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虚空打破明心地 禅的境界


2014/9/3    热度:511   

 

        四禅的境界
  
  参禅的过程好象读书一样,由小学进中学,进大学,进研究所,经过这四个阶段才能获得博士学位。参禅这个法门,亦复如是,分为四个步骤,也就是四禅的境界。简略述之如下:
  
  初禅名为离生喜乐地。就是离开众生的关系,得到另外一种快乐。此非凡夫所得的快乐,而是在自性功夫里边。到初禅定中,呼吸停止;外边呼吸停止,内边呼吸活动起来,好象冬眠一样的道理,不再赘言。这时,心清如水,明如镜,照了自性的本体,而知道自己在打坐。
  
  二禅名为定生喜乐地。在定中出生一种无比的快乐,所谓「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得到这种快乐,不知道饥饿,所以可以多日不食不饮,没有关系,但是不可执着。如一执着,前功尽弃,即入魔境,吾人不可不谨慎。二禅的境界,在定中不但呼吸停止,而且脉搏也停止。出定时,又恢复正常。
  
  三禅名为离喜妙乐地,就是离开二禅之欢喜,得到妙不可言的快乐,觉得一切都是佛法,一切都是快乐。三禅的境界,在定中呼吸脉搏停止,意念也停止。这时候,不念善、不念恶,不念是、不念非,也就是一念不生,但不要认为了不起。这仅是一个过程而已,离生死还有十万八千里。
  
  四禅名为舍念清净地。在此境界连快乐的念也没有了,已把它舍弃,而到达清净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是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地步。到了四禅,乃是参禅功夫所必经之路,没有什么不得了,不要误认是证果。如果这样想,就和无闻比丘犯同样的错误,而堕地狱。
  
  四禅的境界还是凡夫的地位,如果精进向前,证到五不还天的境界,才是证得圣人的地位。但此位尚未了生死,非得超出三界,才能了生脱死。这一点要弄清楚,不可混为一谈。
  
  证初果罗汉,不但在定中没有妄念,就是在行住坐卧中没有妄想,也没有执着。到初果的境界,还有七番生死。并不是证到初果,就入涅槃,只是断了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而已。到初果时,无论见到什么境界也不动其心,所谓「对境无心」,只有道心,专一修禅。外边境界如何庄严,如何美好,或者是美女,或者是俊男,也不动摇其心。这时候不贪财,不贪色,不贪名,不贪食,也不贪睡,一切无所谓。到这种境界,才可以说是证果。证初果的罗汉,走路没有声音,因为脚离开地面约有寸高。为什么?证果人心怀慈悲,深恐踩死小虫等,所以在虚空走路。
  
  太虚合一豁然贯通
  
  在禅堂里用功修行,修到上不知有天,中不知有人,下不知有地;天地人都没有了,东西南北也忘了。这时候,一念不生,就全体现;全体大用,你都会得到。整天打妄想的话,功夫就不会相应,所以要用功到一念不生,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行、住、坐、卧都不知道,这时候,所谓「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这时的你,就和太虚合而为一,能和太虚合而为一,才能豁然贯通,忽然明白过来,这就是顿悟的境界。
  
  顿悟是平时用功,用到相应才能豁然开悟;如果平时不用功,就不会有顿悟。好象小孩子出生之后,天天被熏习,到时候就会说话,他说第一句话的时候,好比开了悟。到时候就会走路,当他迈第一步的时候,也好象开了悟。他怎样迈第一步呢?因为天天看大人走路,在这种环境熏习之下,自然而然地会走路。我们用功也是这样,今天用功,明天用功,用来用去,功夫相应了,一念不生,没有妄想,就会开悟。
  
  这种开悟,或者是今生天天用功修行,时时用功修行,等到功夫成熟时,便开悟了,这是今生用功开悟。这时,有人说,「我看见一个人,他根本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到禅堂不久就开悟了。这是什么道理?」这种情形是特殊的。今生他虽然没有用功修行,可是他在前生是用功修行;不但修行,而且还是时时刻刻在修行,不过,只差一点点没有开悟,等到今生他遇到这种境界就开悟了。
  
