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和尚”的咏梅诗
2014/9/7   热度:356
敬安禅师(1851—1912),又称寄禅、八指头陀,是声望卓著的奇僧,德高望重。他先后担任湖南六寺和浙江一寺的主持,出任中华佛教总会的首任会长。他凭着刻苦求学和诗歌创作的天赋,从23岁开始写诗,历经39个年头,写了1900多首诗,有《八指头陀诗集》十卷、《八指头陀诗续集》八卷、《嚼梅吟》一卷、《白梅诗》一卷,成为海内外著名诗僧。日僧把他的诗集编入续藏,他的诗名,遂远播海外。1984年,有梅季编的《八指头陀诗文集》出版。他的诗以其独特的成就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天生爱花,在14岁那年,曾因目睹风雨打落了白桃花而伤心痛哭;出家后,在百花之中,独爱梅花,他以善写梅花著称,晚年有“白梅和尚”的雅号。31岁时刊刻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就叫《嚼梅吟》;23年后,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诗集,取名为《白梅诗》。
敬安禅师在《对梅旮晤》一诗中这样写道:
林园澄澄霁,静对穆余襟。自写清溪影,如闻白雪吟。
三冬无暖气,一悟见春心。寂寂欲谁语?微云淡远岑。
敬安禅师发现,梅花有独特的个性和韵味,它不与群花争春,孤寂地在冬天里独放,它不咱严寒的威慑,傲立于风雪之中。他在《梅痴子为豁然道人写梅》中写道:
人间春似海,寂寞爱山家。孤屿淡相倚,高枝寒更花。
未来无色相,何处着横斜。不识东风意,寻春路转差。
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语言!能写出这样句含深意、激动人心的诗句,真实地反映了诗僧的心境。这类独到的感知,往往能令人叹服。他的另一首《雪后寻梅》诗中是这样写的:
积雪浩初睛,探寻策杖行。寒依古岸发,静觉暗香生。
瘦影扶烟立,清光背月明。无人契孤洁,一笑自含情。
敬安禅师从梅花身上看到了一种孤独超俗的人格精神和暗香浮动的人生风度。他钟爱梅花,善写咏梅诗,既是一种以物抒情的象征性创作方法,又是一种诗人人格精神的对象化。在他的《月下对梅》中有这样的诗句:
高冷不宜人,萧然自绝邻。四山残月夜,孤驿小桥春。
暂时翻疑雪,清香不是尘。逋仙犹认影,谁复识其真。
敬安禅师以梅花的风姿,展示了自己独特的佛教信仰和审美理想。他在大量的咏梅诗篇中,寄托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人格向往和佛教精神。“曾有人称白梅诗独擅千古,道是‘意中微有雪,花外欲无春’为梅之神,‘澹然于冷处,卓尔见高枝’为梅之骨,‘偶从林际过,忽见竹边明’为梅之格,‘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为梅之韵,‘净姿宁逊雪,冷抱尚嫌花’为梅之理,‘三冬无暖气,一悟见春心’为梅之解脱,可谓识者之见,难怪八指头陀会‘闻言大喜’。好诗要得解人,原是很难很难的。”(王开林:《洞庭波送一僧来——八指头陀的传奇人生》),由诗见人,其作品就是其人最可靠的证明。
敬安禅师在中国近代佛教界身居领袖地位,是个富有传奇人生的奇僧、深受各界敬重的高僧、“诗名赢得满江湖”的诗僧。他有融通万物的博大胸怀,他有不畏艰险的刚毅性格,他有普救众生的人世精神。他作诗言志,在诗中传达出深深的禅意,弘法利生。这正是:山僧好梅又好禅,留得诗香在人间。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供养佛,不是佛需要供养,而是佛需要一个因供养而解脱的你。佛,圆满具足,一切不缺,如如不动,他不需要你一丝一毫的供养。我们供养佛,是借助这个供养的行为,放下自私,放下对自我的贪执,来换取你的清凉自性。所以,一切供养都不是你在施予别人,而是你在滋养那个奔向解脱的您,阿弥陀佛!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