身求法的敬心谦卑,自能在「事」中,求得其「理」。心存恭敬。即使於日常待人处世之琐事中,也能悟得佛法。否则历「事」千万,仍不能於中悟得佛法之「理」。生生世世仍是迷惑之人。

  有人以为恭敬中求,是一种方法,是间接的手段以之求得佛法,殊不知「恭敬中求」的本身,就是最「直接」降伏我执烦恼的妙法,本身即是高深之佛法,并不是透过「恭敬求」,另外去获得什麽佛法。因为障碍我们成佛的,根本不是别人、别事,而是自己内心的妄想、执著,这点佛在初成道时,已经揭露,而「执著」中最根本的,就是我执—自我种种见解,思想上的迷惑,由自我的执著,产生自我保护、自私的贪、瞋、痴、慢、疑。所谓恭敬中求,就是直接走出这些执著。

  凡是不能恭敬,不能谦卑求的,必然还有骄慢、自大、自我保护等我执的乌云障住,这些乌云不是障他人,是障自己的佛光开显。

  印祖说的几分恭敬得几分利益,这并不是说,透过恭敬去求,很久以後才得利益,而是—能恭敬即是能当下舍「我执」之乌云,必然同时透出佛光。能将十分的傲慢、我执乌云都舍掉,自然当下透出十分佛光,这是自性本有的佛光,不是向外去求。所谓恭敬中求,当然是先求之於自心那份能降伏我慢、愚痴的能力。能求自己发出这份心力,才有恭敬和求法的表现,所谓「诚於中,形於外。」菩萨戒,教我们,对不懂的佛法,要正观,正向,承认自己盲无慧目,以正确态度,仰信如来,恭敬求法,学习。不精进习学,也是违反戒律精神的。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念佛好像很容易,但如果缺乏「恭敬中求」这份心力,可能所发射的心念电波,会有很大偏差,不能进入佛频道。就如射箭不难於发射,难於中靶,只要操弓持箭略有偏差,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

  入佛门,未曾恭敬求法—冤枉耗一生

  像这考古题所说,师父教倒穿鞋子时,明明自己不懂道理却强不知以为知,自以为是,就倒穿,乱行一遭,完全不知该谦恭求教其中的理法,这何尝有「恭敬法?」何尝有一分「求」法心,如果连一分「恭敬求」的心都不曾有,当然是连一分利益也难得的,如果在佛门中耗了一生,不曾以一分恭敬求法,不曾得一分利益,这不是很冤枉吗?无怪乎,老和尚用「混沌」二字来形容。末学自己检讨起来,实在有太多「混沌」,虚耗了太多混沌的光阴,而且一直不知不觉自己的混沌,但愿以此考古题,唤起自己觉性,不要生生世世泡在混沌中—背觉合尘。

  (二)有一种「更加混沌」的弟子......

  另外还有一类弟子,老和尚形容是「更加混沌」的。

  就是,当师父出这样考题的时候,他也不知道是考试,於是就很自以为是地,认为师父实在太无理,程度又太差!或许他外表不敢表示什麽,但他心想:「哼!这种师父,连鞋子不能倒穿都不知道,竟然还教我要倒穿鞋,做什麽师父嘛,简直比我还差,这种师父不要也罢,本人这种高材生,才不屑听你的呢,我从小自己就会穿鞋,穿得比你好,不要你教!」

  这样的弟子,不但不知这是考试,而且,总是不打自招地表现出自己一向的憍慢之心,总是交出一张「本人一向善於轻慢,不知谦恭,不但刚强难化,难调难伏,也不知自己外表无违,好像很有礼貌,骨子里是又傲又怠慢」。

  这样的答卷,在选佛场上,准备得几分呢?

  这样的答卷,戒、定、慧,各得几分呢?

  准备往主「懈慢国」?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是「先意承问」。待人处世都是先谦卑低头,承事请问,然而我们口念弥陀,心行却大反其道—脖子是钢筑水泥,何尝效法佛「先意承问」?有时,师父先低头请问弟子,弟子还爱答不答,甚至还东张西望,爱理不理呢!这种答卷,在选佛场上又准备得几分呢?这种修「因」和成佛的「果」,根本对不上,这种憍慢的存心、因地,即使很努力念佛,修各种福,充其量,也只能到阿修罗国作国王或公主吧,或者往生「懈慢国」吧!(经上曾示,很多本想往生西方者,都生到懈慢国,不能到西方,如是因,如是果啊!)要往生西方清净佛国,必须要因果相符啊。

  何必考这种「颠倒穿鞋」的题目呢?

