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答:分析从“大乘若不成”到“有诤故应舍”的思路。


2014/9/7    热度:178   

益西彭措堪布答:分析从“大乘若不成”到“有诤故应舍”的思路。

 

  答:“大乘若不成。汝教云何成”——首先请傲慢声闻陈述声闻乘成立的理由;

  “二前成此故”——对方提出声闻乘是双方共许的,因此是佛说的清净教法;

  “初于汝不成”——至少你们生下来的时候是不知道声闻乘是佛说的,那你们后来为什么会接受呢,肯定是因为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就促使对方陈述声闻乘成立是佛说的理由;

  “何缘信彼典,大乘亦同具,不然二许真,吠陀等成真。”——对于对方提出成立佛说的两条标准,即传承清净,及符合戒定慧三学,大乘其实也一样具备的,并指出了不能仅以共许就下结论,否则信吠陀的人共许他们是真实的解脱法门,那也应该成立了。

  “大乘有诤故”——傲慢声闻认为,大乘是否符合这两条标准,存有疑问,所以不应该成立是佛说;

  “外与教有诤,教内亦互诤,有诤故应舍。”——有争议就应该对争议进行认真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舍弃,如果是这样,那外道对内道,内道十八部之间都有争议,那是否都要舍弃了。

  这三颂确立了衡量一个法门是否是内道的标准,同时否定了两个不正确的方法。这个正确的标准有两部分,就是全知在解释“何缘信彼典,大乘亦同具”时说的:“然从可信赖的传承师前获得听受,而且此是现于律藏、入于经藏、不违论藏法性而阐述真实道之教”。另两个错误的方法,即是“二前成此”与“有诤应舍”,因为他们有不遍的过失,不能成为比量。

  在分辨内外道时,一般人会和傲慢声闻一样,会想当然地用“二前成此”与“有诤应舍”去分辨,但是这不是正确的方法,因此不会有效地区分出内外道,也不能使对方心悦诚服。最合理的,应该从这两条标准上去观察,即一、传承清净,可以一直追溯到佛陀,二、所有的法义,与三藏所诠释的戒定慧三学相一致。凡是符合这样的标准的,都是清净的内道圣教。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问答内容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行愿里面讲的,礼敬诸佛。别人为什么不持戒?人家身心清净,已经达到圆满,他是佛、菩萨、他是示现的,像济公活佛一样。我们不能跟他比,我们把他当佛菩萨看待,这样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这些道理、这些事相、方法,佛在经典里面给我们讲得很多,但是我们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现行,心里面烦恼又生起来了,这就叫做业障。所以一念瞋心起,觉悟的种子没有了,又迷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