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文学
2014/9/7   热度:193
虽然藏族文化不等于佛教文化,但佛教文化在藏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同样,藏族文学不等于佛教文学,但是佛教文学或者说僧侣文学在藏族文学中占有相当惊人的比重。藏传佛教在藏族历史上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巨人和杰出的作家诗人,浩如烟海的佛教经籍又给藏族文学创作提供了人,浩如烟海的佛教经籍又给藏族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而且有些佛经内容本身就是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文学作品,而佛教思想又成为藏族文学创作思想的灵魂,成为通过作品中描写的社会生活所显示出来的贯穿全部作品的中心思想,成为作品核心所在,它像一条红线似的贯穿于整个古代文学的始终。从七世纪产生的传说故事,至十九世纪以后出现的寓言小说,很多作品都在自学不自学地,有意识无意识地宣传佛教人生观、解脱观等思想,演绎佛教的基本教义。
由于佛教对藏族文学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从藏族文学的作家队伍看,许多人本身就是笃信佛教的信徒,是对佛教有很学徒诣的宗教理论家。是有学有修的高僧大德,从藏族文学的创作思想看,又同佛教教义有着切不断割不开的联系。因此,对藏族文学,可以区分为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但却难以划分佛教或僧侣文学和世俗文学。僧侣文学与世俗文学水乳相融,难解难分。所以我们介绍西藏佛教文学时也只能凭着感觉把一些作品从藏族文学中抽出来加以介绍。
西藏佛教文学内容非常丰富,可分为作家诗、传记文学、佛经文学、历史文学、伏藏文学等。其中,《红史》、《西藏王编印记》、《贤者喜宴》等历史学作品和《麻呢全集》、《五部遗教》等伏藏文学作品我们在此不作介绍。而作家诗、诗记文学、佛经文学等也因篇幅所限,只能简介主要作品。
作家诗
藏族作家诗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吐蕃时期,即西藏佛教前弘期时期,从郭煌古藏文写卷和《五部遗教》、《贤者喜宴》等一些后世文学著述中,可以看到吐蕃时期一些赞普和文臣武将吟唱的诗歌。这些诗歌或盟誓,或庆功,或酬宾或颂赞,或哀掉,或告诫,即景生情,触兴而发,言志抒情。这个时期的诗歌受佛教影响不深,不属于僧侣作家诗。
西藏僧侣作家诗的蓬勃兴起和发展,是在西藏佛教后弘期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米拉日马道歌集》、《萨迦格言》等,形成了不同流派。从它们所阐述的内容和运用的形式看,可以分为“道歌体”诗、“格言体诗”、“年阿体”诗和“四六体”诗等流派。
“道歌体”诗始于玛尔巴,米拉日巴和热琼马三师徒,他们采用民歌的多段回环格律和自由体格律咏唱本教派的教义、观点、修法途径、修法感受、修法要诀等,劝世人抛弃世俗功利,心向佛法,形成了“道体歌”诗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玛尔巴和热琼的道歌大多见于他们的传记,米拉日巴的道歌除记载于他的传记外,当时就有弟子将部分集录起来。至了十五世纪时,主巴噶举派的僧人桑杰坚(1452——1507)跑遍西藏各地,搜集流传在民间和米拉日巴道歌,编集成册,称为《米拉日巴道歌集》,共有五百余首。后世僧徒起而效仿,著有许多道歌集,其内容、格律及风格与《米拉日巴道歌集》大体一致,形成了一个著名的诗歌流派。
