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德沃 -- 青年供花 佛述前因


2014/9/7    热度:474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五百位悠闲自在的扎德沃青年,他们经常逛野外的公园,享受大自然明媚的风光。在盛开著白莲、青莲等各种奇花异草的公园里,他们无忧无虑地嬉戏,还经常编织各种花蔓作头饰、耳环、鼻环、项链、臂环、手环等等,一边还放著动听的妙乐,他们就这样欢快地度日。

一天早上,世尊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很远处,这五百位扎德沃人就看见了佛闪闪发光的金色身相,顿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纷纷跑到世尊前供上各种花,恭敬顶礼令佛欢喜,右绕三匝後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世尊此时破颜微笑,身放白、红、黄、蓝四种光,光上照天界,下彻八寒八热地狱。地狱众生各自觉得冷暖舒适,都误以为是业报已尽当转生它方世界。後来知道是世尊的慈光给他们消除寒苦热恼,便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信喜心,因此而转生到各个天界,同时得到了无常、苦、空、无我,共偈曰:「生起出离心,入於如来教,摧毁诸四魔,谁人能行持,清净梵戒行,远离诸轮回,灭尽诸痛苦。」佛光随後绕三千大千世界三匝入白毫间。

阿难尊者见此,恭敬合掌请问:「世尊,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不会放光微笑,今世尊以何因缘面显微笑身放四光?唯愿为说,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如是如是。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是不会放光微笑的。今吾见五百扎德沃人以信喜心供养鲜花,右绕我三匝故,彼等当於十三大劫中不堕恶趣,再十三大劫转生天界享受欲乐,然後转为人身出家修行,在阿兰若处独修三十七道品而得独觉果位,其名曰:无愿独觉。以此因缘,令我破颜微笑,身放四光。」

时诸比丘闻此,来请问:「世尊,彼等往昔以何善业对您作鲜花供养?」世尊告曰:「诸佛善逝是往昔积集善业,我亦如是。本来一切众生的业不会成熟於器界的地水火风,而是成熟於自身的界蕴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那是在久远前第二个大阿僧祗劫时,有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燃灯佛出世。燃灯国王安住在燃灯王宫内如理如法的掌管上下,举国安泰,佛法兴盛,无有战争灾难,人人都安乐度日。有一次,燃灯国王准备恭请燃灯佛光临王宫应供。同时派人特邀其部下的具财子国王到时也能来加应供。此具财子国王也是财富圆满行大布施者,他已是十二年如一日地恒行上供下施。这次,他准备作最後的五大供养:金盘、金掌、金瓶、五百嘎夏巴涅及一位美女。

在另外的地方,有二位婆罗门的儿子在一婆罗门上师前学习《吠陀》,学了很久,想报答上师恩德却又苦於没有财物。後来他们听说了具财子国王好施,就前往求施财物。在他们未到前,具财子国王的天尊告诉他:『今来二人,一名贤慧,一名智慧,他俩前来求施,如果你将五大供品奉献给贤慧,则胜过你十二年的上供下施功德。』言毕不久,果真来了二人,具财子国王把他俩迎进宫中,一问之下知道是贤慧後,就满心欢喜地将五供品献给了贤慧,而贤慧仅是没有接受美女,其他的四供都欢喜纳受了。因为他觉得自己已受梵行不YIN戒,不宜接受美女。可这位美女却是忠情於贤慧,愿意随他去,在一旁悄悄地说:『贤慧,既然国王已把我赐给您,还是接纳我吧!』贤慧还是毅然地谢绝了。这时美女已是无处可依,便独自朝燃灯国走去了。见一位卖花的人,她就把全身的金银珍宝交於卖花摊主,并要求道:『我把这些很值钱的金银珍宝全交给你,以後我将每天定时来取一朵青莲去供养天尊。』(译者:这里所谓的天尊,也许是燃灯佛,在经论中有时佛和菩萨也可用天尊之名。)