  顿悟虽然是即刻开悟,但仍须靠前生所栽培的善根。好象种田一样,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才能收获。如果在春天不下种子,到秋天怎能收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修道人也是这样,无论开悟或没有开悟,都应该勇猛精进,努力向前,希望在最后一秒钟得到收获,认识本来面目。
  
  坐禅不要求神通
  
  坐禅不要求神通,或求什么效果。首先要把身体收拾干净,没有一切疾病。这样,则任何邪气都不能侵入你的范围。你若能常有一股浩然正气,顶天立地,就自然而然能生正知正见,而所行所作,皆不会不合理,这就是坐禅的好处。
  
  你的心境,能时刻波浪不起,无烦无恼,无是无非,无人无我,在这儿这样的用功,这即为坐禅之效果。至于参禅的功效,你自己可以去体验。你可以回光返照,问问自己,「我是否还像坐禅之前那么馋嘴?是否还是像以往那样爱慕虚荣?有没有把不正当的习气毛病改了?若遇到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是不是还是生出烦恼?」假若答案是「是」,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坐禅就没有什么进步。假若你能把以前的习气毛病减轻了,在修行功夫上便有点好消息。
  
  你可以自我检讨﹕
  
  (一﹚拿吃东西来说吧!假如你能够将好的、不好的食物,一样吃下去,馋食鬼就会被你撵跑了。
  
  (二﹚做事﹕是否凡是对我有利益的事情,我就去做,对我没有利益的事情我就不去做呢?我是否很懒惰、茍且偷安呢?若是这样,你的禅定功夫没有进步。若能改之,凡是对人有利益的事,我都愿意去做,关注为众人服务,对自己小范围的事,却不甚去注意。你若能如此,则可以把懒鬼撵跑。
  
  (三﹚假若你能一天比一天精神,不是昏昏欲睡,这样你就能把睡鬼撵跑了。
  
  你能把馋鬼、懒鬼、睡鬼都撵跑了,这便是坐禅的初步功夫。这么一来,你的精神、气质必定与从前大有不同,大变活人,所谓「同一间庙,但不同一个神」。也可以说「同一间庙,但不同一个鬼」;从前是鬼王,现在是菩萨。或者你从前心肠很毒辣,但现在你发菩萨心肠。
  
  魔力令你生退心
  
  各位要知道!修道不是容易的事,你想修道,就会有魔来。这种魔不是从一个地方来的,而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有的是病魔,有的是烦恼魔,有的是天魔,有的是人魔,有的是鬼魔,有的是妖魔。魔是从你不认识的地方来的,令你道心不坚固,令你修行不进步,他们用种种方法来诱惑你,威胁你,令你生退转心,令你无定力而退失道心。
  
  境界是假是真
  
  坐禅到了相当程度时,就有魔来考验你的道力如何,或者化现为美貌的男女来引诱你。你不动心便过关,如果动心就堕落,这是紧要的关头,切记切记!「一失足成千古恨!」境界来考验我们修道人,我们也要考验境界是假是真。用什么方法呢?这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念「阿弥陀佛」,一心不乱、一念不生地念。是假的境界,便会慢慢消失了;是真的境界,越念便越清楚。坐禅人不明白这个方法,有许多人走火入魔,丧失道业;又有许多人认为自己入了魔,而放弃开悟的机会。
  
  修道就有魔
  
  在我年轻的时候,听人说「修道就有魔。」我不相信,还骄慢地说,「什么魔我都不怕,妖魔鬼怪我都不生恐惧心!」自己以为没有什么关系,哪知道没有多久魔果然来了。什么魔呢?病魔。这场大病害得我七、八天人事不省,什么也不知道。当时自己知道功夫不够,所以经不起考验;妖魔鬼怪、天魔外道我都不怕,就怕病魔,还是降伏不了,还是忍受不了。所以修道人,不能说自满的话,说自己什么都不怕。如果你自满,麻烦就来了。
  