《米拉日巴道歌集》无疑是“道歌体”诗的代表作,共五十八节,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降伏来犯鬼神(非人)使受佛法约束;二、引导有缘辫子趋向成熟解脱道:三、其它种种。道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宣传演释佛教教义。也有歌颂自然风光的。如:
“我等众生世间人,生老病死四河深,
人人难逃皆自知,安乐幸福无一时,
怕苦反倒自作苦,祝福却做罪孽事。
要想解脱人间苦,恶行罪愆应戒除,
死时修法是正途。”
《道歌》名曰“诗集”,实际上是诗歌咏唱与散文叙述交织加起来的著作,是散韵结合的文体。在记录诗歌的同时,还把唱这道歌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也一并加以详细记述。有关有尾组成章节段落,很多都富有故事情趣。
另外,在诗歌中,除了米拉日巴所唱的歌外,还有其他的弟子、信徒、论敌、施主和前来为害的鬼神等所唱的歌。道歌语言朴素无华,采用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多段体”和“自由体”的民歌格律手法,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格言体”诗是文哲合壁的文学作品,为每首四句七言的哲理格律诗,内容深邃,令人警醒,形式简明,易于记诵。如:
愚者虽然身力强,因为智少制于敌,
大象虽然身力强,却被金花鼠杀死。
在“格言体”诗中,以萨迦·贡噶坚参(1182-1251年)的《萨迦格言》为其先河和代表作。后世学者起而效仿,创作出《甘丹格言》、《水树格言》等格言体哲理诗集,从而形成了诗歌创作的一个流派。
《萨迦格言》共分九章,包括格言诗四百五十七首。第一章,观察学者品;第二章,观察贤者品:第三章,观察愚者品;第四章,观察贤愚间杂品;第五章,观察恶行品;第六章,观察正确处世方法品;第七章,观察不正确的处世方法品;第八章,观察事物品;第九章,观察教法品。格言以四句七言体的诗歌表达了作者治国主张、处世哲学、道德观念和佛教教义等。主张以佛教治理国政,提倡政教合一制度;赞美好学不倦的精神,批评懒惰不学的行为;赞美谦虚谨慎,批评骄傲自满;赞美改过自新,批评文过饰非;颂扬临危不惧,坚定不移,贬斥动摇不定、反复无常。论述一分为二,富有辩证法思想。
《甘丹格言》的作者索朗扎巴(1478-1557)是哲蚌寺的格西,曾担任过哲蚌寺的甘丹寺的法台。是三世达赖喇嘛索朗嘉措的老师。《甘丹格言》全书一百二十五首诗。内容都是辨别“智者与愚人”的论述,区分智愚或好坏的标准,是以佛教教义为立足点。
《水树格言》与《教诫集》的作者贡唐·丹白准美(1762-1823年)是甘肃拉卜楞寺贡唐仓第三世活佛,曾在哲蚌寺读格西学位。《水树格言》分为两部分,即《格言树之论述二规百枝叶》,有诗一百零六首,以树做诗的比兴;《格言水之论述二规百波浪》,有诗一百三十九首,以水做诗的比兴。《教诫集》共分六部分,《无常修习法教诫》、《显密论理学习方法》等。《国王修身论》作者是米旁朗杰嘉措(1846-1912年)。《国王修身论》共二十一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治理国家应注意的事项;二、国王自身之修养;三、宣传佛教教义。
格言体诗都是四句七言的格律诗,一般是两句比兴两句本意,有的比兴在前,本意在后,有的本意前,比兴在后。这是一般格言所彩的形式。另外,许多格言的比兴部分都是一个曲故,是一则完整的故事。在《萨迦格言注释》、《甘丹格言注释》等注释部分就是讲解这个曲故。按修辞效果,这些故事,可使格言里较为抽象的整理形象具体化使较深奥的道理说是浅显、明晰,使人读了容易理解。如:
“愚者不听智者话,带来恶果真可怕;
不按天鹅吩咐办,乌龟高空附地下”。
