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般守意经序


2014/9/7    热度:581   

安般守意经序
  康僧会
  译文
  安般是佛教的大车船,用来把世俗苦海里漂荡不定的众生运载到彼岸世界去。其方法有六个步骤,用以制伏人的六种情识。情识有内外之分,眼、耳、鼻、口、身、意,这六种感官为内情识;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这六种感受意识为外情识。经中说的「诸海十二事」,说的就是内外六种情识接受邪恶行为,如同大海接纳众多溪流,饥饿的人梦食美餐一般,永不满足。
  人的意识活动总是溢露于外,摇荡不定,没有什么细微之处不能涉入,恍惚彷佛,出入不受阻隔,眼睛看不到它的形相,耳朵听不到它的声音,前面看不到它的头,后面看不到它的尾,深微细妙,无丝发形相,梵天、帝释天、神仙、圣人也不能明察它。不知不觉地在此时此地播下种子,便在彼时彼地化生出结果,这一过程不是一般人看得见的,叫做暗暗地进行。就如农夫在阴雨天播种谷种,用手撒下种子,又用土把种子掩盖起来,埋在土里的种子便生根发芽,生长出亿万谷粒来,旁人看不见生长的过程,播种的人不知道它的数量,一粒种子在地下朽烂,千万粒谷子生长于地面上。人的意识活动也是一样,一霎那间,有九百六十种变化,一天一夜有十三亿意念。意念活动产生于人自身,但自己还不觉知,犹如农夫不知谷粒生长过程一样。
  因此修持寂定法,把意念转到呼吸上,计算呼吸的次数,从一数到十,专心一志,不出差错,意识便专注在十个数上,进入「定」的状态。如此持续三天为小定,持续七天为大定。内心寂然没有其他杂念,恬静如同死一般,这是禅定的第一阶段。所谓「禅」,就是弃除,弃除十三亿妄想邪念的意思。已获得由计数达到意定之后,再把意念从计数转向随顺一呼一吸的气息运行上,摒除体内产生的动、痒、轻、重、冶、暖、涩、滑八种感触。正确的相随有二种含义,一是使正确意念随顺呼吸,一是不使杂念恶念随顺呼吸,意念静定于随顺呼吸上,就由计数转入相随了。消灭思想上的尘垢,心境初步达到清净,这是禅定的第二阶段。
  进一步,摒除随顺一呼一吸的意识,把注意力转向鼻头,使意识停止于一点不动,叫做「止」。修行到「止」时,三毒(贪、瞋、痴)和四趣(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五阴(色、受、想、行、识)和六冥(诳、谄、憍、恼、恨、害)都归于消灭。内心清澈明净,胜过明月珠(即夜光珠,因光珠晶莹似月光,故名)。
  YIN邪之念污染内心,犹如明镜放到污泥中,就被浊水污泥污染。当此之时,仰面观天、俯视大地,虽有超凡智慧,面对大千世界,面对如此广大的天和地,也无一能看得见。其所以如此,就是由于被众多尘灰污水污染了心,淹没过被污染的镜子。这时如果遇到高明的师父给以刮削磨擦,使其尘垢灰暗荡然无存,拿起来一照,脸上的毛发纹理,无微不察,这是由于消除了尘垢,显现出原来的明净,才使其如此的。如果情欲溢荡,思想散乱,杂念万千,那就什么事情也不能认识记忆。比如你到市场上去,思想不集中,各种声音都听到,回到家中冷静思索,结果是一句话也记不起来。这是由于思想放逸,意识散乱,从而掩蔽了自己的聪明智慧的缘故。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独自静居,思想清净,没有任何邪念欲望,静静地侧耳细听,那么一万句也不会忘记,只言片语都记得清楚,这是内心安静、思想清净的原因。排除心中一切杂念,使意识停止于一点,即集中在鼻头上,这是禅的第三阶段。
  进一步,观察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反复细致地观察,身体内的脏物显露,使人毛骨耸然,如面对脓血鼻涕一般。以此来观察天地人物,便知强盛实是衰微,没有那一种事物不会灭亡。坚定地信仰佛法僧三宝,消除一切迷惑,达到内心清明,这是禅的第四阶段。
