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佛藏经描仿卷上


2014/9/3    热度:320   

佛藏经描仿
描仿

若干年前,与住众讲过佛藏经。其实不敢说讲经,只是与大众诵经而已。

当时讲此经的因缘,是因为经中曾说,无所有名为念佛,念无分别名为念佛,毕竟空名为念佛,无念名为念佛……为恐住众误解经义堕入偏空,于是决定讲这部经。但以心余力拙,虽然经过一番讲解,依然未将经义发挥出来。

若干年后,偶尔再阅此经,觉得实有重新撰述的必要。倒不是说以前讲不好,现在能写好,而是小学生学毛笔字,喜欢描而已。

记得小学时代,初学写毛笔字,买张仿格,放在纸下面照着写。字不成形,愈看愈难看。于是下功夫再重描一番。不描实实难看,描过以后,更加难看。结果春溪草初生,满纸螃蟹爬。

现在人老了,然习气犹在,喜欢描仿。所以将这本书,取名为「佛藏经描仿」。

释智谕于西莲净苑 

 

--------------------------------------------------------------------------------


佛藏经描仿卷上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释智谕撰

释经题

【佛藏】

佛藏经亦名选择诸法经,以实相为体。实相者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一切诸法无非实相,故一切诸法,皆悉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此经内容阐述佛法僧戒,体皆实相。所以佛法僧戒,皆悉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实相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相含藏一切法,故名之为佛藏。

以此经以实相为体,故所说者,大乘律藏摄。

【经】

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简称曰经。修多罗正译为綖(线),有贯穿义,犹綖能贯花为鬘,亦犹经能贯纬然。 p-1

【姚秦龟兹三藏鸠摩罗什译】

史有前后二秦,前秦苻姓所建,后秦姚姓所建。鸠摩罗什于姚秦时来华,故首曰姚秦。

龟兹古西域国名,址在今新疆。

三藏者,经、律、论。通达经律论者,称三藏法师,简称曰三藏。

鸠摩罗什,译曰童寿。父鸠摩炎,迁居龟兹国。罗什七岁,随母出家。从师受经,日诵千偈。

姚秦弘始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姚兴迎鸠摩罗什至长安。兴待以国师之礼。

罗什大师,译经论三百余卷。罗什发愿言,若所传译无谬者,当令我荼毗时,舌不焦烂。于姚秦弘始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长安。荼毗时,舌果不灰。

然罗什入寂年月,诸记不同。历史唯凭记载,所记是否失实,时隔久远,无从论其正误矣。 p-2

 

--------------------------------------------------------------------------------


释经文

诸法实相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俱。皆是众所知识

。及无边大菩萨摩诃萨众。无量无数。】

此是证信序,有六种成就。如是者,信成就。我闻者,闻成就。一时者,时成就。佛者,说法主成就。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者,处成就。与大比丘僧,及大菩萨摩诃萨众者,众成就。这六种成就,皆结集经人语。如是我闻一句,先以亲从佛闻证信。然后举出时间、说法主、地点、听众等以为左证。

如是者,谓佛如是说也。我闻者,谓我亲从佛闻也。一时者,谓说法时间,以一时代表之。佛者,自觉觉他觉满之果人也。

王舍城,在中印度摩竭陀国。王舍城周围有五山,耆阇崛山,译为灵鹫山,即五山之一。

大比丘僧。比丘有三义,即乞士、破恶、怖魔。此等比丘皆德腊俱高、多闻广识、知见殊胜之大比丘。四人以上乃至百千众,皆名为僧。 p-3

皆是众所知识,皆是众人所认识者。

大菩萨摩诃萨。菩萨译为觉有情,亦曰大道心众生。菩萨者,以大悲心行诸波罗蜜,度众生也。摩诃萨译为大,谓系地上菩萨。今曰大菩萨,复云摩诃萨,有人说是八地以上菩萨。如是我们视为华梵双举,亦无不可。如是菩萨,无量无数。

【尔时舍利弗从三昧起行诣佛所。偏袒右肩头面作礼白佛言。希有世尊。

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佛告舍利弗。汝见何

利叹言希有。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此是发起序,由舍利弗发起此经端绪。

三昧者定也,舍利弗自在静处,从三昧起,往诣佛所。可知舍利弗与佛,未在一处。

舍利弗先赞叹于佛,然后说出赞叹之原因。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者,诸法实相也

。诸法实相,即无生法。无生故无灭,无生故无相,无生故无为。

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即是无所有不可得。以无所有不可得法,令人信解实是甚难。佛问舍利弗,汝见何利,而作是言?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在静处每作是念。世尊。乃于无名相法以名相

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思惟是事生希有心。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

是事希有第一希有。谓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p-4

实相之法无名无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而世尊能于无名相法,以名相说,无语言法,以语言说。所谓至理无名,以名显理,诚为希有也。

佛告舍利弗,如是如是,甚为希有,此是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诸佛所得无上甚深微妙法也。

【舍利弗。譬如巧画师。画于虚空现种种色相。于意云何。是画师者为希

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一切法无

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所以者何。无名相法。无念无得

。亦无有修。不可思议非心所依无有戏论。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无觉无

观无有所摄。不在于心非得所得。无此无彼无有分别。无动无性本来自

空。不可念不可出。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如是无名相法以名相说。如是

舍利弗。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以下举十譬喻,说明佛所说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甚为希有。此是第一譬广说,以下九譬系略说。

第一譬巧画师画于虚空。虚空不能作画,今画师画于虚空,甚为希有。而佛以无上智,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p-5

所以者何下,申述佛说法希有之理由。诸法实相,无所有不可得,毕竟空寂而不无,横遍竖穷而非有,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以实相无所有不可得故,所以无名无相,无念无得。诸法实相,毕竟空寂,不可忆念不可得也。

亦无有修。以无所有不可得,故无能修亦无所修。

不可思议。诸法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不可心思口议。

非心所依。诸法实相,非心所法也。

非是戏论所可依止。戏论者,世间言语文字,有名无实,故曰戏论。诸法实相 ,离言语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乃至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故曰非是戏论所可依止。

无觉无观无有所摄。觉观皆分别心,粗分别曰觉,细分别曰观。能摄所摄,系分别法。实相无所有不可得,无有分别,故曰无觉无观无有所摄。

不在于心非得所得。在于心者,为心所法,实相非心所法,故不在于心。非能得所得,心为能得,心所为所得,实相非心心所法,故非能得所得。

无此无彼无有分别。实相无相,不可分别。此者我相,彼者人相众生相,皆分别法。实相无有分别,故无此无彼。

无动无性,本来自空。诸法实相者,即是一相所谓无相。诸法一相,即是一道清净,故平等不动。一相即是无相,无相即是无性。诸法实相,清净平等不动无性 p-6 ,故本来毕竟空。

不可念不可出。实相无相故,不可想念,以想念即是取相故。以实相无相不可取着,故曰不可出。

所以实相法,是一切世间所不能信。因为实相者,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今以名相言语表达,实难令一切世间了悟其真实义也。

最后结论言,舍利弗!一切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也。以下分别举出九个譬喻。

【舍利弗。譬如有人嚼咽须弥能令消尽。飞行虚空不以为患。于意云何。

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须弥山出海八万四千由旬,系金银璃玻璃四宝所成。有人嚼咽,消息净尽,且能飞行虚空(当知须弥山系地居山),如是之行不以为难。舍利弗!是为希有不

!舍利弗答言,希有世尊。

佛言,诸佛所说一切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火城纵广深浅各一由旬。四门出焰人负干草于中而过。猛

风吹焰烧爆其身。是人能令火不烧草及不烧身。于中得出如本无异。于

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 p-7

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一由旬四十里,城中大火,四门出焰,有人负干草于中而过,能令火不烧草亦不烧身,是为甚难。然如来所说,一切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石为。从海此岸度至彼岸。于意云何。为希有不

。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倍为希有。】

石渡海喻。

【舍利弗。譬如有人负四天下及诸须弥山河草木以蚊脚为梯登至梵天。于

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

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四天下者,东南西北四部洲也。负四部洲及诸须弥山河草木等,以蚊脚为梯,登至色界梵天,是为甚难。然如来所说一切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譬如藕丝悬须弥山在于虚空。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藕丝悬须弥喻。

【舍利弗。譬如劫尽大火烧时。人以一唾能灭此火。又以一吹还成世界及

诸天宫。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 p-8

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劫末起大火,自地狱烧至初禅天,水灾坏至二禅,风灾坏至三禅。劫成时自四禅兴云雨,三禅得成。自三禅兴云雨,二禅得成。自二禅兴云雨,初禅得成。如是一切世界及诸天宫得成。

以上举一唾灭火,一吹还成世界喻。

【舍利弗。恒河广大为无量不。如是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雨渧

如恒河。有人以手承此雨渧无所遗落。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以上举大雨喻。

【舍利弗。须弥山王为高大不。高大世尊。舍利弗。四天下中普雨大石皆

如须弥。有人以手承接此石。无有遗落如芥子者。于意云何。无希有不

。希有世尊。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倍为希有。】

以上举雨大石喻。

【舍利弗。譬如有人以一切众生置左手中。右手接举三千世界山河草木。

皆能令是一切众生同心喜乐其意不异。于意云何。为希有不。希有世尊 p-9

。舍利弗。如来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譬如有人以左手持诸众生,右手接举其所依之三千大千世界草木等,能令此诸众生不知不觉,欢喜不异。如来所说一切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 ,倍为希有。以上譬喻说竟,以下法说。

【舍利弗。如来所说诸法无性空无所有。一切世间所难信解。何以故。舍

利弗。是法无想离诸想。无念离诸念。无取无舍无戏论无恼热。非此岸

非彼岸非陆地。非痴非明。以无量智乃可得解。非以思量所能得知。】

如来所说实相法,系诸法随缘无性,空无所有,为一切世间所难信解。

因为诸法实相无相,所以离诸想。想者,取相为想相也。

无念离诸念。念者念求心也,实相法空无所有,不可念求,故离诸念。

实相法空无所有,故不可取,不可舍,无有言语文字等戏论,亦无恼热,以无性空寂故。

非此岸,非彼岸,非陆地。此岸表生死,彼岸表涅槃,陆地者,未达究竟彼岸 ,别出于水,用表外道。实相无相,无所有不可得,故非生死此岸,非涅槃彼岸,亦非中途别出陆地之外道。 p-10

非痴非明。痴者无明也,实相法非明非无明也。

如此诸法实相,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无量智所可得解,非是心意识思量所能得知也。

【无行无相无有恼热。无念过诸念。无心过诸心。无向无背无缚无解。无

妄无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

。无行无行相。无道无道果。无离过诸离。无思惟无杂糅。不取不舍。

无得不可得。除诸滞除贪恚痴。非实非虚妄。非常非无常。非明非不

明。非闇非照不在心。无有性性本空。】

实相法无造作行,无取着相。无恼热,无念求,无诸分别心。实相无所有不可得故,所以无向无背,无缚无解。以空无所有故,所以无虚妄,无虚妄法,无痴无痴法。无有痴网,痴暗犹如罗网,令人不得出离不得自在。(有本作疑网)

