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1


2014/9/3    热度:479   

梦参法师:占察善恶业报经 11
 

【若无觉知能分别者。则无十方三世一切境界差别之相。】

  上次我们讲到这个心跟外头的境,外头的境是虚妄的,心生一切境界相就有了,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就完全讲我们的心,让我们了知我们这个现前的心。我们经常说妄想,妄想就不是真实,是虚妄想像的。这个虚妄想像的生起根很深,哪里生来的妄?依真而起的。因为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无明痴暗而熏习成为现的境界相。你这个念就是你的知见的念着,思念这个念,它自己不知道自己。每位都如是,就是心不能自知心,虚妄的认为是有,在这时候所起的觉察的知、觉知的想法,这个想法就分何是我、何是我所。真实的说,这个没有个觉悟觉知之相的,没有相。因为咱们这个虚妄心没有实体的,但是它变化莫测。我们能见到我们的心吗?没有哪一位能够见心的,见了心你就成道了;都是因外头境界相的熏习所现的,你所能看见的一切现相,我们就叫它虚妄境界相。相由心生,在经里头佛教导我们,你心生才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种种法都是一心。你外面境相历历可见的,虽然可见相,了不可得。

  但是在佛经里面讲的时候,有些专谈心法,夺一切境界相,一切境界相虚妄的。如果我们单谈眼耳鼻舌身意,第七未那,第八阿赖耶,这叫八个心,叫八识心。在你这个心观一切法的时候,心对外头境界相的一切法的时候,识心分别一切法的时候,这叫缘虑觉知,都是缘念而生起的。所以我们看一切事物,长短、大小、方圆,所有一切事物,所有一切形相,总的说都是你虚妄分别,就是让我们认知一切法,所有外边的一切相都叫境界。但是这个境界相是分别,我们在起心动念的要起执着,执着就是好的我们会想把它得到,据为己有,当你不满意的你想舍弃掉,在这个中间你就生了烦恼,想得的得不到,你想去掉的又去不掉,得得不到,舍舍不掉,所以这个就叫业。业就是你所造作的意思,是自己造的。本来一切是虚妄相的,没有,在我们妄心上当为真实,你的感觉、你的分别,所有分别到的全是假的。

  所以在经文上说你的觉知能分别的,分别十方过去现在未来。十方就是方隅,过去现在未来是时间。不论约空间说、约时间说,这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全由心起的。在经上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因为我们有见闻觉知,由于见闻觉知它起的分别,你喜欢的你想得到,想把它保住,让它不变;不可能。你想得到的得不到,你不想得到的,就是你不高兴的东西,你想把它舍离,你又离不开;在你想得得不到、在想离离不开的时候,这个中间你会生到很多很多的烦恼。每个人回想一下子,你所经历的事物是不是都是这样子呢?本来没有,而是虚妄起执着,一切事物都是假的。例如我们做贸易的,一般的说做生意的,这个就告诉你了,意生,生意你把它颠过来,这个发财赚和赔都是你心生的。为什么赔了,没赚钱?方法不对。为什么方法不对?你没这个智慧,你见不到。不只做生意,乃你人生当中,你所做的一切事业全是如是的。那说的都是什么呢?全是妄想,没有一样真实的。从我们的人生来观念,你生下来你带什么来了?你带贪瞋痴烦恼来了,别的没有。哪个小孩生下来不是什么都没有吗?但你死后,你这一段时间命尽了,你把你今生所做的业障带着,舍不掉的。除非业障,你还能得个什么呢?说把他化身烧了,烧了是肉体,能把你业障烧掉吗?烧不掉的,还继续还。

【以一切法皆不能自有。但依妄心分别故有。所谓一切境界各各不自念为有。知此为自。知彼为他。是故一切法不能自有。则无别异。唯依妄心。不知不了内自无故。谓有前外所知境界。妄生种种法想。谓有谓无。谓彼谓此。谓是谓非。谓好谓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法想。当如是知。一切诸法皆从妄想生。依妄心为本。】

