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佛教音乐
2014/9/7   热度:448
雷州佛教音乐 雷州佛教原属“禅宗”,后为“净土宗”所代替,该宗以开声念佛为主,教徒们早晚必念,逢佛诞或做大型法事(放焰口、供天)时,则大念,有时连续念几天几夜。所谓念佛,就是诵读佛经、歌唱佛乐。因此,雷州佛教音乐主要是声乐(用桂林官话演唱)。其种类分为赞、叹、颂、念、白五种: 赞 就是赞颂诸佛菩萨的功德、智慧、苦行精神、慈善心肠以及赞扬佛教徒出家修行的歌。这类歌有一段体、二段体和多段体三种,共有30多首,其数量和艺术质量都居雷州佛教音乐的首位。当地佛教徒习惯称二段体和多段体的歌为“赞”、一段体的歌为“单赞”或“赞仔”。“赞”的特点是这样: (1)乐段、乐句重复多。赞歌中每首歌都出现乐段、乐句的重复,有的是全段重复的分节歌,重复次数多的十次以上。少的也不下三次;重复手法,有完全重复和变化重复两种,变化重复又分变头不变尾、或变尾不变头、或头尾不变中间变;乐曲的尾段(佛教徒称它为“赞尾”)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一定重复两次(共唱三次),头两次是完全重复,第三次是变化重复(变化结束乐句)。 (2)字少腔多。赞歌的歌词完全是文言文,文字简短,但曲调较长,因此,每句歌几乎都有拉腔。拉腔不仅在乐句的末尾,而且在乐句的中间也有,有的几乎每唱一字都有短小的拉腔。 节拍规整,结构严谨。赞歌大多数是4/4拍子,好似戏曲唱腔的慢板一样,一板三叮,规规整整,节奏性强。但其速度比戏曲慢板唱腔稍快,一般是中速。 (4)调式使用,两个居多。赞歌的调式有宫、商、征、羽四个,但在一首歌里单独使用一个调式很少,多数是使用两个,或交替使用,或前后两个乐段各使用一个,而最后乐段用得最多的是宫调式。 (5)风格古朴,情调庄严。赞歌的风格比较古老朴实,旋律进行、跳跃虽不很大,但也有一定的起伏,因此,乐曲的情调虽不高昂激越,但也不悲哀低沉,而是庄严肃穆。 叹 是僧尼代人向佛忏悔(拜忏)、求佛救拔和求菩萨超度众生时唱的一种歌。曲调多数是一段体的分节歌(只有个别小的乐汇、乐句稍作变动),其反复歌唱次数比“赞歌”还要多。这种歌分为两类:一类是曲调较长、旋律流畅、速度较慢、节拍规整的,其情调严肃,适合于表达佛教徒敬佛的无限虔诚的思想感情;一类是曲调较短、节奏自由的,其曲调的开头和结尾三拍的旋律格式不变,但中间部分伸缩性强,长短不一,随着歌词的长短而变化,这类歌的情调偏于低沉、空灵。 颂 就是佛教徒歌颂佛陀的功德、智慧和求佛给予法力、早日脱离苦海往极乐世界以及普度众生的歌。这种歌的曲调很短,每首只有两句,反复歌唱的次数也较多;它的行腔较朴素,速度较慢,情调平和、安静。 念 就是念咒语、念佛号(名)、唱读经文的歌。这类歌的曲调很短,每首只有一两句,一个字唱一个音,音域不广(八度以内),速度很快,有的快至1分钟300多拍,反复念唱的次数特别多,有的多达百次以上。 白(或叫“追魂表白”) 不是道白,也不是数白榄,而是吟唱,近似戏曲的散板,节奏自由,速度快慢不一,词长的速度较快,词短的速度较慢;曲调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一定的风格,中间部分行腔自由;曲调的反复吟唱也较多。 综上所述,雷州佛教音乐的五种乐曲的共同特点就是乐段、乐句重复多。其原因有三点:(1)易学易记。过去的僧尼及在家的佛教信徒,大多数文化水平都不高,很少懂得音乐,所学的佛乐全靠师傅口传手授,如果曲调太长、太复杂,既不容易学会,更不容易记得牢固,这样就达不到通过音乐传教的目的。因此,制乐的人不得不考虑到佛教徒们的接受能力。为了便于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用 乐段、乐句重复的手法编曲,使人易学易记。(2)适应佛教思想的需要。因为佛教徒敬佛,时时事事都要表现出那种无限虔诚的思想感情,他(她)们拜佛跟别人不同,别人只三跪三叩便足矣,而他(她)们则躬身顶礼、九跪九叩,而且五体投地,天天如此,每天向佛像跪叩不下百次。在拜佛行动上如此,在歌唱佛乐中也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咏唱。他(她)认为念佛诵经,不怕重复,念念不舍,念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才是真真正正的虔诚敬佛。(3)与歌词有关。上述五种歌不论是那一种,它的歌词的段与段之间或句与句之间,其意思相关不多,字数几乎相等,情调大体一样。因此,其乐曲的旋律重复多是很自然的。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像阿罗汉那些人,他不随缘,他也不变。他是不变不随缘,他证到偏真涅盘了。菩萨是在随缘里面学不变,在练功夫。诸佛如来是不变随缘,菩萨是随缘不变,随缘里头求不变。而我们凡夫就很差劲,随缘随变。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