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从“音乐禅”看中国佛教音乐新发展


2014/9/7    热度:598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从“音乐禅”看中国佛教音乐新发展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研究生 陈瑜

  一、佛教歌曲系列

  1、传统歌曲、2、中国古曲、3、宗教歌曲、4、古诗词部分、5、禅诗部分、6、悟道诗部分(偈子)、7、创作部分;

  二、佛号系列

  1、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2、南无阿弥陀佛圣号、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圣号、4、南无弥勒菩萨圣号、5、南无地藏王菩萨圣号、6、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圣号、7、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圣号、8、清净法身佛圣号、9、南无准提菩萨圣号;

  三、咒语系列

  1、六字大明咒、2、大悲咒、3、准提咒、4、十小咒;

  四、经典系列

  1、早晚功课、2、《心经》、3、《观世音菩萨普门品》、4、《佛说阿弥陀经》、5、《佛说八大人觉经》,附:其他经典;

  五、赞偈梵呗系列

  1、宝鼎赞、2、戒定真香、3、炉香赞、4、弥陀赞、5、观音赞、6、药师赞、7、三皈依、8、韦驮赞、9、伽蓝赞、10、金刚赞;

  六、拜愿系列

  1、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2、南无阿弥陀佛、3、南无消灾延寿、4、南无观世音菩萨、5、南无当来下生弥勒菩萨、6、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七、梵曲

  1、拜愿、2、中国古典、3、梵曲梵音、4、创作部分;

  八、三个小和尚外传系列

  九、佛教文化系列

  1、佛经故事演播、2、法师居士说法讲座、3、佛言祖语、4、佛教广播剧、电视剧、Flash、动画片、卡通片、音乐风光片等、5、佛教常识问答、6、人生佛教系列讲座、7、人生禅系列、8、佛教综合文化系列,附:佛教音乐治疗系列。

  二

  1、出家与修行

  (接上页)正兴法师,俗名汪道武,艺名汪东,祖籍河南信阳。1964年8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自幼喜爱音乐与文学。1983年考入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学校;1987年到河南省郑州市黄河音乐学院进修民族声乐和舞蹈;1988年7月在郑州市时代歌舞团任独唱演员兼主持人。

  正兴法师出家前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是家里的老幺,三哥比他出家早。1991年他到黑龙江双鸭山市青山九峰禅寺当居士半年,在其已出家的兄长演相法师影响下开始接触佛教并受九峰禅寺方丈成果大和尚的指引,于1992年春落发为僧,并到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读书。

  很多人往往把出家与看破红尘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个看法正兴法师却认为:“出家不是避世厌世,其实出家是一种佛缘,一种修行,也是生活方式之一。”他说,“出家人没有成佛之前也是众生,也有烦恼与优缺点,只不过心态会更好,更具平常心。修行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步登天,去伪存真,才能回归清净之心。”他不认为自己是音乐家,而是一再强调“自己首先是一个出家的僧人,既然是僧人,修行第一,弘法第二,自己的位置要摆正。”在录制佛歌《甘露》专辑前,他“闭关”一个月,为的是营造一种怡静心境。如今,法师依然每天四点起床作早课,除了与大家“共修”外,他还有自己的功课:诵经、听音乐、打坐、练声。

  正兴法师现任厦门南普陀寺慈善会主任,在致力于佛教慈善事业的同时,始终热衷于佛教音乐的创作与普及工作。从1992年12月起,正兴法师开始在南普陀寺圆通讲堂教唱佛教歌曲及佛教音乐理论知识;1993年,筹划拍制了音乐风光片《闽南古刹南普陀》;1994年4月,出版了第一张个人佛歌专辑《甘露》,收录佛歌十六首,其中包括流传已久的《观世音菩萨颂》、《三宝歌》、《甘露》、《送别》等歌曲。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张个人演唱的佛教歌曲专辑,出版后得到了社会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同年六月,厦门收听率较高的广播电台——厦广音乐台邀请法师在“华夏乐坛”节目中主持介绍佛教歌曲并制作了90分钟的专题节目;7月,正兴法师应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的邀请参加了文化部在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合唱节”。1991年12月,厦门电视台为正兴法师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佛教歌曲MV《甘露》,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首MV在1995年11月荣获《五矿杯》第六届福建省电视艺术节“电视文艺片”二等奖,后被选送参加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1996年中国音乐电视大赛。1996年5月,正兴法师与北京空政歌舞团词作家石顺义、总政歌舞团作曲家王祖皆、张卓娅组成了佛教歌曲创作组,创做出一批具有人生哲理的佛教歌曲,制作成磁带、CD并制作成MV出版发行。1997年5月应上海大学文学院邀请为大学生讲学,并被上海大学文学院东亚佛教文化研究中心聘请为特约研究员。1999年冬成立了音乐禅工作室并担任艺术总监。此外正兴法师还担任中国青年文学家协会理事、《慈善》杂志社专栏撰稿人、《南国诗报》专栏诗人、武汉华中艺术学校艺术顾问、厦门“小伙伴”影视艺术中心艺术总顾问等职,近期出版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的第二张个人佛歌演唱专辑《风中的菩提树》,以及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词集《与生命相约》,其中收入正兴法师出家前后创作的歌词佳作86首。目前,正兴法师和他的工作人员正在建立音乐禅工作室网站,并准备出版自己的音乐禅专著《挥洒红尘》。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宗教》杂志、《香港佛教》杂志、《佛教文化》杂志、《喜剧世界》杂志、《东方明星》杂志、《新民晚报》、《羊城晚报》、《中国广播报》、《中国商报》、《厦门航空》杂志、《楚天周末》、《厦门晚报》等海内外上百家新闻社、电视台、杂志、报纸纷纷对这位以音乐禅宏扬佛法的法师进行报道。

