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发现的带铭文望砖
2014/9/7   热度:377
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的隆兴寺是国内著名的佛教寺院,其主体建筑大悲阁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年),1997年8月24日~1999年9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落架重修。在拆除抱厦时发现带铭文的望砖15块,其中阳文砖8块,阴文砖7块,另有部分划刻纪年瓦。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一文和尚”砖3块。泥质,青色。形制尺寸相同,其中一块“尚”字残缺。面正中印竖行阳文楷书“一文和尚”,面施朱砂,背素。长40厘米,宽23厘米,厚4厘米。一文和尚为宋人,据《隆兴寺志》记载:“隆兴寺殿宇倾圮,师矢愿募修,善男信女止化钱一文,一文之外不再取也。施舍如云,工竣甚速,因自号曰‘一文’。今弥陀殿内一文字砖犹有存者。享年八十余,俗姓籍里无考。”(封三,1) 二、“梦堂重修”砖2块。泥质,青色。其一残半,面上印阳文两竖行楷书,左侧“阿弥陀佛”,“陀”字仅存一半,“佛”字残缺;右侧“梦堂重修”,“修”字仅存一撇。残长25厘米,宽22.6厘米,厚3.6厘米(封三,2)。另一块面中模印阳文竖行楷书“梦堂重修”,背素。长41.7厘米,宽23厘米,厚4厘米(封三,3)。梦堂和尚为明成化至正德年间寺内主持僧,《隆兴寺志·殿宇》记:明正德五年僧梦堂增建弥陀、伽蓝、祖师、钟楼、鼓楼、藏经楼、净业堂。梦堂和尚祖籍晋州东宿村,生于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卒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12岁入洪福寺为僧,法名惺宗,后投竹清凉寺燃指供佛。他住持隆兴寺后,重修寺内殿宇,手写经文30部,又以巨船自江南报恩寺将所印大藏经运回,存储于隆兴寺内。至今在隆兴寺西北角仍立有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为梦堂所立的经幢,其平面呈八角形,共7级,通高883厘米。 三、“孤舟重修”砖3块。泥质,青色,面均有朱砂痕,背素。其中两块的字体相同,面阳刻长方框,内竖行模印阳文楷书“孤舟重修”,一块长41厘米,残宽25厘米,厚4.5厘米;一块长40厘米,残宽24厘米,厚4.6厘米(封三,4)。另一块字为阴文,长40厘米,残宽25.6厘米,厚5厘米(图一)。孤舟和尚,明人,寺志记载:“师弃家披剃,苦志焚修。自入空门,无疾言,无厉色,广游丛林,遇寺庙残缺,立时托钵募修。跋山涉水,不惮劳瘁。七代徒孙寂乾克继述焉。俗姓籍里未详。”根据清顺治十年(1653年)《重修东耳阁记》碑文为寂乾所记,可推知孤舟的年代要比梦堂和尚晚。 四、“养真重修”砖1块。泥质,青色,年代不详。面中阴文竖行楷书“养真重修”,字体苍劲有力。背素。长35厘米,宽22.3厘米,厚5.5厘米(图二)。 五、“大悲菩萨”砖 3块。泥质,青色,分两种型式。Ⅰ型2块,形制相同。其一长41.5厘米,残宽28.5厘米,厚4.7厘米;另一长39.5厘米,残宽25厘米,厚5厘米。阴刻长方形框居右,框长35厘米,宽11.3厘米,框内斜刀阴刻竖行楷书“大悲菩萨”,面有朱砂痕(图三)。Ⅱ型1块。阴刻长方形框居中,框长19厘米,宽3.7厘米,内戳印楷书阴文“大悲菩萨”,字体较小。面施朱砂,背印绳纹。残长31厘米,宽21厘米,厚4.3厘米(图四)。 六、“纯三和尚”砖3块。水泥质,长37.7厘米,宽23厘米,厚3.8厘米。面上直刀双线阴刻楷书两竖行,左为“纯三和尚”,右为“民国壬午重修”(封三,5)。据史料记载,民国二十年(1931年)纯三和尚由北平来隆兴寺担任住持,1943年夏主持大悲阁重修工作。 七、绿琉璃筒瓦2件。一件长47.5厘米,宽18厘米,厚3厘米,瓦内面印麻布纹,中间竖行划刻楷书“成化二十二年五月二日”(图五)。另一件长46厘米,宽18.5厘米,瓦内面印麻布纹,中间划刻三竖行楷书,左起为“真定府无极县佀水社鸟人中郎□成化二十二年”(图六)。 八、灰板瓦1件。泥质,长24厘米,前宽20.5厘米,后宽18.5厘米,瓦弓面模印竖行阴文楷书“庆元炼瓦厂”(图七)。 九、绿琉璃兽头瓦1件。残高20厘米,兽高13厘米,瓦长27厘米,宽15厘米。瓦内模印两竖行阴文楷书,左起“北京□外大亮马桥西通合琉璃窑厂”。 隆兴寺为历代敕修重地,自古高僧多集于此。大悲阁及两侧的御书楼、集庆阁自宋代建成后,元、明、清、民国均有修葺。1997年重修时,除以上砖、瓦外,还发现有戳印“天王殿”、“摩尼殿”、“大悲阁”及“东西两耳阁”的筒、板瓦。这些发现为研究大悲阁的重修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填补了寺志的空白。 (作者单位: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责任编辑:成彩虹〕 文物春秋 2005年第6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儿女得儿女,求什么得什么,没有求不到的。但是你要懂得求的方法,如理如法地求。你天天在求,没有感应,那是你求得不如理不如法。你所求得的,是不是佛菩萨给你的?不是的。谁给你的?心现识变。求到哪里求?从心地上求,有求必应!佛举出很明显的例子来告诉我们,你求财,财从哪里来?财从财布施得来的,所以六度里头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舍,舍财得财富;舍法,就是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舍无畏者,得健康长寿。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