  有人听到这里,实在很疑惑—乖乖依教奉行,倒穿鞋也不行;怪师父错教,我行我素,也(说是憍慢)不行,那该怎麽办呢?有人或者很埋怨—都怪师父太无聊,正法不教,却教人倒穿鞋!

  何以考这种颠倒穿鞋的题目?

  —(1)训练无量觉

  —(2)训练以觉性面对逆境,活用戒、定、慧

  我们要了解,世间境界那有一切顺心如意,顺理无违的呢?我们一生一定会遇到很多无理之事,和不如意之境,也会遇到很多邪知邪见的「恶知识」,老和尚出这种考题,目的就是要教我们—这种时候该怎麽办;目的就是要训练我们用清楚明白的觉性去面对、如法处理,训练戒、定、慧实地起用,把绊脚石也作垫脚石,处处觉悟,用佛性的光明,才是阿弥陀佛「无量觉」、「无量光」之义。否则口念阿弥陀—无量光,而遇境总是无量「暗」(暗昧不觉)这种念佛根本不相应,也就是口念心不念。

  —(3)教示念佛与「无量光」觉性相应

  往生论上教我们—「随顺名义,称如来名。」称念佛名,应该随顺名号中无量光明,无量觉悟智慧......种棱含义,真实修行。这本是老和尚用反面考验指引我们反省的深刻美意,慈悲。然而,很多弟子是不曾了解师父慈悲的,而且也「不愿」去了解,师父考试与教学的旨意,更没有想学「佛之知见」的动机,只是一味照自己老观念,老思想,一天过一天。十年前考这题,不会,十年後考相似题照样不会,可能还是错在同一个地方,这样下去,百年、千年还是不会!生生世世,「临终大考」都是同样用「无量暗」的心去应考投胎,必然会照路去轮回,不可能突破!老和尚慈悲在日常生活大小事中锻链我们用「无量光」的觉性,帮助我们突破老旧迷暗思想,和念佛真心相应。说实在,境界本身没有好坏。考题本身也没有好坏,但是应考的各人用心不同,植「因」不同,「果」就会大异其趣。

  结果总是—觉者走明路,迷者走暗路。

  —(4)教示能「觉知」颠倒,才能「消除」(知迷,才能悟)(不「觉」颠倒,如何「销」我亿劫颠倒想?)

  佛在楞严经说,如来是「正遍知」,众生是「性颠倒」,不但一重又一重颠倒,而且从不觉,不承认自己颠倒,而且总是大海水弃之不要,只认一个小水泡自以为就是全部海潮(喻:「广大佛性无量光明」弃之不要,只认这肉体迷妄身心,以为是「我」,迷执不舍)生生世世,未曾发现自己严重颠倒—只迷於我执、法执,不要真性,而且连发现都还没发现,又何以「销我亿劫颠倒想」?

  老和尚在启发(指示)我们回头来检讨觉察自己的「颠倒」,否则,连有贼都不知道,不用说捉贼了!连有错都不知,如何修正?连有迷都不知,如何能悟?平时常常「颠倒」,临终如何「心不颠倒」?

  宁在无量暗中,自鸣得意?不向「无量光」低头学习?

  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是用「不觉」去投胎才轮回的。

  阿弥陀佛成佛已来於今「十劫」!十劫中佛一直要接我们,而我们总是一直执著在自己迷妄的知见中,困在自己的习气中,宁可在「无量暗」中,趾高气扬自鸣得意,不肯向「无量光」去低头学习。

  (三)临床考验中的戒、定、慧—恭敬求法。

  恩师开示我们,当老和尚出其不意,突击考,要她倒穿鞋或颠倒行事时,她怎麽办—她合掌虔诚跪下顶礼,虚心向老和尚请教其旨,说:「鞋子倒穿,该怎麽穿,怎麽行,弟子不会,求师父慈悲教导—鞋子倒穿该怎麽穿?求师父开示为什麽要倒穿?」老和尚点头了。