这道格言诗的后两句是比兴,是脍炙人口的动物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除少量原本是藏族历史故事外,多数来源于佛经,另一部分来源于民间。
“年阿体”诗是《诗镜》翻译介绍到西藏后才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这个流派影响深远。
《诗镜》藏文是“年阿买隆”。“年阿”意为“雅语”或“美女”;“买隆”意义镜子。内容除少数文艺理论外,主要是讨论文体,讲述修辞和写作知识,包括诗、散文和散韵合体三者。但以诗为重点,所以汉译为《诗镜》。
《诗镜》的作者檀丁是印度著名宫廷诗人,约生活在七世纪。《诗镜》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眩,总结了古代印度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的经验,作者在前言里写道:“总结以前的论著,近世的运用,我尽所有的能力,阐述文章的性质。”该书对后世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诗镜》最早介绍到西藏的是萨迦·贡噶坚参,他用译述的方式把《计镜》的大概内容作了介绍,纳入到他撰写的《学者入门》一书中。1260-1280年间,雄顿·多吉坚参将《诗镜》全部译成藏文,名为《修辞论诗镜》。多吉坚参的北子帮译师洛追丹巴即首先以此书授徒讲学,渐次传播。
《诗镜》共分三章,包括定义、对定义的解释和诗例,都以诗的形式写出。第一章叙述文章的体裁,有一百零五首诗;第二章说明修辞方面的“意义修饰”有三百六十五首诗。第三章说明修辞方面的“文记修饰”、“隐语修饰”和“写作缺点”,有一百八十六首诗。共计六百五十六首诗。
《诗镜》传入西藏后,很快引起了广大僧侣学者的注意,学习、研究和应用《诗镜》蔚然成风。首先,藏族学者纷纷注释《诗镜》,主要的有十五世纪仁蚌巴著的《诗注无畏狮子吼》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写的《诗镜释难·妙音欢枳》。解放后,藏族僧侣学者才量夏茸、东嘎·洛桑赤烈、赛仓·洛桑白丹撰写了《诗学概论》、《诗学明鉴》、《诗学修辞明鉴》等著作。总之,《诗镜》逐渐被藏族人吸收和消化,按照藏族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实际,进行了补充、改造和创新,从而使《诗镜》成为藏族自己的文学修辞著作。
其次,运用《诗镜》的文学理论和修辞手法进行文学创作的人与日俱增,形成了影响巨大的“年阿体”诗歌流派。藏族学者注释《诗镜》的论著非常多,他们在书中举的例子不仅有原文翻译的,而且有自己创作的。如东嘎活佛著的《诗学明鉴》中解释介绍《诗镜》中的各类修辞手法时往往举出三种诗例,第一种是原文翻译的,第二种是历代藏族学者创作的,第三种是出自自己的诗作。象这样用来举例而创作的诗歌数量相当多。
此外,用这种辞藻华丽的格律诗形式进行创作的诗人层出不穷,许多僧侣学者也非常喜爱这种“年阿体”创作手法。著名的佛学大师宗喀巴·洛桑扎巴是运用《诗镜》理论创作诗歌较早的一位诗人,他喜爱“年阿体”,主张修辞:“分析政府的研究,依照教言的实行,雅善修饰的辞藻,及是世间三种宝”。宗喀巴用“年阿体”创作的诗作很多,早期和中期的诗作在他六十岁的时汇集刊印成《诗文散集》,共收有一百三十篇诗文,其中有一百二十首诗。这些诗包括赞颂、祝愿、劝化等内容,其中以赞颂诗最多,也最有特色。赞颂诗代表作有“宗喀巴四大赞歌”之称的《缘起赞》、《弥勒赞》、《文珠赞》、《尊胜佛母赞》。著名的佛学大师珀东·乔来朗杰也精通《诗镜》中的各类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史书上说他善于词章之学,是一位诗人,曾作有《佛陀十二宏化赞》、《文珠百颂》、《妙音天女赞》等诗作;他在卫藏各地游学时,常在途中即兴作诗,歌颂名胜古迹和山水风光,并撰有《诗学论·心意之事》。