贤慧得到四大物品後去供养他的上师,上师唯有五百嘎夏巴涅没有接受。当晚,贤慧就做了十个梦:一是自己饮用大海水;二是行走於虚空;三是手持日轮;四是手持月轮;五是乘国王的马车;六是乘仙人的马车;七是骑大象;八是骑天鹅;九是骑狮子;十是登悬崖。清晨醒来,他觉得稀有,便四处探询能解梦的人。後听到附近有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擅於解梦,他便前去求解。仙人告曰:『此梦非吾所能解,听说最近燃灯国王将恭请燃灯佛去王宫应供,届时汝亦可前往,请求燃灯佛解你的十种梦相。』贤慧听毕,就前往燃灯国。与此同时,具财子国王也率八万大臣前往燃灯国。

燃灯国王为供养燃灯佛,在前七天就规定:国内所有鲜花一律交给王宫以备供养燃灯佛,任何人不得违越!因此,全国大小地方没有一朵花敢留下?。那位美女还是照例去取她每日订购的一朵花,卖花者说:『您看,国王有约,不得留一朵花,我已全部上交了。』美女稍作默然,尔後很有把握地告诉卖花人:『你去莲池边看,以我福德力,肯定池中有绽开的莲花。』卖花人半信半疑地走过去。果然,池中有绽开的七朵青莲。他觉得稀有,回告美女:『奇哉!奇哉!我刚刚全采了,怎么突然又有新开的七朵青莲?』美女让他采下,他怎么都不敢去采,因为害怕有违国王条规。美女灵机一动说:『不要紧,你去采来後,我把花放在宝瓶里用水养著,任何人都不得见的,放心好了。』卖花人采来了花,美女把它们装在宝瓶里,藏在身上往城中去了。此时,贤慧也到了燃灯国,他自言自语:『我没有供品很不应理,应该找些鲜花供养燃灯佛。』於是,他走遍全城的大小花园,从东门出,北门进,四处寻找鲜花。可是一无所得,正失望地往回走时,又与那位美女不期而遇了。以贤慧婆罗门的福德力,美女藏在宝瓶中的青莲从瓶中露出来了。

贤慧婆罗门见到了开在瓶外的七朵青莲,很想借此供佛。於是他上前对美女商求道:『我给你五百嘎夏巴涅,能否把青莲花给我?』美女定神看了看贤慧婆罗门,故意不肯地说:『噢,是你呀!不就是当初不愿接纳我的那位婆罗门吗?怎么?现在想要我手中的花?我当然是不会给你的。』但美女还是忍不住又接著问他:『不过??,您要花到底做什么?』贤慧说:『别无他意,只是想借花献佛而已。』美女略微思考了一下说:『给你倒可以,但我不要钱,只是要您发个愿望生生世世让我作您的妻子。否则,我是不会给您花的。』贤慧听後很真诚地对她说:『我一生好行布施,将来生生世世中将会布施自己的妻子、儿女,甚至我自身的血肉,你还是好好考虑考虑。』美女说:『无论如何,在您以後的布施中我绝不造任何违缘,只要您现在发愿就可以。』之後,美女将五朵莲花送给了贤慧,并同时发愿:『您何时成佛,我就何时作您的弟子行持佛法,乃至未成佛间,我生生世世作您的妻子。』

