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谕法师:中论讲记 卷二 观燃可燃品 第十


2014/9/3    热度:353   

观燃可燃品第十
   
燃可燃是譬喻,也是外人提出的。外人就说了:譬如世间法,火能燃,薪就是柴,薪是可燃。火好比神我,薪是可燃,好比五阴身心。因为火可以烧薪,所以神我和五阴配合成为众生,你怎么说一切法空呢?
 
这是外人发生的疑问。所以每一项疑问都很厉害。我们看龙树菩萨怎么破。
 
其实外人举这个例子不恰当,因为薪自己不烧,一定待火而烧。不见谁买木柴回家,买了火来。火不自烧,必待薪而烧。
 
所以这么讲起来,燃烧空,没有。如果有薪有火,不可能。没有柴火,那个火在那里燃烧?没有火,柴火自己怎么燃烧?所以我们先看燃可燃不存在。火不待薪不称为燃,薪不待火不称为可燃。
 
所以(燃可燃品),我们看出来了,外人有一个大漏洞。
 
现在我们看龙树菩萨怎么破:
 
「若燃是可燃  作作者则一
 
若燃异可燃  离可燃有燃」
 
他这个先用一、异破。一切法,大家考虑一或异,都可破。如果火就是可燃,作作者就成为一个了。比如作者是人,作业是瓷器,瓷器是人烧的,瓷器不是人啊!你如果说燃就是可燃,燃是能烧,可燃是所烧,它是一个的话,那烧窑的师傅就是盘碗,作业作者成一个嘛!
 
一切法都是一样。成衣匠作衣服,成衣匠是能作,衣服是作业。你不可能说它是一个,成衣匠就是衣服,那不合理。
 
是一个不对,那就两个了?两个也不对。
 
「若燃异可燃,离可燃有燃。」如果说火和柴差异,那不对了。火和柴差异,离开柴还有火。离开柴,那里着火呢?如果照你说,离开柴有火,那火自己可以烧,不可能的。
 
火,一定因柴而烧,因待而起。你看空间,没有火自己烧的。如果火自己可以烧,毛病大了。这是根据有法破他,他说有火,有柴。要是差异的话,离开火有柴,离开柴有火,事实不可能。看他的毛病出在什么地方?
 
下面一偈:
 
「如是常应燃  不因可燃生
 
则无燃火功  亦名无作火」
 
如果火可以自己烧,开汽车不用买汽油了,火可自己烧;煮饭不用买煤炭了,火自己可以烧。那么自己可烧,那火就常燃不灭了,所以并不是因为可燃而生的。
 
「不因可燃生」,不因柴就有火。不需要添柴加煤炭啦,火自己可以烧。所以「则无燃火功,亦名无作火」。火常烧,你不加煤它也可烧。那么说起来,天地之间一个大火炉,无时不烧,无物不烧,不合道理。
 
外人错在什么地方呢?落入有法。火和薪对待而成功,先有火不对,先有薪也不对,火和薪同时而有也不对。
 
如果先有火,没有薪怎么烧?所以不对。
 
如果先有薪,没有火,那还叫薪啊!不能叫可燃啊!非要火烧着了薪,那薪才转名为可燃啊!
 
如果火和薪同时而有,也不对。火不烧薪,不为火。薪不被火烧,不为可燃。同时而有了,火不烧薪,薪不被火烧,怎么成立呢?所以他落入有法。
 
如果火自己可烧,就是无作火了,天地之间无不是火,没这个道理的。
 
讲到这儿,我说一点深的。天地之间,统统都是火。你说我说的对不对?有谁知道这个道理?这叫法性。法性随缘就有火。你这里缘起,这里有火;那里缘起,那里有火;十方世界处处缘起,处处有火。
 
火既然是缘起,缘起无自性就性空,性空就没有火。所以这儿没有自性,这儿没有火;那里没有自性,那里没有火;十方世界没有自性,十方世界没有火。因缘而起,随缘而空。
 
龙树菩萨破他就是以这个原则啊!随缘而起是假有,无性而空是真空。就是般若所说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还有一点点时间,大家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没有问题,我们就休息了。
 