第三,藏族文人不仅创作出许多辞藻华丽、雕绘篆廖的诗歌作品,而且把这种唯美主义的文风带进了学术著作和其它文学作品的写作中。蔡巴·贡噶多著《红史》时,一开头就写了一首“年阿体”诗,以后著书人,都习惯用“年阿体”诗写开场白和一个章节、一大段落的起始文。此外,五世达赖喇嘛的历史文学名著《西藏王臣记》,次仁旺杰撰写的长篇小说《循努达美》和传记文学名著《颇罗鼐传》、《噶化传》等,都采用“年阿体”散韵结合的著作。这样作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用韵文撰写学术著作。这样作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用韵文撰写学术著作和佛学论著,讲究文章的修辞、韵律和节奏,将深奥的哲理、玄妙的教义。化作充满诗意的、明白晓畅的文学,而不是枯燥无味,令人生厌的说教:一种是如果读者没有掌握《诗镜》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在阅读这类采用“年阿体”散韵结合的菱时造成障碍,难以领会书中的意思。
《诗镜》传入西藏后,上层文人写作多追求曲雅,反对俚俗,喜用藻饰堆砌,趋向华丽、繁褥。此时,来自于“谐体”民歌形式的“四六体”形式受到一部分学者的青睐,运用“四六体”创作的诗歌应运而出,形成了一个流派,其代表作应推《仓央嘉措情歌》。
仓央嘉措和米拉日巴的诗歌在藏语都叫“古鲁”,没有爱情的意思。但是,一般认为米拉日巴的诗歌主要宣传了“出世主义”的“成佛之道”,因此译成道歌,而仓央嘉措的诗歌主要宣扬了“入世主义”的“男女之情”,所以译成情歌。从字面上看,仓央嘉措的诗歌确实是表达真挚纯洁的爱情。如:
“常想上师尊容,从不显现心中:
未想姑娘之面,心头时现时隐。”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理解仓央嘉措的诗不能留在字面上,认为仓央嘉措诗歌是政治抒怀诗,暗宗教诗。
《仓央嘉措情歌》的作者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也有人认为,情歌不一定完全是仓央嘉措的作品,有些可能是仓央嘉措所写,有些可能是采录的民歌。集录成册的《情歌》有好几种版本,收录的诗歌数量也不一样,一般认为七十首左右较为可信。
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是藏族古代文学中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学形式,在整个藏族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佛教传记文学又在整个传记文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传记文学最早产生于吐蕃时期,从最早的一些历史书籍中,就可以看到不少名王将相的事迹的记录,这些记录可以看作是传记文学的先声。
真正大批产生佛教传记文学的是在佛教后弘期。如《玛尔马译师传》、《米拉日巴传》、《布顿大师传》、《萨迦班智达传》、《热琼巴传》、《唐东杰布传》、《主巴衮勒传》、《珀东班钦传》、《宗喀巴传》等高僧大德传都是佛教后弘期时出现的传记文学名作。这些作品的基本主题是宣扬佛教的人生观、解脱观,通过描写多灾多难的现实生活,描绘不生不灭的佛教极乐世界,来规劝世人弃恶从善,抛弃现世的荣华富贵,消灭贪嗔痴,皈依佛法,以得到解脱。这类传记文学作品的数量相当多。
