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效法“无恶名畏”之勇者喝采──序《 诸说中第》── 力挺佛陀在人间


2014/9/7    热度:216   

为效法“无恶名畏”之勇者喝采──序《 诸说中第一 ── 力挺佛陀在人间
  释传道
  今年中秋过后,建德仁者来电告知:其新书《诸说中第一──力挺佛陀在人间》即将出版,意欲寄来与笔者分享,并希望为其写序,且将授权由“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出版,以广结善缘。对笔者来说,这不仅是先睹为快,而且是意外的惊喜与收获!因同为弘扬佛法,志同道合;又同是“人间佛教”的追随者,笔者深感责无旁贷,更欢喜玉成。
  阅毕全书,从字里行间,即可感受到建德仁者爱教护教的悲心殷切,以及服膺真理的道德勇气,溢于言表!亦可发现他观察细腻,思考敏锐,辩证能力很强,而且说理中肯,对佛法的体会与反驳论证,都能切中要领,可说是年轻辈中难得一见的“另类”行者,值得赞叹与鼓励!亦引领以盼其来日更上层楼──效法住欢喜地菩萨,通达法空性,常饶益众生而无所求自然离恶名畏。
  至于书中有些措辞激烈,作者说:“我当然知道情绪的表达,会影响说理论证的效力,模糊了讨论的焦点”。却正反应出作者的年龄与感受,是如何强烈地厌恶那些沽名钓誉的伪君子及乡愿。但总的来说,全书仍然是“瑕不掩瑜”的。倘假以时日,潜沉内学,师法常不轻菩萨,从嫉恶如仇,转化为悲愍仇恶,理直而气柔,得理又能饶人,相信亦指日可期。
  近几十年来,“人间佛教”一词,不论是台湾或中国,只要是华人社会,不管是学界或信仰者,可谓相当耳熟而且热切的被讨论与推广!然而,囿于汉民族尚简、好圆融的惯习,对诸多“人间佛教”的异同,却极少严谨辨别;甚且也难以容许他人辨别!中国传统佛教承其习绪,重宗派,重经律,重圆融,重他力,重急证。这与印顺导师重整体佛教,重论典,重辨异,重自力,重思维而抉择经、律,重普入人间的悲济行──不重急证的菩萨精神与风格,是大异其趣的!
  正因如此,所以当印老本著「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而在其《印度之佛教》〈自序〉里垂示我们:“中国佛教为‘圆融’、‘方便’、‘真常’、‘唯心’、‘他力’、‘顿证’之所困,已奄奄无生气;‘神秘’、‘欲乐’之说,自西而东,又日有泛滥之势”的实相,或在著作中点出流弊、对治之际,难怪那些以正统自居之流,会对号入座,本著宗见情感,“只问信仰立场,不论是非曲直”,而大加挞伐,罗织罪名,说什么“没有修证,不知惭愧”!“诽谤正法”!甚至将印老不急求顿证,说成“贬抑修证”,把“今天佛教界浅化俗化的风气弥漫”,归罪于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直接、间接的影响。学者不察,循此线索而作《印顺法师的悲哀》,并藉由网路广为传阅。这种扭曲事实的论断,几近谩骂、诋毁、栽赃的手法,委实难脱“借学术之名,以行斗争之实”的嫌疑,这岂是学者或行者之所应为?难不成这就是自许有修有证者本地风光的呈现吗?末学期期以为不可!也难怪年轻气盛,爱真理,勇于辩证的建德居士,受到这些情绪性的文字刺激,会“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心有戚戚焉!
  其实,不论是政治、制度、思想、教育、宗教、制仪等改革,免不了要面对现实的三种困难:一者既得利益者,二者已成观念者,三者已成习惯者。其中较难改变者是根深柢固之“已成观念”;最难改革者,则是“已成习惯”,因为惯习是非理性思考的,是官能的直接反应。当人类养成某种固定的观念思维与习惯行为时,人就容易变成非理性的动物;而习惯便成为人们的第二生命,更可悲的是,人类却变成习惯的奴隶而不自知!
  尤有甚者,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氛围笼罩下所孕育出来的教育奇迹,出现了外强中干的“心虚症候群”。此症候群极端无自信,却要表现出绝对的自信!因为缺乏自信,亟需仰仗他力,要他人印证始觉心安;必须夸言证量高超,位登几果,聚众壮胆方显成就。然而,以开悟圣者自居,却视教证与教诫为无物者,比比皆是!难怪宋人讽“增上慢者”谓:“圣人满街走,大师多如狗”!我佛弟子能不反躬自省,戒言慎行乎!
  今逢本书出版前夕,特作此序以资鼓励。唯愿见闻者,正见增明!
  二○○三.十.十五于妙心寺
  注释:
  1.《华严经》卷二三:“菩萨得欢喜地,所有怖畏,即皆远离……,心不 希望恭敬供养,我应供养众生,供养所须是故菩萨无恶名畏。”
  《妙心法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持素和持斋是不同的。持斋要求严,当天过午之后就能不再吃东西了,直到第二天天微亮,眼睛能看清手上的掌纹,才可以继续进食。当然是可以喝水的,如果身体有疾病的人不能饿肚子的话,可以喝点糖水等,象严重高血压病人等(具体看医生的建议,自己能不能饿肚子),我们建议就不要持斋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