  因此在这一段经文,一切法在法的本身它没个有、也没个没有,它的成立是众生的妄想分别,依着众生分别心而建立的一切法,所有外边的一切境界相全是由心起的,一切法都从众生心起,一切法也由众生的心来灭。法本身,它认为它是有为的?它认为它是无为的?它知道这是我自己,其他不是我?没有这个分别,法的本身它没有分别。随便你拈哪一法,一切法不能自己有,也没有差别,都是依着妄心而定的。因为这个缘故,不知不了,不知不了什么呢?内自无故,本来没有,都是虚妄的。为什么有时候我们生很多心呢?每个道友都是这样子,因为现前所知的前边境界相,包括我们自己身体,我们自己的身体是我们心的境界相,大家应当这样观、这样来认知的;都是虚妄的而生的种种的想法,这是好的、这是不好的,这是善的、这是恶的,本无一切法,虚妄生起一切法,念念去执着、去分别不舍,你不高兴的又想舍,舍也舍不掉;没有内外,没有长短,没有大小,没有方圆。为什么有这些个东西呢?妄心计度,都是虚妄的心而来把它执着不舍。一切众生都如是,这是烦恼。因为你想得的时候,好的你想得,你得不到也生烦恼;你不高兴的境界,你不想看到的,你舍又舍弃不了。在你想得得不到、想舍舍不掉,你是不是烦恼?在一切诸法,你假使认为它不是实在的,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是假的,这是由你妄想而起的。我们的妄想是我们没办法的,你想得,没有,根本没有得个什么;你想舍也如是。

  所以依经文上说,地藏王菩萨跟那坚净信菩萨说,一切法不能自己有,怎么有的呢?依着妄心分别故有,虚妄分别才产生的。所谓一切执着,所谓一切境界相,各各不能自念为有,何者是自,何者是他;知此执着,这个身体这叫自,知彼为他人,一切法不是自己给你定的自己有;也没有差别,也没有不同。依着什么而生起的呢?就是一个妄心。不知不了的内自无故,这个是我们不知,不能了达,不能明白。我们的身体是没有的,是境界相,谓所见到一切外边的境界相,都是妄想种种的法;妄想种种的生起法想,说有说无,说彼说此,说是说非,说好说恶;乃至妄生无量无边的法想,就是依着这个诸法的形相。但是应当观想一切法皆是妄想生起的,没有真实的;真实是不变不坏不异,一切法不是。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它是依着虚妄为根本。妄想本身即不可得,妄想所产生的一切法能有吗?虚妄生的,还去执虚妄所生的,没有,假名为境界相而已。人们给它定的假名,没有真实的。因为外边一切境是假的,所以你这个所生起妄想心,心也是假的。心生万法,你妄想心所生的万法,万法唯心,还是个假的。这个心不是真心,妄想心,真心是没有言说的。

【然此妄心无自相故。亦依境界而有。所谓缘念觉知前境界故。说名为心。】

  咱们能找这个心相吗?心自己没有相。咱们肉体那个心是肉团心,那个不是心,那个肉体的心不是你的心,是个形相而已,都是依着外边境界而产生一切缘念,因着缘念而证实一切外面境界相,给它标个符号说名为心,像咱们心脏脾肺肝这都是假名。心怎生起的?因外边境界相有的,境界相有才有心,心因境生。心本无生因境有,因外边境界相而产生的心,能把心找到吗?等你认识这个心了,所谓明心见性,那个心是真的,说不出来,讲不出来。那个心是什么样子呢?那个心就是咱们成就了。如果到过大陆,看一些庙宇的禅堂,它告诉你们,这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你心要空了就成了。咱们心能空得了吗?

【又此妄心与前境界。虽俱相依。起无先后。而此妄心能为一切境界源主。所以者何。谓依妄心不了法界一相。故说心有无明。依无明力因故。现妄境界。亦依无明灭故。一切境界灭。非依一切境界自不了故。说境界有无明。亦非依境界故生于无明。以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故。又复不依境界灭故。无明心灭。以一切境界从本已来。体性自灭。未曾有故。因如此义。是故但说一切诸法依心为本。】

  咱们现前所用的心都是虚妄境界相,不是你的心。但是我们这个妄心跟眼前所现的一切相互相依赖的,心因境起,看到什么东西,想到什么,心就生了;境由心生,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那个心跟这个外头境界相,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你找不到先后,心起时候没有先后。我们认为这个妄心它是一切境界相的根源,心生则种种法生,心就是主,心要灭了种种法灭。为什么要这样子讲?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上讲,因为妄心它不能知道法界一相,这是妄心,它不知道法界一相,因此而说心有无明,不知道法界一相就叫无明,依着这个无明的力量而产生的一切境界。因为无才说有,因为有才说无,有无互相对照的。一切境界相灭了,境界不能自灭,心灭故则境灭,心生故则境生。境界相有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的意思,境界相有无明,这个无明是因为境界起的吗?境界生于无明,无明又起一切境界。《大乘起信论》讲,这是学佛的心地法门。