  聆听恩师这段开示,细细体会其中的意味,不由得深深敬礼这份恭敬求法学佛的心,这不是笔试答卷写的—「戒定慧是佛法三学」,而是临床考验中的戒、定、慧三学—

  一、师长颠倒说法、甚至(威吓)反教不如法事,弟子仍然遵佛教戒、保持敬师、敬法之心念、态度,不生丝毫轻师慢教之心,这就是「戒」。

  二、当其时,没有因为考题怪异离奇,境界违逆而心乱,以致於迷失掉自己学佛之本意与初发心,这就是「定」。

  三、遇境,能判断邪正,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又能当下以清楚明白的心,恭敬的态度,求明其理,这就是「慧」。

  如此,遇境考验,第一念,第一句话,第一个动作,就流露出戒定慧的学习和平时的用心。

  同一师长,同一考题,答案何其不同!

  佛学和学佛(纸上谈兵,和上战场)

  佛学和学佛不一样:考「佛学」问答,问三学是什麽,就写上「戒、定、慧」这并不难。但用境界考「学佛」,可能就「三学总休」甚至「总丢」。在顺逆境界,真用上戒定慧三学,才是学佛,否则,都是纸上谈兵,不堪上战场。

  有人抱怨,当他再三犯错时,师长指正他的口气不礼貌,不委婉,大言不惭地说:「就算我常做错,错都错了!师父也要很和气好礼来教我怎麽补救!」这令末学十分惊讶:闯红灯撞死人,竟然还要骂交通警察对他不够礼貌委婉,不知自己乱闯乱撞之心,多麽不礼貌,不委婉。这样的「勇士」,犯过堕地狱,也会怪阎罗王和牛头马面对他不够礼貌委婉吧!这样的心态,做人都有问题,欠缺了一份惭愧心,学佛如何得利益?

  检讨上道场(上学、学佛)的态度

  如果一个孩子去上学,都只是带便当水果去给老师吃,然而却不肯好好「求学」,老师讲课也不谛听,东张西望,甚至只顾和同学聊天,老师考试也不好好作答交卷,老师交代功课也不作,既不管自己哪里不会,也不肯虚心请教,甚至不学又妄自批评老师,只爱管同学家闲事,爱和同学到校园玩玩一起吃便当,讨论饭菜寻开心,荒废光阴,这样的孩子,不但包管会受大人的责备,还可能会被退学!然而当今很多大人上道场目的也只是想带些食品、水果去供佛僧(带便当给老师吃)并和道友闲话家常,根本就没想学佛,没想修改自己,和上述的孩子上学状况差不多,而奇怪的是,大人们如果看到自己的孩子上学是如此,必定知道孩子错了,可能会痛加责罚也不一定,但大人自己以此种态度上道场(上学),却很难发现自己有问题,很难回头修正;平时责骂孩子成绩不好时,也很少回头检查自己各科成绩单,这是很可惜的,若把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佛法,这样错过了,到底是谁能承担这份过失呢?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佛法没有末法,是「人」末法。

  老和尚说:佛法没有末法,是「人」末法—是人不懂敬佛、重视法,老是把佛法摆在生活之最末—摆在财、色、名、食、睡之後,更摆在「茶余饭後」之後,「人情应酬」之末。把学佛重要性摆在最末後的人,就是末法时代的人。如果是敬佛重法的人,永远是在正法时代的!而从不在乎佛法,甚至和佛唱反调的,就是灭法时代的人了!

  谨以弘一大师传中一语供养大家互勉

  人身难得,是万古一瞬的因缘,

  佛法难闻,是历劫不遇的际会,

  错过了,没有人能承担这份过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雕塑绘画建筑历史传记农工商业书法天文舞剧哲学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来在果地上以回向心成就感应道交,为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回向心。佛菩萨因地里头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帮助众生这个心愿念念不忘。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才来帮助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学一分,我帮助一分;我学二分,我帮助二分,纵然我功夫还不得力,我这个愿心不能没有。所以,初发心的时候要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有没有功德不知道,但是回向偈照念。功德就是自己真正做到,真正学到了,那才有功德。我以我这个功德,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德能相好,无条件地去帮助一切需要的人,这叫回向的愿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回向的愿心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