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长老与弟子正心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采问答
2014/9/3   热度:359
正心:师父,中国传统文化应如何弘扬以适应当今社会? -------------------------------------------------------------------------------------------------------------------- 扩展阅读: 更多惟贤法师佛教问答 惟贤法现佛教文集 惟贤法师佛学讲座视频在线观看下载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http://www.fjdh.com/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
按:2009年10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某大学老师、儒学博士后正心前往重庆,拜见惟贤长老,并就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问题请益,于是,便有了如下的精彩问答。
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点,主要讲德行,读书要明理。理是什么?内心的智慧和仁爱,启发“仁、义、礼、智、信”,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如何弘扬呢?那就把形式上受封建思想影响的那一套去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倡修心与仁爱,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就可以适应当今社会。
比如说今天的人崇尚物质,崇尚自然科学,那就用传统文化使科学达到正确的运用,服务社会,不危害社会。中国现在受西方思潮思想影响,人人趋向于物质、物欲,为了满足贪欲,尔虞我诈,不择手段,造成社会污染、环境污染等诸多污染,必须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使科学走上正确道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才能双丰收,达到真正两条腿走路。
正心:对于传统文化,体和用一定要处理好?
师:是的。体方面,应该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用方面,可以接受西方科学,取长补短,取别人的长补自己的短,不然科学方面老是赶不上西方国家,就受欺负。这就需要一种发动力,“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是做事的发端和归宿,没有了诚就不能成就事物。诚是“物”的发动力,就是一种至诚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很重要。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这个力量。没有诚,就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正心:那个“诚”是不是就是真心?
师:不是,是一种达到“真心”的精神力量。佛家的“真心”代表如来的法身,其本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宋儒朱子倡导“主敬存诚 ”,内心要恭敬,对天地、父母、师长都要恭敬,要有“敬”心,另外心的发动力量要诚,专诚,至诚,有这个“诚”的心力就会发动物质的变化,《中庸》说:“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正心:我们普通人专心致志的“诚”和圣者的“诚”有什么区别?
师:有世间道和出世间道的区别。凡夫的诚有我执在,没有破我,没有达到空,圣者的诚已经达到无我境界,超越时空,有大力量。《中庸》所讲的“诚”是世间道,无论怎么讲,还是我、我执没有打破。出世间道的诚打破我、我执,这个“诚”覆盖天地,涵盖乾坤,超越时空,这个境界就不同了。
正心:那么俗人的诚就是假“诚”,圣人的诚才是真“诚”?
师:哈哈,真假不能这样分。这个道理有好几种,有世间道理,这是相对的;有出世间道理,这是超越相对的,法尔如是。世间道理合乎世间情理,合乎世间传统,这都是世俗人的“诚”,这是没有破我的,有我,家庭我,社会我,国家我。圣人的诚打破我以后,那个“诚”所发的原动力,就与世间的诚不同了。这个力量尽虚空遍法界,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超越时空。世间虽然也讲诚,讲仁,但仍没有断我执,还是痛苦的根源、生死的根源。圣人的诚就不是这样,“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那个诚,平等平等,无有高下,广大无边。
正心:那么,北宋张载讲“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是个什么境界?
师:这是世间圣人讲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人民是我的同胞,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一体。这是天人思想、天人境界。世间圣贤就是这个境界。所以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个是非常好的。治国平天下靠这个,至于要度众生,打破我执还差得很远,赶不上出世圣人。这是有区别的。
正心:佛教不是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吗?那么“佛是宇宙,宇宙是佛”,难道不是万物与我共生吗?
师:不是。那还是在时空范围内,心物对立,空间、时间是相对对立的,没有超越时空,超越时空那个境界不同。
正心:“宇宙是佛,佛是宇宙”不是佛教中究竟的话?
师:不是。什么叫宇宙?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时空范围之内。佛的境界是超越时空的,不能以时空来限定。时空有变化,佛的境界没有变化。真如境界哪有变化?这是不能相比的。
正心:如何理解“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师: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一朵花不是孤立的,它与水土、人工、阳光、土壤皆有关系,缘缘结合才有花的存在,从缘起法就见到整个世界是一体的。我的存在,不能离开士农工商学兵,而士农工商学兵的存在,又离不开另外的士农工商学兵。整个世界是缘缘无尽的,叫一花一世界。明白这个道理之后,一叶一如来,就可以见到空性,如来是空性嘛,才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缘起性空,这是佛教的宇宙观,也是人生观、价值观。所谓价值者就是人对人要慈悲,救苦救难,才有价值。创造这个价值,就是真正的人生观。
正心: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自在之物,用佛家的智慧怎么破?
师:他那个自在之物,是佛教要破的,数论中叫神我,在他们哲学之中就是宇宙的上帝,就叫自在之物,这恰恰是佛家要破的。他到那个境界是不可知论,康德就是不可知论者。可以否认,可以承认,就是这个自在之物的境界。康德有三本书:《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对于所谓的彼岸世界,他认为不可知。他反对神权,但也不是彻底反对,只能说不可知,既不否定,也不肯定。
正心:先秦诸子像法家韩非子能不能称为圣人?
师:法家主要是制造恶刑的,不是从提倡德行着手。战国时期商鞅学法家,商鞅变法嘛,结果遭到因果报应,死于自己的法,五马分尸。所以要提高德性。以法治国,以政治国是勉强的东西,最终要以德治国。人人激发德性,自然遵守法律,遵守政策制度,假若没有德行的话,你强制他,但强制不了他的心,他可以一进宫,二进宫,三进宫,他不怕。这是德治的好处。现在中央提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这很好,这样下去就可以达到和谐。
正心:墨子呢?