燃灯佛光临燃灯王宫应供的日子临近了,宫庭内外,大街小巷扫洒清洁,无有瓦砾沙石,地平如掌。用甘露水、涂香、妙香敷撒大地,种种幢幡、宝盖、伞盖林立,庄严著宫城内外,环境非常悦意。燃灯国王手举百幅宝伞,率领他手下各持宝伞的大臣们,具财子国王也率领他手下的八万眷属们一起前往迎请燃灯佛,在佛前顶礼合掌祈求:『恭请世尊及众比丘光临我王宫应供!』燃灯佛率众比丘默许前往。一路上,燃灯国王手持百幅宝伞举在佛的上方,其他的随从也打著宝伞。这时,燃灯佛给他们作个加持,他们每个人突然间都觉得在亲自为佛打伞。燃灯佛被隆重地迎请到王宫,当佛的双脚跨在门槛上时,整个大地震动,盲者复明,聋者能听,喑哑说话,跛子能行,疯狂者恢复正常,难产孕妇顺利生子,余多苦缚众生各自自然解脱;大象、骏马能说人话,布谷鸟等也叫出悦耳的声音,各种乐器不击自鸣,美妙动听,大地鲜花怒放等等。出现许多瑞相。不计其数的众生,各持香花纷纷对燃灯佛顶礼供养。在这热闹非凡的拥挤人群中,贤慧、智慧及美女三人也随众想亲近燃灯佛。当时,燃灯佛以慧眼观察到贤慧婆罗门是众多人中福报最大的人,就想给他一个机会,马上用神变下了一场大雨。结果,拥挤的人众都被雨淋散了,贤慧三人就马上去亲近佛陀。他以无比的欢喜心把五朵莲花供养了燃灯佛,燃灯佛加持这五朵青莲,马上大如车轮,并上升到燃灯佛头顶的上空,如伞盖一样,佛陀行走时,这五朵青莲也跟随著;佛陀安住,这五朵青莲也停留。美女见了生起很大的欢喜心,把剩下的两朵也供养了燃灯佛,佛陀加持後也大如车轮停留在佛陀的双耳旁而随佛陀一同停留。燃灯佛在前行,贤慧见前面泥泞不堪,就把自己的头发铺在地上,对燃灯佛祈求:『如果我能现前菩提果位,成就转法论的话,就请佛陀的双足在我的头发上踏过!』果然,佛陀在贤慧的头发上踏过了。当时,智慧却生了嗔恨心,想:怎么佛陀把贤慧作畜生一样对待,竟然从他头发上踏过,不应理。後来,燃灯佛对贤慧授记:『你将来得解脱现前无上正等正觉,号释迦牟尼佛,成为三界轮回的唯一明灯!』授记毕,刹那腾入空中,离地约七多罗树高的虚空中,刚才践踏脱光头发的贤慧同时又长出了新头发。在场的无数的信众都有目共睹,生起了信喜心共同发愿 :愿我们将来在释迦佛的教法下成为声闻弟子。

美女也深深发愿:以今天供花之功德,愿我将来在释迦佛转法论时成为他的声闻母,在未成佛之前生生世世作他的妻子。时诸天人见了也发愿 :在释迦佛转法时我们愿成为佛的首座声闻。那些被燃灯佛踏落在泥坑里的头发,燃灯国王把它捡起来,具财子国王求得了,数了数有八万根,就分给了他手下的八万大臣,他们回去後都做了发塔。

贤慧得到授记後,燃灯国王、具财子国王和其他许多信众对他作了欢迎和供养。当时,贤慧问智慧是如何发心的,智慧说:『完了,我算是完了,当时燃灯佛在踏你头发时,我生了嗔心。』贤慧听了很可怜他。他们一起去佛前出了家,贤慧很快地精通三藏,後来转生到兜率天;智慧则堕入地狱。众比丘,当时的贤慧婆罗门就是现在现前菩提果位的我,因供花於燃灯佛前的果报,我在轮回中也得到了很大的福报和安乐,以此善根,我得无上正等觉果位,也是有很殊胜的因缘,得果後又受五百扎德沃人的供花其缘於此也。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声明 语言音乐 文学声明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心静,是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心静,多了一些祥和,少了一些纷争; 多了一些幸福,少了一些灾祸。 任何东西都是祸福相依的。 得到了别骄傲,要珍惜自己拥有的; 失去了别失望,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生活在于过程,生命在于成长。 平淡不是无味,而是生活的真味。 静在心里不在山水间。 人生的幸福在于祥和, 生命的祥和在于宁静, 宁静的心境在于少欲。 无意于得,就无所谓失去,得失皆安谧。 人生之苦,在得失间,花谢芳不败, 心静福自厚,知足者常在静中邂逅幸福。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