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头盖骨如何流传至今
2014/9/7   热度:1333
唐僧头盖骨如何流传至今 唐僧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今年是唐僧人物原形———著名的玄奘法师圆寂1340周年,本月14日,《天府早报》记者在成都文殊院内亲眼目睹玄奘的头骨,有关玄奘法师身前身后的种种事迹,再次吸引了国人的关注。一千多年光阴流逝,世上真的有玄奘法师的遗骨存在吗?原本在长安圆寂的玄奘,遗骨又怎会在四川出现?还有其他地方保存有玄奘的顶骨吗?玄奘头骨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散过程?其实,以上四大谜团在经过佛教史专家多年考证已一一破解。 一位虔诚僧人跋涉千里,将玄奘遗骨从长安迎入金陵 玄奘法师在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返回长安后,一直呕心沥血翻译佛经。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2月5日中夜,积劳成疾的他在长安玉华宫圆寂。唐高宗惊闻噩耗后,“哀恸伤感,为之罢朝。”同年四月十四日,玄奘的遗骨被安葬在陕西蓝田灞、浐之间的白鹿原。 五年之后,高宗下令将玄奘法师的遗骨迁至樊川,安葬于兴教寺墓塔内。现在该寺中尚保存着唐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所刻的《大遍觉法师玄奘塔铭》古碑,记录此事相当详细。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起义军占据长安,兴教寺被毁,玄奘的头骨被寺僧护送至终南山紫寺阁五重塔奉养。这时虽然玄奘的头骨已移迁,但是还在长安附近。 北宋初年,金陵(今南京)天禧寺住持可政朝山来此,在废寺危塔中发现法师头骨,就亲自千里背负,迎归金陵天禧寺供奉。宋代安葬玄奘大师头骨的石函有刻文写道:“大唐三藏大遍觉法师玄奘灵骨,早因黄巢发塔,今长干演化大师可政,于长安传得,于此葬之。” 对于此次移奉,南宋景定年间所修的《建康志》、元末至正年间的所修的《金陵新志》、明末万历年间所修的《金陵梵刹志》中都有详细记载。 玄奘大师头骨在南迁金陵之后,在金陵本地又迁葬过两次。第一次是在元文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当时天禧寺主持释广演发塔重建。第二次是明太祖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天禧寺住持释守仁等人将玄奘头骨从寺内东岗迁至南岗。 自从洪武十九年迁葬,到清文宗咸丰六年的四百七十年间,玄奘大师的头骨一直没有再移动,史书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载很多。 在清中叶凌大德所绘制的《大报恩寺全图》中,就在寺内东院禅堂正殿后面的小山上,绘着一座小塔,即著名三藏塔。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建国南京,由于信仰拜上帝教的关系,太平军拆毁一切佛寺,大报恩寺和三藏塔都被毁灭。等到太平天国败亡,从前三藏塔的位置已经没人知晓,玄奘大师的头骨亦不知去向。十年之后,李鸿章将苏州炮局迁到南京大保恩寺旧址,扩建为金陵机器局,原来三藏塔所在地全部被征用。 侵华日军意外发现遗失头骨,珍贵圣物却被一分为三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原来的金陵机器局也被日军改为兵械制造厂。1942年12月中旬,驻厂日军准备在雨花台建造稻荷神社。在平整土地,切除丘陵凸出部分时,从切开约三十厘米的断面内露出若干整齐的石材,于是工程暂告中断。经专家发掘确定,确系玄奘大师头骨石函。同月下旬,远在北平的白隆平先生得知此事,并风闻日军要将玄奘大师顶骨移奉到日本,他深感事态严重,鉴于从日军手中夺回无望,便巧妙提出:“愿为四众分请灵骨,在北平为之建塔,以弘扬圣教。”几经波折,他终于如愿以偿。1942年12月底,他和山西五台山广济寺住持寿治法师前往南京,受分头骨三枚,每枚大如指许。然后,两人又于1943年1月6日返回北平,将头骨供奉于宣武门外法源寺大遍觉堂内。 当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作战不利,为抽出在中国战场上的兵力,决定对华采取怀柔政策。 遂于1943年2月23日,中日双方在南京中华门外发掘现场隆重举行了玄奘大师头骨移交典礼。当时日本驻华大使重光葵将分割后留在南京的剩余头骨移交给汪伪“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褚民谊。 这部分遗骨一分为二,一份于1944年10月10日在南京玄武湖畔小九华山建成砖塔供奉,内置藏有玄奘大师头骨的墨石函,此塔至今尚存。