  大家要耐心的听,你得观照,心生则种种法生,你一动念,一切法都生起了;心灭,你什么都不想,心灭一切法灭。《大乘起信论》就讲这个问题,多少篇来说明这个问题。一念不觉,当初因为一念失掉念了,不觉就是无明,因为无明而生起的业相、转相、现相,“一念不觉生三细”,这三细是根本无明,等要断这个三细相的时候,八地菩萨才能断现相,九地菩萨才能断转相,十地菩萨才能断业相,等到十一地成佛了,才能把生三细那根本无明一念顿断,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由这个生起的时候,业相它就要造业了。智相、相续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一个比一个粗,一个比一个粗,就一念比一念粗、一念比一念粗,感到凡夫地了造业,业就把你系缚住了,你就脱不了手了,咱们现在都在业缚当中。他顿断的时候知道业性本空,业的体性没有,是空的。怎么有的呢?因境有,业性本空因境有,境不是真的,全是假的;境若亡时,没有一切境界相了,境界没有了,心就明了。这个明了,只把业相、转相、相续相、业系苦相、起业相,把这些相泯灭掉,业就不系缚你了。咱们是被业所系的,你善业也是业、恶业也是业。因为有恶要修善,断恶修善。断恶,恶没有了,善也不立了。

  依此从无明灭境界就灭,境界灭一切相都灭了。因为境界有无明,那没有境界了,没有境界还能生无明吗?无明生于境界,境界没有,我们认得一切境界是虚妄的。所以在《楞严经》上讲“若见诸相非相”,一切境界相都不是真,没有,“则见如来”,等修行到这个时候,完全是心地法门。它怎么生起的?缘,缘念,因为外头一切缘生起的才长,从业相而生,长出来就现相,现相就执着,执着好,执着取舍。一切诸法唯心之念,所有一切诸法,人说万法,万万法都有,就是依你心而执着的。一切的妄心的根本,找这一切妄想,一切妄心的根本从哪起的?心本没有,有什么境界现什么心。因为心本无生因境有,先有境,先有心,这个问题你自己去参吧!先有境?先有心?境跟心生起时候,没有先后。境在先?心在先?缘境生心,境依心现,无心没得境。一切境界相根本的怎么起的?这个道理上讲是很难明白,等你明白了说不出来,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所以在我们中国特殊的禅宗明心见性,等他明心见性了,让他说说怎么样明心的?什么是心?你怎么样明白的?没有。所以叫言语道断,言语道没有,断绝的;心里想的呢?心行处灭,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是我们禅宗明心见性的。但是在教理讲,你对于现前的境界是你妄心生起的,你没有妄心,没有现前境界,那是境依心。心要没有境,怎么能又起心呢?因境生心。所以它起的时候,究竟是妄境境界相在前?还是心在前?还是心跟境两个有差别,一定是两个?不是两个,一个是缘念,一个是心,起的时候没有哪个先,没有哪个后。你要能找出先后来,那是妄想分别,没有先后。一般说因为我心想才有境界,是因为外头境界才生起你的心。境界是根源,若没有那个境界,你心生不起来。因为法界一相,无相的,法界一相是无相的。妄心不知道法界一相,想要去分别,找个境界相的根源,找不到的。所以者何,什么原因?因为不了法界一相,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常时这样想,怎么样想?我举个例子大家听,例如说我们长江。长江这个水源发源地,我们找到青海的上游,在青海境内长江叫通天河,通天河在青海玉树跟囊陇县之间。通天河上游,在地图上,青海人给它起的名字叫年楚河,年楚河是藏语,不是汉语,这个地区是藏族地区,是藏族少数民族。但年楚河发源地没有了,方圆两三千里地上往上冒水。大家别当故事听,想我讲心源我拿这个作例子。通天河一进入西康境,现在是四川的境内。通天河一下来到了玉树,就青海玉树一下来不叫通天河了,这个名字又变了,叫金沙江。金沙江一下来,进入四川境到云南叫怒江。经过四川的时候,在那转过来又叫嘉陵江。嘉陵江到了重庆往下,那就有好多条水了,不是这一股水了,叫长江。从长江到了南京以下叫扬子江,所以扬子江进水才流入上海,在上海入海了。那就是长江的发源地,这一条水无量的名字。还是这一条水,只是水而已,没有地名,到哪个地区就叫哪个地区的水。这水有什么差别?水自己有什么名字、有什么地区?全没有,它就是这股水这样来的。