以空无所有故,所以无名无言,无说无不说,无尽无不尽。何故无尽无不尽?因为无相为尽,无不相为不尽。实相无相,则无不尽。实相无不相,则无尽。

无行无行相。行者取相造作行也,如杀盗YIN等。行相者,外境于内心识所现之影相,如美丑适意不适意等。如是行及行相,皆虚妄分别起。实相无相离诸分别,所以无有虚妄造作行,亦无虚妄行相。 p-11

无道无道果。道有能通义,例如有漏善道,能通三善道果,有漏恶道,能通至三恶道果。无漏道,能通至涅槃果。道果者,果报也。如是道及道果,唯是心造。一心清净,体本虚寂,故无道及道果。

无离过诸离。法性空寂,无一法可得,既无能离亦无所离,故过诸离。

无思惟无杂糅。思惟者,分别法相也。杂糅者,法相混杂也。实相无相毕竟清净,故无思惟无杂糅。

实相无相,毕竟无一法可得,故不取不舍,无得不可得,除诸滞着,除贪恚痴

。不可得实,不可得虚妄。不可得常,不可得无常。不可得明,不可得无明。不可得于暗,不可得于照。

不在心。心与心所,皆因缘生法,体性不可得故。总之,诸法实相,缘起无性 ,性本空故。

【能降伏魔。降伏烦恼。降伏五阴。降伏十二入。降伏十八界。降伏说有

五阴者。降伏说有十二入者。降伏说有十八界者。降伏说有众生者。说

有人者。说有寿者。说有命者。说有有者。说有无者。降伏一切诸邪行

者。舍利弗。我此圣法。皆能降伏一切贪着乃至说有法者。不信乐诸法 p-12

如实相者。逆佛法者。】

以上所讲实相无相,本性清净,是大乘戒法。持之能降伏有所得心,降伏有所得心乃得增益佛道。

所谓魔与烦恼。皆有所得见。有五阴,有十二入,有十八界,有众生,有人,有寿者,有命者,有有者,有无者,皆有所得见,皆系邪见。

五阴乃色受想行识,十二入乃六根六尘,十八界乃六根六尘六识。综阴界入,乃成我相。以下便说众生相、人相、寿命相。着有我人众寿四相,便是有见。如果着无我人众寿相,便是无见。有见无见,均非正见,是邪见。而实相无相,有相既不可得,无相云何可得?

最后佛告舍利弗,我此实相圣法,能降伏一切贪着,能降伏一切说有法者。所以不信乐诸法实相者,为违逆佛法也。

【所以者何。舍利弗。若有众生说我者。说人者。说众生者。说断灭者。

说常者。说有者。说无者。说诸法者。说假名者。说边者。皆违逆佛。

与佛共诤。】

说我、人、众生、断灭、常、有、无、诸法、假名、边者,皆是有生有灭有相有为。乃违逆佛,与佛共诤。与佛共诤者,无有实义。唯取假名相也。

【舍利弗。乃至于法少许得者。皆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邪道。非我弟子 p-13

。若非我弟子。即与涅槃共诤。与佛共诤。与法共诤。与僧共诤。】

乃至于法,少许计着有所得者,皆是与佛共诤,皆是戏论。计有所得与佛共诤者,皆入邪道,非佛弟子。非佛弟子者,即与涅槃违,与涅槃诤,与三宝违,与三宝诤。涅槃者,即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也。

【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出家受戒。舍利弗。如是见人。我则不听

受一饮水以自供养。舍利弗。若人除舍如是不善贪着事者。于我法中出

家求道。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于毕竟空法。不惊不畏

。是人尚为断诸法故勤行精进。何况如是不善贪着。谓着我着众生着人

着法。是人为断诸贪着故。但勤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相。

是人通达一切诸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

舍利弗!若有如是邪见之人,我不听许其出家受戒,亦不听许其受一饮水之供养。如果有人能除舍如是等不善贪着,除舍如是等有所得邪见。如是之人,于我法中出家求道,以心无所住无所得故,不住涅槃,如实知涅槃毕竟净不可得,于是不求涅槃,不以涅槃住心忆念,不贪求涅槃。于毕竟空无生法,能够深信,不惊不畏

。如是之人,于如是法断贪求心,断有所得见,能勤求精进。乃能于有所得心不善之法,便不生贪矣。如是之人,如实知诸法实相,勤修无相三昧。但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着,以知无相法亦不可得故。 p-14

是人通达一切法相,皆是一相,所谓无相。如大般若经(四四三)云:变碍是色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领纳是受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取像是想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造作是行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了别是识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苦恼聚是蕴相,如来如实觉为无相……如是方为正见也。

【舍利弗。是则名为于圣法中柔顺法忍。得是柔顺法忍。乃名是我弟子。

能消供养不空受身。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是真实相法。不可入不可取

。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

因缘。无道断道至于无道。断诸语言论议音声。无形无色无取无着无用

。无实无妄无暗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不可得

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非心所解。】

舍利弗!若有人以无所得心,修习无相三昧,于无相三昧亦不取着,是人则名于圣法中得柔顺忍。如是之人,乃名我弟子。如是之人,能消供养,不空受人身。

所以者何?我此真实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无所有不可得。故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贪。

我此实相法,不可说,语言道断故。无欢无喜,断贪喜心故。非众缘和合,离众因缘故。以缘起性空,毕竟无所有故。 p-15

非是决定有道,亦非断灭无道。至于无道者,谓道不可得也。断诸语言论议音声,语言者,独自宣说。论议者,互相交言。音声者,声尘也。实相无相,不可说 ,不可议论,非是声尘。

无形无色,无取无着无用,无实无妄,无暗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以一切无所有不可得故。所以不可宣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心数法者,即心所法。为心所解者境也,实相非境,故曰非心所解。

【我此法中无男无女无天无龙无夜叉无干闼婆无鸠盘荼无毗舍阇。无断无

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无戒无犯无净无垢。无有三

昧无定无定根。无禅无禅根。无知无见无贪无诤。无道无道果。无慧无

慧根。无明无非明。无解脱无非解脱。无果无得果。无无力非力。无所

畏无无所畏。无念无念根。无坐无行无有威仪。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

无菩提无菩提分。无智无非智。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罪无福。无法无

非法无苦无乐。拔诸一切戏论根本。一切永离冷而无。】

这段经文,语有重出者,兹从略解释之。

夜叉,译捷疾鬼。

干闼婆,译香阴。 p-16

鸠盘荼,译香阴,啖精气鬼也。

毗舍阇,亦译啖精气鬼,啖人及五谷之精气。

无定根。定根者,五根之一,五根即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无禅无禅根。禅译思惟修,或译为静虑,梵文禅那。于欲界修而得之,于色界生而得之,有修习之义。每与定并称。而禅者静虑思惟,重在方法,定则一境定念 ,重在既得,梵文为三昧。

无知无见。实相法中,无知无见。在心曰知,在眼曰见。

无慧无慧根。慧根者,五根之一。

无无力非力。似应为「无力无非力」

无所畏,无无所畏。以有所畏不可得,无所畏亦不可得故。

无念无念根。念根者,五根之一。

无坐无行无有威仪。以实相无相无形无色故,所以无行住坐卧四威仪。

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以实相法,无我人众寿相故。

无菩提无菩提分。菩提约果言,菩提分约因言。如三十七菩提分。

无智无非智下,易解不释。 p-17

拔一切诸戏论根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是一切戏论根本。故知凡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我人众寿相等,皆戏论也。

一切永离,冷而无。此句文字有误。一切永离诸相,尚易解。「」似「相

」字之误。冷字则不解。

【舍利弗。举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结诸增上慢。不

念一切诸所忆念。除断一切种种语言。我是法中无常无无常。无苦无乐

。无垢无净。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寿者。无命者无生无灭。

何以故。舍利弗。如来于法都无所得有所灭。故名为涅槃。亦不见有得

涅槃者。舍利弗。佛亦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亦不贪着涅槃。是故

当知。是为第一奇特希有。所谓如来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

信解倍为希有。】

舍利弗!举要言之,实相法无相无分别,毕竟清净。能破一切有法,能破一切有所得分别法。所以能破一切念,一切见,一切结使烦恼。能破诸增上慢。未证言证。未得谓得,是为增上慢。总而言之,凡有所得心,即增上慢也。

实相无相,故不念一切诸所忆念,以凡有忆念,皆有所得也。除断一切语言,离言相故。无常无无常……以一切法无所得故。法既无得,是一切法不生,不生当亦不灭,是故实相不生不灭,名为涅槃。虽名涅槃,于涅槃亦无所得。舍利弗!故 p-18佛不念求涅槃,不贪着涅槃。是故当知,实相是第一奇特希有。所以佛说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令人信解,倍为希有。 p-19

 

 

 


念佛品第二

诸法实相品是总说,自此以下,系依诸法实相作分别说。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于此法中云何为恶知识。云何为善知识。佛
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比丘。汝当观身取是身相。所谓不净。当观一切诸有为法皆悉无常。
观一切法空无有我。比丘。汝当取所缘相系心缘中。专念空相。当乐善
法。当取不善法相。取不善法相已。为令断故观念修习。谓为断贪欲观
不净相。为断瞋恚观慈心相。为断愚痴观因缘法。常念净戒深取空相。
勤行精进为得四禅。专心求道观不善法皆是衰恼。观于善法最是安隐。
一心修道分别谛观。善不善法谛取相已。唯观涅槃安隐寂灭。唯爱涅槃
毕竟清净。如是教者名为邪教。谓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
名恶知识。是人名为诽谤于我助于外道。亦为他人说邪道法。】

舍利弗问佛,于实相法中,云何为恶知识,云何为善知识?佛依实相不生不灭
无相无为,无所有不可得的原则回答如下。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曰,比丘!汝当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当知此是六念法门,佛随顺世间,以世俗谛与众生说,非是第一义谛。于第一义谛 p-20
中,佛相不可得,法、僧、戒、施、天相不可得。故于第一义中,一切诸法,无非
实相、无分别、无取无舍。

比丘!汝当观身,取着于身相,所谓观身不净。当知如此观者,非为了义。于
了义法中,身相不可得,不净相亦不可得。何以故?实相无相故。

比丘!汝当观一切有为法,无常无我。当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尚不可得
,无常无我云何可得?

比丘!汝当取所缘相,系心缘中……当知境缘相,如幻非实,境缘非实,以之
系心,岂非妄想?所以专念空相,是着于空相。乐善法取不善法,是着善法相及不
善法相。

何况于虚妄上更加虚妄,谓为令断不善法故,观念修习。所谓为断贪欲,修不
净观。为断瞋恚,修慈心观。为断愚痴,修因缘观。此皆于虚妄上,重增虚妄。于
实相中,诸法性远离,一切言语道,一切趣非趣,皆悉寂灭性。焉有贪欲、不净、
瞋恚、慈心、愚痴、因缘可得?

