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尕的故事——释义
2014/9/7   热度:207
匝尕的故事——释义 作者: 汤少波 从历史发展的维向回顾藏族艺术的发展历程,她自始至终都呈现着雪域高原独特的文化特质、放射着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她既对兄弟民族和周边地域的优秀文化艺术兼容博收,又卓然天成地呈现鲜明的民族特色;她既围绕着佛教弥漫着无处不在的佛光宝相,又以深沉的人文关怀把佛法融入寻常百姓之中。 在诸多藏族艺术形式中,佛教绘画数量极大,内容丰富,流布深广。佛教绘画主要有壁画、唐卡、坛城画、匝尕、头神画(佛经插图)等等。 匝尕是一种具备观想、传法、供奉、设坛等丰富宗教功能的形制较小的便携微型佛画。匝尕是具有鲜明的藏族民族代表性的艺术品和宗教用具,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意趣和宗教归向。 匝尕一词来源于梵语的音译,用藏语转写做“4[A,”, 在不同的藏族地区发音有区别,在甘南多念“杂噶利”,在青海多念“杂噶啦”,在四川一些藏区念“杂勒”,在西藏一些地方念“扎力、扎乃”,也有僧人念“杂里”。《西藏宗教艺术》上翻译为“匝尕”。 如来法相 2006年6月出版的张亚莎的《西藏美术史》、2006年2日出版的于小冬的《藏传佛教绘画史》是近年来国内有关西藏美术和藏传佛教绘画方面的重要史学著作,但是对匝尕都没有详述。2005年12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康·格桑益希的《藏族美术史》对匝尕的说法是: “匝尕画卡是一种宗教绘画的微型袖珍画片,一般长宽约10至20厘米。最常见的是条幅形,也有方形。因其小,故不能用锦缎装裱,仅在画边四周,绘以红色或红黄两色的边框。匝尕画卡内容,多描绘各种神灵、佛、菩萨、护法的独幅肖像,有立姿、坐姿等造型。有时也画一些诸如佛塔、吉祥图徽之类的神器、法器或宗教图案。匝尕画卡因其画幅较小,故画风技艺精细入微,绘制技法如同唐卡,敷色鲜艳浓烈,线条勾勒精到,描金勾银的技艺,更使画面锦上添花。 匝尕画卡多作为寺或家中供奉、观赏收藏珍品,以作讲解佛经意义之图示。在形式上,类似于我国汉地小品画,在表现题材上,类似于唐卡,在表现技巧上,类似于阿拉伯细密画。” 《藏汉大辞典》中匝尕写做“4- !- =A,”,解释为“画片。绘有象征天神、坛场、八祥瑞等图案的小画片”。 扎雅·诺丹西绕著、谢继胜译的《西藏宗教艺术》 “匝尕”解释为:“匝尕画是一种袖珍画片。因它尺寸太小,根本不能用锦缎装饰起来,其最大的尺幅也就是15×20厘米。最常见的幅形是条幅形,内容多描绘各种神灵、有时也画一些诸如佛塔之类的神器。” 观世音菩萨法相 以上各种阐释基本上描述了匝尕的形制特点、表现内容和个别功用,但是有些提法需要补充,主要是: (1)匝尕的最常见的形状是方形而不是条幅形); (2)匝尕中条幅形的都不用锦缎或红框装饰的,方形的大部分是用红框装饰的; (3)匝尕不用锦缎装饰是因为,首先很多匝尕是纸质的,所以不可能用锦缎装饰;匝尕常成套使用,故用锦缎装饰以后携带不方便,而单幅的匝尕布质精品是可以用锦缎装饰的。 总之,以上说法尚未揭示匝尕的全面的功能和美学特色,目前国内学术界没有关于匝尕的具备独特性学术见解和完善学科框架体系的学术专著,对匝尕的认识刚刚开始,但是匝尕在美术界已经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他们已经开始从美术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艺术性进行研究,由此,匝尕的价值将逐渐被开发出来,必将得到美术、民俗、哲学等领域学者的重视,成为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指日可待。由于此项研究刚刚开始,学术盲区还有很多,比如匝尕的分期、流派研究和宗教功能的深入研究方面还很粗浅。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口里声声说要求生极乐净土,心里面不是那回事情!甚至心里头起恶念,那三恶道就有你的分!骗人是造罪业,骗自己那是最愚痴之人;如果是自欺欺人,这样的人果报是在三途。过去我们没有接触佛法,没有人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的想法、看法、说法、做法都错了,这是错误的行为,招来了六道三途的果报。现在我们觉悟了,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这就叫修行。修行从哪里修?从心地上修。你不从这上面修,换句话说,三途决定免不了。三途是地狱、饿鬼、畜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