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谦:佛教与和谐山西——- 佛教音乐蕴涵的和谐功能
2014/9/7   热度:356
静谦:佛教与和谐山西——- 佛教音乐蕴涵的和谐功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五台山普寿寺 静谦
尊敬的各位法师、专家领导及与会大众,大家阿弥陀佛!我叫静谦,来自普寿寺。我演讲的题目是“佛教音乐蕴涵的和谐功能”。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主题。
首先,从宏观上谈谈“佛乐”与“和谐”的关系
佛教音乐,在梵语中称为“梵呗”。是用清净的曲调来赞颂十方诸佛菩萨的功德及歌咏佛法的奥妙道理。翻译为中文,含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意思是“止断”、“止息”、“赞叹”。“止断”是说从内心深处断除一切贪嗔痴烦恼;“止息”是讲排除来自外部的一切干扰。内外清净,堪能为各种法事。“赞叹”,就是称扬赞美三宝的功德,生增人信。
所谓“和谐”,从字面上看就是“和睦协调”的意思。从其内涵来讲,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蕴涵着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身体与心灵等等方面的协调。佛陀在《大般涅槃经》里教导诸比丘修习的“七法”之中,第一法就是“欢悦和谐,犹如水乳。”[1]这是说,修道人应使自己的身心与外界的一切人、事、物如水乳交融,和谐无别。
在实现和谐的诸多方法中,“梵呗”是一种非常容易被人接受,并且收效显著的方法。听到梵呗,人们所有的烦躁、不安、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就能逐渐消除,内心就能趋于平静。以一颗平静安宁的心来处事待人,得到的一定是理性智慧、和合欢悦的结果。
可以说,佛教音乐是实现和谐的一个有效手段。
其次,简单介绍僧人日常课诵中体现的和谐思想
在教内人士看来,佛乐是一个修行法门。《华严经》和《法华经》中都有“以音声作佛事”、“以欢喜心歌颂佛法”的教导。
在僧人所作的功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应算是早、晚殿了。显教的大小寺院,每日早晚都会飘出僧众唱念的经文与偈诵。“国界安宁兵革消,风调雨顺民安乐”;“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当勤精进,慎勿放逸”等等。这些偈诵既赞叹了佛陀广大无边的功德,又祝愿祖国人民安宁和平,还警策自己莫虚度时光。唱者念念修道,听者声声悦耳。彼此人我两忘,身心都融入到佛法之中。
僧人的法事活动有很多,其中诵戒这堂法事是教外人士少见的。在诵戒仪轨中,梵呗更是必不可少。在正式诵戒之前,僧众集体忏悔罪障:“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东西两序大众依次拜唱,音声深沉、韵律婉转,多少人因听闻此偈,触动善根,声泪俱下,当下发大誓愿:誓断一切恶,无一恶不断;誓修一切善,无一善不修;誓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之后,维那师父独自唱诵的钟声偈悲心切切,悠悠扬扬,更是感人肺腑、震撼灵魂:“钟声传三千界内,佛法扬尘刹国中。功勋祈世界和平,利益报檀那厚德。”从维那师父动人的音声中,可以体会到佛弟子对所有众生博大深厚的慈悲情怀。
僧事中最壮观的场面,莫过于在佛菩萨圣诞,寺院举行的各种祝圣法会。法会中,佛弟子为了表达宗教情感,赞美歌颂诸佛菩萨,代法界众生忏悔发愿,创作了传颂千古的优美偈颂,如各种赞佛偈、菩萨颂、忏悔发愿文等等。为了弘扬佛门的清净、慈悲、和平、智慧,创作了庄严神圣的炉香赞、宝鼎赞、戒定真香赞、供养赞等等。懂得佛法的人,通过一场法会可以坚固自己的道心,增进自己的道业;不懂佛法的人,参加一次法会就相当于欣赏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佛教音乐会,也能获得很多利益。
佛教音乐及唱颂,力求舒缓、收敛、凝摄和深沉,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深满、周遍远闻的特点。出家众唱诵梵呗,有益于收摄身心、专注情志,进而达到清心寡欲、明心见性的境界。
最后,这里我突出地来说说佛乐对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
中国佛教历来都很注重将音乐形式运用到佛事活动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佛教,宣传法理。[2]中国自南北朝开始,佛教音乐已逐步从寺院走向宫廷和民间。到了隋唐,随着佛事的增多和弘传佛经的需要,相当数量的曲调充实到佛教音乐之中。[3] 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诞之日,“宫中结彩为寺”,宫庭音乐家“尝教数百人作四方菩萨蛮队”,“作菩萨蛮舞,如佛诞生”,整个宫庭,似乎都变成了节日的寺庙。韩愈诗中如此描述:“街东街西讲佛经,撞钟吹螺闹宫庭”。姚合也有这样的诗句:“仍闻开讲日,湖上少渔船。”;“远近持斋来谛听,酒坊鱼市尽无人。” 这些诗文都生动地描绘了唐代佛事活动的盛大景况,以及佛乐对市农工商的影响。