一份即存于南京鸡鸣寺山下,当时的汪伪中央文物保管委员会。 据南京市佛教协会真慈法师、刘大任居士考证,这后一份头骨1945年由南京佛教界迎请到毗卢寺供奉,1963年为举行玄奘法师圆寂1300年纪念法会,又将头骨奉迎至栖霞寺。“文革”开始,南京市佛协将这份头骨送至市文管会保存。1973年,南京灵谷寺修复开放,经有关部门批准,该寺将这份头骨从文管会请回供奉,寺内专设“玄奘法师纪念堂”,纪念堂正中心设13层密檐楠木塔,玄奘法师头骨即安奉于此塔中。 在北京的玄奘头骨经历多次分送,京、蓉、穗、宁四地迎来佛光普照 供奉于北平法源寺大遍觉堂内的头骨,后来又经历了多次分送,陆续移往别处。一份安葬于北平北海北岸九龙壁新塔地下,据说该塔落成合尖时恰好是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之时,也有说供奉在北平广济寺的。一份后为天津佛教徒请去,供奉于天纬路大悲院。后经由周总理同意,1955年赠送给印度政府,安放在玄奘当年留学的那烂陀寺。有一种说法认为广州也得到一份,不过在“文革”中佚失。剩下一份由白隆平先生于1949年3月携带回故乡四川,供奉于成都南郊十华里的近慈寺。 1953年后,这枚头骨又由近慈寺移奉至成都东门大慈寺供养。1958年修筑东风路,大慈寺被拆除近半,头骨又被移奉至北门文殊院。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各级佛教协会都被迫停止活动,寺庙被封闭,经像法器横遭破毁。 当时文殊院方丈宽霖法师害怕玄奘头骨在混乱中失落,特地把盛放头骨的玉匣裹在腰间,朝夕不离,随身藏护了好几个月。现在这枚头骨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于文殊院藏经楼内,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次《天府早报》记者所见到的遗骨就是这一部分。 在京的玄奘头骨,还被日本人分出一份送到日本,辗转供奉于东京增上寺、慈恩寺和奈良药师寺等多处寺院。1955年应台湾佛教界之请,日方分送一份赴台,后来又移奉到日月潭玄光寺,最后安置于新落成的玄奘寺内。曾传1984年日方将一份遗骨还给陕西长安县兴教寺。后来经查实并无此事,仅由奈良药师寺来人在兴教寺内短期供奉,旋即又带回日本。 (本文系对李豫川先生《玄奘灵骨今何在》,何云先生《唐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略谈》两文研究成果的整理改写,在此一并致谢。) 玄奘其人 玄奘(602-664),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县)人。13岁出家,21岁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通过多年学法,他深感各师所说不一,遂下决心去佛教发源地—————印度,求法释疑。公元629年,他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今甘肃、新疆及塔什干、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地,辗转抵达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入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学法。在印度期间,他因德才出众而备受推崇,被举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名震五印。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返长安。往返17年,旅程5万里。带回佛教经律论共520箧、657部。此后20年间,在朝廷支持下,专心主持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达335卷,并将《老子》等中国名著译为梵文,传入印度。他根据西行路途见闻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迄今仍为中外交通史经典名著,中国佛教译经事业至唐代玄奘法师为一大高峰,称为“新译”,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
2004-4-25 北京青年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在家庭里面生活,我们自己素食,如果我们的妻子、儿女或者父母他们不吃素,我们一定要随缘,学六祖大师吃肉边菜,这样就好。如果你一定坚持要吃素食,你家人每餐做饭菜要特别为你做,增添家人的麻烦,家人也不太愿意,这也是不对的。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