  黄河发源地那就简单了,就在青海湟中县方圆六七百里。因为要修青藏公路,那些个居鲁地带泥沙,没办去,人走人陷,马走马陷,你怎么能修公路。怎么办?把星宿海的盐巴,星宿海是在青海玉树,跟西宁交界一个山区地区,方圆差不多上千里地,左一个海,右一个海。为什么叫海?本来是小水塘,但是它那个水都是碱的,夏天就变成水,冬天就是盐巴。康区西藏青海就吃这个地方盐巴,夏天就是水了,冬天水就变成盐巴了,那海干了就像煎了似的。那这个地方大概有五六丈深的都是稀泥,没办法修路,就把这些盐巴填进去。这回盐巴填进去,路道修了,黄河发源地就断了,地下不能冒水了。黄河就是从青海甘肃这个山上下雨,各各小河流流入的水,发源地那个水,湟中那个地方发源地水就断了。这一切境界相,咱们从地理面貌说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全是心生的。如果一假人工一治理,没了,断绝了,所以从这个水流山区都如是。

  诸法是互相依的。你懂得这个道理了,我们这个妄心愈妄愈深、愈妄愈深,就是愈染愈重、愈染愈重。所以六祖大师说原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何处惹凡尘,这原本的根源。但是他执着,妄想一起,处处都是障碍。修道人教你“打得妄想死,许汝法身活”,你就是妄想打不死。你能把妄想打死了,不起妄想了,你真心就显现了。我们现在生起这一切法相,都依无明的力量。无明是明,为什么叫无明?本来不明,想要求明,这一求明就糟了,愈来愈糊涂,愈来愈糊涂,就起贪瞋痴慢一切境界相。如果知道一切法无自生,就无明灭;无明灭,境界相都灭了。所以在《起信论》上说“一念不觉生三细”,就一念之差生三细相,“境界为缘”,外边的境界相给你作缘,你心里去缘念,“长六粗”,愈来愈粗,愈来愈粗,就起惑,起惑就造业,造业业又把你系住了,业一系住了,你就执着不舍了,就在这个圈子里转吧!所以业生于无明。

  以这个缘故,地藏王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一切诸佛于一切境界不生无明。诸佛,假使我们随顺诸佛不生无明,就是不依一切境界相;一切境界不生无明,那就没有灭。生都没生,哪还有灭?亦不依境界相而灭,就是无生灭。因为你如果把无明心的心灭,境灭,心亡了,境灭了,境寂了,心亡境寂两俱空,两个全没有。本来就没有,就是自体的体性不生不灭,从来未曾有,这就是未曾有法。以这个道理说一切法依心为本,因为依着这个道理才说是一切法都是依着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所以在山里头修道的时候,什么相也不见。观什么呢?观心。心不生,法就寂,法也寂然。因此才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个道理很深。

  例如禅宗,他就直指心,见性成佛。因为我们这心是因境有的。例如六祖大师在五祖道场当中,五祖准备要交棒了,选祖师,选一个接班人,他让大家作偈子。那个时候神秀大师是五祖座下的上首,大家公认的教授和尚,智慧大。五祖叫每个人做个偈子,他来评断。神秀大师做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大家都说这首偈子做得好,我们身体像菩提树一样,心是明明净净明镜台,你时时把它擦干净,落了灰尘心就不明净了,时时勤拂拭,千万莫沾灰尘。那时候六祖大师到那,他是没有出家,连沙弥都不是,没有落发,在家信佛的。他在那分配他去舂米,把麦子打到变成米,在舂碓房里头舂米。他听到了就问,别人就给他念,别人就向他赞叹神秀大师的不得了。他说这个偈子并不好,别人很诧异。他找个张居士,他也做个偈子写上。他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原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原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惹了尘埃,他也把他这个作贴上了。五祖弘忍大师一看,脱下鞋擦去,说不好不好。白天说不好,晚上到他舂米碓那,把法就传给六祖了,说你马上就走,大家为了夺祖位,怕有人伤害他。就这样子,伤害他的人跟着他撵。所以六祖大师在强盗队伍当中活了十五年,这才到这个广州光孝寺。到光孝寺,两个师父在那辩论,看挂那个幡,风一吹那个幡摆动,一个和尚就说是风动,一个人就说幡动,两人在那争执不休。六祖大师跟他俩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什么动呢?仁者心动。这就我们现在讲的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两个和尚听了很惊奇,就跟光孝寺的方丈报告,来这么一个人。这个时候他是在家人,印宗和尚才召集十个大师,给他落发,给他授戒,以后请他做光孝寺的方丈,让他传法,让他讲经。但是讲经他必须别人给他念经,他不认字。经他能讲,讲得好,但是不识字,这就是根本智虽具足,善巧方便没有。为什么菩萨要学五明,原因就在此。根本智可以顿悟,菩萨无量劫来利生事业的方便善巧事得一样一样学,不学你就不会。

