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灵隐寺二联


2014/9/7    热度:484   

   灵隐寺,在浙江杭州灵隐山,晋僧慧理建。山门额曰:「绝胜觉场」。传是葛洪所书。内有石塔四,皆吴越王建。宋景德四年,改为「景德灵隐禅寺」。明初毁,後重建,改今名。清康熙间,赐名「云林寺」。江庸有题灵隐寺二联。其一曰:
  宝坊阅千载常新,桂阁喜重开,
  依旧前台花发,清夜钟闻,
  东涧水流,南山云起;
  胜境数西湖第一,林泉称极美,
  试看驰岘风高,鹫峰石峙,
  龙泓月影,猿洞苔斑。
  江庸(1878-1960),字翊云,号澹翁,四川壁山人,福建长汀籍。留学日本。入民国,任司法总长。一九四九年後,任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有《百花山诗草》刊行。
  上联纪实重修灵隐寺院事,描绘寺院周围景观。意谓灵隐寺经历千年面貌却常新,楼阁又开启,令人欣喜。寺院外前台的花依旧开放,清夜钟声依旧悦耳,东涧流水依旧奔流,南山云彩依旧飘飞。宝坊,对寺院的美称。千载,用数表明灵隐寺历史悠久。灵隐寺屡遭兵火,先後修建十四次。清光绪末、民国间都曾重修。「常新」,表明世人对灵隐寺修建高度重视。「前台花发,清夜钟闻,东涧流水,南山云起」,引自白居易《灵隐》诗,说明寺院常新,风光依旧。
  下联将灵隐寺摆进西湖的范畴,描绘其胜景。意谓西湖堪称天下第一胜境,其山林泉石可谓极美之至,请看,这里有似飞驰的山岭,灵鹫峰奇石耸立,龙泓洞一泓清水映月影,呼猿洞壁苔蹟斑斑。「第一」、「极美」,对灵隐寺周围风光作高度评价。驰岘,有似飞驰之山岭。鹫峰,即灵鹫峰,又称飞来峰。龙泓,即飞来峰龙泓洞,因宋人郭祥正诗「曾知一泓水,会有老龙蟠」而得名。猿洞,即呼猿洞。据《西湖游览志》载,相传晋咸和年间,印度僧人慧理来杭,见峰峦突兀,怪石嶙峋,风景绝异,曾曰:「此峰有黑、白二猿修行洞中,必相随至此。」於洞口一呼,果有黑、白二猿应声而出,後因以「呼猿」名洞。「峰高」「石峙」,景观雄奇;「月印」、「苔斑」,境界幽美。名胜传说,使人感知灵隐寺的远史,其二曰:
  古蹟重湖山,历数名贤,
  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初地,
  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上联阐发杭州人文史。意谓遗留的古蹟使杭州山水为人所推重,历数诗才并美的名人,最难忘的是白居易所题《灵隐》诗,以及苏轼判决狱讼的公文。白居易曾官太子少傅,故称白太傅、白傅。任杭州剌史期间,有吟咏杭州诗多首,其中《灵隐》诗云:「一山分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後台现,上界钟声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此诗最为人所称赏。判牍,裁决狱讼的文书。苏轼曾任杭州通判,後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据《梁溪漫志》载:「东坡镇余杭,游西湖,徜徉灵隐天竺间,以吏牍自随,至冷泉亭据案判决,落笔如风雨,分争辩讼,谈笑而办。」
  下联称道杭州景美。意谓烧香礼佛结善缘,人们来灵隐这佛教圣地游览,切莫错过观赏西湖一带美景的良机。「胜缘结香火」,紧扣灵隐寺生发,由此及彼。初地,佛教称菩萨至佛果须修行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地中,第一地观喜地亦称「初地」。此代指佛教圣地。灵隐寺为中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荷花十里,桂子三秋」,化自宋代辞人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个「游」字,引导游人礼佛又赏景,以不虚此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之人是学佛而不是搞佛学,佛是真实平等即如来藏。要将平等性知安住自心真实受用,什么叫平等?就是冤亲平等,好坏善恶一样看待,粪便与黄金一样不落两边,真性不变,不动就是真智,辩别正邪即是智慧。善能分别诸法相而作一切利益门,就是分别智、菩提心的相貌,就是清净生产自救慈悲正觉,方便而为菩提就是成佛度众生之心,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得。佛者心也,真心妙用也。佛的四大菩萨就是四大班首,四位教授各授一方,来成全你的佛果。学地藏菩萨大愿,发愿利益无量无边众生。学习大智慧文殊菩萨用大智慧断除一切生死无明烦恼,尽除无余。学习大行普贤菩萨行愿之,为落实十大愿王无我无私心,尽除业障,恭敬真诚,尊重赞叹诸佛如来功德之利,成就诸佛如来世功德。于一切众生,一切僧、法、师能作世间照明者不生嫉妒,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法久常住世,能度一切众生之苦,所修一切善法功德都要回向无上真正法界性,而且以这功能消除众生一切罪业障,念念都在佛道,不退转广渡众生而无私心,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成就佛果,成就普贤不思议智。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知众生心应所知量,千手千眼三十二应广渡无边众生,不舍一切众生,度一切众生,方便度之和合大慈大悲大誓愿、大行愿、大智慧于一心就是大菩提心种性。所以要成就佛法要与佛相应,就是心与佛相应,远离嫉妒、障碍、贡高傲慢,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