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白居易与佛教因缘
2014/9/7   热度:768
诗人白居易与佛教因缘 <<杨晓玫>> (三)白居易与净土 1 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 说到净土思想,南北朝时代即已十分盛行。东晋慧远大师结白莲社念佛,形成弥陀信仰的中心:而弥勒信仰似乎与北朝较有因缘,迄至唐朝,则弥陀信仰较为契机。兹就两种净土列表比较[图一]。 名称 弥勒净土 弥陀净土 方位 兜率天、娑婆本土 西方、十万亿佛土 寿命 仍有终尽仍在三界中 出离六道、解脱 断生死轮回 之欲界天 往生地点 弥勒内苑 西方极乐世界 往生方式 发愿所感,自力往生 发愿往生、持弥陀 往生 发愿所感, 名号, 临命终若能 方式 自力往生 一心不乱,弥陀 圣 众接引。 唐开元之初,慧日大师大力破斥当时禅宗大德,把净土认为系引导愚人的“方便虚妄说”的见解,提倡禅净双修、念佛往生。中唐以后,承远、法照大师继承此说,主张戒律并行、教禅一致。白居易《醉吟先生传》中有“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20之语,如满本为南宗禅马祖门下弟子,白居易与之结莲社念佛,显见亦是受当代褝净双修风气的影响。 2 兜率天—弥勒净土 白居易六十九岁于东都长寿寺受八关斋戒,发愿往生弥勒净上,他说“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21并作《画弥勒上生祯赞》赞文序言如是:“曲躬合掌,焚香作礼,发大誓望,愿生内宫,劫劫生生,清静供养”。22又云:“有弥勒弟子白乐天,同誓愿遇是缘,尔时稽守当来下生慈氏世尊足下,致敬无量,而说赞曰:‘百四十心,合唯一诚,百四十口,发同一声,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生’。”23 3 西方极乐世界—弥陀净土 白居易信仰弥勒同时,也深信弥陀,在他发愿求生兜率净土的同年也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作《画西方祯记》云:“弟子居易,焚香稽首,跪于佛前,起慈悲心,发弘誓言,白豪大光,应念来感,青莲上品,随愿往生,纵见在身,尽未来际,常得清静而供养也。欲重宣此愿而偈赞云:‘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老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24。 对于一个真正发愿往生净土的佛法归命者而言,要往生哪一个净土,绝对是明确清楚的,不可能游移含糊地认为“弥勒净土不错,西方净土也可”。从宗教信仰的坚定性与虔诚度来看,白居易同时发愿往生弥勒净土和弥陀净土,的确令人费解,而有某些方面的矛盾,但若从白居易的性格分析,就不足为奇了。在他的观念里,儒、释、道三家思想皆可兼容并蓄,那弥勒与弥陀信仰亦不妨同时并存,所谓:“佛佛道同,法法相通”,所以,是否解脱生死,断除烦恼,那是宗教境、行、果之问题,涉及佛法教义之探讨,我们在这里不拟多论。我们须注意的是,当时白居易以垂暮之年发大菩提心,愿一切众生,有如其老者、病者,皆能离苦得乐,断恶修善,永离生死流,护念悲悯众生之心,表露无遗。是故,在白居易的逻辑下,能成无上佛道之地,他都愿意前往,所以,我们似乎不须再对白居易之净土信仰有过多的臆测。 三、白居易对佛教的实践 在白居易诗文中有很多关于读诵佛经的资料,如“案上谩铺龙树论”25。“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佛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26并曾和元积、刘禹锡及钱徽研讨经义,有诗句云:“法句与心王,期君日三复”;又曰:“予早岁与钱君同习读《金刚三昧经》”。27另外,白居易在《苏州重元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说:“夫开士悟入诸佛知见,已了义度无边,以圆教垂无穷,莫尊于《妙法莲华经》……。正无生忍,造十二门,住不可思议解脱,莫极于《维摩诘经》……。摄四生九类入无余涅槃,实无得度者,莫先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罪集福,净一切恶道,莫极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应念顺愿,愿生极乐土,莫极于《阿弥陀经》……。