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选集·女性的故事:比丘尼说法


2014/9/7    热度:519   

比丘尼说法

很早以前有一头母象,牠的名字叫作磨荼。尽管磨荼的体型巨大,但牠性情十分温和,从不发怒,也从未伤害过任何人和动物。

磨荼本来只是为主人驮驮货物、运运东西,当然,有时也驮着主人四处游玩或是打猎。牠和主人相处得很好,所以几乎没有被主人惩罚过,反而得到了主人的宠爱。主人时常喂它鲜嫩的树枝及青草,并且为牠刷洗身体。

有一次,罽宾国的国王来舍卫国求取舍利,当他求到了释迦牟尼佛的舍利后,却发现自己无法安全地将佛陀的舍利放在马背上带回去。于是国王四处悬赏,募求大象。磨荼的主人也非常信奉佛法,当他听说罽宾国国王募求大象驮运佛陀舍利的消息,就把自己的大象磨荼借给了罽宾国国王。

随后,磨荼就驮着佛陀舍利去了罽宾国。一路上,磨荼受到了很好的礼遇,那些信奉佛法,渴求佛陀舍利的罽宾国的臣民百姓都对驮运有功的磨荼非常感激,不但为它洗浴,也喂它鲜美的香蕉。

正是因为磨荼劳苦功高,所以积下了福德,让牠命终寿尽之时得了善报,投生生为一个女婴。而且这个女婴出生的家庭也非常好,家境十分宽裕。

冬去春来,这个女婴很快就长大成人了,她只有一点与常人不同,就是她的饭量特别大,是常人的十倍左右。她长大后,由于厌倦世俗生活,所以就辞别父母,出家修行,成为一位比丘尼,从此开始认真修学佛法。

由于前世积有福德,而且天资聪慧,再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后来,她终于修得佛道,证得阿罗汉果位,断绝了一切烦恼和痛苦,超脱了生死轮回的痛苦。

后来,这位得道的比丘尼知道了自己即将入涅槃了,她便招集所有尼众到讲经堂去,她将为大家讲述自己修行的经历。

由于这位比丘尼已经开悟得道,有神通,能够看到自己宿世的种种因缘,于是她就把自己前世的所作所为给大家讲了一遍,她特别提到为罽宾国国王驮运舍利的事。

在座的比丘尼听了她的话之后,都对她的话半信半疑,特别是当她提自己的前世是一头性情温和的母象时,她清楚地听到了讲经堂内发出了一阵阵的窃窃细语以及不加掩饰的笑声。

这个得道比丘尼心中十分明白,在座的比丘尼不太相信她的话。于是,她对大众说:「可能你们当中有人不相信我刚才所说的一切,但是我所说的话都是真的。我的前身的确是一头母象,后来因为驮过佛陀舍利,以此功德,脱离畜生道,投胎转世为人。你们当中有许多人都知道我一顿要吃十五斗的饭才觉得饱。你们当中谁有这样大的饭量?如果因为有人没见过我吃饭所以还不相信的话,就请去找饭来,我来吃给你们看。」

这时,有几位比丘尼起身走出讲经堂,过了不一会儿,她们抬来了差不多十斗饭的饭锅进来。这可是平常十来个人的总饭量,可是这位得道比丘尼一点也不担心,她随即开始吃了起来,不一会儿,那十斗饭就吃得干干净净。这时候,讲经堂内响起了一阵阵赞叹声。

这时,所有尼众们都真正信服了得道比丘尼所说的一切,知道她不是一般人,大家更加聚精会神听讲了。得道比丘尼开始讲述自己的修行方法,以及前世积下福德对于自己修行的良好影响。

随后,得道比丘尼的话题又转回到了吃饭的话题上。她又对大家讲道:「像我这样的吃法是前世所注定的。虽然一次吃得很多,但是却需要很长时间消化,一次吃饱,填满了肚子以后,在很久的一段时间中也不会感到饥饿。这也像学习佛法一样,虽然一次听讲听了很多佛法内容,但足够自己思考领悟很长一段时间。」  

这位得道的比丘尼讲到这里后,稍稍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讲经堂正襟危坐认真听讲的比丘尼们,然后接着说:「希望诸位姐妹都能以我的修行经历为借镜,相信女众认真修行一样可以得道的。」

这位得道比丘尼讲到这里,就没有再往下讲自己的修行经历了,因为她知道自己入灭的时间快到了。后来,她为大家讲解一段佛法精要后就入涅槃了。


 
 

----------------------------------------------------------------------------------------------------------------

相关链接:

返回佛经故事选集·女性的故事(目录)

更多佛教故事传记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一切众生都有恐怖,生老病死是恐怖,天灾人祸是恐怖,生活的逼迫是恐怖,精神、情绪的不安是恐怖,恐怖的事情太多太多!别人有恐怖、有不安,我们能够保护他、帮助他,这就叫“无畏布施”。他心安,他不害怕了,离开一切忧悲苦恼,凡是这一类,都叫做“无畏布施”。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