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了义疏》序


2014/9/7    热度:462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了义疏》序

  巨赞法师

  唐玄奘法师(600—664)远征西域取经,受尽苦难归国。唐太宗既弘赞新译经论云:“分条析理,广彼前闻,截伪续真,开兹后学。”(《大唐三藏圣教序》)已,于时帝问更有何善可修?玄师答云:“可执笔以缀般若。”遂将此《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即《大般若经》六百卷中第五百七十七卷能断金刚分),译出呈进。帝读之,即令所司书写万本,由西明寺沙门玄则作序,发往全国各地寺庙供养诵习。然而此经自唐至今,一千三百多年来,鲜有解者。

  北京三时学会韩清净居士,远承奘师未竟胜业,毕生精力专治法相唯识学,空前创作大著百卷《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竟,晚年依据瑜伽真了义教,注解此本般若未了义经。融通性相,会归中道,口授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了义疏》、《浅解》,董绍明居士亲承笔受,完成巨著。千年沈响,一线复续。奘师唯心法,由足传世不绝,诚为殊胜因缘。

  余近年来,讲授禅宗要旨。梵文禅那,简略音译曰禅。音义双举,译为禅定,即心—境性。玄奘法师新译,意译为“静虑”。静即是定,亦名曰止。虑即是慧,亦名曰观。定慧双修,止观净行,为修行不二法门。昔日慧能闻弘忍为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此悟即是定慧等学。无所住即是定,生其心即是慧。其余一切法语,皆从此义引申扩充而来。正如《成唯识论》所说“金刚喻定现在前时,永断本来一切净重,穷未来际利乐无尽”。

  清净居士注解玄奘大师新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以金刚喻定所生无分别智,最胜摄受付嘱地上地前诸菩萨,贯通全经奇文妙义,实为真智卓见。言无住者,指由无分别智渐证真如。“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辅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所谓无住处涅槃,令于二边俱不住故。《法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经名特标“能断”二字,括尽转依义别。奘师新译名文精确,一字含万象,一言备千训。文字为般若,言说亦法身,理趣无尽,今现在前,吾无间然矣!

  龙树菩萨有言:“般若是佛母,大悲是佛祖母。”行莫妙于般若,学莫精于唯识。烦恼生自所知,生死由于分别。清净居士以唯识妙义巧解般若,圆通性相,离言悟意,无分别智证得转依,可谓直指奘师心法矣!

  法性绝言,有说便谤,菩提离取,无授乃成。希有宝典,空前巨著,付印传世,义利有情。余乐为之序。

  巨赞时年七十四于北京广济寺中国佛教协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总是会下意识去抱怨某种事情。其实,在佛学里,抱怨,是一件极其不好的事情。抱怨会让人心里烦躁,容易犯贪嗔痴。佛经有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一抱怨,就是动了嗔心。嗔是佛家三毒之一,我们在抱怨,就是在损害自己的福报。还有在医学上也是说多抱怨动怒是对身体不好的。特别是在运势不好的情况下,切忌千万别去抱怨。人抱怨,会产生负面影响,无形中引来一些不好的东西。在你运势差的情况下抱怨,无疑只有雪上加霜,更加倒霉了。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轻易去抱怨什么。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要学会感恩和随喜。感恩和随喜是消除抱怨的最佳方法。心存感恩,慈悲待人,运气一定能好。人在做,天在看。我们所做的一切菩萨都看在眼里。我们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时,请先静下心来,反省一下,是否自己有过错?如果没有,那是不是前世欠下的因果呢?凡事要冷静,改变命运,有时,你只是差一个好念头。停止抱怨,你的命运会越来越好,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