若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常念净戒,深取空相,勤行精进为得四禅。当知
于实相中,心清净即是戒,即是真空,即是真精进。诸念清净,假名四禅,非是实
有四禅可得也。

教比丘言,比丘!汝专心求道,观不善法皆是衰恼,观善法最是安隐快乐。一
心修道分别谛观,取善不善相已,唯取涅槃安隐寂灭,唯爱涅槃毕竟清净,当知诸 p-21
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于中善不善法乃至涅槃,皆不可得。若谓有道可修,
有涅槃可证,即是增上慢人。何以故?于实相中,无一法可得故。

佛最后结论说,若如是教诸比丘者,名为邪教。彼自谓为正教,而实是邪教。
是人名恶知识,为诽谤于佛,为助于外道。此人自为邪道,亦为他人说邪道法。

是知凡不契实相者,皆非正法也。故古德有云,除诸法实相外,皆是邪道。凡
违逆诸法实相而说法者,皆是邪说,皆名恶知识。

【舍利弗。如是恶人我乃不听受一饮水以自供养。我说教者不说受者。舍
利弗。于我法中多有如是增上慢教。舍利弗。若受教着受戒五岁。不能
悉舍如是所教。于是教中勤心精进。自有得无所有。比丘不往谘问。我
说此人虽有五岁犹名邪见。杂外道法顺行魔教。】

舍利弗!这种恶人,取着于相,执有所得者,我不听许受一饮水之供养。我所
谓不听受一饮水供养者,是说以如是邪教,教化他人者,并不是说受教的人。

舍利弗!于我法中,以有所得教人者,即是增上慢人。于我法中,多有如是增
上慢教。受教之人,不得信受其教。若信受其教,出家受具足戒五岁犹不能舍其教
者,于此邪教中勤心精进。别处另有会契正法,得「无所有」之比丘处,却不往谘 p-22
问。我说此人虽受戒五岁,犹名邪见,杂外道法,顺行于魔教。

【舍利弗。若有比丘受是教已。闻空无所得法即自觉知。我先受者皆是邪
见。于空无所得法无疑无悔。深入通达不依一切我见人见。舍利弗。我
说此人名为得清净梵行。】

舍利弗!若有比丘受此佛藏经教已,闻毕竟空、无所得之实相法,能自觉悟。
自谓我先受有所得法皆是邪见。此人于空无所得法,无疑无悔,深入通达。此人能
够不依一切我见人见,我说此人为得清净梵行。

【舍利弗。若有比丘。成就如是无所得忍。虽现未得无余涅槃。我记是人
。弥勒佛时当在初会。时弥勒佛欢喜三唱。是人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
成就无所得忍。舍利弗。若在家出家成就此忍。我记是人必得涅槃。】

舍利弗!若有比丘成就无所得忍,我记此人现在虽未得无余涅槃,当来于弥勒
佛龙华三会中,初会得度。令弥勒欢喜赞叹。舍利弗!无论出家在家,若能成就无
所得忍,我记是人必得涅槃。

【舍利弗。若有人受如是教已。闻空无所得法实时惊畏。是人可愍。无有
救者无有依者。直趣地狱。何以故。舍利弗。于佛教中惊疑畏者。是人
则为具足恶道。所以者何。我常自说。有所得者是恶道分。】 p-23

舍利弗!若有人受此佛藏经教已。闻空无所得法惊畏者,是人可愍,无法可救
,无佛可依,直趣地狱。何以故。于佛实相法惊疑畏者,则为具足恶道,故趣地狱
中。所以者何?诸法实相,即无所得。有所得者,是恶道分。

【何以故。舍利弗。佛所得法无有差别。是与非是若可差别是有所得。舍
利弗。人宁成就五逆重恶。不成就我见众生见人见寿见命见阴入界见。
贪着持戒着持戒见。贪着三昧着三昧见。依于佛想得于法想。于僧断事
成就身见。】

舍利弗!佛实相法中,无有差别,无是与非是二法之差别。若有差别,便是有
所得见。

舍利弗!宁造五逆重罪,不可成就我人众寿阴界入见。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持
戒,着于持戒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持戒也。不得以有所得心贪着
于定,着于定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是禅定也。不得以有所得心依于
佛,得于法,于僧断事成就身见。应知自性清净不生有所得心,即一体三宝也。

不得僧依律断事时,起于身见。三人以下称比丘,四比丘以上乃至百千人称僧
。梵语萨迦耶见,译为身见,身见又曰我见。众生以有所得心,生颠倒见。本来五
阴皆空,妄执实有五阴,此第一重颠倒。复于五阴中执有我,此第二重颠倒。于我
复执有生死流转,此第三重颠倒。总言之,即为身见。 p-24

【何以故。于佛法中成就身见不在僧数。】

凡具实德者,谓在僧数,如四向四果等。四向是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
果向,四果即初二三四果。断三结名初果须陀洹,三结即身见结戒取结疑结。

【舍利弗。佛弟子众心无分别。舍利弗。佛弟子众无不善者。无破戒者。
无破见者。无破威仪者。】

舍利弗!佛弟子众,心无分别,若有分别,即是有所得。佛弟子众,无不善,
无破戒者,无破见者,无破威仪者。

律云破戒体者,名为破戒。破见即破正见,起六十二邪见,戒法中有律有威仪
,威仪者威德仪则也。

破戒破见破威仪,皆名不善。佛圣弟子众中,无有此事。若有此等事,即是有
所得心,即是分别心。

【舍利弗。何等为恶不善。于佛众中不在僧数名恶不善。谓心心数法与诸
缘合。无真实事但作分别。以分别故计有所得。是人乃至所有言说心心
相续。乃至善不善法。于圣法中名恶不善。】 p-25

舍利弗!何等为恶不善?于佛僧众中,不在僧数,名恶不善。何故不在僧数,
名恶不善呢?因为不在僧数者,必是于我于法生有所得心,生分别心。乃至破戒破
见破威仪,为诸不善。故不在僧数,名恶不善。

心心数法与诸缘合者,即起有所得见,而起贪瞋痴也。此等诸见,即于毕竟空
中,执取幻相虚妄分别,无有真实。以虚妄分别故,计有所得。是人所有言说,皆
以有所得心,心心相续而生计着。乃至以有所得心计着不善,故名恶不善,即令计
着于善,亦名恶不善也。

【何以故。舍利弗。所有乐处中必有苦。如来法者灭是苦乐。】

乐因苦立,苦轻名乐,故乐处中必有苦。如来法者,毕竟清净,一切法不可得
,故灭诸苦乐。例如西方极乐世界,乐不对苦,彼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故名极乐。

【舍利弗。如来所得。是中无欲亦无非欲。无乐无苦无思无想无修。乃至
亦无空想。何以故。舍利弗。若计空想即是我想众生想者。是常想者。
是断想者。何以故。舍利弗。随所有想则生诸想。是皆堕邪。】

舍利弗!如来所得法,究竟无上。是无上法中,究竟清净遍满,无欠无余,无
有分别。故是中无欲无非欲。何以故?欲尚不可得,非欲何可得?

无乐无苦,无思无想无修,乃至亦无空想。以若有空想,则是取于相,着于有
法。所以经文解释曰,若计空想,即是我想众生想者,即是常想断想者,皆堕有想
。 p-26

何以故?随所有想,介尔有想也。则生诸想,则生我人众寿、常断等想。以取
像为想相,介尔有想,便取我人众寿常断等像也。如是诸想,皆堕邪见。

【舍利弗。空名无念是名为空。空念亦空是名为空。舍利弗。空中无善无
恶。乃至亦无空想。是故名空。】

舍利弗!空则无分别,故空名无念,无念名空。即此空念亦空,亦不取着,是
名为空。空中无一法可得,故无善无恶,乃至无有空想,是故名空。

【舍利弗。诸有为法可知可解。空非可知亦非可解。非可思量。是故名空
。舍利弗。空非念得。何以故。空无想故。是故名空。】

诸有为法有相故,所以可知可解。空则无相,故非可知可解,非可思量,是故
名空。空不可得,故非念求可得。何以故?空无想故。念即取像想,而空则无想,
故非念得。是名为空也。

【舍利弗。何故说行空行。不念一切诸想。乃至空想亦复不念。是名空行
。舍利弗。想名乃至心有所念。即名为想。无所念者乃名无想。离诸想
故名为无想。随所取想皆是邪见。】 p-27

舍利弗!何故说行乎空行?行空行者,非是有能行所行。而是以无住心,契不
可得法。所以行空行者,不念一切诸想。如是则可内无所住、外不取相。

乃至不念空想,是名空行。舍利弗!想于「名」,乃至心有所念,皆名为想。
心无所住,不取于相,一无所念者,乃名无想。离一切取相想故,乃名无想。如果
有取着想,皆是邪见。

【何以故。舍利弗。于圣法中计得寂灭皆堕邪见。何况言说何况说者。如
是空法以何可说。舍利弗。诸佛何故说诸语言皆名为邪。不能通达一切
法者。是则皆为言说所覆。是故如来知诸语言皆为是邪。乃至少有言语
不得其实。】

于圣法中,计得寂灭涅槃,尚堕邪见,何况计得言说,何况计得说者?如是空
法,以何可说?计得言说是法执,计得说者是我执。换句话说,计得涅槃尚堕邪见
,何况计得我法二执?

舍利弗!何故诸语言皆名为邪?因为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不可得,而语言
者,有生有灭有相有为有所得,诸法实相,皆为言说所覆,故如来说诸语言,皆为
是邪。乃至少有言语,皆是取相皆是虚妄,不得诸法实相。

【舍利弗。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是无想无念。何以故。如来于法不
得体性亦不得念。】 p-28

舍利弗!诸佛无上菩提,即是无想无念。

如大方等大集经云,无上菩提,无想无缘……无有分别无有句义……无上菩提
,清净寂静光明无诤……

如来于法不得体性,亦不得念。因为如来如实觉,一切法皆以无性为性,故不
得其体性,亦不得念。

【舍利弗。如来何故说有念处。舍利弗。经说若人得四念处。是人能得诸
法体性。能得自身得我得人。无有是处。】

舍利弗!如来何故说有念处?如来于经中说有四念处,一身念处,观身不净。
二受念处,观受是苦,三心念处,观心无常。四法念处,观法无我。当知身受心法
,及不净苦无常无我,皆因缘生法,无自体性。小乘人不得佛本怀,竟谓实有身受
心法,实有不净苦无常无我。小乘人纵破身见,但仅破人我执,断烦恼障。未破法
我执,未断所知障。

所以佛接着说,我于经中虽说四念处,但未说得四念处者,能得诸法体性,能
得自身,得我得人。若经中说得四念处者,能得诸法体性,能得自身,能得我得人
,则无有是处。

【示法别相空故说四念处。四念处性无性无处。无念无说无有贪着。念性
尚无何况念处。是故如来说名念处。】 p-29

为示法别相空故,说四念处,身受心法,即法之差别相。身受心法,皆因缘所
生,体性本空。以体性空故,所以无念无说无有贪着。念性尚空,何况念处?不净
是身念处,苦是受念处,无常是心念处,无我是法念处。是故如来说是假名念处,
非实有念处体性。

如果套金刚经的话,说念处,即非念处,是名念处也。

【舍利弗。诸法若有决定体性。如析毛发百分一者。是则诸佛不出于世。
亦终不说诸法性空。】

诸法实相,缘起性空,故无自己之体性。若有体性如析一根汗毛百分之一者,
则诸佛不出于世,亦终不说诸法性空。

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者,为度一切众生皆成佛也。度一切
众生成佛者,令一切众生皆证实相也。如果诸法有决定体性,则违实相无相之理,
故若诸法有决定体性,则诸佛不出于世,亦不说诸法性空。诸法性空,即无决定体
性。

【舍利弗。诸法实空无性一相。所谓无相。如来悉见。如来以是说有念处
。舍利弗。念处名为无处无非处。无念无念业。无想无分别。无意无意
业。无思无思业。无法无法相。皆无合散。是故贤圣名为无分别者。是
名念处。如来以是说有念处。随顺无所有故。名为念处。随顺念佛名为 p-30
念处。】 

何以诸法实空无性,一相所谓无相?因为诸法因缘生,未曾有一法,不以因缘
有。法既以因缘有,故无自性,法无自性故空。空无分别,无形无相,故曰一相所
谓无相。如来悉知一切法空无性,一相无相,以如是故,如来说四念处。四念处即
因缘生法,所以四念处即空无性,一相无相。

舍利弗!念处空无性一相无相故,所以念处名为无处。处不可得,非处不可得
;念不可得,念业亦不可得。念业者,即不净、苦、无常、无我。

无想者,想不可得;无分别者,分别不可得;意不可得,意业不可得。意业即
贪瞋痴也。

思不可得,思业不可得。思能令心造作,思业即身口意三业。思与思业,皆因
缘生法,空无性一相无相,故均不可得。

法尚不可得,无法何可得?相无合无散,以诸法无相,无相焉得有合有散?

