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说故事的洋和尚
2014/9/7   热度:280
佛陀擅长以讲故事传法,英国籍的泰国森林派和尚阿姜1·布拉姆不止爱讲故事,而且还将故事整理成书。今年五月份其著作《敞开你的心扉》内的故事被Buddhist Fellowship搬上舞台,而他也应邀出席并参与演出,佛友藉此邀请他分享出家的经过和宣扬佛法的方式。 出家—一生的抉择 问:许多西方人对禅修产生兴趣而接触佛教,是什么原因让您想接触佛教,而最后走向出家呢? 答:我出家是因为我是佛教徒。十六岁那年我决定选择一个宗教,而最合理的方式就是先做市场调查。所谓市场调查,就是去了解市场上有什么,然后做抉择。所以我买了各主要宗教的书籍来做比较。当我读到佛教,我发现这是最好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成为一个佛教徒。当我深入了解佛教,我便开始学习静坐。入定时,我体会到最美丽、最深刻、最狂喜销魂的经验—一个永远难忘的经验。您或许听说过:狂喜胜过于性这回事(记者笑)。这对我非常重要,我需要了解为什么。所以我决定花一两年的时间到泰国出家。出家三、四天后,我发现这不是一两年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对我来说,出家不是跟从潮流或是因为“酷”,而是对生命的抉择。 问:是什么原因使您选择阿姜·查成为您的老师? 答:我没有选择,它就是那样发生。其实,我在伦敦的泰国寺庙接受训练时早已听说过他。当我在泰国出家后,我遇到一群泰国森林派的西方和尚。他们告诉我他们是阿姜·查的弟子,并且邀请我参访。1974年初我到森林参访后一待就是九年,而且不曾离开过。因为对那儿有归属感,所以就留下来。 与老师阿姜·查最难忘的经验 问:您从阿姜·查身上学习到的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答:老师生病的时候每周会到寺院来做桑那浴和给我们开示,而我经常在他做桑那浴时服侍他。有一回我因静坐入定而忘记了时间,当我准备赶去桑那室服侍他时,看见他已做完桑那浴,正朝向我走来。他以一个大师的眼光注视着我,我晓得他已发现我刚从入定中出来。他问道:“布拉姆万索,为什么?”我说“我不知道。”老师放声大笑,然后说“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这就是答案—一切皆空。—你明白吗?”我说“明白。”“不,你不明白。”说完他就走开。这就是我和老师阿姜·查最难忘的经验。 佛法新包装:出书和将书改编成舞台剧 问:您故事的灵感从何而来?为何选择以书来宣扬佛法?后来又为何将书改编成舞台剧? 答:故事的灵感来自与信徒的接触和盖寺院的经验。柏斯的女信徒建议我将开示里的故事记录下来好让更多人受益,因为书中的故事对正在经历痛苦的人具有启发智慧和慈悲心的作用。由于书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有人建议将它改编成舞台剧本。我接受此建议。因为将故事搬上舞台后,用动作和歌唱的方式来呈现是一种自然的延伸,而且效果更佳。 问:您如何看待被改编而成的舞台剧? 答:震撼人心且相当感人肺腑,时而引发强烈的情绪。 问:您是否鼓励其他佛教团体也着手类似的活动? 答:当然,有什么比将佛法重新包装成舞台剧更吸引人,尤其是在卫塞节这种庆祝性的节日,人们可以将正经八百的佛法讲座暂时放一旁,好好地去享受佛法演出的启发、引导和熏陶。 问:舞台表演和歌唱是否触犯了八戒的其中一戒? 答:我是绝对严格遵守戒律的。如果来看演出只是为了获得娱乐而无其他收获,那就是犯戒。但是这种演出非同一般的表演,因为其背后含有佛法的内涵。其实,《大涅槃经》内有提到拘尸那拉的末罗族人连续七日以歌唱和舞蹈来庆祝佛陀入灭,这在他们的文化是被允许的。今年卫塞节,马国也以国际电影节的方式将佛法重新包装并呈现给现代的观众。 问:您的故事强调慈悲和“敞开你的心扉”, 这对佛教徒有效,对非佛教徒,是否适用? 答:适用。此剧一年前开演时,有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来看后便频频落泪,因为故事打动他的心。慈悲的精神对所有的宗教是同等重要的。与其尝试改变彼此的宗教,何不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采访中,阿姜手不离茶,话不离故事。故事和他,犹如英国人与茶,中国人与饭,密不可分。令人赞叹的是他讲故事就如喝茶吃饭一样轻松自然,而且故事就如他本人深具感染力。 1.阿姜是泰国人给法师的尊称。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 | 音乐 | 文学 | 声明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常言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我们每一个人,一生均有其数:寿有其数,福有其数,禄有其数,数尽则亡。有一些人,在有钱有势的时候,肆意挥霍浪费粮食,不懂得珍惜粮食,结果晚年很惨:一则禄尽早亡,二则贫困交加,晚境凄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