  收敛心意,集中于正念,断灭五阴活动,称为「还」。一切污秽欲望都归于寂灭,心中没有任何思想欲望,叫做「净」。修行安般禅法的人,内心一旦明净,对所见到的事物,没有洞照不到之处。很久以前的事、将来的事、人物的变更、现在的各种寺塔以及其中的一切人与物、世尊佛法的教化、弟子的诵习如此等等,一切远近的事物声音,都能看得见,听得到。恍恍惚惚,来去自由,其广大能弥漫宇宙,其细微可贯通毛发,能控制天地变化,使人的寿命长存;其功德神奇勇猛,能够打败天兵,动摇三千大千世界,移动寺塔,有八种不可思议的作用,不是梵天能探测的。其神奇的功德无限量,六种神通由此产生。
  原典
  康僧会
  安般守意经①序
  夫安般者,诸佛之大乘②,以济众生之漂流也。其事有六③,以治六情④。情有内外,眼耳鼻口身心,谓之内矣;色声香味细滑邪念,谓之外也。经曰:「诸海十二事」,谓内外六情之受邪行,犹海受流,饿夫梦饭,盖无满足也。
  心之溢荡,无微不浃⑤,怳惚彷佛,出入无间,视之无形,听之无声,逆⑥之无前,寻之无后,深微细妙,形无丝发,梵释⑦仙圣,所不能照明。默种于此,化生乎彼,非凡所睹,谓之阴也。犹以晦曀⑧,种夫粢⑨芥⑩,闿手覆种,孳有万亿。旁人不睹其形,种家不知其数也。一朽乎下,万生乎上。弹指之间,心九百六十转,一日一夕,十三亿意。意有一身,心不自知,犹彼种夫也。
  足以行寂,系意着息,数一至十。十数不误,意定在之。小定三日,大定七日。寂无他念,泊然若死,谓之一禅。禅⑾,弃也,弃十三亿秽念之意。已获数定,转念着随,蠲除其八,正有二意,意定在随,由在数矣。垢浊消灭,心稍清净,谓之二禅也。
  又除其一,注意鼻头,谓之止也。得止之行,三毒⑿四趣⒀,五阴⒁六冥⒂,诸秽灭矣。昭然心明,踰明月珠。YIN邪污⒃心,犹镜处泥,秽垢洿焉。偃以照天,覆以临土,聪叡圣达,万土临照,虽有天地之大,靡一大而能睹。所以然者,由其垢浊,众垢污心,有踰彼镜矣。若得良师,刬(17)刮莹⒅磨,薄尘微曀,荡使无余。举之以照,毛发面理,无微不察,垢退明存使其然矣。情溢意散,念万不识一矣。犹若于市,驰心放听,广采众音,退宴存思,不识一夫之言。心逸意散,浊翳其聪也。若自闲处,心思寂寞,志无邪欲,侧耳靖听,万句不失,片言斯着,心靖意清之所由也。行寂止意,悬之鼻头,谓之三禅也。
  还观其身,自头至足,反复微察,内体污露,森楚毛竖,犹睹脓涕⒆于斯。俱照天地人物,其盛若衰,无存不亡。信佛三宝,众冥皆明,谓之四禅也。
  摄心还念,诸阴皆灭,谓之还⒇也。秽欲寂尽,其心无想,谓之净也。得安般行者,厥心即明,举眼所观,无幽不睹;往无数劫,方来之事,人物所更,现在诸刹,其中所有世尊法化,弟子诵习,无遐不见,无声不闻。怳惚彷佛,存亡自由。大弥八极(21),细贯毛牦。制天地,住寿命,猛神德,坏天兵,动三千,移诸刹。八不思议(22)非梵所测。神德无限,六行(23)之由也。
  注释
  ①安般守意经:东汉安世高译,属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说一切有部」理论,专讲修持禅定的方法。「安般」是梵文Anapanasmrti,音译「安那般那」的略写,意译念出息入息。安,指入息(吸);般,指出息(呼);安般即是专注于呼吸。守意是专注一心,用计数出息入息的方法,摄心静虑,心神专一,不令浮躁散乱,名为安般守意。康僧会并为此经作注解,道安为之作注。
  ②大乘:梵文Mahayana的意译,音译为摩诃衍那,意为大的「乘载」(车、船)或道路。一世纪左右形成的佛教派别,亦名大乘佛教,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渡过生死大河,到达涅盘彼岸,成就佛果,而称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是只求自我解脱的「小乘」。
  ③其事有六:即下文讲的数、随、止、观、还、净六个禅定步骤。
  ④六情:《安般守意经》云:「何等为六情?谓眼合色,耳受声,鼻向香,口欲味,细滑为身,衰意为种栽、为痴、为有生物也。」这里是把人的感觉思维器官,接受相应的对象而产生的感觉意识活动称为「情」。