是故了达一切法空无性一相无相之圣贤,名为无分别想者。是名念处,谓一切
贤圣,于四念处,知而无住,无分别想也。

以如是故,如来说有念处。如来为随顺无所有法,名为念处,为随顺念佛故,
名为念处。 p-31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舍利弗。诸佛无量不可思
议不可称量。以是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实名无分别。诸佛无分别
。以是故言。念无分别即是念佛。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舍利弗!云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法名为念佛。见无所有法者,即见实相也。
何为无所有?无所有者横遍竖穷也。横遍竖穷,即是无量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以是
义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故见无所有名为念佛者,非是落断灭也。

真实名无分别。无分别者,即横遍竖穷即空无性一相无相也。真实无分别,诸
佛清净亦无分别,故念无分别即是念佛。无分别者,离虚妄见,离虚妄相,离一切
虚妄烦恼也。复次见诸法实相,名为念佛。诸法实相者,横遍竖穷无生无灭无相无
为也。换句话说,见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名为念佛也。

【何等名为诸法实相。所谓诸法毕竟空无所有。以是毕竟空无所有法念佛
。】

所谓实相,即是诸法毕竟空无所有。毕竟空无所有者,即横遍竖穷,非是空无
断灭也。

【复次如是法中。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如是实相法中,乃至小念不可得,名为念佛。实相法中,毕竟清净横遍竖穷无
有分别无有烦恼,名为念佛。于毕竟净中,介尔有念便是妄想分别烦恼。故念佛心
中,应毕竟清净,无有妄想,无有分别人我是非,无有一切烦恼,是名念佛也。 p-32

我们见此经文,千万不可把念佛作偏空会。当知念佛心,须是毕竟净无所有,
横遍竖穷,无丝毫妄想,无丝毫人我是非,无丝毫烦恼。决不是落入无想定,昧然
无知,决不是连念佛之念亦无。当知须是令佛之一念,横遍竖穷无有分别。此即分
别一切法,不作分别想也。

分别一切法,则念兹在兹。不作分别想,则无余杂念无丝毫烦恼。分别一切法
者念也,不作分别想者无念也。如是则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矣。

念而无念,无念则不生不灭,竖穷三际,三世清净。无念而念,念则普遍一切
,横遍十方,十方清净。三世清净,假名无量寿。十方清净,假名无量光。十方三
世一切清净,即是一真法界,假名极乐净土。故知于实相中,说西方时,十方皆西
方也。何以故?一真法界故。

【舍利弗。是念佛法断语言道过出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舍利弗。一
切诸念皆寂灭相。随顺是法。此则名为修习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
故。念色取相贪味为识。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是名念佛。是故当知。无
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舍利弗!此念佛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得念,即无分别想也。如是名
为念佛。此即慧思大师所谓,佛本是无,清净则有也。于此可知,念佛法门,乃圆
顿大乘也。观想、观像、持名、实相四种念佛中,此是实相念佛。然持名一法,始 p-33
修时系借缘调心,持至一心不乱,即契实相。

舍利弗!一切诸法毕竟清净,故一切诸念皆寂灭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能随
顺如是法门者,名为修习念佛也。

当知不可以色相取佛,因为色是生灭法,不可以生灭有为之色相取佛也。

何以故?念色取相,是分别识。须是无形无色无缘无性,方名念佛也。是故当
知,无有分别,无取无舍,是真念佛。 p-34

 

 

念法品第三

【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人亦说是法。为恶知识。世尊。云何

为人亦说是法为善知识。】

念法品者,即念实相法也。实相法空无性,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乃至无念无分别。

舍利弗问言,世尊!为何有人亦说如来非色相,是无所有,却成恶知识。有人亦说如来非色相无所有,而为善知识呢?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他比丘。比丘汝今当知念佛事空念。所缘处是

不应念。汝所念空念亦复空。是无性空能断色想能断取想。】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当知念佛事者,系空其所念。凡有所缘处,不应生有所得心,不应着念。纵此无所得之空念,亦复不住亦复皆空

是故当知,若人一切无所住,不住色,不住空,不住有所得,不住无所得,不生分别,无有取着,方名善知识也。

如是不住一切法,如实知一切毕竟空,方为无性空也。如是无性空,能断色想 ,能断取想。 p-35

【是人尔时不得无想何况于念。是人尔时都无所有寂灭无性。不集诸想灭

一切法。是则名为修习念佛。】

若有如是知者,尔时尚不得无所有想,何况能得于想念?此人尔时于一切法都无所得,则一切法寂灭无性。乃能不集诸虚妄想,想灭则一切法皆灭。是则名为修习念佛也。

【念佛名为破善不善一切觉观。无觉无观寂然无想。名为念佛。何以故。

不应以觉观忆念诸佛。无觉无观名为清净念佛。】

以念佛心无所住毕竟净故,所以能破善不善一切觉观。觉观者,分别心也。分别心者,想念也。无觉无观,则一心不生分别,是即一心不乱也。故曰无觉无观寂然无想,是名念佛。

何以故?不应以觉观分别心,忆念诸佛也。所以无觉无观无分别心,名清净念佛。

【于此念中乃无微细心心念业。况身口业。又念佛者离诸想。诸想不在心

。无分别无名字无障碍。无欲无得不起觉观。何以故。舍利弗。随所念

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

于此清净一心念佛念中。乃至无微细心心所之意业动乱,何况粗显之身口业?

又清净一心念佛者,离诸取像想。心中无攀缘想,一心清净念佛,无有分别,不执着言语文字相,无欲念,无得失,乃至不起觉观分别。何以故?随所起心动念 p-36起一切诸想,皆是邪见取相也。

如此一心清净念佛,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境界也。

【舍利弗。随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通达是者名为念佛。如是念中无

贪无着。无逆无顺无名无想。】

舍利弗!清净念佛,须是随顺无所有,无觉无观,无生无灭。当知一切无所有 ,无觉无观无生无灭,即是诸法实相也。通达如是实相法者,名为念佛。

如是实相念佛念中,一切法无性,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所以如是念中,无贪无着,无逆无顺,无名无想。

【舍利弗。无想无语乃名念佛。是中乃无微细小念。何况身口意业。无

身口意业处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

念佛。】

舍利弗!于此实相念中,无想无语乃名念佛。实相念中,乃至无微细小念,何况粗身口意业?无身口意业处,身业处者,即杀盗YIN处;口业处者,即恶口妄言绮语两舌处;意业处者,即贪瞋痴处。

于实相念中,无取无舍,无诤无讼,无念无分别,空寂无性,灭诸觉观,是名念佛。 p-37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念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亦能降伏百千亿

魔。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实相念佛者,欲转四天下地,随意能转。谓成就实相念佛者,意业即发通力,欲转四天下地为琉璃等宝地,随意能转也。

亦能降伏百千亿魔。何况弊无明,从虚诳缘起,无决定相。无明非有实体,乃虚妄执着缘起幻有为实有,乃名无明也。

【是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魔若魔民

所不能测。但以世俗言说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时莫取小想。莫

生戏论。莫有分别。何以故。是法皆空无有体性。不可念一相。所谓无

相。是名真实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此实相法,如是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何故实相法如此?以实相无相,清净不动平等遍满故,所以无想无戏论,无生无灭不可说,不可分别无暗无明。

如是甚深微妙法,魔及魔民所不能测。以世俗言说,方有教化而作是言,汝当念佛,莫取着于想,莫生有言无实的戏论,莫取相分别。何以故?诸法实相,毕竟空,无有体性。不可忆念,一相所谓无相。如是念佛者,是名真实念佛。云何念是 p-38名真实念佛?所谓无生无灭无相无为。

【何以故。如来不名为色。不名为想。不名为念。不名分别。不逆不顺不

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如来不可说不可思议无相。汝今莫乐

取相。莫乐戏论。佛于诸法无执无量。不见有法可执可量。是人于佛犹

尚不可得。何况于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何以故?如来不生不灭,非色、非想、非念、非分别、不逆不顺、不取不舍、非定非慧、非明非无明。因为色想……乃至明无明等,皆生灭法。

如来不生不灭无相无为,所以不可说、不可思议、无相。汝今莫取相,莫乐戏论。汝若执着色、想……乃至明无明等,便是取相,便是戏论。当知如来于诸法,无执无量。何以故?以诸法无所有不可得故。所以佛于诸法,不见有少法可执可量

若如是观者,于佛尚且不得,何况有所得于念?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第一义中无有决定。是善知识是恶知识。】

于第一义中,法无决定。无有定法,是名无上菩提也。是善知识「是」恶知识

。应为是善知识「非」恶知识。 p-39

【复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比丘汝当分别观察诸法。亦复莫念法

相。是比丘如是修习心无系着。则能通达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是人犹

尚不生法想。况我人想。】

复次舍利弗!若有比丘教余比丘言,比丘!汝当分别观察诸法,却莫念法相。此即所谓分别一切法,莫取相作分别想。亦即经云,知法不住法。

此比丘依教修习,心无系着,则能通达实相,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此人尚且不生着法之想,何况着我想人想?

【舍利弗。于意云何。念法想者。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

舍利弗!取相念法想者,能灭一切法不?舍利弗答言,不也世尊!以此人执着诸法有相故。

【舍利弗。如树无根能有枝叶华果实不。不也世尊。如是舍利弗。若人不

得诸法根本。是人能生诸法想不。不也世尊。】

世尊先举譬喻,而后法说。

如树无根,则无枝叶花果。法亦如是,法无根本,何以故?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若有根本,必是有生有灭有相有为。以诸法无根本,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所以是人不取相生于法想。 p-40

【舍利弗。若人不得不念法想。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是人不得

于法不得法相。不得于灭。亦不分别无生无灭。是人尔时不生不灭。不

名得涅槃者。亦复不名无得涅槃。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第一义

中无善知识无恶知识。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相者。世间希有。得不颠

倒真实见故。是为正见。】

舍利弗!若人不得法想,不念法想,是人能灭一切法不?不也世尊!