所以大家要了解,地水火风不相阻碍,它无性嘛!因为无性就是缘成,地水火风遍满一切。水中常着火,火中常有水。
 
因为有两个礼拜没有讲了,我们从头。
 
燃可燃是什么呢?燃是火,火能够烧,所以名为燃。可燃是薪,就是木柴,木柴遇到火就烧起来了,所以称为可燃。
 
实在说起来,这是能所对待。火不自己烧,待薪而烧;薪自己也不成为可燃,待火而成为可燃。如果没有遇到火的时候,只叫薪不叫可燃。
 
这一品是根据上一品开展出来的,根据︿本住品﹀开展出来的,后来他有说到了。
 
现在我们看他的偈颂:「若燃是可燃,作作者则一。」如果火就是薪,就是可燃的薪,那作业和作者成一个了。
 
外人又说,我不是那么想,我是说燃和可燃是差异的。
 
龙树菩萨就说:「若燃异可燃,离可燃有燃。」如果要是火和可燃有差别,那就是说离开可燃的薪另外有火。那火自己烧起来的,不是等到木柴烧起来的,不合道理。
 
所以他解释说:「如是常应燃,不因可燃生。」火自己烧起来,不因薪而烧,自己就可烧了。
 
「则无燃火功,亦名无作火。」要是那么说的话,就不需要添木柴着火了,它自己可以烧了。就没有燃火的功,就是人功。「亦名无作火」,那这个火无因无缘就着起来,不合道理。
 
上一次,我们把这两偈讲完了,现在再重复讲过一遍。
 
现在我们大家对燃可燃对待而生,都明白了吗?这是外人主张,外人主张是有法,有火、有可燃。
 
龙树菩萨说呢?它对待产生的,对待就是空的。很明显地,他这一品还是用对待空说空性。
 
今天开始讲:
 
「燃不待可燃  则不从缘生
 
火若常燃者  人功则应空」
 
如果火不等待可燃的薪就烧,它不从因缘生了。什么是缘呢?薪是它的缘。你那么说它自己烧的话,那就常燃了。煮饭的时候,你们不添木柴,它也有火,不合道理。那么人功则应空了,你不要添木材,火自然烧了。
 
外人又说了,我的意思:它燃的时候,火接近木柴,接触木柴的时候才烧,叫燃时。
 
龙树菩萨说:
 
「若汝谓燃时  名为可燃者
 
尔时但有薪  何物燃可燃」
 
我们从这一偈看出,龙树菩萨的思想理路特别微细,外人没想到。他说燃的时候,火接近木柴,才有燃烧。
 
一般我们讲,有点道理啊!其实不对。火没有木柴为可燃的话,没有火。这个时候没有火,燃时还没有火,要燃才有火,接触了木柴以后才有火烧嘛!这第一层。
 
第二层,如果说没有火,它仅仅叫木柴叫薪,不称为可燃,不成对待。所以我们就看出龙树菩萨的思路特别微细。
 
不知大家懂这个道理没有?谁不懂的举手,我再重复一遍。
 
你说燃时叫可燃,燃时没有火啊!因为它不接触木柴没有火啊!没有火,这个时候还是薪。「何物燃可燃?」没有火,它还是薪,什么东西烧这个木柴呢?
 
所以他说:「若汝谓燃时,名为可燃者,尔时但有薪,何物燃可燃?」
 
以下他继续破:
 
「若异则不至  不至则不烧
 
不烧则不灭  不灭则常住」
 
「若异则不至」,要是差异的话,火不至薪。两个差异,可是火不单独存在,因可燃而存在。既然是没有可燃就没有火,没有火就没有可燃,所以说「若异则不至」。
 
「不至则不烧」,如果是火不到薪,就没有烧。这个烧,就是他文中所说的燃,燃烧嘛!燃烧怎么成就呢?火和薪接触才成的,对待而成,不对待没有。既然对待而成,是空的。不待可燃没有火,火空;不待火没有可燃,可燃空。所以火和薪对待而成,才成燃。
 
所以说这个道理讲什么呢?讲性空假有。燃烧是假有,他这个根据般若发挥的,般若讲真空妙有嘛!所以说「若异则不至」。异是怎么样呢?都不存在。火和薪差异,没有燃烧,没有燃烧就没有燃可燃,都不存在。
 
所以他说:「若异则不至,不至则不烧;不烧则不灭,不灭则常住。」这个常住,不是说火和薪常住,这个常住是讲断灭。
 
这是根据外人执着差异,燃和可燃差异而存在,才破他。
 
下面外人辩驳理由了,他说:
 