师:墨子不能说圣只能说贤。孔子是圣,孟子是亚圣。
正心:为啥孔子称为圣,墨子称为贤,高下比较在哪里?
师:“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但兼爱是有范围的。孔子讲“泛爱众而亲仁”,万物一体,他达到这个境界,就要高一层。孟子是亚圣,次于孔子,是发挥孔子的仁义。
正心:如何理解“知行合一”呢?
师: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的。这有他的进步性。王阳明是修禅的,在佛法来讲,行解相应就是知行合一,那就要实际行动,不是分开的。“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行解不能分开,就是这个道理。王阳明其实是外儒内佛,外面披着儒学外衣,内心里面修的是禅宗,才有很高的境界。
正心:据我浅薄的了解,现在国内对王阳明提出的“心学”研究少一些,而对日本人影响很大。
师:这是日本的长处。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鉴真和尚六次东渡把中国文化传过去,日本人得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日本人很有中国文化的传统,对人彬彬有礼,在家里也是如此,有次序,有尊卑,老人不上座,儿孙不能上座。
改革开放以后,日本文化界组织的代表团到了中国宝光寺,中方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你们民穷财尽,为什么发展那么快?二十年以后科学那么进步?他说:“我们得力于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我们日本人的宝典。我们实行佛教的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四摄法组织我们的社会,改造我们的制度,因此大家心团结一致,增加了和合力量,所以科学也发达起来了。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原子弹炸到广岛、长崎,当时天皇就下令:全国人颂《金刚经》来挽救我们的国家。这就保持了我们国家的元气、命脉。”
正心:真是不可思议!儒释道三家的圣人境界有何不同呢?
师:虽然都是讲善,讲智慧,但层次还是有点区别。“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虽然都通向无为法,但这个贤圣有世间的,有出世间的,有修道的,有没修道的,有这个层次的差别。就世间圣人来说,我执在,不是人我,就是法我。到阿罗汉境界都只除去了人我,还有法我。到了菩萨境界,人、法双亡,到佛的境界才圆满,这是有层次的。修为不同,境界就不同。总的来讲,修善是个基础,有这个基础才修得上去。万丈高楼从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基房子就修不上去,或者像豆腐渣工程时间不长就垮了。
正心:听师父的开示,如沐春风,有机缘的话,我愿意在弘扬佛法方面做点事情。
师:发愿好,但要修学并重,不但学,还要修。这样子才能达到弘扬佛法的目标。我从《王安石全书》那个年谱里看到,有一次王安石病了,他女婿和他夫人在旁边,他说了几句话很重要,“夫妇之缘偶合尔,不须他念,巧为善而已”,夫妇的缘是偶合的,最终要分别的,不要其他的念头想多了,要努力为善。他的女婿叫叶陶,是很有学问的,他把叶陶的手拉住说:“你聪明,但是你聪明到世学书之上,宜博读佛书,广读佛书,不然你一辈子枉用你的精力,佛书和普通书有天壤之别。”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他还打了个譬比,说“普通书如粪土,不宜多专,要多读佛书”。王安石很有智慧呀!
正心:师父之言,智慧极高,契理对机,当是对我们的当头棒喝。此外,我想到禅宗有个公案,百丈的弟子香严禅师很聪明,读了很多书,百丈死后就到大师兄沩山处学禅,沩山给他话头:父母未生前,你的本来面目怎样?香严翻遍所有的书都找不到答案,希望沩山道破,但沩山没有说。他一气之下烧掉自己身边所有的文字,辞别沩山,云游天下,后在南阳国师慧忠禅师的墓边筑庐定居,有一次偶然抛出一块瓦砾,击中了竹子,清脆的一声,使得香严顿然大悟!怎么理解这个公案呢?
答:香严尽管聪明,读书多,能够问一答十,问十答百,但只是偏重于闻,专门偏重于闻还是不行,还是有障碍,文字障碍。佛法讲悟,讲实证,你没有实证就不能悟,悟中境界靠修,不修也不行。他后来云游天下其实是在实修,机缘成熟就开悟。所以佛法着重闻思修结合,就是这个道理。闻不如思,思不如修,由闻思修后,才能实证,才有悟的境界。这个光靠说说是不行的,说食数宝,不解决问题。
正心:香严悟到的是实相还是道理?如何体悟明心见性?
师:当然是悟实相,诸法实相。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成正觉嘛。明星现,心打开,就悟了,悟道。这个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明心见性有个过程,开悟要随机。没走出来以前呢是捂着的,黑漆桶,走出来以后就悟了。本来是谁?自己也找不到本来是谁,就像达摩问慧可一样:你的心在哪里?觅心了不可得,就得道了。心不是个物质的东西,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东南西北,广大无边。你找吧!你去哪里找?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就是心。
正心:我枉读几十年的书,师父的开示使我茅塞顿开,厘清了儒释道三家的关系,明白了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和目标,深感师父的法乳深恩!
师:你呀看的书不少,提了很多问题,很有智慧。希望能解行并重,学与修结合,学就是学习经典,多读经典,多闻熏习。修就是要有定有慧,修止观,结合各种功夫忏悔、礼拜、赞叹、发愿、回向,修持悲心,在实际行动上救苦救难,就可逐步达到悟的境界,真正转识成智。希望你好好努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担起来!
正心:感恩师父!弟子谨记。
(录音整理:正学;文字编辑:正根)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学佛目的何在?就是要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轮回太苦了,你还愿意天天再受苦吗?天天再受罪吗?所以我们学佛,要给自己定个标准。最简单的方法是念佛,每天念一万声、两万声、十万声等。为什么要念这么多?因为不念佛你就会念妄想,就会念分别执着,那就是是非人我,这些果报都是在三途六道。我们既然尝到三途六道的苦头,就要一心一意想摆脱它,有地方好去,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