因为不起得法想,不起念法想,即是法不可得无所有。法若无所有,云何可灭

?故舍利弗答曰不也世尊。

此人不得于法,不得法相不起忆念,不得于生不得于灭,亦不分别执着无生无灭。是人尔时即证不生不灭之实相。证实相者,如实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不可住着不可分别,毕竟无所有不可得。所以不名得涅槃者,亦复不名不得涅槃。因为涅槃尚不可得,无涅槃云何可得?舍利弗!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实相法者,于世间希有难得,此人不颠倒真实见故,是为正见者。

【复次舍利弗。正见者。名为正作正行正道正解。无有颠倒如实而见。是

故如来说名正见。舍利弗。若有众生无有颠倒如实观者。则有正见。若

生我想人想众生想者。当知是人皆是邪行。舍利弗。佛及弟子。不说有 p-41

我。不说有人。不说众生。不说寿命。不说断常。是故佛及弟子。名为

正见。】

见实相者,乃有正见。正见为本,方有正作正行正道正解,无有颠倒,于一切法如实而见。是故如来说如是见者,名为正见。

是故舍利弗,众生若无颠倒,如实见者,则有正见。若取我相生我想,取人相生人想,取众生相生众生想,则为邪见邪行。故佛及弟子,不说有我人众生寿命,不说有断有常。是故佛及弟子,名为正见者。

【何以故。正观不颠倒故。舍利弗。一切凡夫于此事中无能入者。何以故

。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不能如实。舍利弗。是

名正见邪见差别。如实见故名为正见。】

何以故?佛及弟子,正观不颠倒故。一切凡夫则不然。所以一切凡夫都无正见 ,以一切凡夫皆取相生见故。一切凡夫但随顺世间相,于世间相我人众寿相,柔顺安忍,不能如实见。

舍利弗!是名正见邪见之分别,如实见是名正见。

【见世乐因增长财利是世间正见。是皆欺诳不免生死。舍利弗。佛说世间

正见。是说懈怠下劣者法。贤圣不作是念。此是正见此是邪见。】 p-42

一切凡夫,以为见世间乐因,增长财利,是为正见。所以一切凡夫,唯名利是图。佛说如是见者,皆为欺诳,不免生死轮回,佛称世间正见──名利之见,皆懈怠下劣之法。为贤圣所不取,乃至贤圣不作是念,此是正见,此是邪见。因为一切法不可得一切法无相,对法对相而立见,既然一切法不可得无相,所以见亦不立。不见一切法,若正若邪。不见一切相,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经云不见一切法 ,则见般若波罗蜜。故曰贤圣不作是念,此是正见,此是邪见。

【所以者何。一切诸见皆从虚妄缘起。舍利弗。若作是念此是正见。是人

即是邪见。舍利弗。于圣法中拔断一切诸见根本。悉断一切诸言语道。

如虚空中手无触阂。诸沙门法皆应如是。】

所以者何?凡所有见,皆是虚妄。一切法皆从缘起,若知缘起无性,不生见着 ,便入圆成实。若执诸法实有而生见着,便落遍计执。所以若定执此是正见,此是邪见,如此见便是邪见也。

所以于圣法中,拔一切诸见根本。一切诸见根本者,乃诸想也。如云想为见根 ,受为爱本。 p-43

于圣法中,断一切言语道,如于虚空,手无触碍。佛最后说,出家人法,皆应如是。沙门者,出家人也。 p-44

 

 

 

 

念僧品第四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何等为圣众。舍利弗。若有人能信解通达一切诸

法无生无灭无起无相。成就如是忍尚不得我。况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

。况得阿罗汉况复得法。况得男女何况得道。况得如是等事。是名圣众

。是亦不得。】

众者大众僧也,于大众僧中,贤圣者为圣众。例如圣众有四,即声闻缘觉菩萨佛。凡是向位(例如声闻中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得位(例如声闻中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皆为圣众。

然今经所言圣众者,系指契入实相者而言。如云若人能通达一切法无生无灭无起无相,即实相也。

成就如是无生忍者,尚不得我,况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尚不得我,况得于法?况得男相女相?况得于道?尚不得我,况得我所如是等事?若能如是者 ,是名圣众。即此圣众,亦不可得。如是于一切法皆不可得,即得无上菩提。

【复次舍利弗。众生少能信解无生无灭无相法者。若能信解无生无灭无相

法者。心无颠倒共相知解。以法和合不受后有。知诸世间但从虚妄缘起 p-45

。是人则更不住是身。以是因缘说名圣众。】

复次舍利弗!众生少能信解实相,若能信解无生无灭无相法者,心便无颠倒。便于和合共相法,如实知解,不受后有。

何故于和合共相法如实知解,便不受后有呢?因为和合共相法不可得故,所以不受后有。何以故?法若和合而有共相而有,当是未和合时无有,未共时无有。如果未和合即有,未共即有,便无须和合有共相有了。所以定知未和合未共时无有。然未和合未共时无有,「无」和合而后变成有,不合道理。同时「无」云何和合?云何共?所以此实颠倒,妄受后有。

是知一切世间,但从虚妄缘起生。法从缘起,便无自性,故知其虚妄。此人如是信解,则不住身见我见,以是因缘名为圣众也。

【是人于是语言亦复不得谓诸名相。但集无相无戏论事。是名僧宝应受供

养。得无颠倒真实义故。是人以是方便念僧是事亦空。舍利弗。如是教

者名善知识。】

是人于语言相,不复取着,知语言文字只是名相而已。当知名相非是法性义理 ,何故名相非法性义理?因为语言虽更而法性不改,文字虽焚而义理不烬,所以名相非法性义理。故但集无相无戏论之义理,是名僧宝,应受供养。如是之人,无有颠倒,得真实义故。此人以是方便,是名念僧。虽云念僧,此念僧之念亦空,亦不 p-46执着故。如是教者名善知识。

【舍利弗。断一切语言道。名为圣众。何以故。于圣法中所因语言说真实

义。如是语言亦不可得。是故当知断诸语言。名为圣众。】

断语言道,名为圣众。何以故?于圣法中无有语言,所谓真实义无言,因语言而显真实义。只此一语,亦是名相,无真实义可得。是故当知,断诸语言,名为圣众。

【舍利弗。或有人言若于此中无有言说无有定者。何名为僧。舍利弗。我

于此中有如是答。众僧名为示如实事。此事决定亦不可得。俱同一学一

忍一味。是事亦以世俗语故说。非第一义。第一义中无有定实名为僧法

常不坏者。圣人若说言有是法。是即为污。】

舍利弗!或者有人疑问言,若于圣法中,无有言说无有定者,何名为僧?因为有言说所指于是人者,是人方名为僧。若无言说,若无所指,何人名为僧?既无所指之僧,云何念僧?

佛自作答言,舍利弗!我有如是答。众僧者只是假名,为显示如实事。众僧之名,显示如实事者,何也?众僧显示者,和合也。此和合之事,是因缘生法无有定性,所以亦不可得。

众僧者,如水乳合,一学一忍一味。依今经则知,一学一忍一味者,实相一印也。众僧唯学实相法,实相以外总非正法,故曰一学。众僧唯安忍于实相,故曰一 p-47忍。佛所说法,一相一味,所谓实相。如大海水,同一咸味,故曰一味。然此一学一忍一味之实相,亦系以世俗语言方便而说,非第一义。于第一义中,一切法相皆是无常,皆念念坏灭。故无有定实常不坏法,名为僧者。圣智之人,不说有定法,若说定有是法者,是即为污,即非圣者也。

【所以者何。若人作是分别。是男是女。是天是龙是夜叉是干闼婆是鸠盘

茶。是法是非法。作是分别已得种种事。得种种事故作是言。是坐是卧

是行是住。圣人得诸法实相故。亦不分别是男是女。是天是龙乃至是法

是非法。不分别故不得种种法。不得种种法者。能作是说是坐是卧是行

是住不。不也世尊。】

诸法实相一相,所谓无相,所以一切法本无分别。若人作是分别,是男是女,是天龙八部。男女者,人也。天龙八部者,非人也。若人分别是法,是非法。作如是分别已,于种种事相生有所得心。而作是言,是坐是卧是行是住。如此分别者,皆非正见。

圣人得诸法实相,便不作如是分别,不分别是男是女,是天龙等,乃至是法是非法。以不分别故,便于种种事相。不生有所得心。舍利弗!圣人于种种事相无所得,能作是念,是坐是卧是行是住不,舍利弗答言,不也世尊!

【舍利弗。若人言是男是女。是天是龙乃至是法是非法。是人所说非虚妄

耶。虚妄世尊。舍利弗若不入是虚妄者。名为圣众。不颠倒故名为圣众 p-48

。】

舍利弗!若人分别是男是女,是天是龙乃至是法是非法。是人作如是分别,其所说者,是否虚妄呢?舍利弗答言,是虚妄也。

佛告舍利弗言,若人不入此虚妄者,是名圣众。不虚妄,自然不颠倒,不颠倒者,是名圣众。换句话说,如实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无分别不可得,即是圣众。若作是念,一切法有生有灭有相有为,有分别有所得,即是虚妄即是颠倒也。

【舍利弗。所有不善所有可知所有可得。如是一切诸不善法。皆以名相为

本。此贤圣法中断诸名相。】

舍利弗!所有不善法。即是所有法可知可分别,所有法皆可得。此有所得心,即生一切不善法。而此一切不善法,皆以假名相为本。所以于贤圣法中,断诸名相

【又不念名相不得名相。云何当言是圣是众。断诸名相名为圣众。若有法

处可破可断。贤圣法中无名无相无有语言。断诸语言无有合散。】

再者,若无名相,不忆念名相,不得于名相,云何可言说是圣是众?若言是圣是众,岂非名相吗?当知断诸名相,不执名相者,名为圣众也。因为有法处,方可破可断,然贤圣法中,非但无法,乃至无名无相无有语言,故圣众不可破也。而是断语言道,于语言道无诤,是名圣众也。无有合散者,语言道尚无,云何语言道可 p-49合可散?