「燃与可燃异  而能至可燃
 
如此至彼人  彼人至此人」
 
「燃与可燃异,而能至可燃」,燃和可燃差异,才能达到可燃。「如此至彼人,彼人至此人。」好象男的和女的差异,才能男的到女的那里去,女的到男的那里去,造成和合,这是外人讲的。
 
以下龙树菩萨就答复了,先顺情纵破:
 
「若谓燃可燃  二俱相离者
 
如是燃则能  至于彼可燃」
 
「若谓燃可燃,二俱相离者」,这是顺着外人的意思,如果你说燃和可燃相差异、相离。「如是燃则能,至于彼可燃。」这个样,燃可能达到接触到可燃的薪,这是重复外人的意思。
 
下面讲出来破的理由:
 
「若因可燃燃  因燃有可燃
 
先定有何法  而有燃可燃」
 
「若因可燃燃,因燃有可燃。」可是它是对待的啊!因为有火才能烧木柴,因木柴才能着火啊!所以,因可燃而有火,而有燃。「因燃有可燃」,因为有火,那个薪才变成为可燃,它对待生的。
 
假使是这个样对待生,他说:「先定有何法,而有燃可燃?」定有燃不成,因为不待可燃没有火;定有可燃不成,没有火,薪不能变成为可燃。
 
还有一种情形,火和木柴都有,那不可能。火怎么能自己有呢?他上一偈就讲过了,就是只叫薪嘛!「何物燃可燃?」
 
这个我们就看出外人堕入有法,不知对待空,假立。所以他说:「先定有何法,而有燃可燃?」先有何法都不成燃可燃。
 
「若因可燃燃  则燃成复成
 
是为可燃中  则为无有燃」
 
「若因可燃燃」,这个大家要注意到。上面一偈也是「若因可燃燃」,这一偈他也讲「若因可燃燃」,两个意思不同,大家分不清就糊涂了。这个毛病可能它没有标点符号,所以产生这个误会。
 
这一偈的「若因可燃燃」,他的意思是说:如果说先有可燃再生燃,叫因可燃而燃,这个是破外道的。「则燃成复成」,那么说,因为可燃而有燃的话,那火成了再成。因为我们知道,你说火和可燃差异嘛!一定是可燃以外有火啊!你的意思要是说因为可燃的薪才有火,那个火先自己有而后因为可燃再有,所以成复成。
 
这一个差一点,是什么呢?可能当时没有标点符号,翻译的人可能一时大意。因为下半偈讲「是为可燃中,则为无有燃」。他的原因是可燃当中没有燃烧啊!没有火啊!如果可燃中有火怎么办?买了木柴,它自己烧起来,那不得了啦!
 
可燃中没有火,一定藉可燃而产生火,是对待的,实际上是空的。你说先有火和可燃分离,那就不对了,可燃中没火嘛!
 
下一偈他讲出来了:
 
「若法因待成  是法还成待
 
今则无因待  亦无所成法」
 
这一偈他说出对待空。假使说燃烧这个法因待而成,因薪待薪而有火,因火待火而有可燃,就是因待成。「是法还成待」,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因待、对待而空的。对待无自性,火不自燃,因可燃而燃,火没有自性。可燃没有燃,待火而燃,所以木柴没有燃烧自性,这个燃烧是因待而成的。既然燃烧因待而成,燃烧这个法「还成待」,还是无自性。
 
大家懂这个道理吗?燃烧,火因待薪而烧,薪因待火而烧,成就燃烧的法。既然燃烧的法,因待而成的,因待是无自性啊!所以燃烧还归于无自性。
 
「今则无因待,亦无所成法。」这是直接呵破他的错误。你说燃可燃差异,不成因待了。没有因待,也就没有燃烧这个法。
 
这里头大家要懂这个道理,龙树菩萨根据什么说这个道理破他的?因待这个法,没有先后共。外人执着有先后共,堕于有法,所以被破。
 
先有火不成功,不待薪那有火?先有可燃不成功,不待火那有可燃?如果说同时也有火也有可燃,不成。不成因待那有火?那有可燃?那个时候还是薪啊!没有东西去烧这个薪嘛!所以他说「今则无因待」。因待是假,假有。假有就是空,空才成为假有。没有因待的话,也没有所成假有的法。
 
我们看下面:
 
「若法有待成  未成云何待
 
若成已有待  成已何用待」
 
「若法有待成」,对待而成的。假使说燃烧这个法,对待而成。「未成云何待?」这个法没有成,怎么会对待呢?这是他先说道理。下一偈就申论了。「若成已有待」,如果说这个法成了以后有对待。「成已何用待?」既然成功了何必对待?这是龙树菩萨先立基础。下一偈就破了。
 
我们如果说,燃烧是因为火和薪对待而成立,那火没有燃烧的时候,怎么有对待呢?这是上半偈。
 
你如果说,若成已有待,成了以后有对待。既然成了燃烧,何必再对待呢?
 
