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寒山诗的俗与雅
2014/9/7   热度:485
论寒山诗的俗与雅 王太阁 摘 要:寒山子是一位以通俗名世的唐代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化诗僧。他的诗歌,以俗为主,既俗且雅,雅俗并重,从思想情趣到表现形式都兼具俗与雅两种要素,是僧人诗歌从传教布道转向抒写性灵、自村野民间步入高雅殿堂这一过渡时期的诗歌形式。 关键词:寒山;诗歌;俗与雅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0)01—0193—04 唐代诗僧寒山子,是世所公认的通俗诗人。他的诗歌,虽然在他身后影响渐大,评价日高,但是在他生前,却常常遭到文人学士的嘲笑。在他的诗歌中提到别人“笑我诗”的作品就有两首。其中一首明确记载:“有个王秀才,笑我诗多失。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平侧不解压,凡言取次出。”这个王秀才站在正统文人的立场上,戴着儒雅之士的有色眼镜,以当时诗坛上主流形式近体诗的评判标准嘲笑寒山诗,认为寒山子这种不遵循四声八病理论、不讲究平仄格律、不精心锤炼词句、不避讳俚词俗语而随口吟诵出来的诗歌,是俗不可耐、难登大雅之堂的。面对别人的嘲笑,寒山子理直气壮地自辩道:“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他并没有否认己诗之“俗”,只是强调己诗亦“雅”。 我们认为,既俗且雅,雅俗并重,是寒山诗的突出特色。这一特色,既体现在思想情趣方面,又体现在表现形式方面。 一、思想情趣的俗与雅 寒山诗思想情趣的俗与雅,集中体现为选材立意的俗与雅。择要而言,选材立意的俗与雅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选材、立意均俗。据何善蒙《寒山子考证》一文所作的研究,公元760—790年,寒山子在天台翠屏山度过了30年自给自足的“农隐”生活。长时间社会底层的世俗生活,使他不得不关注普通百姓的生计问题。于是,他以诗歌为载体发表自己对婚丧嫁娶、治家理财之类尘世俗务的看法和主张。这类诗歌的题材来源于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写诗的目的是要指点“俗民”如何处理这些“俗务”,因而给人的感受是选材俗、立意也俗。《妇女慵经织》、《田舍多桑园》告诫人们要辛勤耕织、经营家产以免受饥寒之苦,《教汝诸般事》教导人们在“极贫”、“才富”时怎样对待田园房产,《客难寒山子》以主客答难的方式强调人们在贫贱时的“急事”就是挣钱,等等,谈论的都是家产钱财之事,字里行间充斥着浓浓的“俗气”。在《丈夫莫守困》一诗里,他直言不讳地大声疾呼“丈夫莫守困,无钱须经纪”,还循循善诱地指导人们如何发家致富:“养得一牸牛,生得五犊子。犊子又生儿,积数无穷已。寄语陶朱公,富与君相似。”《老翁娶少妇》一诗更是从选材到立意俗而又俗的典型作品:“老翁娶少妇,发白妇不耐。老婆嫁少夫,面黄夫不爱。老翁娶老婆,一一无弃背。少妇嫁少夫,两两相怜态。”在他看来,老夫少妻、少夫老妻,都是夫妻失和的重要原因,年龄般配才是夫妻和睦的基本条件。 二是选材俗而立意雅。劝善诫恶是寒山诗的重要内容。寒山子写诗不是为了自警自励,而是为了传教布道,教育民众。劝人弃恶从善,立意不为不雅,但为了让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一听就懂,他往往特意选取那些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俗事俗物来阐述人情事理。《猪吃死人肉》就是一首选材“俗”而立意“雅”的典型作品:“猪吃死人肉,人吃死猪肠。猪不嫌人臭,人反道猪香。猪死抛水 内,人死掘土藏。彼此不相啖,莲花生佛汤。”作者用人猪相食、抛尸沟渠这些“俗”得令人咋舌的事物警醒世人:人与动物的残杀,人与人的争斗,到头来只能落得两败俱伤的可悲下场;如果彼此能够息纷止争,和谐相处,大家就能够共同创造一个美好洁净的幸福乐园。《琴书须自随》所选诗材是诗人自己“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的农隐生活,所立之意是“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的人生追求。诗人正是从这妇贤子孝、晒田灌池的世俗生活中,领悟到了庄子在《逍遥游》里所倡导的节制物欲、知足长乐的高士雅意。《茅栋野人居》、《我见百十狗》、《东家一老婆》等,都是选材俗而立意雅的作品。 以上两类诗歌,选取百姓身边的日常俗事来表现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借助尘世俗务来阐释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材意俱俗,或材俗意雅。 三是选材、立意均雅。