  一切佛,一切境界相不产生无明惑。又一切境界本来没有,假始无明的心灭了,一切境界相根本就没有了,它自然就灭。所以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这叫顿断无明。我们中国的禅宗是顿断无明,无明虽然顿断,利生事业你得学。所以五明菩萨为什么要学五明,每样你不学,你不知道。诸佛菩萨利益众生的时候,每个菩萨度众生的方式不一样,各以各的法门。例如我们知道的四大名山,五台山文殊菩萨以大智为主,地藏菩萨九华山以大愿为主,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主,四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以大行为主,每个菩萨利生都有他专长,专门以他所证得的利生。因为这个道理佛法是通的,还有不通的。《占察善恶业报经》坚净信菩萨请佛说,佛叫他请地藏王菩萨说,下半部的义理是一样的,大乘教义都如是,不过当机不同,说法的形式语言表达就不一样了。从本以来一切境界相没有,心寂境寂两俱空,都达到空义,这才是真正的忏悔。用轮相那个忏悔,前半部是叫方便善巧。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一切诸佛在一切境界相不生无明了。因为他不求个明,所以不生无明了。因为不依境界相灭,不生就不灭了。诸法因缘生,因缘生起了一定因缘灭。不生呢?不生就无有灭。你无明的心灭了,无明心都灭了,一切境界相也灭了;一切境界相灭了,一切诸法依心为本,所以心唯万法、万法唯心。

【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

  地藏菩萨跟坚净信菩萨说你应该知道,这是对坚净信菩萨说的,一切诸法悉名为心。因为以义来讲,一切诸法的体就是心,一切心就是诸法体,心跟体不异。以这个道理来讲,所以说一切诸法都是心所生的,离开心了没有一切法。如何显我们这个心呢?一切法显,心唯万法,万法唯心。大家学到佛教的圆教的时候,认为佛教的圆教非常笼统,就像我们说的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什么叫头发、什么叫胡子。其实圆教的义理分得非常详细,大家看着好笼统,因为你的智慧达不到,你学不进去,所以说它笼统。为什么什么经都没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数量之大?要知道《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最圆满的,但是你进入的方法可就太多了。万法唯心,万法唯心,心在何处显呢?心唯万法,万法唯心。你翻过来,万法就是心,心就是万法。但是你明白吗?所以在禅宗的修行,没有其他的善巧方便,直心、正念、唯心,直心、正念、真如,从我们妄心直接进入真心。

  所以在我们修行要经过三大劫,无量亿劫。还得修信,还得求解,还要行,行完了才能证,信解行证。禅门不要,禅宗讲的是禅门一柱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当下就是。能做得到吗?参禅的不少,开悟的呢?成道的呢?学教的人他知道开了悟了并不是成了道,还得修。当你利生的事业时候,你必须得学。明心见性是你只是开了悟明了心,认识自己心了,你并没有度生的技巧。《华严经》就是,你到一位有你利生的方法,每一位有你利生方法,从十信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已经到了究竟了。在这个情况之下,善财童子参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让他参普贤菩萨,参到弥勒菩萨时候已经等觉了,就到了成佛了。弥勒菩萨又让他回去参文殊师利菩萨,那是根本智。文殊菩萨要他去再参普贤菩萨,那善巧方便,利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菩萨经过多少大劫,咱们说三大阿僧祇劫,那是中乘教义,《华严经》是无量无量劫。因为你在一切法上,哪一门你不学你不会,你必须得学。根本智虽悟了,但是后得智不行。

  在一切法上都叫心,一切法悉名为心,因此悟了体就没有差别了,悟了心就对了。一切法唯心,为什么这样说呢?一切法都归心摄,心摄一切法,就是容纳一切法,一切法还归于心。所以万法唯心,还一个心生万法,这两句话可以颠倒过来、颠倒过去,心生万法,万法唯心,万法唯心才能心生万法,否则心不能生,所以一切法悉名为心。以这个道理,以它的义它的体是一个,万法也是这个心的体,所生的万法是这个心,这个心成就一切万法,全是心所摄,心外无法,法外也无心。但是这一翻,你就参去吧!里头含着无量的义,不是那么简单。