这是讲对待是空的,不能着于有法啊!下面一偈就破了。
 
「因可燃无燃  不因亦无燃
 
因燃无可燃  不因无可燃」
 
「因可燃无燃」,因为可燃,没有燃烧。什么原因呢?可燃已经成了,怎么会再有燃烧呢?这就是「成已何用待?」
 
「不因亦无燃」,不因为可燃,也没有燃烧。不对待可燃,怎么会有火的燃烧?这个道理是讲什么呢?「未成云何待?」
 
大家仔细看,看他的文,切实理会。都看懂了吗?你如理思惟。
 
「因可燃无燃」,先有可燃,可燃已成,没有燃烧。没有火,不成对待嘛!因为可燃已经有了嘛!就是那个「成已何用待?」
 
「不因亦无燃」,没有可燃,也没有燃烧,那就「未成云何待?」
 
大家好好思惟,看出来了吗?这半偈了解了以后,下半偈就好懂了。
 
「因燃无可燃」,因燃,先有燃了,先有火了,没有可燃。因为不对待可燃,没有火嘛!你现在因燃说有火,「成已何用待?」
 
「不因无可燃」,不因火,也没有可燃,「未成云何待?」看出来了吗?
 
我再讲一偈。
 
我们可以看出来,龙树菩萨他的思惟特别微细。所以龙树菩萨一出,一切外人被伏,都被破。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才发现他的思惟太微细了。
 
「燃不余处来  燃处亦无燃
 
可燃亦如是  余如去来说」
 
「燃不余处来,燃处亦无燃。」这一偈讲对待空,燃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空没有来处,所以说「燃不余处来」。
 
「燃处亦无燃」,燃烧的地方也没有燃烧。因为什么原因呢?燃烧这个法对待空。
 
「可燃亦如是」,可燃也是,可燃不余处来,对待而生,对待空的。可燃处也没有可燃,它对待空的嘛!没有自性。
 
「余如去来说」。︿去来品﹀说过,︿去来品﹀就说对待空。譬如说:「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他这里少了一个字,他是说,已去无有去「法」,未去也无去「法」,离开已去未去呢,去时也无去「法」。因为什么原因呢?法是对待空嘛!无自性啊!所以我在︿去来品﹀就说过。
 
好!我要休息了,下课。
 
我们继续看︿燃可燃品﹀,燃是火,火烧叫燃,可燃是薪。两个因待而生,因待而生,也就是因缘而生。以火的因缘,薪才叫可燃;以可燃的因缘,火才叫燃。
 
如果没有火,可燃不成。没有火,可燃仅仅是叫薪。如果没有可燃的因缘,火根本没有。这是原则我们要晓得的。
 
不可能有火没有可燃,如果没有可燃,那里有火?也不可能有可燃没有燃,如果有可燃没有火的话,那仅仅是木柴啊!所以它是因待而生,因待而生就是因缘所生法。
 
现在我们看他的偈:
 
「可燃即非燃  离可燃无燃
 
燃无有可燃  燃中无可燃
 
可燃中无燃」
 
「可燃即非燃,离可燃无燃。」外人主张,燃与可燃异,燃与可燃有分别、差异,所以燃能至可燃。
 
论主就说了,如果燃与可燃有差异,「可燃即非燃」,可燃不是燃。如果可燃不是燃的话,那里有燃?因为可燃以外没有燃嘛!离开木柴那有火?那有火烧?所以「离可燃无燃」。
 
譬如说海里的浪,浪是因水而成,水不可见,因浪而见。可燃好比是浪,燃好比是水。照你的说法,浪就不是水。如果浪不是水,那浪从那儿来的?因为浪以外不可能另有水,它是因缘生法嘛!
 
如果你说可燃本身,生燃火烧,可是离开可燃,没有燃。譬如说你们烧火煮饭,离开木柴那有火?所以「离可燃无燃」。这里是破他燃与可燃差异。
 
下半偈「燃无有可燃」,如果燃和可燃差异的话,燃没有可燃,以外不可能有可燃。离开火,它叫木柴啊!不能叫可燃啊,它们因待而生的嘛!
 