【若言无僧则破圣众是亦不得所谓名相虚妄想故。着种种邪见。因是邪见

更受后身。贪着诸见则五阴生。】

根据以上理由,若谓无僧,便破圣众。以不破圣众故,所以应行念僧。然而圣众二字,亦是名相,亦是虚妄想。

众生不会真实义,唯分别名相,所以着种种邪见。以种种邪见故,以致落入业果报更受后有身。由于贪着诸邪见故,则后五阴身,相续而生。

【舍利弗。五阴皆是虚妄贪着。是名恶道是名邪见。】

舍利弗!五阴皆空,皆由虚妄贪着而生。故是名恶道,是名邪见。因为以五受阴身落入生死,故名恶道。

【贤圣众者无有此事。但知虚妄缘故起于三界。知是事故名为圣众。】

贤圣众中,无有恶道,无有邪见。圣众者,如实知以虚妄因缘而起于三界。三界既以虚妄缘起,故曰三界如空花。

【舍利弗。凡所有见于圣众中皆不可得。谓我见众生见寿命见。人见男见

女见。天见地狱见畜生见饿鬼见。阴入界见。贝声见鼓声见。地声见水

火风声见。持戒声见毁戒声见。正道声见邪道声见。垢声净声。禅定三 p-50

昧八圣道声。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声见。解脱声见得果

声见。佛声见法声见僧声见。灭声见涅槃声见。舍利弗。是名虚妄音声

等见。贤圣众者。于第一义不得是见。通达种种音声一相。所谓无相。

无违无诤成就不颠倒法忍故。名为圣众。】

舍利弗!于圣众中,凡所有见皆不可得。因为对相始有见,然一切法无相,云何有见?故曰凡所有见,于圣众中皆不可得。

诸如我见、众生见、寿命见、人见、男见、女见、天见、地狱见、畜生见、饿鬼见、五阴十八界十二入见、吹贝声见、鼓声见、地水火风声见、持戒毁戒声见、正道邪道声见、垢净声见、禅定三昧八圣道声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声见、解脱声见、得果声见、佛法僧声见、灭度声见、涅槃声见等。

此之诸见,皆取虚妄相所生,故是虚妄音声等见。当知凡所有相凡所有见,皆是虚妄也。贤圣众中,无如是等虚妄诸见。于第一义中,不得如是虚妄诸见。于第一义中,种种音声一相所谓无相。无违无诤成就不颠倒法忍故,名为圣众。

【舍利弗。是不颠倒法忍即是无相。无相故无取无舍无逆无顺无生无灭。

是中自然归灭。】 p-51

舍利弗!此不颠倒法忍,即是实相无相。以无相故,所以无取无舍,无逆无顺 ,无生无灭。是中自然归灭者,谓本来寂灭,不复更灭也。

【无修无坏无起无得。不分别此彼故心常舍离。】

于此不颠倒法忍中,无修无证,无坏无起亦无所得。亦不分别彼此,故心常舍离诸相。

【所以者何。于是忍中无此岸无彼岸。无分别无非分别。通达无相成就是

忍。名为圣众。破和合故名为圣众。】

所以者何?于此不颠倒法忍(实相法忍)中,无生死此岸,无涅槃彼岸,无分别亦无非分别。以于实相中,一切法不可得故。

通达实相无相,则成就是忍。如是成就者,名为圣众。破和合故,名为圣众。何故破和合名为圣众?有相法方有和合,无相法云何和合?故华严云,法非和合不和合,以和合不和合,俱不可得故。

【舍利弗。我余经说。若人见法是为见我。如来非法亦非非法。何以故。

调达愚人及诸外道。皆以色身见佛。】

佛于余经中说,若人见法,即为见佛。何以故?诸法无相无为,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见诸相非相者,见诸法实相也。 p-52

若见诸法实相,当亦见实相诸法,以色即空,空即色故。见诸法实相,则相不可得。见实相诸法,则非相亦不可得。不得于相,则见佛法身。不得于非相,则见佛报化身。所以如来非法,非非法。诸法实相,则如来非法。实相诸法,则如来非非法。

调达者,提婆达多也,佛之堂弟,屡谋害于佛。调达愚人,及诸外道,以色身取佛。

【舍利弗。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亦复不应以音声见。舍利弗。若人以色身

见佛。是去佛远。所以者何。佛不名见色名为见佛。舍利弗。若人能见

诸法无相。无名无触无忆无念无生无灭。无有戏论不念一切法。不念涅

盘不以涅槃为念不贪涅槃。信解诸法皆是一相。所谓无相。舍利弗。是

名真见佛。】

若以色见佛,以音声求佛,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也。

佛不名见色,名为见佛。应译作:佛不言见色,名为见佛。

舍利弗!见法实相无相,无名无触,乃至不念一切法,不念涅槃,不以涅槃为念,不贪着涅槃。自见诸法无相,至不念一切法,是离凡夫见;自不念涅槃,至不贪涅槃,是离二乘见。

离于凡小之见,信解诸法一相所谓无相,是名真见佛也。

【谓一切法无求无戏论无生。于此事中亦不念不分别。是名见佛。若有人

于此法中无忆想分别。无取无舍无贪无违。无想无想业。不贪言说。知 p-53

法假名。皆无所有。断语言道。无有差别亦无戏论。是名无生无想行者

。于世间中名为圣众。】

信解一切法一相,所谓无相,于是知一切法无求无戏论无生。亦不念不分别一切法无求无戏论无生,如是则名见佛也。若人于此法中,无忆想分别……乃至无有差别,无有戏论,是名无生无想行者,于世间名为圣众。

无想无想业。于境取相,心中所现之影相曰想,由想而生烦恼,由烦恼造业曰想业。

知法假名。一切法无非因缘生,法由因缘有,便无自性,法无自性是无此法。故一切法唯是假名,无实体性。

【舍利弗。见何法故名为见佛。所谓无想。无分别无戏论。不受一切法。

若以空门若寂灭门若离门。不念见不得见。是事亦不得。所谓名字。是

处亦不得。所谓涅槃。】

舍利弗!见何法名为见佛?所谓一切法无取相想着,无起心动念分别,无名相等戏论,不受一切法,是名见佛。何故不受一切法?因为一切法空,一切法寂灭,一切法离相,所以不受一切法。于中不以意根忆念而见,亦不以五根现前得而见之

。此不念见不得见,亦是假名,无实事可得。是彼岸涅槃处,亦唯是假名,亦不可得。不见一切法,不得一切法,是名见佛也。 p-54

何故如此?因为佛法身不生不灭,无相无分别,不可见不可得。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等同虚空。故不见一切法,则为见佛也。

【何以故。舍利弗。我尚不念涅槃。云何当说汝等当念涅槃当得涅槃。舍

利弗。若人得涅槃者。是人不随如来出家。随六师出家。舍利弗。当知

是人为是法贼入我法中。当知是人污辱我法。当知是人为是大贼。如大

城邑中有大贼。】

以涅槃唯是假名,无实法可得,佛尚不得涅槃,汝等比丘,云何说当得涅槃?

是故当知。于实相中本无涅槃可得,而声闻乘人说得涅槃,无得而言得,是故佛呼为增上慢人。

舍利弗!若人自谓得涅槃者,是人不随佛出家,是随外道六师出家。

外道六师者,一富兰那迦叶,二末伽梨拘赊梨子,三删阇夜毗罗胝子,四阿耆多翅舍钦婆罗,五迦罗鸠驮迦旃延,六尼犍陀若提子。

当知是人为法贼入我法中,污辱我法,于我法中是为大贼。

【所以者何。如是痴人尚不得涅槃。何况我人。舍利弗。如是痴人我以手

遮。非我弟子。不入众数。我非彼师。舍利弗。若知诸法无生无灭无念

无想。得是法忍者尚不得涅槃。何况我人。舍利弗。佛说如是名为见法

。能见是事名为见佛。】 p-55

所以者何?如是痴人不知,涅槃尚不可得,何况我相人相?

舍利弗!如是痴人执取名相,我以手遮,非我弟子,我非彼师。如果得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念无想忍者,如实知涅槃尚不可得,何况我相人相?佛说是人名为见实相法,名为见佛。

【舍利弗。云何名为佛。一切法如不异不坏。是名如来。若人于是法中无

有疑悔。是名圣众。】

舍利弗!一切法如,不异不坏,是名为佛。所谓「如」,谓一切法不二不异也

。一切法云何不二不异?一切诸法缘起无性,以无性故,所以不二不异。一切法既无差别体性,故不异不坏、清净平等、不动遍满、无来无去,是名如来也。若人于此如如法,不异不坏、清净平等、不动遍满、无来无去法中无有疑悔,是名圣众。

疑者不信,悔者无决定心,信而复疑曰悔。

【舍利弗。过去世中有一痴人不识猕猴。入一大林见猕猴群丛聚一处。是

人曾闻有忉利天。便谓为是忉利诸天。即出树林还本聚落。多人众中作

如是言。汝等曾见忉利天不。众人答言。未曾见也。实时语言。我已得

见。汝欲见不。皆言欲见。即将大众诣彼林中示猕猴群。汝等观此忉利

诸天。众人皆言非忉利天。此是猕猴乐住林中。汝痴倒故不识猕猴。又 p-56

亦不识忉利诸天。舍利弗。是人空将大众诣彼林中。】

以猕猴喻,以况不知三宝者。于实相中,三宝即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也。亦即大乘常住三宝。

【如是舍利弗。于未来世当有比丘至白衣家作是言。汝欲见佛圣众听佛法

不。中有白衣信佛法者。皆言欲见听受佛法。舍利弗。中有白衣贪乐语

言入于塔寺。有诸比丘好于言说能通诸经。依止语言乐于文饰。是诸沙

门随顺为说。谓是真道。但充众数如放牛人。但乐读经不入真际。但悦

人意贵于名利。善巧世事不净说法。但能巧语行世间道。无有威德破涅

盘因。舍圣默然不乐禅定。昼夜常好谈论诤讼。卧厚被褥尚无一念随顺

禅定。何况能得成沙门果。是人睡眠常与俗心相应。初夜后夜不修顺忍

乐于下法。】

以法合譬。为佛弟子,不应乐贪语言,语言者戏论也。依止语言,乐于文饰,非随顺沙门法。

但充众数,如放牛人。但滥芋充数,混迹僧众中。如放牛人,只记牛群头数,不识牛也。

如是比丘亦复如是,但读经文,不入教理。但能悦取人意,不净说法,求世名利。

不净说法者,只求名相文饰,不入教理也。但以巧语行世间道,无有威德,破涅槃因。

佛告比丘,比丘应行二法,一圣说法,二圣默然。依今经所言,圣说法圣默然 ,均应不离实相。圣说法者慧也,即实相一切相。圣默然者定也,即实相无相。 p-57

戏论比丘,既不能圣说法,复不能圣默然,定慧不具。只知谈论诤讼、卧厚睡眠,不得道果。此人睡眠时,常与俗心相应,初夜后夜,不修顺中道忍,乐于下劣之法。

【是人亦多得供养衣服饮食。何以故。是人常为恶魔所摄乐浅近语。于第

一义不能勤学。不能诵持第一深经。闻则惊畏舍于淳浓而取糟粕。有诸

凡夫见得利养。生贪着心作是念言。我等亦当习是言论。舍利弗。是人

舍于无上法宝堕在邪见。是沙门旃陀罗。】

是人亦多得供养,是人为魔所摄,乐浅近语,不识第一义,不能诵持深经。有诸凡夫,亦乐其言论。是人舍无上法,堕在邪见。

【有诸白衣往诣其所。如此恶人而为说法。以利养故称赞于佛及法与僧。

但求活命为财奴仆。】

有诸白衣,亦往其所求法,此恶人为利养故,亦故意赞佛法僧。此人但求活命 ,为财奴仆。

【贪重衣食赞己所乐。若行布施得生天上。于佛法中施为下法。赞以为最

而作是言。大施因缘得生天上。】

此人贪重衣食,赞己所乐,其所乐者,贪求供养,唯赞布施。谓白衣言,布施功德第一,得生天上。 p-58

何故于佛法中,施为下法?因为财施之果,报在人天,不出三界,故为下法。此人却赞为最上,故是不净说法。

【不知语言不解义趣。但知初入浅近下法。贪着我人舍第一义。舍利弗。

如是说法。或时有人生信出家。与诸恶人而共和合。不能勤求第一深义

。】

此人不解语言因缘而有是假,不解义理无性是空。但知初入浅近下法。例如布施得生天上,即是初入浅近下法。此人贪着我相人相,弃舍第一义。

舍利弗!如是不净说法之比丘,或时亦有人于彼边生信出家,与此恶人而共和合。但只能贪着我相人相,不能勤求第一深义。

【有所得者说有我人寿者命者。忆想分别无所有法。于阿毗昙修路中自

为议论。或说断常或说有作或说无作。】

似此辈有所得者,说有我人众生寿命相。于无所有法,毕竟空法,而生忆想分别。于阿毗昙(论也)修路(经也)中,自为议论。不顺佛语,作自意语。云何作自意语?或偏说断、偏说常,或偏说有作、偏说无作。不知一切法随缘无性,无性随缘。随缘无性,即诸法实相。无性随缘,即实相诸法。以随缘无性故,则非断非常,非有作非无作。以无性随缘故,则亦断亦常,亦有作亦无作。如是无有定法 p-59 ,方为无上菩提也。