这类作品叙写的是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表现的是文人雅士的思想情趣。析言之,又可分为三个小类。 1.关注国计民生。科场的失利、社会的动荡,击碎了寒山子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使他从中原流落到了东南,从上流社会坠落到了社会底层,过上了读书种田、隐逸山林的生活。他目睹了广大民众无所聊赖的困苦生活,对他们饥寒交迫的艰难处境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大有饥寒客,生将兽鱼殊。长存磨石下,时哭路边隅。累日空思饭,经冬不识襦。唯赍一束草,并带五升麸。”(《大有饥寒客》)他在《国以人为本》里揭示了陷民于水火的原因:“国以人为本,犹如树因地。地厚树扶疏,地薄树憔悴。不得露其根,枝枯子先坠。”他把国家和民众比作树木和大地的关系,用地厚树茂、地薄树枯的自然现象形象地说明了民殷实而国强盛、民贫困而国衰弱的道理。因而,他义愤填膺地痛斥统治者竭泽而渔的盘剥是一种不明事理的短视行为:“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联系“安史之乱”时期的历史来看,这两首诗歌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寒山子思想认识的敏锐和深邃。 2.抒发忧愁苦闷。建功立业理想的幻灭,物是人非的沧桑巨变,使他既于心不甘,又无可奈何,只好在诗歌中排遣内心的忧愁苦闷。他在《天生百尺树》一诗里借物喻人:“天生百尺树,翦作长条木。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他惋惜自己大材不用、被弃草野的不幸遭遇,坚信自己久经磨难而坚劲不变的雄心,期盼有人慧眼识材,能让自己略展其志。在《徒劳说三史》一诗中,他慨叹自己“筮遭连蹇卦,生主虚危星”;抱怨自己“不及河边树,年年一度青”。寒山子“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但这位文武双全的“书剑客”却“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一为书剑客》),最终沦落为“虎鹿每为邻”的山林隐士(《寒山唯有云》)!于是,他悲愤地控诉那贤愚易位、善恶倒置的不合理现象。理想和现实的尖锐矛盾激起的忧愁痛苦是那样深沉、绵长:“昨朝曾趁却,今日又缠身,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谁知席帽下,元是昔愁人”(《闻道愁难遣》),以至于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诗人“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一向寒山坐》),喟然长叹“今日既老矣,余生不足云”(《一为书剑客》),在徒唤奈何的叹息声中做出了躲进深山老林当隐逸之士的痛苦抉择。 3.表达隐逸情趣。自而立之年遭逢丧乱,寒山子的生活由漂泊而村居、由村居而山隐,他的心情也从波动到平静、从平静到闲适。因此,表达随遇而安、悠闲自得的隐逸情趣便成为他后期诗歌的重要内容。《茅栋野人居》一诗既是他村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他隐逸情趣的自然流露:“茅栋野人居,门前车马疏。林幽偏聚鸟,溪阔本藏鱼。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家中何所有?唯有一床书。”首二句从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化出,暗寓“心远地偏”之意,旨在表明自己已绝意仕途,过上了亦耕亦读的清净日子。三、四句源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句,抒发了诗人摆脱物累、回归自然后的轻松愉悦之情。《家住绿岩下》一诗与《茅栋野人居》诗意相近:“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这“喃喃“的读书声,烘托出了环境的幽静、心境的恬静和心情的闲适。 寒山既是寒山子晚年栖隐的生活处所,更是他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桦巾木屐”、“布裘藜杖”信步游赏(《余家本住在天台》),“携篮”、“挈笼”采摘野菜山果(《栖迟寒岩下》)。有时候他独自一人“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栖迟寒岩下》);有时候他邀集几个仙侣道友谈玄论道;更多时候他观赏着“磊磊”长石、“蒙蒙”涧草等自然美景(《登陟寒山道》),聆听着“猿啼”、“虎啸”、“松风”、“鸟语”等山间天籁(《可重是寒山》),体验到超脱尘累、心静如水的闲适,为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感到由衷的欣慰:“自羡幽居乐,长为象外人”(《寒山唯白云》)。