「燃无有可燃,燃中无可燃。」燃火,火的本身没有木柴。所以你说燃与可燃异,燃能至可燃,不对!不能单独存在,依他而起,这就是因缘所生法。
 
这一颂,我们看他的意思到此地为止了,意思已经完了。可是根据《大正藏》它有五句,下面还一句「可燃中无燃」。吉藏大师《中观论疏》,没有这一句。我们仔细观察起来,《大正藏》可能大意了。他采取这一句的意思,可能「燃中无可燃,可燃中无燃」对待而立的。其实这一句多余,可能是没有。不过我们有这个疑惑,不敢决定,才把它列上。因为我们是凡夫嘛!假使我们一更改,更改错的话,误众生。
 
根据我们研究起来,这一偈「可燃即非燃,离可燃无燃。燃无有可燃,燃中无可燃。」已经完毕了,可能《大正藏》大意。这个错误,可能是排版时错误,也可能编的时候错误,我们大家作个参考。
 
「以燃可燃法  说受受者法
 
及以说瓶衣  一切等诸法」
 
燃和可燃是因待而生,就是因缘而生。因缘生法分两方面讲:因缘生法没有自性。如果有自性,不必等待因缘生。既然没有自性就空,空没有自性才能容纳因缘生。因缘生所现的法,假。既然假的,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
 
所以说起来,空就是假,假就是空。空的,我们叫法性;假的叫法相。约法性讲,是空。空就是假,所以这个空不归断灭。约法相讲,一切法相是假,假就没有自性,没有自性就空,所以不堕常边。不堕常边,不堕断边,称为中道。
 
如果约性宗讲,说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中道。约相宗讲,是假,假就是无性,所以假而非假,非假而假,也是中道。
 
我讲了这么多,大家听明白了没有?
 
「以燃可燃法」,燃可燃是因缘法。「说受受者法」,受是我,受者是五阴,这是根据︿本住品﹀下来的。
 
所以我们看《中论》,它各品都有脉络。我们按照世间法讲的话,《中论》虽然算是有二十七品,有其逻辑性,有其一贯性。逻辑性就是一品跟着一品下来的。一贯性就是说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和《心经》说的色即空,空即色,一个道理。所以说三论宗,我们说它根据般若嘛!
 
受受者也是因缘相生,因待而有。︿本住品﹀讲过嘛:「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受,谁有如是事?是则名本住。」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谁有这个事情啊?我有啊!苦受乐受,谁受?我受啊!这个「我」就是本住。这个本住,这个我,先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有,先于苦乐诸受而有,所以他称为神我。这是外道的观念。
 
可是我们知道,受和受者因待而有,依他而起,是因缘生法。受者那个五阴,是因为我而有的。我是因为五阴身心而有的,不能脱离。如果离开五阴身心、苦乐受,那里有我啊?如果离开我,谁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谁受苦乐诸受?它因缘,因待而成。所以他说:「以燃可燃法,说受受者法。」都是依他起。依他起是唯识的名词,就是因缘生。
 
「及以说瓶衣」,瓶和衣也是一样。瓶是泥巴烧的,瓶没有,是以泥巴的因缘而有。泥巴也没有,是以瓶的因缘而有。不以瓶的因缘,它仅仅叫泥巴,不能叫瓶。衣,是布织成的,布是线织成的。衣是以线的因缘而有,线的因缘以衣的因缘而成为衣,才能披在身上。如果不以衣的因缘,没有衣啊!你们大家穿衣服,谁披线来?
 
这么说起来,它有两种法:线的因缘变成衣,现法是衣的法相,假的。衣既然是假的了,空的。
 
「一切等诸法」,不但瓶和衣是如此,一切诸法也是这个样。
 
我们先来看一看。我面前的讲台,有没有?我说它是空,你们谁说它是有的?讲台是木头做成的,如果讲台不空,没有木头,还有讲台。它以木头现的讲台相,这个相是假的,因为它空的嘛!知道它空就知道它假了。讲台是不是空的?没有木头,就没有讲台。可是现的讲台相,我坐在讲台后面,这个相是假的。假就是空,空就是假。
 
再譬如我们讲堂。讲堂有没有?讲堂是空的,因为讲堂是钢筋、水泥做成的嘛!如果讲堂不空,没有钢筋、水泥,应该还有讲堂,那你拿讲堂我看一看。既然讲堂空,钢筋、水泥现的假相,就是假的。假就是空,空就是假。
 
