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诗会小吟


2014/9/7    热度:138   

  中国佛学院 正澄
  (一)
  年岁逢春再再更,诗才又会法王城。
  豪歌浅唱添新色,四海升平水月清[1]。
  (二)
  古刹春来景致新,千花烂漫倦游人。
  谁言学道为逃世,方便宏开大乘因。
  (三)
  四月京华暖,千年古寺新。
  香花玲玉串[2],游客笑声频。
  (四)
  春色到禅林,花香伴鸟音。
  红尘多惑醉,来此可清心。
  (五)
  闹市伽蓝寄此生,闲观利禄与功名。
  色空不二终须遣[3],月下花前亦梵行。
  (六)
  天明正好卸袈裟,一共诗禅付早茶[4]。
  逍遥何必离尘世,闲赏庭前院后花。
  注 释:
  [1] 2004年4月10日,北京市作协、宣武区文委等单位又假千年名刹北京法源寺举行第三届丁香诗会,此会一年一次。与会诗人、墨客众多,大家或吟诗作赋,豪歌灿烂春光;或泼墨挥毫,描绘盛世美景;并祈愿灾兵永歇,国泰民安,世界和平。
  [2] 清代之龚自珍曾憩居法源寺,其咏丁香之作中有“玲珑万玉”之隽语。丁香花甚小,挂在枝头宛若碎玉相串之形。
  [3]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然此境地仍未究竟,尚存色空之念。至究竟之无智无得方堪最上乘也。入得此域,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无事无处无非梵行矣。
  [4] 法源寺早课结束之际,恰值天明之时,正好抽去身上的袈裟,沏一杯清茶,融入诗情和禅悦。茶禅一味,人所共许。诗禅之一致之处,唐代以降探讨者络绎不绝,有高见者代不乏人。如晚唐之耐辱居士(司空图)在谈及诗禅关系时,已明确提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著名理论。宋之韩驹、吴可、戴复古等人对此又有升华。当代有名的学者如钱钟书、敏泽、季羡林等又发不少精辟独到的见解。他们的高见,若一言以蔽之,诗禅的相通之处在于妙悟、在于境界也。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六祖大师讲的「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还看到世间这些过失,那不是修道人,一点功夫也没有,凡夫一个。为什么说看一切世间人都是善人?所有一切万法都是自心变现的。我们的心好了,变现的境界全是好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礼敬诸佛。但是一切众生里面的确有顺法性的,有违背法性的。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善,不顺法性的我们称之为恶;善我们赞叹,恶不赞叹,差别就在此地,除这一点之外,没有丝毫差别。善人是佛,恶人也是佛;那个行善我们赞叹,造恶不赞叹,但是恭敬心是完全一样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