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峰勇于创新的诗僧


2014/9/7    热度:233   

中峰明本禅师(1263-1323),俗姓孙,钱塘(今杭州)人,元代著名的临济宗师。得天目山高僧高峰原妙禅师真传,著有《广录》等佛学著作和不少诗词。
中峰好吟咏,和当时的书画家赵子昂等是好友。起初学士冯子振却瞧他不起。一天子昂偕同明本去访子振,子振将所著的《梅花百咏》诗供他们欣赏。明本看后,很快走笔奉和,显示了自己的才华,子振仍不以为然,直至明本把自己作的《九字梅花歌》出示,子振才表示敬佩,遂与他定交。(事见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
《九字梅花歌》是:

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
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
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 蓓蕾,
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
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九字诗”,古人曾称之为“九言律”,历来少见。词中有《相见欢》,如南唐李后主有一首《秋闺》是: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虽然大体上也可分作九字四组,但那是词,前段三句,后段四句。
九字诗的作者不多,明代杨慎也写过九言《梅花诗》,那是在中峰以后了。杨慎的诗是:

元冬小春十月微阳回,
绿萼梅芯早傍南枝开。
折赠未寄陆凯陇头去,
相思忽到卢仝窗下来。
歌残小调沉珠明月浦,
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认高楼三羿叫云笛,
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这也是咏梅花的诗,也是九言,与中峰的诗也许有点因缘,就不得而知了。
中峰还有篇《天目山赋》,更是别开生面,像古诗,又像弹词,有文采,也有禅意。赋中极言天目山势之高:

东观大海一勺泉,
北望齐州九点烟。
山叠峰尖侵碧汉,
峻壁接青天;
一山未尽一山登,
百里全无半里平。
疑是老僧遥指处,
只堪图画不堪行。

对山的描写,针对“千峰竞秀”的特色,使用了大量的叠字:“此山有:棱棱峭峭石,嵯嵯峨峨岭。凹凹凸凸坡,层层藤藤松,斑斑点点竹,纠纠绞绞藤,幽幽雅雅洞,明明朗朗岩,青青翠翠树。”
九句中用了十八个叠字,充分体现出重峦叠嶂,树木葱茏,藤蔓纠绕,洞壑幽雅等千姿百态。
对天目山中的珍稀动物,也写得极为生动,如:

山鸡里走出几个斑斑点点带角鹿,
水涧边立着几个痴痴呆呆看人獐。

还提及金钱豹、黄大虫、豺狼、石桂、松鼠、猢狲、鸦鹊……等等。
他写的生态环境是实实在在的,是亲目所睹、亲耳所听的,没有什么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东西。遣词造句,很新鲜,有的似乎可理解为回文。
最后对天目山的总体印象,概括为:“好似蓝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是一处奇绝的碧玉玲珑、翠烟缭绕的绿色世界。
中峰的诗歌,勇于创新,在古代是难得的。
他在日本、高丽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的《梅花百咏》,是近年从日本复印再传回中国的。高丽国王子曾亲上天目山参谒中峰求法,中峰以其所著《真际说》开示授法。元成宗后,日本僧人漂洋过海,上天目谒中峰求法,成为盛行一时的风气。元至治三年(1323年)8月14日中峰手书偈语后圆寂,寿年六十。道俗云集天目,奉其全身塔于开山老殿之西,塔名“法云”。又传杭州吴山圣水寺曾有中峰小像一幅,神气如生,相传为中峰自写,中峰又号幻住,上有赞云:

幻人无此相,此相非幻人,
若唤作中峰,镜面添埃尘。

颇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之禅味。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写于醉梅斋

摘自《浙江佛教》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对别人要宽宏大量,对自己要严格地约束,对自己不能纵容、不能姑息。我们学佛修行,是要修自己,而不是去修别人,是要改变自己,而不是要去改变别人。我们看到许多人学佛,学到老一无所成,什么原因?他就是在这个地方搞错了,他对别人要求很苛刻,对自己很宽大。对自己放纵,德修不成,学不能进步,所以到临终后悔莫及。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