再看外边的山。山是沙石、花草、树木组成的。因缘所生,那山就是空的。如果山不空,没有沙石、花草、树木还有山,那个山在那里?所以山是空的。山是空的,沙石、花草、树木现的相,假的。
 
大的讲完了,再讲小的。原子是空的,原子是电子的因缘组成的。如果原子不空,没有电子,应该还有原子。既然原子是空的,电子现的相是假的,我们称为原子,仅仅有名字,没有事实。
 
大家懂了吗?你好好思考思考。如果能想出一法离开这个原则,你告诉我。谁想到了?
 
没有一法不是空即假、假即空。所以一切诸法也是一样,不单瓶和衣如此。
 
我休息休息……趁这个机会,你们可以思考思考。
 
既然是空,所现的相是假,怎么会有这个假呢?「假」,华严宗讲唯心回转,都是我们心现的相,唯识宗讲唯识所现。不相信你们想一想,你看到我这个讲台,那儿来的?你的心变现的,唯识就说识所现的。
 
一切假相,我们深深体会到,它有一个共同点─无常。不相信,放眼看,你所看到的东西都是无常的。譬如说桌子,一秒钟一秒钟变坏。人,一秒钟一秒钟变老。这是它的差异性。
 
一切法性,它的性都是空的。桌子没有啊!你面前的桌子,如果没有木材,没有铁腿,它是空的。有木材有铁腿,假的啊!无常的。你们体会到这一点吗?
 
讲到这儿了,我说一点。你不要贪恋,你现在的一切都是无常的。贪恋有一个结果││自食恶果。如果看透他这一切空的,自然不会贪恋了,那叫大乘。体会到无常,是小乘。
 
我们再看最后一偈:
 
「若人说有我  诸法各异相
 
当知如是人  不得佛法味」
 
这是还应︿本住品﹀的开始。所以我们就知道,这一品︿燃可燃品﹀,是从︿本住品﹀下来的。如果有人说有我,他不得佛法味。
 
︿本住品﹀外道就说过了:「眼耳等诸根,苦乐等诸受,谁有如是事?」我有啊!这︿本住品﹀说的,外道所说。
 
所以要是有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比如你说本住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能看不能听,耳能听不能闻,鼻能闻不能说,舌能说不能想,六根各差异,那么说应该有很多个我了。你所说的神我是一个嘛!那么说应该有六个了。所以说:「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相宗就是差异,性宗就是同。异而同,同而异。那么说起来,我们仔细研究起来,你说有我,不对,无我也不对。
 
不相信我们看一看。「我」能够思惟有作用,对不对?这么说起来,如果说我有思惟有作用,不对!无思惟无作用也不对。偏边了!常断二边。
 
如果说我有思惟有作用,思惟作用是无常的,是不是?你说我是无常的吗?我活着,十岁是我,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还是我。死了以后,轮回六道还有我啊!所以无常不对,唯识宗说那是第七识。
 
你要是说常也不对,常就无思惟、无作用,就常了。可是无思惟、无作用,断灭,形如龟毛兔角,没有,还不对吧!
 
谁设个方便说出它的办法,怎么不常也不断?你们有没有人想到啊?
 
随缘就是无性,无性没有思惟没有作用。无性就是随缘,随缘就有思惟有作用。是不是?所以无性随缘说我,随缘无性说无我。随缘无性说无我,无我而非断;无性随缘说我,我而非常││这样才得佛法味。
 
他这里说:「若人说有我,诸法各异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从有我边破。
 
如果我们给他加一个颂:「若人说无我,诸法是空相。当知如是人,不得佛法味。」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那才对啊!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下课!

 

--------------------------------------------------------------------------------------------------------------------

扩展阅读:

智谕法师佛教文集

智谕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 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你在六道轮回,身心不自在,身心都在受苦。怎样能够拔除这个根本的忧苦?唯有佛法。佛法帮助我们觉悟,所以佛教学的目的,通常讲了两句话,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六道轮回的苦是从迷惑颠倒来的,觉悟之后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出离了。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财布施、法布施,总不出这两种。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乃至于历代的祖师大德,对于一切众生,不就是财、法两种布施吗?如果我们放弃财、法二施,你就不是佛弟子,你就不是一个学佛的人。学佛的人,一定要学佛财法二施,为众生作施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