《米拉日巴传》是传记文学中最有影响,最具代表的句著。它不仅在藏族内部广为流传,影响深远,而且在国内受到重视,同时先后被译成德、日、英等国文字,在国际上为众多研究藏族历史、文化、宗教的学者专家所瞩目,是一部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
《米拉日巴传》全名《显示解脱和成佛道路瑜伽自在大十米拉日巴尊者传》,书中在叙述米拉日巴一生事迹时,概括为两大类:一、轮回世间大行之部,共三章:第一章,出生,命名米拉之由来及世系来历;第二章,幼年丧父,亲族结仇,丧失财产,亲身体验苦之真谛;第三章,奉母命修炼咒术,惩治仇人;二,寂静涅磐大之部,共九章:第一章,怀着碱度离心和出离心寻访具足德相之师;第二章,谒见上师,遵命笃行,以痛苦和失望的折磨将罪障消除无遗;第三章,得师尊悲悯摄授,得到成熟解脱的教授;第四章,在上师身边观修,生出证验之苗;第五章,掌握教授,因梦兆启示得单传教授后离开上师回归家乡;第六章,借助外缘明白了轮回之义,发誓再次修行;第七章,为遵从师孝,毕生勤奋精进,专一坐山修持;第八章,经山中修持,证悟增长,终于成功。遂以所得成果利益佛教和众生;第九章,完成解脱和化度事业,为劝众生归佛而将色身融归法界。
《米拉日巴传》的作者是《米拉日巴道歌集》的采录者桑杰坚参,是后藏人,为主巴噶举派僧人,一向崇敬米拉日巴,,以之为楷模,隐迹高山窟,潜心苦修。获得正果后,遍淳西藏各地。平日化缘度日,生活清贫,行为怪诞,异乎常人,因此获“藏宁”(后藏疯子)的名号。他又有乳贝坚金、查同杰布;黑如嘎等别名。他是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除了成名作《米拉日巴传》外,还有《玛尔巴译师传》等作品。有《藏宁黑如嘎传》留世。
关于写作《米拉日巴传》的意图和目的,在《藏宁黑如嘎传》中去:桑杰坚参“为了对那些口说积聚福德,而实际上却不按正法行事的王者、大臣、宦门、豪吏以至平民百姓;那些虽按经教修法,但却不知实践深奥要义,而且满足于诩语之泡沫者;以及那些虽获得即生成佛之法宝而到彼岸,但尚需使其善业清净之格西等,以尊者喜金刚(即米拉日巴)的传记作为楷模。对于那些贪求五欲和人生者,作为苦修的楷模。对于那些安于散逸者,作为专心修习的楷模。对于那些怀疑即生成佛的妙法,而不愿实行深奥之修行者,作为已经成功之范例,引之相信正法真谛。因此撰写这部《米拉日巴传》并付之印刷,广为散布和流传。”攘卓先生认为乳贝坚金著《米拉日巴传》的目的是,第一是“为了宏扬噶举派的教义”:第二是“为了保存米拉事迹”;第三是“为了使人们心向佛法。”
西藏社会发展到十五世纪,政教全一制度已经巩固,有些统治集团头目表面上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实际所作所为都是与佛教宗旨背道而驰,而一些纯粹的宗教徒,虽然也是无上正法的拥有者,但不能如法修行,贪图名利地位。整个佛教界呈现出“颓废萎靡”之相。因此,桑杰坚参创作《米拉日巴传》,塑苦修密法,即身成会佛的米拉日巴典型形象,为人们树立榜样。由于作品在情节、结构、语言、人物各方面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具有极强烈的感染力,因此,作品一旦问世就引了巨大反响,产生了巨大影响,达到了作者预期目的。
《玛尔巴译师传》是桑杰坚参撰写的又一部传记文学作品。作者在传记的最后特别说明:玛尔巴的生平事迹,最初是由玛尔巴的亲炙弟子米拉日巴和玛尔巴果勒二人口述给米拉日巴的弟子安宗顿巴;米拉日巴又讲给热琼巴。以后,热琼马和安宗顿巴二人编写成传的。桑杰坚参以此书为基础,又吸收玛尔巴其他弟子口传下来的记述,写成现在的传记。过去有四川德格印经院等处的藏式木刻版流传。1984年,四川民族出版社铅印出版。1989年,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汉译本。