用正见,观真相,莫出于《观音普贤菩萨法行经》……。诠自性,认本觉,莫深于《实相法密经》……。空法尘,依佛智,莫过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28可见其深入经藏,对于大乘教理已得其精髓意旨。这是白居易研读佛经的心得,并巳将大乘佛教几部代表性经典的特色,言简意赅地做了重点式的提示。 也由于白居易广泛涉猎佛教经典,留有对经典疑惑,进而请法师开示的记录,如《与济法师书》云:“……若应病与药,是有高下,是有杂味,即反《法王》等三经义。岂徒反其义,又获如上所说之罪报矣。若同一病一药为说,必当说大乘,大乘及佛乘也。若赞佛乘,且不随应心,且不救病,即反《维摩》等三经之义。岂徒反其义,又使众生没在罪苦矣。……”。29白居易对于到底是法水一味,还是随众生根器而施化,在不同的经典就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感到困惑,无所适从,进而求教于法师。 又其《传法堂碑》记载他和惟宽上人的一段法缘30。白居易也定期的持斋守戒,“香火多相对,荤腥不久尝”、31“荤腥每断斋居月,香火常亲晏坐时”,32而达到虔信、奉行佛法之最高峰。在其斋戒期间,除了吃素断荤腥,更于基本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YIN、不妄语、不饮酒)之外,严守不歌舞观听,不眠卧高广大床,过午不食之戒,彻底地与外界隔绝,过着清净、严谨的居士生活。对于白居易这样长年活跃于官场声色犬马之中,宴乐交游不断,且终生诗、酒成癖的人,如果不是夙世佛缘及信仰的推动力为依止,持斋守戒,恐怕不是常人可以做得到的。 白居易一生与佛教结下极深的因缘,晚年更自号香山,矢志做一个皈命三宝,护持佛法的居士。他说自己:“吾学空门非学仙”、33“身不出家心出家”、34“千药医方治不得,唯应必目学头陀”、35“前事是身俱若此,空门不去欲何之”、36“自从苦学空门后,销尽平生种种心”、37“赖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38“栖心释氏,通学小大乘法,与嵩山僧如满为空门友”、39“借问空门子,何法易修行,使我忘得心,不教烦恼生”、40“我闻浮图教,中有解脱门,置心为止水,视身如浮云;斗薮垢秽衣,度脱生死轮。……回念发弘愿,愿此见在身,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誓以智慧水,永洗烦恼尘。”41又云:“内宗梵行者有日矣,而今而后,非觉路之返也,非空门之归也,将安返乎?将安归乎?”。42晚年更作《六赞偈》43,跪唱于佛法僧前,足证白居易已将佛法统摄入生命深层的领域中,绝非浮泛地将之当作精神的寄托或心灵的抚慰剂,而是一种寻找真谛、坚定的向道之心。 十方世界,天上天下, 我今尽知,无如佛者, 堂堂巍巍,为天人师, 故我礼足,赞叹皈依。 《赞佛偈》 过见当来,千万亿佛, 皆因法成,法从经出。 是大法轮,是大宝藏, 故我合掌,至心回向。 《赞法偈》 缘觉声闻,诸大沙门, 漏尽果满,众中之尊。 假和合力,求无上道, 故我稽首,和南僧宝。 《赞僧偈》 毛道凡夫,火宅众生, 胎卵湿化,一切有情。 善根苟种,佛果终成, 我不轻汝,汝无自轻。 《众生偈》 无始劫来,所造诸罪, 若轻若重,无大无小。 我求其相,中间内外, 了不可得,是名忏悔。 《忏悔偈》 烦恼愿去,涅槃愿住, 十地愿登,四生愿度。 佛去世时,愿我得亲。 最先劝请,请转法轮。 佛灭度时,愿我得值, 最后供养,受菩提记。 《发愿偈》 四、结语 “君子居易以俟命”的思想,确实是白居易一生的写照,他早年性格较为积进强硬,耿介不屈,洋溢着兼善天下的热情,贬江州司马,三年的谪居生活,是他人生的大转折,虽不是从此甘于平淡,郤也改变了四十四岁以后的人生方向,处世态度,如其曰:“然而求名得名,求禄得禄,人皆以为能,仆独以为命,……所以上不怨天,下不尤人者,实如此也。今且安时顺命,用遣岁月,或免罢之后。得以自由,浩然江湖,从此长往。……”,44的确,明哲保身、知足随缘、安时顺命成为白居易中年以后的指导原则,在政坛上,他没有明显的党派倾向,不卷入政治核心,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在权限范围内,直接造福百姓;而在内在的修持上,佛教思想开始敲击他的心窗,菩提种子逐渐发芽,茁壮,信仰的因缘已然具足。