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的感恩 ──《妙心文集》自序
2014/9/7   热度:600
无尽的感恩 ──《妙心文集》自序
释传道
从一个农村的牧童,走向都会成为工厂学徒,进而接触佛教归依三宝,步入佛教僧团,循著「古仙人道迹”而迈进,这一路走来,真不禁要赞叹因缘的不可思议!
首先,应感激剃度恩师上开下证上人的开明与包容,在寺务繁忙、亟需人手的时节,容许传道到台北佛学院求学,并亲近白圣长老、贤顿老和尚、净心法师等大德,长达十年之久。这期间不仅打下佛学基础,熏习了传统佛教分科判教的义蕴,更领会了丛林禅堂的作略。恩师不但涵容传道心直口快的个性,时而相左的见解,还鼓励有加!他老人家包容异见、异行的胸襟,如海纳百川,不择清浊细流。无奈鲁直不圆融的传道,受串习之所限,恐怕终此一生都学不来,惟倍怀惭愧与感恩而已!
其次,要感谢顾季熙老师的谆谆善诱,从国学、书法,乃至社会学的倾囊相授,使狂狷无文的牧童、学徒成长蜕变。尤其他那明辨是非、廉洁自持,而又古道热肠的风骨,最是令人倾服!张廷荣、李世杰老师,则于演讲、方法学方面,予传道以启蒙之恩。这期间,更感念临济寺常住、护法的护持,使学僧得在学院安心求学,不必应赴经忏法事。尤其感念印顺导师慈悲摄受之恩:由间接地拜读其著作,到直接晋谒请益,不但使传道疑团尽释,宗派隔阂冰消,更走出传统谈玄说妙之窠臼,跳脱寄情来世他方之迷惘;进而深信实现“人间净土”为释尊本怀,而誓愿尽未来际奉行“人间佛教”──此时、此地、此人的关怀与净化,这一切都是拜导师法乳深恩所赐。
踏出佛学院,走入社会人群后,便怀著无尽的感恩,学习回馈。自大专院校的佛学社团,到社区、电台,乃至看守所、监狱布教,或赴国外弘法,无依循著印公导师“人间佛教”的精神为依归,而以“人菩萨行者”为典范。所讲所写的,始终不离《妙云集》、《华雨集》等导师著作的通俗诠释与引介,目的为接引初机,进入佛法之门。然因通俗诠释,唯恐误解或引喻失义,以致有损导师博大精深的卓见,所以二十几年来,只将讲过的录音带存档,以便重新检讨参考而已。
后来,妙心寺成立有声图书馆,以利社区借听(阅),并推广到电视台播放,于焉打破了空间的隔碍,日渐普及社会各阶层。为更积极弘传正信正见,提升信仰、净化社会人心,以待人间净土的早日实现,除在佛学院授课,举办社区成长教育讲座以外,尚且发行了妙心杂志,以俾人间佛教理念的推广与教化。因不少听阅过录音带或录影带者,建议将其转为文字,刊登于杂志,以与更多读者分享;适巧也有人发心撰写,于是就逐期刊载于妙心杂志。由于文字通俗、浅显,所以得到不少同情共鸣,尤其江灿腾博士不但细读全文,更催促结集成册,以便流通,广结善缘。
然而本文集系以信仰为目的的通俗诠释,并非学术著作,为便于阅读顺畅起见,凡引用印顺导师原著者,除部分指出书名之外,大都未标示或加注书名、章节、页码。恐有不便之处,敬请原宥是幸。
长期以来,秉受恩师开证上人的教诫叮咛,以及印公导师的慈悲启发,暨昭慧法师、蓝吉富老师、江灿腾老师等的砥砺、护念,传道虽耿直难臻圆融,亦少长进,但幸未招大祸。此次,恩师依然不舍狂狷而撰序鞭策,昭法师、蓝老师、江老师复作序推介鼓励,在在为本文集增色不少。还有陈奋雄老师的细心校对,许佳音居士的义务设计封面,以及默默协助出版工作的同仁暨出资赞助者,均在此一并致谢!若本文集的出版,能予读者些微的助益,应归功于诸师友的教诲、教诫;倘有错谬之处,亦请不吝指正,以便改进,庶免于误导之愆。
佛历二五四五年元月 传道书于妙心寺
摘自《妙心杂志》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阿弥陀经》告诉我们修学的方法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三句最重要,这三句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 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而不迷,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现前这个心是觉而不迷,我们就是阿弥陀佛。所以这句名号,要把你现前迷惑颠倒的心叫回来,要把它唤醒,从迷归悟,从染归净,从乱归到一心,这是行。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