《玛尔巴译师传》,通过对玛尔马一生之中三次前往印度学法的生动事迹,如实而形象地反映、描绘了这股民族的时代潮流。传中除详细叙述了玛尔巴三次前往印度求法的经历外,还记述了玛尔巴在去印度之前,向卓弥·释迦益学习梵文及佛法的经过。
《玛尔巴译师传》,共五章;第一章,降生西藏,初遇佛法;第二章,三赴印度,求取佛法。分三节,每节又分三个部分。第一节,首次赴印之事迹;第二节,第二次赴印之事迹;第三节,第三次赴印之事迹。第三章,精修教诫,获得证悟;第四章,实现誓愿,宏法度生;第一节,因其儿子去世,发碱度世出离心,饶益众生修法的情形;第二节,预示佛法宏扬,赐灵物及教授的情形;第三节,为引众生生信,身显神通变化的情形;第五章,完成大业,隐入法界。
宗喀巴作为西藏佛教界的一代宗师,其传记有三十余种,详略各异其中法王周加苍所著《宗咯巴传》最为详尽客观。作者周加苍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人,生平事迹不详。
《宗咯巴传》共三章:第一章,说明写作此传的原因;第二章,此传记的正文;第三章,以回向和发清净愿而作结束。重点在第二章。第二章共分三节;第一节,识别显密经教中许多悬记的根据即幻化事由等;第二节,就共通现象,略说(宗喀巴大师)往蓝天转生中的史变和未来的情况;第三节,特别详述(宗喀巴大师)此生的史事。第三节是重点。第三节分七个部分:一、宗喀巴大师在美满的地方、时间、父母种姓中降生,从童年时代即取得贤士大德的优越功德的情况;二、宗咯巴大师从削发出家而进入佛门,渐次去到前后藏地区,对显教诸法作广大闻、思的情况;三、宗咯巴大师受具足戒,学习金刚乘密法,以及从诸大德听受正法甘露,依所闻教义而修行,并对其他应化有情传授的情况;四、宗喀巴大师一切教证功德,首创教法之心要——说、修清净宗观,做出伟大的利益佛教和众生事业的情况:五、宗喀巴大师的一切事业中的主要事业:讲说、辩论、菱三种事业;善巧、戒严、贤良三业;以及从获得成就地位而作利益佛教和众生事业的情况;六、喀巴大师在此世间暂时完成信笺化度众生事业后,为警醒执常见诸人明白诸法无常,而示寂的情况;七、述说受大师言教的弟子大众的情况。
《宗咯巴传》藏文本于1980的由青海民族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六百四十八页,由廓和卿先生译成汉文,名曰《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于1988年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关于《宗喀巴传》的特点,郭先生在“译者前言”中归纳为四点:一、记载翔实,所有宗喀巴传记不下三十余种,无一有如此书广泛周密的;二、本书所记宗喀巴大师的德行宗风,无一出自作者杜撰,全部史料者根据西藏诸大德的著述而来。可谓集一切宗喀巴传之精华于此一书中;三,本书除了引据宁玛、萨迦、噶举等其他各派的领导人士所著论述或宗喀巴传中,对宗喀巴大师作出实际的最高评价等。这样不仅避免了本宗派自赞之嫌,而且能杜绝他宗派由偏私忌妒的动机,对示喀巴妄作非议之口;四、作者于散文断句处,增加中间赞颂,更使本书词藻华丽,锦上添花,尤其是作者所作的中间议论,理论精湛,阐明显密教义之奥秘,确非一般佛教徒所能企及。
《珀东班钦传》是珀东·乔来朗杰的弟子白丹晋美榜 于珀东大师圆寂三年后即公元1453年著成的。作者在生卒年代和生平事迹无援不详,出片《五岳东班钦传》的责任编辑略吉巴·旦增多吉先生在给这部书写的“内容提要”中云:“该传记的作者是一位精通显密教二次第的瑜伽师,其生平事迹不见文字记载。但是,从《珀东班钦传》的有关内容和后记看,可以肯定他是羊卓桑定寺的住持或者说桑定寺的创建人知一切珀东大师的明妃至尊曲吉珍美的办事人。”这就是说,《珀东班钦传》的作者是羊卓桑定寺第一世吉帕姆吉珍美的弟子。