此后他便一直以儒释道三家思想,贯穿其一生,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处世者如是人(白乐天),亦足矣。推其所由得,惟不汲汲于进,而志在于退,是以能安于去就爱憎之际,每裕然有余也……雍容无事,顺适其意,……”45 白居易晚年自编文集,除家藏外,别录数本,分藏于卢山东林寺、东都圣善寺、苏州南禅院、龙门香山寺。记中说:“愿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绮语之因,转为将来世世赞佛乘,转法轮之缘也。”46他愿以诗文和寺院、众生结来世之缘。在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当代佛教之盛况,他个人学佛的心得,并深刻的体会到白居易的菩萨心地,关怀众生,不遗余力。斯人已远,但白居易的“法布施”将历久弥新,让芸芸众生细细品尝! 注 释 20《白氏长庆集》卷六十一,页343。 21《答客说》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七,页497。 22《白氏长庆集》卷六十一,页341。 23同注22。 24《白氏长庆集》卷七十,页390。 25《眼病二首﹀之二,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二十七,页374。 26《僧院花》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二十九,页399。 27《钱虢州以三堂绝句见寄因以本韵和之》收入《白香山诗集》卷十八,页259。 28《白氏长庆集》卷六,页33一。 29《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八,页145。 30《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四,页127。 31《斋居》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三十,页415。 32《斋月静居》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二十九,页392。 33《答客说》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七,页497。 34《早服云母散》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三十二,页437。 35《眼暗》收入《白香山诗集》卷十四,页205。 36《自题》收入《白香山诗集》卷十七,页239。 37《闲吟》收入《白香山诗集》卷十六,页236。 38《晏坐间吟》收入《白香山诗集》卷十五,页220。 39《醉吟先生传》收入《白氏长庆集》卷六十一,页343。 40《客路感秋寄明准上人》收入《白香山诗集》卷九,页一43。 41《自觉二首》之二,收入《白香山诗集》卷十,页153。 42《和梦游春诗一百韵》收入《白香山诗集》卷十二,页181。 43《白氏长庆集》卷七十,页391。 44《与杨虞卿书》收入《白氏长庆集》卷二十七,《四库丛刊》初编集部,第四十一册,页137。 45中国学术名著丛刊社编辑《白居易研究》收入《中国学术名著丛刊》台北,成伟出版社,页53。 46《苏州南禅院白氏文集记》收入《白氏长庆集》卷六十一,页344。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转烦恼成菩提”,转我们烦恼的生活,成为高等智慧的生活,那我们的生活与诸佛菩萨、与法身大士,真的叫无二无别!我们要知道,诸佛菩萨不会帮我们增长贪嗔痴!我们拜佛,就有很多钱、就可以做大官,那就完全错了,佛菩萨不会帮助我们这些。佛菩萨是帮助我们觉悟,帮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觉悟了,乐!觉悟之人,随遇而安,那叫高等智慧的生活。高等智慧的生活,不在于你是否富贵。世间富贵贫贱,佛不能帮助。为什么不能帮助你?这是因果的关系。你前世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得不到财富的享受。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