【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因为一切法都从心起的,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生起一切法,一切法跟心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不论妄善恶,反正一切法离不开心。心生善法顺着真如体,心生一切恶法它又随顺无明,它以无明为体。所以诸法跟心是和合的,不是两个。心生种种法生这是心生,心灭种种法灭,心与万法共生共灭。心没有,心无。所以心无了,还有什么住?云何住心,没有住。心就根本没有,还住什么心呢?大家可能读过《金刚经》,须菩提请问佛云何住心,我这心住不住,云何降伏其心?须菩提已经见思惑断的了,大阿罗汉,智慧第一,所以在《金刚经》他的代表问,或者说是代众生问。翻过来说,他虽然断了见思惑,无明尘沙还没断,他心是不住的了,所以他才请问佛云何住心、云何降伏心。佛告诉他一切诸法无所住,也无所降伏心。心无所住,一切诸法都是从心起的,心不住故一切诸法不住。一切诸法都是心的外相,心生一切法,一切法就是心的相。心生一切诸法,所以说万法唯心,万法即是心,心是万法。你这样去参,你明心见性了。

  咱们是说的,不是开悟的。凡夫能够依着教义所理解的、所讲的与佛齐等,跟佛是平的,但是见思烦恼都没断。佛是一切智者,这是跟佛学来的,光学会说。什么道理呢?不能进入,就是不能证得的意思。但是你常时这样熏习,渐渐就入了。这个经没有讲,《大乘起信论》告诉我们二种熏习,你经常的在这法的当中熏习,经常跟大家一起学这个法,那渐渐就入了。这叫孟子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捱着黑的了、捱着墨了,你自然就黑了,你见什么学什么。有一种是本性具,有一种是熏习修,是外边熏习你的修,所以心跟境界是这样来讲的。因此一切法从心所起的,它又给心作相。一切法给心作相,一切相又皆是心,心跟诸法和合的。因为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又共生,共生共灭。一切法生,一切法的境界相它是心所缘的,心缘一切法,缘本无心,因心而起的它是缘的。这个缘什么呢?它是缘一切境界相。心本来没生,缘境有,心本无生缘境有。因为缘一切外边境界相,心就缘境界相去了,因境显心。缘无自性,从什么起的?缘无自性从心起的,从心起还归于心。

  所以学佛的人对于学圆教义,看着佛教所说的言语,佛教导我们的言语全是圆的,你想在哪找个棱角找不到的,全是圆的;哪个是头,哪个是尾巴,没有,圆的。这个要大家思考,不是从文字上、从语言上听来的,不行,叫心能契入。咱们看这些万法,咱们到百货商店,你到台北市里头看着,你的心随着种种样子,百货商店也好,菜市尝些菜疏也好,那些个都是心生的,所有一切境界相随心所缘,因此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但是这个心念念相续,永远不停,能够住持诸法,给诸法住持时候,暂时为有。

  这一段经文就是告诉你,从心所起的一切诸法,那叫心里的相分,自己心所起的相分。一切法给心作相,心无相。不是咱们肉腔子里那肉团心,那个心不是的,那个心是假的,它是坏的,等你肉体消亡了,你那个心也随着消亡了。这是真心的,这不随相分的,随着相分所起的给那个心来作相。心怎么显呢?从相来显心。这个缘比较着远一点,相分。那心跟见分又合而为一了,就是亲所缘缘,在佛教的名词叫亲所缘缘。就是心跟的见跟你这个相分合成为一,和合而有一切相,心与境合,境能显心,心即是境,心生故种种法生,心灭故种种法灭,与一切法一切相共生共灭。这是随缘义,不要去分别心跟境它有个什么边界、有什么界限;没有,没有边界的,是共生共灭的。因为一切境界相随心所缘,所以才说心灭故种种法灭,心都灭了,心所缘当然灭了。所以说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两个是念念相续,才能住持一切诸法,万法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个有暂时为有,万法由心生,生起之后暂时为有,它还要灭的。万法从心生,万法也由心灭,心灭故种种法灭。

【如是所说心义者。有二种相。何等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

  如是我所说的心义,有没有形相能表达?有,有二种相。心本无相,怎么样表达这个心呢?用相来表达。就是怎么样显心这个道理呢?用二种相来表达。有二种相,何者为二?一者心内相,二者心外相,心有内相外相。在《大乘起信论》讲这个心,它分二门,一个心真如门,一个心生灭门,一心分二门。在地藏王菩萨的《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讲,是分内心相、外心相,就是心内相、心外相,就是内心相、外心相也分两种。内心相就是不生灭,外心相就是生灭。这样说法好像心在外在内,要这样想就错误了。内相实非内相,心不在内。外相也非外相,心不在外。非内,非外,也非中间。为了顾虑一切众生的执着,所以地藏王菩萨马上就跟你解释,什么叫心内相?什么叫心外相?一个一个的解释。