佛教音乐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在历史上为国家安宁、人民安乐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在今天净化心灵、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中,依然具有独特的价值。
1、佛教音乐是抚慰人心的妙音
艺术,特别是音乐艺术,能直接触动人们的感情,并引起共鸣。寺院里传出的钟鼓声、念佛声、诵经声、赞佛声,庄严肃穆。其音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其韵幽远深长,柔和宁静。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富有白居易诗中所言“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的妙味。
2、佛教音乐是实现“人间佛教”的妙方
中国佛教一向继承弘传大乘思想,近代更提倡人间佛教。民国时期的太虚大师、弘一大师等皆是实践人间佛教思想的代表人物。[4]二位大师孜孜不倦地实践着“人间佛教”,在佛乐方面亦有不朽的贡献。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谱曲的《三宝歌》,充满了救国爱教之情,既有佛教音乐的清幽柔和,又融入了西洋音乐的古典特色,唱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成为中国当今佛教的教歌。
3、佛教音乐是促进文化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的妙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宗教政策的深入落实,佛教音乐也逐步深入人心。社会上文化艺术团体编制了不少优美动听的佛教乐章;佛教徒也纷纷成立佛乐团,并在海内外进行友好交流,到处传播平等友爱、和平安乐的音符,引起了听众渴望和谐、祈求和平的共鸣。
2004年3、4月间,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相继在澳门、香港、美国洛杉矶、旧金山和加拿大温哥华进行巡回展演,所到之处,所受到的礼遇及欢迎,远远超出一般艺术团体的规格;在观众中引起的心灵震撼和反响更出乎主办者意料。看来佛乐不仅是华人群体的精神享受,也是全世界期盼和谐与安宁的人们的心灵抚慰。通过这次巡回展演,组织者、参与者尤其是观众共同认为,佛乐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尊重、包容、和谐的特色,也充分展示了佛教慈悲、平等,崇尚和平的精神。佛乐展演不但使率土之滨华夏儿女共享佛乐妙音,更使普天之下四海兄弟同沾法乳滋养。
结语
随着和谐社会事业的逐步开展和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心灵的安宁与平静才是社会和谐的关键。佛教音乐壮而不躁、柔而不弱、清而不散、凝而不滞,从古至今,抚慰着众生的精神、净化着有情的心灵、提升着人类的品格、促进着世界的和平,在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五台山佛乐的搜集整理及组织演奏,申报中国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世界和平必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
[1]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从今亦当修习七法之行。一者欢悦和谐犹如水乳。二者常共集会讲论经法。三者护持禁戒。不生犯想。四者恭敬于师及以上座。五者料理爱敬阿练比丘。六者劝化檀越。修营三宝所止住处。七者勤加精进。
[2] 《高僧传》记载一段唱导时的情景“混无常则令心形战栗,语地狱则布泪交零,证昔则如见往业,覆当军则已示来报,谈怡乐则情抱畅悦,叙哀戚则洒泪含酸。于是阖众倾心,举堂恻怆,五体输席,碎首陈哀,各各弹指,人人唱佛。”南北朝唱导高僧如道照、慧琚、昙宗、僧辨等,他们皆尤善唱导,出语成章,“唱说之功,独步当世”。
[3]隋唐间的佛教音乐有三个来源,一是继承了南朝传统梵呗与法乐;二是从西域传入为数不少的佛曲,主要是器乐曲目;三是产生于我国的佛曲。
[4] 弘一大师在抗战时期能做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并喊出:“念佛不忘救国”的口号。可歌可泣。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金刚经》记载, 释迦牟尼佛往昔修菩萨道,在山洞里面修忍辱波罗蜜,作忍辱仙人。暴君歌利王遇到了他,把他凌迟处死。“好,你忍辱!我拿刀一块一块把你的肉割下来,看你能不能忍?”割了之后,歌利王还问他:“你生不生气?”忍辱仙人说:“我没有嗔恚心。”忍辱仙人他能忍受,不但没有报复的念头,一念怨恨的意念都没有,这是忍辱波罗蜜圆满的现象!最后,忍辱仙人还说:“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后,第一个度的就是憍陈如。歌利王就是憍陈如的前世,释迦牟尼佛就是从前的忍辱仙人。所以我们 一定要修忍辱!对人要忍,对事要忍,对修行也要忍,不忍不能成就!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