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僧璨:悉心求法 潜心著铭
2014/9/7   热度:344
三祖僧璨:悉心求法 潜心著铭 □ 邹云 中国禅宗三祖僧璨。资料图片 僧璨(公元?-606年),中国禅宗三祖,出生年月不详。唐代的道宣法师和宋代的赞宁法师,先后编撰了多部僧行、内典,但其中都没有僧璨大师的传记。五代南唐的静、筠二禅僧编撰的《祖堂集》,其中关于僧璨的生平也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宋代释道元的《景德传灯录》卷三虽对僧璨的身份“罔知姓位,不测所生”,但却详细记载了其悟道因缘:公元535年(东魏天平二年),二祖慧可为避周武帝灭佛法难,前往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县西南店前镇)隐居。其时,僧璨正在舒州静修禅业,“闻而往赴,便蒙受法”。当时的僧璨只是一个居士,已经40多岁了,得了很厉害的风疾。 病苦的折磨使僧璨感觉到自己罪障深重,必须彻底忏悔。于是他问二祖慧可:“弟子身缠风恙,请您为我忏罪。”慧可回答:“把罪拿来,我为你忏悔。”僧璨回答:“我找不到罪障。”慧可道:“我已经把你的罪障忏悔净尽了。从今以后,你当皈依三宝。”僧璨又问:“我见到您,已经明白了僧的含义,但是,我还不明白佛和法的含义?”慧可道:“是心即佛,是心即法,佛与法一体不二,心外无法,心外无佛,僧宝亦复如此,佛、法、僧三宝,皆依一心而立,同体而异名。”僧璨听了祖师的开示,心意豁然,欣喜道:“今天我才明白罪性既不在心内,不在心外,也不在心的中间,其性本空,觅之不可得。就像吾人的心性本空能生万法一样,佛法原来是不二的,并非在心之外另有一个佛与法。”慧可听了僧璨的回答,非常器重他,并为他剃发,收他为弟子,取法名僧璨。三祖的法号僧璨就是这么来的。 僧璨悟道的当年,即前往河南光福寺受具足戒。从此,他的风疾也渐渐好了,并侍奉二祖慧可两年多时间。 有一天,慧可告诉僧璨道:“达摩远自印度,以正法眼藏并信衣(指金襕袈裟,释迦佛传下的用以表示正法法脉之所在的证信之物)密付于我,我今授之于你,你应当全力守护。”慧可又说:“我预言,你所处的时代,有国家法难,你不要陷入。你待机缘成熟,把祖师的禅法和信衣传下去。我前世有宿债,现在是偿还的时候。”慧可付法完毕,即离开司空山,前往邺都(今河北大名东北)酬债。 僧璨谨遵师旨,没有急于出来弘扬祖师禅法,而是韬光养晦,往来于司空山和潜山之间,过着长达10余年的隐修生活。在这期间,僧璨禅师只有道信禅师一个弟子。据《楞伽师资记》记载:“僧璨隐思(司)空山,肃然静坐,不出文记,秘不传法,唯僧道信,侍奉僧璨十二年。” 僧璨寂于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入寂前,僧璨告诉僧众:“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稀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现在,安徽省潜山县三祖寺里的立化塔,就是为纪念三祖僧璨在大树下说法时合掌立化而建。塔体高3米,须弥座呈六棱形,塔身外圆中空,塔顶六角两层,有专家认为此塔具有藏传佛教塔风格,系明朝以前建造。 三祖僧璨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公开弘扬祖师禅法,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心铭》却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通过这篇短短的铭文,后世僧众既可以了解三祖当年的所悟所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后世僧众更好地树立起修习禅宗的正知正见。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信心铭》虽然文字不多,但可谓是字字珠玑,对禅修者来说,极富指导意义。如果普通大众能把它背诵下来,并时时任意拈取其中一句,细细品味,也将受益匪浅。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所谓是转烦恼为菩提,其实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迷了的时候,就是无量无边的烦恼;悟了的时候,是无量无边的智慧。烦恼跟菩提的本体是一个,贵在会变,你自己要会转: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