  心内相也分两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什么叫心内相?有心内的真相,心内的妄相,一个心,一个心所。依着心的理体而起的,这在名词就叫实相,就是咱们前半部所讲的一实境界。这个真遍于内外,遍于心真如,也遍于心生灭,心生灭也是心,心真如也是心,心内也是心,心外也是心,它起的作用不同。

【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

  什么叫真?什么叫妄?所言真者,地藏王菩萨自己标题自己解释,心体的本相,如如不异,只一相。心体的本相,无相的相。如如是不动的意思,不变的意思,不异如如,如跟如是不异的。心体的相是不异的,是清净的,是圆满的,是没有障碍的,无障无碍的。你要想见还见不到的,只用义理来理解,微细难见。这个心体遍一切处,它不坏,不变不异,不一不二。说一不可以,一不是,就是两个了,说两个也不可以,不坏不变,常时如是。能生一切法,一切法所依。能够生一切法,一切法都依这个心体的本相。一切法所依,什么相呢?离心缘相,用心缘缘念不到的,离一切念念不到的,离心缘,离意念。究竟它是什么样子?虚空什么样子,这个相就什么样子。所以等虚空界,跟虚空界一样的,常住的,不坏的,不变的,不灭的。因为它能生起一切法,一切法从此生,这叫心生故种种法生,一切法从此灭,心灭故种种法灭,这叫心生灭。心真如,无话可说。真如是无言语,离言语相,离言说相,离业相,离起业相,离苦相,什么都没有。心真如,真实不动,如如不动。但是怎么样表达呢?那就心生灭。都是一个心,一个心真如,一个心生灭,用心生灭来表达心真如。

  因为在地藏王菩萨说的时候很简单,就是一部《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造《起信论》就是一心二门三大,就是一个心,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体相用。地萨王菩萨就略,地藏王菩萨讲的就是心的本,心体的本相,就是体相用。我常讲《占察经》跟《地藏经》,都是大华严经一部分,大方广华严经,华严经是譬会,大是心体,方是心相,广是心用,大方广就是自体相用,佛的自体相用。完了说佛,怎么能表现佛?大方广,佛的体相用。所以这个地方讲的跟《华严经》的意义是一样的同等的。

  什么是真?心的本相。咱们每个人都有、都具足的,用不上,见不到,还不理解,就是自心不认得自心,迷了?怎么能理解呢?我举个例子跟大家说。我在大陆常时跟他们讲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这个银行就是你的。哪个中国人到银行拿到一元钱,拿得到不?拿不到,但银行是你的,只是有你一份,你想有用,没有。体是一样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的,人民就是主人,开银行的,你到银行支一块钱也不行。这个体咱们具足的,跟诸佛菩萨一样的。咱们迷了,没有权(体),咱们自己失掉了。你怎么样让它显现?把你权(体)的显现。

  心的本体是如如的不异的。前头如是这个法,这一法是不动的,如如不动,永远不变、永远不异的,清净圆满,没有障也没有碍,微密难见。见到不就成了吗?就是见不到,一点作用没有。一切众生与佛无二无别,咱们跟诸佛没有差别,诸佛的妙用我们一个也没有。能有吗?没有。在诸佛无障无碍、微密难见的,一切处常时的不变不坏,它能生长一切法,一切法为其所生。这就是觉了,一个觉义含着两种,一个觉,一个不觉。都是觉,一个觉义,但是它有个觉、有个不觉。觉者诸佛菩萨,不觉凡夫六道众生。同是一个觉,有觉了,有不觉了。这个所言真者是说的觉义,觉悟了就是诸佛。所以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只是迷和悟,悟了跟诸佛平等平等,迷了就是众生。这是真,真实不错。

【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

  前头讲的那一段是觉,这一段可是不觉了,这个不觉的次第很多,不是像这个两句话就把它说了。在马鸣菩萨造的《大乘起信论》,一念不觉生三细,就是三细相,就是烦恼了,烦恼就从无明生出来的。一念不觉就指着无明说的,三细相就是业相、转相、现相。但是我们从凡夫要断这个三相的时候,到八地菩萨断现相,九地菩萨断转相,十地菩萨断业相,但你这些要经无量劫了。

