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的事迹与传说


2014/9/7    热度:309   

一般认为,记载达摩事迹最早的也是比较可信的典籍当推北魏杨衒之撰《洛阳伽蓝记》(卷一)和唐道宣撰《续高僧传·菩提达摩传》,而又以后者较为详细。以后禅宗,尤其是南宗兴盛以来的灯录、传记等多带传说的成分。依此两种典籍的记载,达摩主要有以下一些事迹:菩提达摩,亦作菩提达磨,《续高僧传》记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高僧传合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91年,231b。】 ;《洛阳伽蓝记》又称其为西域沙门、波斯国胡人【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26页。】。自幼聪明颍悟,志存大乘,冥心虚寂,对禅数之学尤其精通。南朝时由海路到达宋境南越,后又从此北行至魏。在洛阳见到永宁寺建筑之精美,自言年已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遍阎浮所无,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又曾见洛阳所修建之梵寺金刚,亦称为得其真相。洛阳永宁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毁于东魏天平四年(534),达摩应在此期间游历嵩洛,其间可能曾到过邺地。达摩在游历中土的行程中,到处以禅法教人。由于达摩禅法与前此流行中土的禅法有异,时人闻所未闻,因此常常受到讥谤。抵魏后,游嵩山少林寺,在此独自修习禅定,人称壁观婆罗门。道育、慧可二沙门礼见达摩,亲近供养四、五年。达摩感觉他们学习禅法的真诚,以衣法相授。又将四卷《楞伽经》授与慧可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弟子还有道副、昙林。东魏天平年间(534~537)于洛阳示寂。《续高僧传》记“不测于终”,也有记载称遇毒身亡。

  禅宗在中国兴盛以后,在达摩身上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传说,许多更成为禅门著名的公案。人们熟知的首先是达摩初到金陵(今南京)时与梁武帝的问答。梁武帝笃信佛教,即位以后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他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回答这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达摩即渡江入魏。记载这个传说最古的文献应是敦煌出土的佚名《历代法宝记》(774年间撰)和唐代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二),以《景德传灯录》的记载最为完整,《碧岩录》又把它作为第1则“颂古”,广为流传,成为禅门众所周知的公案。其次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也相当著名。关于达摩晚年的事迹,传说他遇毒而逝,葬于熊耳山;又传魏使宋云自西域回国时在葱岭遇见达摩,时达摩手携只履翩翩独逝,这就是“只履西归”的传说。依上所述,关于达摩的事迹可以确定的有以下几点:第一,达摩为南印度人,在中国的活动行程大致是由南向北,活动的区域以洛阳为中心,活动的时间大约为公元5世纪末到6世纪初。我们之所以不认为达摩是波斯人,主要根据是从《续高僧传》所记来看,达摩所传授的禅法为当时人所不理解,即与当时流行的禅法有所不同,而达摩以前中土流行的禅法主要是安世高所传小乘安般禅,安世高乃西域僧人。达摩所传禅法与之不同,地分南北当是可以成立的因素,故认为达摩是南印度人更可信。因此达摩在中土的行程由南向北也可成立。第二,达摩所传禅法依据的经典是四卷《楞伽经》,其核心内容是“二入四行”。第三,达摩的直接弟子有道育、僧可和僧(道)副、昙林等。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一般退休的人,你仔细观察,他在没有退休之前,天天忙着工作,把老忘掉了,他这个老化速度很缓慢;一旦退休之后,两年没见面,好像二十年没见面一样。什么原因?他没事做,天天想老、天天想病,结果又老又病。他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他自己不知道。一切法从心想生,他一天到晚想老、想病,他怎么会不衰老、不生病?学佛的人,真正用功,他老得很慢,什么原因?身心清净。真正学佛的人,吃长素、修定慧,他身心清净。一个人身心清净,不但精神饱满,肉体也不容易老化。老化虽然不能避免,但是他衰老得慢,不像一般人衰老得那样快。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