  ⑤浃:湿透、浸湿。
  ⑥逆:迎接。
  ⑦梵释:梵天与帝释天。梵天,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创造神,是创造世界万物的始祖,佛教产生后被吸取为护法神,随侍于释迦佛右侧,持白拂,又为色界初禅天之王。帝释天,亦称天帝释,佛教护法神之一,称其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居须弥山顶之善见城。
  ⑧晦曝:天气阴暗。
  ⑨粢: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
  ⑩芥:芥菜。
  ⑾禅:梵文Dhyana音译「禅那」的略称,是印度佛教最基本的修持方法。意译为「静虑」、「思维修习」、「弃恶」、「功德丛林」等,意谓心注一境,正审思虑。《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三云:「言静虑者,于一所缘,系念寂静,正审思虑,故名静虑。」(大正三十·页四六七下)按修习层次,分为四层,称四禅或四静虑。中国习惯把禅与定并称为「禅定」。
  ⑿三毒:贪、瞋、痴。贪为贪欲;瞋为忿怒;痴为迷痴,不明事理。贪瞋痴为众生一切烦恼之根本,毒害众生身心,故名三毒。
  ⒀四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又称四恶趣或四恶道,是六道轮回中的四种趣向恶果处。
  ⒁五阴:又译为「五蕴」、「五众」,意谓五种因素集聚,包括色蕴(占有一定空间且会变坏者)、受蕴(各种感受)、想蕴(思维活动)、行蕴(意志、意向)、识蕴(了知、分别)。早期佛教认为,人体(包括身、心)是由五蕴构成的。
  ⒂六冥:六种昏暗无知。
  ⒃污:污染。
  ⒄刬:铲除。
  ⒅莹:磨治。
  ⒆还观其身……犹睹脓涕:在禅定中观想自身和他身污秽不净(污血、粪便、唾涕等),以消除对人身的贪恋,称为佛教的不净观。
  ⒇还:《安般守意经》中的「还」有二义:一是舍弃「杀」、「盗」、「YIN」、「妄言」、「绮语」、「两舌」、「恶口」之身心;二是观照五阴为无常、苦、空、无我,而不再贪恋。
  (21)八极:东南西北之四方和四隅。
  (22)八不思议:《涅盘经》卷三十二云:大海有八种不思议,以譬涅盘。一、渐渐转深,二、深难得底,三、同一咸味,四、潮不过限,五、有种种宝藏,六、大身众生在中居住,七、不宿死尸,八、万流大雨入海,亦无增减。(见大正十二·页五五八下,页八O五上)
  (23)六行:按文意,似为六通,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这六种神通。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倓虚法师是近代天台宗的祖师,他亲眼看到念佛往生、预知时至、没有害病的,有站着走的,坐着走的,他看到二十多位!他的老师是谛闲老和尚,老和尚有个徒弟是个锅漏匠,住在温州乡下小庙。谛闲法师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你就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什么都不要想,专念这一句”。锅漏匠三年没出门,就念这句阿弥陀佛,真的成就了。这天,他跟护法老太婆讲,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到第二天中午,老太婆到庙里来,看到他站在房间里面,走到面前仔细一看,死了。谛老赶紧下乡来,一去一往三天。他这个徒弟死了以后站三天!看到徒弟走得那么自在,谛闲法师很欢喜:“你总算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那些讲经研教的大法师、丛林的主席方丈也比不上你。”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