《珀东班钦传》于1991年由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有四百一十五页,用散韵相间的手法,从十二个方面记述了珀东大师的生平事迹。第一章,降生;第二章,在家;第三章,出家;第四章,闻思显教;第五章,听闻续部;第六章,学习大、小五明;第七章,护持戒律;第八章,平等八风;第九章,讲、辩、著;第十章,具备善知识德相;第十一章,获得大金刚持位等情况;第十二章,进入涅磐等情况。
藏文佛经文学
藏文佛经文学主要是指藏文《大藏经》中具有文学性的著作。藏文《大藏经》由《甘珠尔》和《丹珠尔》两个部分组成。《甘珠尔》目录是由蔡巴·贡噶多吉编的;《丹珠尔》目录是由布顿·仁青珠编的。1411年才在南京廖印了藏文的《某珠尔》部。1594年在北京又补廖了《丹珠尔》部,并颁发到藏区。从此,藏文《大藏经》才有了木刻本传世。到了清代,又有那塘、德格、卓尼、北京、拉萨等不同版本的藏文《大藏经》相继问世。
藏文《大藏经》中包含的佛经文学作品,就其体裁而言,有寓言、故事、叙事诗、格言诗、戏剧、历史传说等。其中佛经故事为最多,这类作品大都是民间文学作品结集,而叙事诗、格方诗、戏剧、历史传记等则是佛教徒中的诗人、戏剧家门的文学创作。
在佛经中有一类“本生经”,是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述他前七世曾为国王、婆罗门、商人、女人等乃至动物行善、积德、修行的故事,阐明佛教济世度人的教义,介绍释迦牟尼经历了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大无畏进取精神和而后证得佛果的全部过程。后由其弟子们记录整理汇集而成的。
“本生经”中的故事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宣传因果报应的观点而编写的。这类故事,一般较短,内容格式大都雷同。一种是将民间故事和神话按照宗教观点改编而成的,大都保留了民间故事的完整情节。
故事里的主要人物,除一小部分以动物形象出现外,多数是贵族(包括国王、王子、王妃、大臣等)、婆罗门、商人的形象。都是释迦牟尼前世身。故事涉及面很广,上自天空,下至海洋、神、龙、鬼、魔、怪、罗刹、夜叉,丰富多彩。
藏文《大藏经》中属于本生经一类的作品有两种,一种是包括几十个甚至一百多个故事的故事集,如《贤愚经》《本生论》《狮子本生》《百缘经》《撰集鬏百缘经》等。一种是讲一个人的单一故事 ,如《圣者义成太子经》《佛主说月光菩萨经》《金色童子因缘经》《鸠那罗因缘经》《善摩揭陀譬喻》等等。
《贤愚经》是一部翻译较早的佛经文学名著。它是一部分散文体的故事集,藏文译本共有十二卷五十一品,有近百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短到百把字的,也有长达近万字的,一般是三、四千字的。其内容除了讲述各类佛弟子及其信徒的前生故事外,还有不少佛本生故事(佛生前故事)和佛传故事(从诞生到成佛的故事)。九世纪时由廓·曲扎法译成藏文。
《本生论》是一部佛的本生故事集。全书共有十二卷三十四个故事,其中有十一个动物故事。主要内容是赞颂释迦牟尼成佛前历世修菩萨行的功德。此书的作者是圣勇,七世纪人,九世纪时由印度亲教师毗耶伽罗翻达和藏族译师曼珠室利跋摩译成藏文。
《狮子师本生鬏》也是一部佛的本生故事集。全书共有四章三十五个故事。此书的作者是印度的僧格孝振巴王子,藏文译者是楚程及白巴。
《圣者义成太子经》是释迦牟尼向弟子们讲述他本生的故事。内容是讲义成太子即释迦牟尼布施独生女和妻子的事。此书是从汉文《太子湎大经》译成藏族文的。
在《丹珠尔》的本生部里,还有一类是长篇叙事诗。这些叙事诗富有文采,讲究措词修饰,要求形式完整,是印度佛教的文学创作。属于这类作品的有马鸣的《佛所行赞》、格卫旺布的《菩萨本生如意藤》。它们都是用诗的形式来写释迦牟尼的一生事迹的和本生的故事的。