【舍利弗。我法尔时多外道法。令诸众生正见心坏。如是舍利弗。我清净

法以是因缘渐渐灭尽。舍利弗。我久在生死受诸苦恼所成菩提。是诸恶

人尔时毁坏。】

舍利弗!尔时我法中,多杂外道法,令诸众生坏正见心。我清净佛法,以此因缘渐趋灭尽。舍利弗!我无数劫受无量苦恼所成就无上菩提,尔时此诸恶人,毁坏无余。

【舍利弗。若有比丘。不能舍是有所得见我见人见。不解如来随宜所说。

而言决定有我人法。如是之人。我则不听受一饮水。】

舍利弗!若有比丘,不舍有所得见,不舍我见人见。于如来随宜方便说法,不能信解。

云何如来随宜说法?如来为随顺世俗言说,于无分别法,随宜分别解说;于无我人众寿相法,随宜分别说我人众寿。虽说我人众寿,而实无我人众寿。何以故?以诸法无非实相故。

此人不解如来随宜说故,于是执着言,决定有我法人法。如是取相之人,我不听许受一饮水之供养。

【或时是人得闻空法。信心清净而不惊疑。即便还应导引众人入实相义。

便应出家受具足戒。何以故舍利弗。若人不舍如是见者。是名外道。】 p-60

若如是人,或有时闻毕竟空法,信心清净。便应度化余人,入于实相,此人便应出家受具足戒。舍利弗当知,若人不舍有所得见者,是名外道。

【舍利弗。我以世俗因缘假说有我。非第一义。若有人言。我亦复以世俗

因缘而说有我。是人若能通达无生无灭无相之法。与我所说不相违者。

是我弟子。】

佛以世俗因缘,假说有我,非第一义中实有我也。若有人亦以世俗因缘而说有我,同时通达无生无灭无相之实相法,不违佛之所说,是乃佛弟子也。

【舍利弗。若有人言。如来何故随世因缘。于无我法而说有人。如来不应

为世间故作不实语。又诸经中多说有人。佛所说者不应虚也。舍利弗。

应答是人。佛说诸法皆空无主无性。但是虚妄非第一义。如来不以第一

义故。说有我人。圣人言说无所贪着。无智慧人无与佛等亦无过者。】

若有人疑问曰,佛何故随世俗因缘,于无我法而说有人(应为而说有我)?彼人认为佛不应随顺世间,而作不实语,佛不应于诸经中,而说有人﹝我﹞。

舍利弗!当答是人,佛以二谛说法,以世俗谛因缘假说有我。此语言之我是因缘有,「我」以因缘有,则无自性,则空无主,故但是虚妄假名,非第一义也。如来不以第一义而说有我有人。 p-61

故知圣人言说,无所住着,诸法实相,则我说无我。实相诸法,则无我说我。说我时,我即无我,故说我不住于我。说无我时,无我即我,故说无我不住无我。无智慧人则不然,说我则住着于我,说无我则住着于无我。所以无法与佛相比,当然更无超过佛者,所以不应以凡夫见,测度于佛。

【舍利弗。如来智慧不可思议。以是智慧知众生心。宁当有人与佛等者。

佛为大龙大法之王。不应难言。佛说有人一切世间常共我诤。我常不与

世间共诤。舍利弗。说有我者甚可哀愍。此中无法亦无有我。多有众生

不解如来随宜所说。违逆法宝多堕恶趣。】

舍利弗!如来智慧不可思议,能知一切众生心心所法,佛为大龙,为大法王,无人能与佛等。不应难言,佛说有我有人。一切世间常与佛诤,佛则不与一切世间共诤。因为佛如实知,一切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无诤故。

一切众生说有我者,实可怜愍。因为于实相中,无法无人无我也。多有众生不解如来随宜说法,违逆法宝,多堕恶道。

【舍利弗。我知邪见而不为邪见。能知邪见者即是正见。舍利弗。邪见终

不变作正见。见不知见。】

佛言,我知邪见,所以不为邪见。能知邪见是邪见者,即是正见。舍利弗!邪见终不能自己变为正见。何以故?因为见不知见故。 p-62

见能见物,而不能自知。犹如指能触物,而不能自触。所以妄者不自知其为妄 ,邪见者不自知其为邪见。或者有人会问,若邪见者能自知其为邪见有何过?假使邪见者能自知其为邪见,势将众生自能成佛,勿须佛度化矣。

【舍利弗。诸佛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间所难得信。我于诸天

一切世间。是最可信非不可信。舍利弗。我所说法为至彼岸。是中亦无

至彼岸者。我所说法为尽诸行。是中亦无尽诸行者。我所说法为寂灭故

。是中亦无有寂灭者。我所说法为灭度故。是中亦无有灭度者。我所说

法为解脱故。是中亦无有解脱者。我所说法为诸智故。是中亦无有诸智

者。我所说法为净垢故。是中亦无有净垢者。】

实相即是佛无上菩提,无上菩提甚深微妙,故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佛言我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所以我于诸天一切世间,是可信的,非是不可信的。

舍利弗!我所说法,是诸法实相,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无我人众寿相,无有分别。所以我所说法,为至涅槃彼岸,但亦无至彼岸者;为尽诸造作行,但亦无尽诸行者;是寂灭,但亦无寂灭者;是灭度,但亦无灭度者;为解脱,但亦无解脱者;我所说法为诸智者故说,但亦无有诸智者可得;我所说法,为净除诸垢染故说,但亦无有净除垢染者可得。 p-63

如是不得一切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如来为天说法亦无有天。为人说法亦无有人。为众生说法亦无

有众生。舍利弗。如来说明及与解脱。是中无明及与解脱。我说念佛佛

不可念。我说空行空不可行。亦不可念。舍利弗。是名如来所说经法章

句。是中无有说者。】

如来心无所住,不取于相故,所以虽为天人说法,而无天相人相可得;虽为众生说法,而无众生相可得;虽说明及解脱,而无明及解脱相可得;虽说念佛,而佛本是无,清净则有,所以佛不可念;虽说空行,而空不可行,亦不可念。舍利弗!是名如来所说经法章句,是中无有说者。

【诸恶人等得此章句为他人说。亦复以我为师。无有如来圣众功德。而自

为僧数。舍利弗。譬如猕猴群不似忉利天。如是众恶人。不似我圣众。

舍利弗。是诸恶人。但以音声语言。自谓沙门。似如痴人见猕猴群谓忉

利天。】

此诸恶人等,得此章句,只取名相,不会实义为他人说。亦以我为师,但不会佛旨,无有如来及圣众之功德,本非僧数,而自言为僧数。譬如愚人,将猕猴况忉利天。

如是等恶人,不似我及圣众。是诸恶人,不会佛法真义,但取音声言语相,自称沙门。如彼痴人,见狝猴群谓是忉利天。 p-64

【舍利弗。中有出家人喜乐问难。得值善师为说名色寂灭语言道断。无起

无失。通达无相。得闻如是无生无灭无相之法。不惊畏者。当知是人已

曾供养无量诸佛。能知我法可名圣众。】

舍利弗!其中若有出家人,为求了达深义,喜乐问难。若得遇善师,为说名色寂灭(名色寂灭,即名相寂灭),言语道断,无起无止,无得无失,通达无相法。是人得闻如是无生无灭无相之法,深信不疑不惊不畏。当知是人已曾供养无量诸佛 ,能知我实相法,可名圣众。 p-65

 

 

 


净戒品第五之一

【佛告舍利弗。破戒比丘有十忧恼箭。难可堪忍。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则

于佛法不可滋味憎说法者不乐亲近。】

斥责破戒比丘。破戒比丘,于佛法不可滋味。憎恶说法者,不乐亲近说法者。

【何等为十。舍利弗。破戒比丘见僧和合不生喜心。何以故。和合布萨必

驱我出。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者瞋恨不喜。舍利弗。是

名破戒比丘初忧恼箭。必堕恶道。】

何等为十忧恼箭?一破戒比丘不喜见大众僧和合。何以故?大众僧和合布萨(布萨者,僧每半月举行一次,共同说戒,检讨违犯,当众悔过)破戒比丘违背戒律 ,恐僧呵责驱出,所以不喜僧众和合布萨。

此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比丘瞋恨不喜。

【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众所憎恶不欲亲近。如恶牛利角人所舍远。是恶

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二忧恼箭。必堕恶道。】 p-66

二复次破戒比丘,为大众僧所憎恶。因为恶比丘犹如恶牛利角,无故抵人,所以众所远离。破戒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如是破戒比丘,必堕恶道。

【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逢见比丘众。自知不同恶心舍离。怀愧耻故不能

入众。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三忧恼箭。必堕恶道。】

三复次破戒比丘,逢见比丘,自知己破戒与众不同,于是恶心离开。心怀愧耻 ,不能入众,必堕恶道。

【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毒恶心盛不可化喻。犹尚无有外道戒法。况于净

戒。以其破戒因缘人不亲近。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四忧恼箭。必堕恶

道。】

四复次破戒比丘,毒恶心盛,不可化导谕明道理。尚不具外道戒法,何况佛之清净戒法?以其破戒因缘,人不亲近。

【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以他财物自养其身。我说此人为重担者。所以者

何。行者得者应受供养。破戒比丘非是行者非是得者。是故舍利弗。破

戒比丘当于百千亿万劫数。割截身肉以偿施主。若生畜生身常负重。所

以者何。如析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能消他衣

服饮食卧具医药。】

五复次破戒比丘,空消信施,以他人财物而自活命。我说此人欠施主债,为负重担者。所以者何?行者得者应受供养。修行佛道者为行者,于佛道中有得益为得 p-67者,若方便言,持净戒比丘为行者也。

破戒比丘,非是行者非是得者,不应受供养。是故破戒比丘,当于百千万亿劫 ,割截身肉,以偿施主之债。或生畜生中,身常负重,如牛马等,以偿施主之债。

所以者何?如析一发为千亿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养,(为况字之误)能消他人四事供养?