《鹿生深林中》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鹿生深林中,饮水而食草。伸脚树下眠,可怜无烦恼。系之在华堂,肴膳极肥好。终日不肯尝,形容转枯槁。”此诗脱胎于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又读庄、老,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实之情转笃。此犹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愈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寒山子将这段话顺手拈来,稍加点化,惟妙惟肖地刻画了野鹿性喜自由、厌恶束缚的鲜明形象,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自己顺从天性、回归自然的人生追求。他的另一首七言绝句,在表情达意上与此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 二、表现形式的俗与雅 寒山诗表现形式的俗与雅,体现在语体色彩和诗歌体制两个方面。 先看语体色彩的俗与雅。寒山子作诗,往往即兴吟诵,不屑于雕章琢句,村语俚词顺口而出,故作品的语体色彩以俗为主,但也不乏雅致之作。寒山诗语体色彩的通俗化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口语入诗,通俗流畅。寒山诗口语入诗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如“三月蚕犹小,女人来采花”(《三月蚕犹小》);“良由为骨少,狗多分不平”(《我见百十狗》);“大海水无边,鱼龙万万千”(《大海水无边》),等等,无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有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他甚至不惜把文人雅士羞于启齿的粗俗字词写进诗歌:“快哉混沌身,不饭复不尿”(《快哉混沌身》)。二是不避重字,回环往复。寒山诗歌不避重字的诗例不多,但形式多变。有的是句中自重,如“年去又年来”,“花落复花开”(《四时无止息》);有的是两句互重,如“渠笑我在后,我笑渠在前”(《东家一老婆》);有的是句中自重兼两句互重,如“月尽愁难尽,年新愁更新”(《闻道愁难遣》)。在这些诗句里,重复使用的字少仅1个,多达4个。同时,诗人还注重把“东西”、“明暗”、“来去”、“前后”之类的反义词巧妙地安排在诗句中,形成句中自对或两句互对,从而产生回环往复、圆润流转的审美效果。三是喜用叠词,清新活泼。叠词是口语里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民歌常用的表现手法。大量使用叠词是寒山诗突出的语言特点。在传世的312首寒山诗中,使用叠词的诗篇竟达90首之多。其中《杳杳寒山道》、《独坐常忽忽》两首五言八句的诗歌,每句都有一组叠词。更为奇特的是,他的七言诗《急急忙忙苦追求》,8个句子竟然每句都使用了一组双音节的叠词!叠词的大量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尤其是使用方言口语的叠词,既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如“买鱼跳鱍鱍”(《买肉血》)一句中“跳鱍鱍”一词,把活蹦乱跳的鱼儿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似闻其声。四是比喻通俗,浅近易懂。比喻本是各种文体常见的修辞手法,有雅俗之别,其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寒山诗中的比喻大都非常通俗。如《欲识生死譬》中以冰与水的互相转化来比喻生与死的关系,《我见瞒人汉》中以竹篮打水比喻瞒人、以韭菜被割比喻被瞒,都是用民众尤其是农民日常习见的事物打比方,极便于百姓的理解和接受。非但如此,寒山诗中有些比喻甚至通俗到了不雅驯的程度。如“慈悲如野鹿,瞋忿似家狗,家狗趁不去,野鹿常好走”(《人生一百年》);“不自见己过,如猪在圈卧,不知自偿债,却笑牛牵磨”(《三界人蠢蠢》)。这些比喻,喻意贴切、妇孺皆晓,但是所用喻体甚为俗气,在文人士大夫眼中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五是自问自答,生动有趣。民歌所常用的自问自答的表现手法,寒山诗也有所使用,兹举二例以见其概。“庭柯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重岩我卜居》)“少年何所愁?愁见鬓毛白。白更何所愁?愁见日逼迫。”(《少年何所愁》)这些诗句,设为问答,连翩而下,既圆润流畅,又新人耳目。 