  2、音乐创作情况

  正兴法师的音乐创作活动主要围绕作词而展开。2000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词集《与生命相约》共收入了法师出家前后创作的歌词佳作86首。这些词涉及的内容范围广,除了宣扬佛理外,还包括对亲情、友情等现实题材的描写,如《送你一束三角梅》,《绿色的军衣》、《送一个军礼给老兵》、《心甘情愿》、《鼓浪屿》、《重返校园》等,歌词内容涵盖了社会学生、空姐、军人、家人等各阶层人物的心声,深得群众的喜爱与欢迎。

  正兴法师认为,出家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要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善行。禅的最高境界就是善美无我的超俗,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真善美的统一。可见禅乐相通。因此,在他的歌曲作品中并不仅仅局限于寺院生活和宗教内容,而更多的面向大众,充满着一种关怀人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哲理。如歌曲《九华道上》(乔羽作词),《观音圣号》,《放飞的白鹭》,《人生不悔》等。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题词:“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和剧作家吴祖光也分别为正兴法师题字:“梵音妙音,清净人间”,“清净在音闻”。

  3、“音乐禅”系列的提出

  佛教称八万四千法门,只要慈悲济世,利乐有情,解脱生死之苦海,皆是方便。在众多的弘化方法中,用音乐来教化众生是最方便的。经文有时难以读懂,民族间的语言不能沟通,这就需要花大力气,经过引导才能明文达义。而佛乐的传播,就没有那么复杂,它不分国界、民族、年龄、男女,只要是用心的人,即使听不懂唱赞,也会从梵曲声声中有所感悟,达到唱者与听者心灵的感应。据史料记载,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就用音乐传教,感动了远近许多野蛮的人皈依佛门。

  正兴法师认为,其实佛教音乐就是一个法门,是修行的法门,是普度众生的法门。佛乐能够使人走入善境,至善至美。在宁静、清新、淡雅、自然的音符中,佛乐能够使我们感悟到清凉的人生、吉祥的意蕴、自性的圆满;佛乐又能使我们当下清净,当下觉悟,当下喜悦,当下自在,使芸芸众生通向智慧的彼岸,证得菩提——这便是“音乐禅”。妙音清心,诸佛菩萨度众生是对机说法,随缘度化,众生需要佛乐,喜好佛乐,佛菩萨乘愿而来,只要诚心念诵佛号、虔诚持咒,就能往生西方,就能成就菩提,就能如诸佛菩萨一样,大彻大悟,脱离生死苦海,走向极乐。正如《法华经》所云:“或以欢喜心,歌唱颂佛功德,乃至一小音,皆共成佛道!”在音乐中体会禅的意境,启迪智慧,给人觉悟,从而达到愉心寓人的目的,这恐怕便是法师提出“音乐禅”的寓意所在。

  三

  (接上页)近年来,佛教音乐的发展可谓盛况空前。如1984年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举办的佛歌大会;1992年中国五台山佛乐团应英国BBC广播电台等单位主办的“国际宗教音乐节”的邀请,参加了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音乐节;1993年,天津歌舞剧院管弦乐队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40周年的佛乐晚会上演奏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佛乐,受到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的高度评价;上海音乐学院、陕西音像公司、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等组织专业词曲作家、音乐制作人投入佛教音乐的创作、制作、出版、发行等以及类似“音乐禅”系列活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佛教音乐以新的形式、新的内容展现在世人的眼前。

  面对这样的情况,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认为以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来看待古老的佛教音乐,轻易地改变了过去的传统会导致佛教音乐的庸俗化。他们的看法不无道理,类似“音乐禅”系列活动的出现说明传统的音乐文化传统正面临着与新兴的城市化和经济现代化进程相碰撞的境地。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多重社会背景因素里,城乡社会环境及其文化互补结构正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认识到这类现象的积极意义。正如佛教音乐向来公开以“兴佛化俗”为目的,因此古代的高僧把佛教音乐称为“弘法之舟楫”,而要达到“通俗”则免不了与其他社会文化相结合。佛教是一个圆融的宗教,而且佛教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萨,犹如觅兔角”,没有离开世间的佛法,没有离开生活的佛法。佛教音乐在历史上一方面继承传统,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变化,从这样的角度看来,佛教音乐的变化,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并倡导佛教音乐发展的新趋势,更多地思考佛教音乐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点等问题。

  或许在今后世纪里,中国音乐学会因为这些深入的研究有一个长足的进步。传统的要继承,这是文化的延续;现代的去创新,这是佛法的圆融。在保持传统音乐成分上,适应当今人们的需要,将“传统”与“现代”两者的结合,有利于佛教音乐的发展。佛乐的普及与推广不应只是在寺院,让佛教音乐走向社会,要社会了解佛乐,真正达到慈悲济世,利乐众生之目的。这对佛教的传播,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音乐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福慧二足尊”,他的福报跟智慧都是圆满的。但他过的是什么生活?就是我们中国人讲过乞丐的生活。每天沿门托钵,他过这个生活。他给我们做示范,给我们做榜样。他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对于这个世间丝毫贪恋都没有。人到无求品自高,生活节俭一点,生活苦一点好!我们在六道里的时间太长,过去真的是无量劫搞生死轮回。我们凡夫烦恼习气非常之重,所以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生活苦一点好,为什么?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情执也要淡一分好,太重了就产生恩爱,佛在经上明白地告诉我们,“爱不重不生娑婆”。生活简单清苦,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对这个身体也没有留恋,将来佛来接引,走得痛快,走得潇洒,没有一丝毫牵挂。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