【舍利弗。破戒比丘着圣法服。犹尚不应入寺一步。何况得受一饮之水。

乃至床榻。何以故。舍利弗。如是恶人于天人中是为大贼。一切世间皆

应远离。舍利弗。是败坏人即是怨家。如来悉听一切世间皆至我所。破

戒之人如来手遮。非我弟子。何况一日住我法中。】

破戒比丘,虽着圣法服,尚不应入寺一步与众共住,何况能受人供养?如是恶人是为大贼,即是怨家。非我弟子,何况一日住我法中?

【舍利弗。譬如死人死蛇死狗最为臭秽。清净诸天欲游戏时。不应得见若

见则远。如是舍利弗。破戒比丘如彼三尸臭秽不净。智者远离不与同事

布萨自恣。】

自恣,夏安居后,于七月十六日,僧众齐集,如法任人举过曰自恣。 p-68

【舍利弗。破戒比丘于我法中为是不吉。持戒比丘见此破戒实时远离。何

以故。若破戒比丘手所触物及所受物。于持戒者则为毒恶。舍利弗。正

使三尸臭秽满地。我能于中行四威仪。不能与此破戒比丘须臾共住。何

以故。舍利弗。是为沙门中卑陋下贱。为沙门中朽坏弊恶。为沙门中

糠。为沙门中垢。为沙门中浊。为沙门中污。为沙门中曲。为沙门中

。为沙门中失圣道者。如是人等。于我法中出家求道而得重罪。舍利弗

。如是之人于我法中。为是逆贼。为是法贼。为是欺诳诈伪之人。但求

活命贪重衣食。是则名为世乐奴仆。】

苦责破戒比丘。四威仪,行住坐卧。须臾,很短时间,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舍利弗。譬如黄门非男非女。破戒比丘亦复如是。不名在家不名出家命

终之后直入地狱。舍利弗。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为鼠。欲捕鼠时则

飞空为鸟。而实无有大鸟之用。其身臭秽但乐暗冥。舍利弗。破戒比丘

亦复如是。既不入于布萨自恣。亦复不入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

。如烧尸残木不复中用。】

蝙蝠具鸟鼠之形,无鸟鼠之用。人欲捕鸟,则入穴为鼠。人欲捕鼠,则飞天为鸟。用责破戒比丘也。

【如是比丘。无有戒品定品慧品解脱品解脱知见品。但有具足破净戒品。

不能出大微妙音声。戒声定声慧声解脱声解脱知见声。但出毁戒弊恶音 p-69

声。与诸同恶俱出恶声。但论衣服饮食床卧。受取布施树木华果。为贵

人使。及论国土吉凶安危戏笑众事诸不善语。常于日夜伺求尘染。比丘

如是。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当堕地狱。】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也,破戒比丘无五分法身之品类。

举破戒比丘之罪过。

【舍利弗。是破戒比丘乐于暗冥。如彼蝙蝠。闻说正经以为忧恼。所以者

何。如实说故。世间之人不喜实说但乐顺意。如是比丘于说法者心不清

净。重更为罪增益地狱。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五忧恼箭。必堕地狱。】

破戒比丘乐于暗冥者,不乐正法,乐邪法也。故闻正经宣说无生无灭无相无为之实相法,则生忧恼。不喜闻如实之说,但乐顺己之意,取著名相。故于说正法之法师,起贪瞋痴,心不清净。以是之故。重新更造罪业,增益地狱。此为破戒比丘第五忧恼箭。

【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无有羞耻。诸根散乱成就不净。身口意业不净威

仪。所着衣服皆不如法。好喜妄语不能护口。心常驰骋染于垢秽。舍利

弗。如新瓦器盛以屎尿臭烂脓血。后去不净着栴檀香。复去栴檀如是瓦

器有何等气。世尊。是新瓦器先盛屎尿臭气坚着。唯有臭气无栴檀香。

舍利弗。人以清净信等诸根出家学道。遇恶知识而随其教。舍利弗。何 p-70

等为恶知识。恶知识者。常好调戏轻躁无羞。言语散乱不摄诸根。心不

专一痴如白羊。亲近如是恶知识者。失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

汉果。乃至失于生天之乐。况涅槃道。但能修集破法罪业。与破法者而

共从事。是人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不净持戒。身死之后入于

恶趣。云何恶趣。恶趣名为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道。】

六复次破戒比丘,无有羞耻。诸根散乱,眼耳鼻舌身属身口二业,意根造意业 ,故曰诸根散乱,身口意业不净威仪。

所着衣服,皆不如法。(比丘所着三衣,体──质料,色──颜色,量──长短,皆须如法。)此是略言身业不净。好喜妄语,不能护口,此是略言口业不净。心常驰骋,染于垢秽,此是略言意业不净。

诸如犯杀盗YIN业,身业不净。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业,是口业不净。犯贪瞋痴业,是意业不净。

如新瓦器,举譬喻。新瓦器最易吸收水分,故先盛臭秽,已饱受臭气,后盛香物,不能再受香气。

人亦如是,以净信出家,体如素质,如果遇恶知识教以邪教,如白染皂不易改也。 p-71

何等为恶知识?恶知识者,常好调戏,轻躁无羞,言语散乱,不摄诸根,心不专一,痴如白羊。若亲近如是恶人为友,便失圣者初二三四果,乃至失凡夫生天之乐,何况能得涅槃道?

如果遇恶知识,但能修集破法罪业,只能与破法者和合共住。此人三业不净,死堕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所谓四恶趣也。

【复有恶道如阿由勒虫。婆伽罗目呿虫。浮弥修遮迦虫。修脂目迦虫。是

人多生此诸虫中。】

阿由勒等诸虫,未见翻译。

【舍利弗。是人随恶知识。若生人中父母生离死亡丧失。亲里衰恼国土破

坏。生八难中舍八乐处。多欲怒痴常好戏调轻躁无羞言语散乱。不能摄

心痴如白羊。为贪欲瞋恚愚痴所坏。聋盲瞎手脚挛躄。共恶知识生无

佛处。若值佛世目不喜见。不喜闻法不与佛众而共和合。起是恶业。恶

人共生乐下劣法。于正见中生邪见想。于邪见中生正见想。是名下欲下

忍下慧。舍利弗。下慧之人。终不能为厌离灭道涅槃生心。】

八难,三恶道为三,四北郁单越,五长寿天,六盲聋喑哑,七世智辩聪,八佛前佛后。

多欲怒痴,多贪瞋痴也。 p-72

不与佛众而共和合,不与佛僧而共和合也。

终不能为厌离灭道涅槃生心。终不能为厌离生死,于寂灭道涅槃而生心也。

【舍利弗。遇恶知识而得如是诸衰恼患。有是相貌。是人闻是诸深经法。

惊疑怖畏如堕深坑。则堕大罪深坑堑中。何以故。舍利弗。如经中说。

破戒比丘有大重罪。】

明破戒比丘罪相。

【何因缘故名为破戒。破所受戒难可教语。行无常准多所违逆。常行贪着

多杂糅行。贪瞋痴行乐诸杂语。名为破戒。复有乐多事务。乐多讽诵。

乐多睡眠。所言不顺无有次第。说不清净贪着我人寿者命者。是故名为

弊恶比丘。不知节量。不知沙门法。不知婆罗门法。乐行医术贩卖求利

。乐为国使污染诸家。乐与白衣给使作务。以诸树叶华果奉上。好为白

衣说外道法。心常舍离出世间法。】

以下说破戒事相,兹择要释之。

多杂糅行。多混杂之行,不清净也。

乐诸杂语。散心杂话也。

乐多事务。乐多为俗务也。欲成佛道,须绝凡俗缘务。故天台二十五前方便,即有绝缘务。 p-73

乐多讽诵。乐多讽诵者,亦为禅定障也。

不知节量。比丘于衣于食,应知节量。舍利弗自言,日食五口六口,饮水足以支身。律制人若供养衣服,应受质料下者,价值不可过量。

污染诸家。于白衣家歌舞献技,或以僧物送礼,均为污家恶行。

以诸树叶花果奉上。比丘不得以僧园花果送与白衣。

与白衣说外道法或说世间法,而不说佛法,即为破戒。其余文义明显,不赘述

【未满二十受具足戒。受戒事中有诸不具。形体缺少不应于法。受生米谷

钱帛金银。不顺教诲拒逆师命。不自知身不知他人。不能分别贵贱差品

。好喜妄语贪着戒取。行事散乱心不专一。面有瞋相悭贪不信。不识恩

义多怀贪欲。睡眠戏调疑悔瞋恨。覆藏罪恶。好自专执。嫉谄曲无所

惭愧。自大放逸憍慢我慢大慢邪慢。好行欺诳赞美其身。多作方便开利

养门。陵践白衣伪现亲厚。因势得财以夸众人。毁破戒品定慧解脱品。

解脱知见品。于佛法众心不定信。不信业报贵于现利。谓无后世多诸疑

悔。志性浅弱常好惊怖。】

佛制满二十岁,方得受具足戒,未满二十者,受戒不得戒。

律制诸根不具足者,形体缺少者,不应受具足戒。 p-74

律制比丘,手不执金钱,托钵乞食,故不受生米谷。

贪着戒取。戒取者,贪着外道邪戒。

覆藏罪恶。不肯发露忏悔也。

赞美其身。希图供养也。

陵践白衣。好游白衣家。

志性浅弱,常好惊怖。闻大乘法,心不生信,惊疑怖畏也。

【舍利弗。是名弊恶比丘。如是痴人于我法中。便是屎尿臭秽不净。是人

成就身口意业命不清净故。命终之后堕在恶道入大地狱。如是比丘。诸

佛如来及弟子众。常所远离。余好道者求灭度者。亦皆不近。舍利弗。

譬如旃檀置不净器同于不净。不复任用。】

斥责破戒比丘,嘱好求佛道者,好求灭度者,不应亲近破戒比丘。

【如是舍利弗。若在家出家亲近是人习效所行。亦破戒品不久同恶。颜色

毁悴破失威仪。命终之后生地狱中。】

无论在家或出家者,若亲近破戒比丘,习效其所行,不久亦破戒品,同于其恶

。既破戒品已,颜色毁悴破失威仪。命终后生地狱中。

【舍利弗。如是恶人诸佛如来及弟子众。并余求道好灭度者。皆所远离。

舍利弗。譬如栴檀置不净器。不复任用。如是舍利弗。若在家出家虽以 p-75

涂身犹杂不净。舍利弗。此恶比丘亦复如是。虽坐众中着圣法服。然是

比丘恶相犹现。梵行比丘见此不净远而不近。见他远离心则瞋恨。以是

因缘死入地狱。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六忧恼箭。必堕地狱。】

若在家出家,虽以涂身,以香料涂身也。

破戒比丘虽着法服,于众中坐,然破戒恶相犹现。清净梵行比丘,远而不近。

破戒比丘,见他人远离,心生瞋恨。以此因缘,死入地狱。是为破戒比丘,六忧恼箭。
 

--------------------------------------------------------------------------------------------------------------------

扩展阅读:

智谕法师佛教文集

智谕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供养就是放下,能把一切放下,心就清净了。我们想修清净平等,为什么得不到?心里头有牵挂,放不下!佛教菩萨要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普贤菩萨修供养,也是教我们统统放下。从哪里放起?从身外之物放起。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没有贪恋之心,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你就自在了。 ​​​​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