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答:请分析全知对“于能诠大乘教断诤”的注释中,从“诸声闻部认为”到“而令密意百川于慧海中融为一味故”
2014/9/7   热度:331
益西彭措堪布答:请分析全知对“于能诠大乘教断诤”的注释中,从“诸声闻部认为”到“而令密意百川于慧海中融为一味故”这部分的结构。 答:从“诸声闻部认为”(法本51页)到“由上说附带推出难以存在”(法本52页)。论述了衡量一个法门是否是清净佛法的两大标准,并否定了“二前成此”与“有诤应舍”,以此证成了般若经等大乘佛法的清净、能生四圣的殊胜性。 从“对方说:何故无破惑比丘?”。到“此外俱不应理”。说明上文中“教本为比丘,彼亦难安住”的理由,即四谛中的核心是证人无我空性慧,若像傲慢声闻以为的那样,解脱不需证悟空性,则断惑比丘自然难以产生了。 从“对此,对方说”,到“是符合实相的正见”。陈述傲慢声闻的观点,即认为见空是对本有见无的断见,见无我是对本无见无的正见。 从“答”,到“于空相无有差别”。首先从正面回答了见空与见无我在空相上没有差别。 从“因此”,到“此真实性而起诤。”指出了傲慢声闻发难的原因,是因为将人无我仅理解成本无遍计我,而没有通达更为主要的俱生我的空性。 针对傲慢声闻的辨析已经结束,接下来辨析的是中观他宗所提出的声缘阿罗汉已经证悟全部法无我空性的观点。 从“若善观察”,到“及十六空性为大乘不共法”。指出了建立暂时分三乘时,中观他宗所提出的声缘阿罗汉证悟了一切的法无我的观点与教证不符。 从“因此”,到“对此该如何理解”。正面解释经中说声缘阿罗汉未证法无我与已证法无我的原因,并指出两者并不矛盾。 从“因此”,到“应成小乘道较大乘、下宗较上宗速疾、深妙”。反面指出认为声缘已经圆证法无我的根据——一证则一切同证——会产生出动摇一切经论的基础的大过失。 从“若认为”,到“否则见笑智者故”。指出若不是以空性智慧,而只是以方便法门来区别大小乘的断障差别,则应成空性智慧无法断除二障的大过失。 从“又说”,到“于此等所说义当作抉择”。指出自宗承许虽然诸法于空性中一味,但暂时以内外因缘不同,故有三乘不同的现证次第,然而,以法尔理抉择而建立了究竟为一乘。 从“因此”,到“而令密意百川于慧海中融为一味故”。全知对以上辨析进行了总结,确定了证人无我是证法无我的支分的无垢善说,并阐述了小乘道断烦恼障,大乘道断二障。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问答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如来在果地上以回向心成就感应道交,为什么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回向心。佛菩萨因地里头曾经发过这样的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帮助众生这个心愿念念不忘。绝对不是说,我成了佛之后,我才来帮助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学一分,我帮助一分;我学二分,我帮助二分,纵然我功夫还不得力,我这个愿心不能没有。所以,初发心的时候要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有没有功德不知道,但是回向偈照念。功德就是自己真正做到,真正学到了,那才有功德。我以我这个功德,以我的智慧,以我的德能相好,无条件地去帮助一切需要的人,这叫回向的愿心。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回向的愿心在。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