寒山诗语体色彩的雅致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使用文人语言。寒山子毕竟是文人出身,文人的生活、语言、思维方式都会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作诗之际,一些文绉绉的书面语,一些只有在文人圈子里经常“流通”的文士语就会时不时地流露于口角笔端。如“养生仍夭命,诱读讵封侯”(《浪造凌霄阁》);“云不识蜂腰,仍不会鹤膝”(《有个王秀才》);“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有人笑我诗》)等诗句中的“养生”、“封侯”、“蜂腰”、“鹤膝”、“郑氏”、“毛公”等词,平民百姓大都不甚了了,有的甚至闻所未闻、不知所云。 二是改变语法结构。文人作诗,不像民歌那样原封不动地保留生活语言的正常语序,往往为了节奏、韵律的需要而改变句子的语法结构。这种现象在寒山诗中大量存在。《吾家好隐沦》里“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二句,按正常语序应当是“助歌有鸟声,问法无人语”。《茅栋野人居》里“山果携儿摘,皋田共妇锄”二句,是将句子由动宾结构变成了主谓结构。随着语法结构的改变,语体色彩便由俗而变雅。 三是使事用典。使事用典是文人的专利,也是形成典雅风格的重要因素。寒山诗用典之处甚多,有明用、暗用、引用,还有将典故作为素材改编为诗歌的情况。“杨修见幼妇,一览便知妙”(《下愚读我诗》),明用《世说新语?捷悟》所载杨修悟解曹娥碑“黄绢幼妇”等八字含义的典故,意思是说只有悟性很高的人才能领略到其诗的妙处。“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吾家好隐沦》)中,“三径”一词字面含意是三条小路,实则暗用了晋人赵岐《黄辅决录》所载的典故: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舍前篱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成为隐士住所的代称。这两句是说自己的家园非常幽静,只跟很少的人(或许是指国清寺里的僧人拾得、丰干)来往,放眼四望只有白云而无邻居。寒山诗直接引用古代诗歌成句的例子也不少,如《重岩我卜居》里的“白云抱幽石”是谢灵运《过始宁墅》一诗的名句,《人生不满百》开篇两句“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出自汉代乐府诗《西门行》等。有些诗篇则采取“拿来主义”的方法,直接改编古代典故而成。如《赫赫谁垆肆》:“赫赫谁垆肆?其酒甚浓厚。可怜高幡帜,极目平升斗。何意讶不售?其家多猛狗。童子欲来沽,狗咬便是走。”这首诗是由《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所载“狗猛酒酸”的寓言故事改编而来的。典故的使用,虽然会给一般受众带来理解上的障碍,但是能够丰富作品的内容,深化作品的主题,使作品更加含蓄蕴藉、精致典雅。 再看诗歌体制的俗与雅。我们认为,王秀才对寒山诗体制之俗的批评不无道理。从传世作品来看,寒山诗大都是不讲究声律的古体诗,有些甚至像是顺口溜式的民间歌谣,讥之以“俗”亦不为诬。然而,寒山子也写过少量格律精细的近体诗,表明寒山诗在体制上也有“雅”的一面,只不过以“俗体”为主,“雅体”较少而已。 从句型来看,寒山诗以五言诗居多,七言诗次之。不论五言、七言,都有一些押韵合辙的近体诗。七言诗《千年石上古人踪》、《久住寒山凡几秋》、《一住寒山万事休》,五言诗《可笑寒山道》、《吾家好隐沦》、《驱马度荒城》等,都是合乎近体诗平仄要求的诗篇。我们可以《可笑寒山道》为例略作解析:“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此诗首联叙事,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次句入韵,隔句押韵,不仅平仄变化合律,而且中间两联对仗工整,是一首完全合乎格律要求的五言律诗。 总之,寒山诗以俗为主,既俗且雅,从思想情趣到表现形式都兼具俗与雅两种要素,是僧人诗歌从传教布道转向抒写性灵、自村野民间步入高雅殿堂这一过渡时期的诗歌形式。寒山子虽以通俗诗人名世,但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文人化诗僧。 参考文献 [1]何善蒙.寒山子考证[J].文学遗产,2007,(2):121—123. [2]陆永峰.王梵志诗、寒山诗比较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1999,(1):110—111. [3]彭定求等.全唐诗[O].北京:中华书局,1960. [4]秋爽,姚炎祥.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5]张海沙.论寒山子及其诗作[J].东南大学学报,2001,(3):87—9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