《佛所行赞》又名《释迦牟尼赞》,其作者是马鸣菩萨,生活在公元一、二世纪。马鸣根据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采集各种传说,而写成《佛所行赞的》。全书共二十八章,从释迦牟尼出生一直写到涅磐。全书以故事为主线,用传记形式来叙述。把宗教内容同当时已发展起来的最高文学水平的文学形式叙事诗,巧妙地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菩萨本生如意藤》的作者格卫旺布是十二世纪印度诗人。译者是《诗镜》的译者雄顿·多吉紧参,十三世纪的人。《如意藤》全书共一百零八品,都是有关释迦牟尼的本生的故事。是作者集录其它经论中的本生故事,用计体改写成的。一百零八吕中有五分之三是讲释迦牟尼利益众生的故事,其余五分之二是讲释迦牟尼修“六度”行的故事。
在《丹珠尔》的经法“声明”部分,还收有一部抒情诗《云史》。《云史》的作者是纳摩阔,是印度梵语古曲文学中获得世界声誉的杰出的大诗人、剧作家,约生活在四到五世纪发多五朝时代。大约十四纪时译成藏文,译者是绛曲孜摩、献卡桑布和史什米尔的诗人苏摩那室利。
《云史》译成藏文后共有一百一十七节诗,四百六十八句。《云史》描写的是一个被主人财神谪到的南方山中的药叉托北上的空中雨云带信给妻子,叙述他的思念之情。在艺术成就上,是梵文古曲诗歌中的一个杰作。它的藏译文也是一篇在运用修辞技巧上很优美动人的诗篇,也是藏文《大藏经》中少有的没有宗教内容的世俗文学作品。
在《丹珠尔》的修身部里收集有印度的七部格言诗,它们是:1、《百智论》龙树著,白泽和萨尔伐耆那陀伐译。有格言九十八首。2、《修身论智慧树》龙树著,译者佚名。有格言二百六十一首。3、《修身论众生养育滴》龙树著,益希德和尸兰陀罗菩提译。有格言八十六首。4、《颂藏》尼玛白巴著,白吉伦布德和耆里奈僧底译。有格言一百四十一首。5、《遮那迦修身论》遮那迦著,仁钦桑布和钵罗博伽罗室利弥多罗译。全书分八章,有格言二百五十四首。6、《修身论》摩苏罗刹著,释迦洛卓和达摩室利伐阁罗译。全书分七章,有格言一百三十一首。7、《百句颂》却色著,曲吉喜馓和毗那战陀罗译。有格言一百零六首。这七部格言诗总的内容都是教导人们如何立身处世、修养德行,如何识别贤愚,以及劝人行善修法的。这些格言诗对藏族格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丹珠尔》的赞颂部及其他秘密疏部里,收集了很多印度教大师们写的赞颂诗歌,有龙树的《法界赞》、《三身赞》、《八大圣地灵塔赞》、《佛十二相成道赞》、《圣文珠师利慈悲赞》、《礼拜赞》等;有玛底其陀罗的《三宝吉祥赞》、《正等觉相赞》、《三十五善逝赞名宝饰》;有却色的《大黑赞》、《大黑天女赞》、《行者赞》等;还有世亲的《三宝赞》,陈那的《杂赞》,无著的《法身位不共功德赞》。法称的《佛入涅磐赞》寂护的《八如来赞》,马鸣的《一百五十赞》,阿底峡的《圣度母赞》等等。其内容和格式大同小异,多是赞颂佛陀身语意世界各地的,此外是赞颂度、妙音天女、大黑天等本尊、护法神的。
《丹珠尔》本生部中收有两个剧本,一个叫《龙喜记》,一个叫《世喜记》。《龙喜记》的作者是白噶卫拉,十三世纪时由雄顿·多右坚参和印度罗乞什弥迦罗译成藏文。
《世喜记》的作者是印度战陀罗弥,十三世纪时译者扎巴坚参和印度学者吉底占陀罗译成藏族文。五幕剧,主题也是宣扬布施功德的,内容是讲祖那诺布国王以身肉饲罗刹,布施妻儿及“项髻宝”的故事。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要把心量拓开,要能够容忍,要能够包容。要知道,我们的本心,我们的真心,经上讲得很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看原来的心量多大!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