  这个地方显的总说了,一个真,一个妄。当我们对一切事物,一起心动念,一起分别,求知,这个问题你不明白要想求知道。起心动念,这就起妄,起妄想、分别、觉知、缘忆,想觉悟缘念思量。你有这些个事相续不断,愈想愈粗,愈分别愈粗,乃至于起业,一造业业就把你系住了,善业把你善业系住,恶业把你恶业系住。凡是一起心动念这叫起业,这个业就把你栓住了,你就跑不脱了,你要想断可难了。为什么?它愈染愈粗,它不停的造业,等你造了业了,你想再恢复非常难。造业容易,等你要忏悔消灭这个业障,那你付出可就十倍,也许百倍千倍。

  现在我们要把我们洗干净,恢复本来的原有清净。因为你多生累劫来积累的业习业障,障就障你见那个真如本性的,你要把它刷洗干净,你造不是一天一年两年,无量劫,那你洗刷得容易得看你的力量。就像禅宗他顿超直入,立证菩提。那不是证菩提,立证菩提说他把烦恼断了,见道,证得还要修,还得慢慢的磨炼。像我们做一件错事,你妄心猛利,马上就做了,等你起善心,要想把这个所做的错事究竟转来,那你可付出代价就多了。这跟咱们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当我们起心动念造业的时候,愈变愈粗,愈变愈粗。

  乃至从我们明白了学佛开始,我们一般的佛弟子,你得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说我自学看很多经论,你不能算佛门弟子,非得“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得受三皈,重新皈依佛开始。我们一般的从事相上说,皈依有佛像、有僧人、有三皈的法,这是从事相讲。从理上讲,这个三宝是自性三宝,返本还源。皈依三宝的时候,恢复你自己自性的佛宝、自性的僧宝,佛跟僧和合就是法,皈依自性的佛法僧三宝。在我们一般说,我只要依着一个师父,皈依三宝,就入佛门了。这个不行。我们所出家的师父,乃至在家我们居士道友们,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这四众弟子,每天念经开始,或者你拜忏,最初一开始都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要我们念皈依三宝。不是那个受三皈皈依三宝,要念念不断的皈依三宝,时时的皈依三宝。你念哪一部经,一打开经,一定皈依三宝。如果大家念《华严经》,华严的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皈依三宝就占三大愿,皈依三宝就是忏悔业障。

  这三宝是常时的,不是短时间的。为什么?这就叫觉知,这叫觉义。我们自己的觉义不够,觉的力量不够,要假三宝的加持,念念不忘三宝。第一个,念三宝消除业障。我们有很多佛弟子,信了佛了还着魔,他的佛堂还有魔难,感觉着还有鬼神来。他自己不自觉,你皈依的不真实,你并没有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你真正皈依佛法僧三宝了,哪有这些个魔难!鬼神还来得到?就你皈依三宝的时候,护法神都在你身边,他不是护持你护持三宝,因为你念念不断三宝,念念得到三宝的护持,怎么会还有鬼神?我们好多佛弟子说被鬼迷住了,他的佛堂有鬼神出现。那就问你自己了,你皈依三宝不真实,起码你表达这么个问题。如果你真实的,怎么会还有这个现象呢?你知道皈依佛有好多护法吗?皈依法有好多护法吗?皈依僧好多护法吗?心要真,愿就切。心不真,愿不切,三宝的护持力量加持不到你。三宝是普遍加持,是你自己不要三宝加持,你净打妄想;再说不好一点,说深刻一点,欺骗三宝。这个我们大家可以想得到的。但是能不能减少罪障、有没有福报?福报是有,我们皈依三宝了,随便你是假的,乃至你建个形相的,这个福报是人天福报,在财富上、在生活上,是这些个。但是你要了道,想要成就,那个皈依三宝是要你的心跟三宝合而为一。

--------------------------------------------------------------------------------------------------------------------

更多梦参法师佛学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 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什么叫智慧?这一生当中自己纵然生活再困苦,也不取非义之财,这是智慧,决定不干杀生的事情,偷盗的事情,欺骗一切众生的事情,这个人有智慧。我们这一生苦,时间短促,咬紧牙根忍过去,来生得大福报,这才叫有智慧的人。如果尽干一些损人利己,损害社会、损害国家,图自己一时的富贵,没有不堕恶道的。你想想这个事情怎么不可怕?堕到三恶道容易,出三恶道很难。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