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法师:让心灵超越吧


2014/9/7    热度:749   

  法云法师:让心灵超越吧

  朋友,听说您最近遭遇挫折,我心深深牵念。

  人生道路,崎岖不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谁不会遭受困厄、考验?

  多少古今圣贤、伟人,皆在苦难忧患之中,愈挫愈勇,磨练心志,成就德业。

  您可曾听说,古时有一位国王被仇敌追杀,落荒而逃,潜藏于一间破屋中,万念俱灰,不知所措,忧伤绝望。

  突然,他发现墙上一只蚂蚁,正背着一颗比它身体大数倍的麦粒,奋勇往上拖,可是却一再的摔下来。

  一次又一次,蚂蚁继续努力,百折不挠,国王默默细数次数,在第七十次时,它终于爬上了墙头。国王大为振奋,小小蚂蚁尚如此勇敢坚定,更何况人呢!

  于是,他奋发无比,终于恢复了往昔荣光。

  每当困厄发生,何妨这样提醒,超越的机会来了;每当烦恼现前,正是帮助我们提升迈进之时啊!

  愿您如妙美的莲花,(莲花绝不生长于清水和崇高之地),化污泥浊水为养分,在污秽中成长。永葆您善良、净明的本性。

  记得西方哲学家探索一句颠扑不破、适合人生各阶段的睿语,最后,一致共识:“世上一切都会过去”。许多遭受困顿和不幸的人们,受到鼓励和慰藉。犹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无论得失荣辱,皆过眼云烟。正如您言:“只要问心无愧”,又何必枉生忧恼?

  美国医学家一项调查资料显示,绝大部分心脏疾病与肿瘤等症,皆为心理受到严重压力和负面情绪所致。所以心理若被忧愁、怨恨蒙蔽,最大受伤害者是自己啊。人生苦短,世事无常,何必让过去的痛苦耿耿于怀?

  我们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心态。何不转念一想,借此机会暂脱名利枷锁,超越忙碌生活之外,修心养性,磨练心智,------

  其实,我们每走过看似孤寂的路,每一位修行人皆已体验过;我们感慨无人理解的忧伤,佛菩萨慈诚之心都能理解、呵护。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初学佛时,苦恼多多,其师告知:“受苦真好”。因为我们自身受苦,便会生起出离心;若见他人受苦,便会发起怜悯救度之心。朋友,“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请坚信,冬天已到,春天还会远吗?

  为了慈祥的父母、友爱的兄姐、年幼之子以及关心您的朋友,怎能不用“心”体验生活,坦然自在、自强、自珍呢?

  我期待着您的佳音!

---------------------------------------------------------------------------------------------------------

更多法云法师佛教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今天拜佛,求佛加持,佛加持你什么?加持你开悟。你读经明理,道理明白了之后,你知道应该怎样做人,知道应该怎样处世。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修行要修菩萨行。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梵语,意思是“觉悟”。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永远无间断地在学习,这是菩萨行,因此,经不能不读。 “经”是什么?经是佛教教学里面的教科书。我们用经典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来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我们修行的功夫,我们一切的作为,是以这个为标准。我们每天读经、念经,用意在哪里?读经、念经是对照我们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己的心行与经典相应,欢喜,要想着怎样保持不要失掉;心行与经论所说的不相应,要改过自新,这就是忏除业障,这样读经,才叫做修菩萨行,才叫做积功累德。所以,经典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不是念给别人听的,是自己修菩萨行唯一的一个标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