  那么修道人要怎样呢?要用战战兢兢的心情来修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时时刻刻要谨慎,要注意,提高警觉,这样才可以修道。一言以蔽之,「少说话,多打坐。」这是修道的基本大法。
  
  见事省事出世间
  
  修道人的道业有所成就,是谁帮助的呢?就是魔来帮助的。好象一把利刀,是在石头上磨利的;修道人开了智慧光,也就是魔来帮助你开的。这个魔,应该把他当做护法看,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
  
  有定力不怕魔
  
  你若能觉悟,对境能明白,这就是超出世界;你若不能觉悟,遇着事就迷了,就会堕入地狱。所以修道人不怕有魔,只怕没有定力。魔是来帮助你,考验你,来看你有没有功夫?有没有定力?你要是有功夫、有定力,无论什么样的魔,也不能动摇你。
  
  不紧不慢才成功
  
  坐禅用功不可太猛,也不可不猛;太猛就是太过,不猛就是不及。修道是修中道,也不太过,也不不及,所谓「紧了绷,慢了松,不紧不慢才成功。」天天这样用功,时时这样用功,也不紧,也不慢,久而久之,功夫就相应。相应之后,就得到不可思议的境界。得到之后,不可太欢喜;没有得到,也不可太悲哀。如果太欢喜,欢喜魔就来扰乱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嘻嘻哈哈,笑的不自然。问你笑什么?不知道。不知道而笑,就是发狂,这是狂魔入体。如果忧愁过度,悲哀魔则来扰乱你的定力,令你一天到晚,哭哭啼啼,哭得不正常。问你哭什么?便说,「众生太苦啦!太可怜啦!我想度众生。」你自己度不了自己,怎样度众生?这就是悲哀魔入体的现象。
  
  不要被音声所转
  
  我们坐禅时不要被音声所转,不要随色相而转。有人修行很久,有境界了,但执着境界,这是错误。应该「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闻不见,才叫不被境界所转。
  
  不要有憎爱的心
  
  一切法皆是佛法,哪有可以欢喜的?哪有不可以欢喜的?参禅要在这个地方用功。不要有憎爱的心,要用平常心去用功。好象一池春水没有波浪,混杂的东西自然下沉于底,水就清净。参禅亦复如是;没有妄想,法身现出。这几句法很重要,希望大家按照这个道理去行,很快便会开智慧。所谓「说的是法,行的是道。」知法不去行道,那是无有是处。
  
  任何境界如如不动
  
  坐禅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境界,可以现出来。现出这个境界,无论是善的境界,是不善的境界,都不要太注意它。你太注意,就被这个境界转;你不注意它,就转这个境界。坐禅的人有的时候觉得自己犹如虚空那么大;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比一粒微尘还小;有的时候觉得自己这个身,根本就没有了,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身上很冷的,冻得忍不住;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热得也受不了;有的时候又觉得有一种境界,觉得自己这个身体比金刚更硬更坚固;有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个身体软如棉花,好象棉花这样软;有的时候,全身有一种动力,好象电推动机器一样;有的时候又觉得大放光明﹕总而言之这个境界是无穷无尽的,不过也不要着到这个境界上。
  
  你要着到这境界上就会走火入魔;你不着这个境界上它就没有事。在《楞严经》上说,任何境界你要是不作善的解释,像没有事情似的,那没有关系;你要是认为自己这个不得了了,有一个什么好的境界,这就会着魔的。你遇到一切境界,保持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定力,就能转这个境界,而不为这个境界所转。
 
 
 
宣化上人佛学文集 href="http://vod.fjdh.com/NewsDetail/141.html" style="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rgb(0, 0, 0); text-align: justify; ">

宣化上人佛教视频专题<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学佛的人,对别人要宽宏大量,对自己要严格地约束,对自己不能纵容、不能姑息。我们学佛修行,是要修自己,而不是去修别人,是要改变自己,而不是要去改变别人。我们看到许多人学佛,学到老一无所成,什么原因?他就是在这个地方搞错了,他对别人要求很苛刻,对自己很宽大。对自己放纵,德修不成,学不能进步,所以到临终后悔莫及。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