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二頌》序


2014/9/7    热度:288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 韓廷傑
  佛教在印度經歷原始、部派二個發展階段後,於西元一世紀出現大乘佛教。大乘佛教有兩個著名學派:中觀學派和瑜伽行派。中觀學派産生于西元三世紀,因主張一切皆空,所以被稱爲大乘空宗;瑜伽行派産生於西元四世紀,因主張“萬法唯識”,所以被稱爲唯識學派。唯識學派因爲主張有識,所以被稱爲大乘有宗。
  大乘佛教出現空、有兩個學派,這就爲大乘佛教奠定了理論基礎。十分龐雜的佛教理論體系,可以高度概括爲空、有兩個字。不僅大乘佛教如此,小乘佛教亦如此,小乘佛教的重要論典《阿毗達磨俱舍論》講“有”,《成實論》則講“空”。原始佛教也不例外,中觀學派的“空”和唯識學派的“有”都可以追溯到原始佛教時期,詳見印順法師的《唯識學探源》和《性空學探源》兩本書。
  印度佛教如此,中國佛教亦如此。隋唐是中國佛教的鼎盛時期,此間形成的八大宗,其理論體系也可以高度概括爲空、有兩個字,三論宗純粹繼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空宗理論,唯識宗則純粹繼承了大乘佛教的有宗理論。除此之外的六大宗則是空、有結合。禪宗有個著名故事,五祖弘忍爲了選拔嗣法弟子,讓其弟子各作一偈語,神秀書偈如下:
  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這顯然是大乘有宗理論的具體應用。
  弘忍的另一弟子慧能看到神秀的偈以後,很不滿意,在旁書偈如下: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這顯然是大乘空宗理論的具體應用。
  因爲神秀和慧能的分歧,使禪宗分爲南北二宗。以慧能爲代表的南宗主張頓悟法門,以神秀爲代表的北宗主張漸悟法門。由此可見,大乘空宗是頓悟法門的理論基礎,大乘有宗則是漸悟法門的理論基礎。
  基於對佛教理論的這種總體把握,歷來佛學院所設的課程都以中觀和唯識爲主,以前的漢藏教理院,現在的中國佛學院,以及各省的地方佛學院,除天臺山專宗佛學院外,無一例外。剛曉法師的《唯識二頌》是他多年從事佛教教育的結晶。剛曉法師在九華山佛學院任教十多年,近來又相繼到蘇州戒幢佛學研究所、杭州佛學院任教,主講唯識和因明,對《唯識二十頌》和《唯識三十頌》講了一遍又一遍,在教學實踐中屢經修改,逐步成熟,才得以現在的面貌與讀者見面。其功力之深,可想而知。我確信:本書付梓後,將得到海峽兩岸各佛學院共同歡迎,將被採納爲佛學院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佛教界流傳這樣一句話:“講有容易講空難”。其意是說講唯識容易講中觀難。這句話不無道理。這句話是從人們接受的難易來分的,不是從理論體系講的。以《中論》爲代表的空宗是徹底否定的理論,它不僅否定客觀物質世界,也否定人們的主觀世界,即使被佛教視爲神聖的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佛、涅槃等,它都否定。不僅一般人難以接受,即使佛教徒也難以接受,認爲這種徹底否定的理論可能威脅到佛教的生存。在這種背景下産生了大乘有宗,即唯識學派。唯識學派徹底否定物質世界,這一點與中觀相同;又主張主觀心識的存在,這一點不同於中觀。和中觀的“空”比較起來,這種理論佛教徒易於接受。剛曉法師的《唯識二頌》用世俗事例並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語進行講解,行文生動,更易於使人理解接受。在通俗的講述中,時時爆發出卓知高見的火花,與衆不同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所以《唯識二頌》既是弘揚佛法的好教材,又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既有普及的因素,又有提高的因素,能夠起到雅俗共賞的作用。
  如果從理論體系來看,在佛教各宗派中,中觀的理論體系最簡單,用推理的方式反復說明一切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沒有自性,所以是空。很少有專門術語,唯識可就不同了,名相很多,理論體系相當復雜,它把事物區分爲五大類,又仔細分爲一百種,這就是五位百法。再詳細說明五位百法都離不開識,故稱“唯識”。“唯”是遮境,“識”是實存。又把能變識區分爲三大類,再細分爲八種,第八識阿賴耶識是根本,由此衍生種子、熏習、三自性三無性、四分論等理論範疇。由此可見,唯識理論已經發展爲繁瑣的經院哲學,一般信徒難以掌握,只有在寺廟經過專門訓練的學問僧才能掌握,著名的那爛陀寺應運而生。從這方面來看,講唯識並不容易。
  正因爲在佛教各宗派中,唯識理論最復雜,所以治佛學者往往下很大氣力攻唯識。唯識攻下後,再看其他宗派,往往有“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之感。對於如此繁雜的佛教義理,剛曉法師能夠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講出來,實非易事,是難能而又可貴的。
  唯識經典號稱“六經十一論”,此說欠妥,嚴格來講,只能說是玄奘高足窺基的《成唯識論述記》引用的經典是“六經十一論”。
  剛曉法師講解的《唯識三十頌》和《唯識二十頌》是唯識的根本經典。《唯識三十頌》概要論述唯識學的根本理論,所以又稱爲《高建法幢論》。《唯識二十頌》則重點破斥外道對唯識的的詰難,所以又稱爲《摧破邪山論》。學此二頌,即可掌握唯識的立和破,所以二頌應當成爲學習唯識的入門書。
  二OO三年,將是剛曉法師的豐收之年,將有三本書相繼問世,宗教文化出版社將于四月出版剛曉法師的《漢傳因明二論》,臺灣將於二月出版《唯識二頌》,《二論》和《二頌》應當是姊妹篇。唯識與因明密切相關,唯識典籍往往用因明公式進行論述,所以治唯識者必通因明,剛曉法師在這兩方面取得成果,是理所當然的。另有《一代佛教》亦將在華藏出版。
  剛曉法師取得今天這樣的成果,並非偶然,是他十多年進行佛教教育和佛學研究的成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天的碩果,含有往日的辛勞 。我爲他取得這樣的成果感到高興,欣然命筆,草成此序,以示祝賀。
  二00二年十一月三日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世间人多求福,什么是“福田”?有几个人真正认识福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三种福田。第一个恩田,父母。对父母不孝顺,对父母没有尽到孝养,你的福从哪来?第二个是敬田,三宝。有一些人恭敬三宝,存心不善,他为什么恭敬?听说佛门里一本万利,所以他来恭敬。他在家不恭敬父母,他跑来恭敬法师,认为什么?佛门里种福马上可以发大财,这是存心错误。佛教给我们恭敬是依教奉行,这叫敬。我们对佛拜不拜没有关系,为什么?那是形式。天天见到佛,顶礼磕头,不能把佛的教训记住,不能依教奉行,一点用处都没有,将来该堕地狱还是要堕地狱。第三种悲田,救济一切苦难的众生。我们想想今天世界众生哪一个不苦?哪一个没有灾难?个个都有。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