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答:远公大师之后净土法门的弘扬情况怎么样?


2014/9/6    热度:374   

自后若昙鸾[1],智者[2],道绰[3],善导[4],清凉[5],永明[6],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智者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道绰讲《净土三经》,近二百遍。善导疏《净土三经》,力劝专修。清凉疏行愿品,发挥究竟成佛之道。永明说四料简,直指即生了脱之法。自昔诸宗高人,无不归心净土,唯禅宗诸师,专务密修,殊少明阐。自永明倡导后,悉皆显垂言教,切劝修持矣。故死心新禅师[7]劝修净土文云:“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又云:“参禅人最好念佛,根机或钝,恐今生未能大悟,且假弥陀愿力,接引往生。”又云:“汝若念佛,不生净土,老僧当堕拔舌地狱。”真歇了禅师[8]净土说云:“洞下一宗,皆务密修,其故何哉。良以念佛法门,径路修行,正按大藏,接上上器,傍引中下之机。”又云:“宗门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秉志孜孜于净业者,得非净业见佛,尤简易于宗门乎。”又云:“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证入。”长芦赜禅师[9],结莲华胜会,普劝道俗,念佛往生,感普贤普慧二菩萨,梦中求入胜会,遂以二菩萨为会首。足见此法,契理契机,诸圣冥赞也。当宋太真二宗之世,省常法师[10],住持浙之昭庆,慕庐山远公之道,结净行社。而王文正公旦,首先归依,为之倡导,凡宰辅伯牧,学士大夫,称弟子而入社者,有百二十余人,其沙门有数千,而士庶则不胜计焉。后有潞公文彦博者,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入将相五十余年,官至太师,封潞国公。平生笃信佛法,晚年向道益力,专念阿弥陀佛,晨夕行坐,未尝少懈。与净严法师,于京师结十万人求生净土会,一时士大夫多从其化。有颂之者曰:“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寿至九十二,念佛而逝。元明之际,则有中峰[11],天如[12],楚石[13],妙叶[14]。或为诗歌,或为论辩,无不极阐此契理契机,彻上彻下之法。而莲池[15],幽溪[16],蕅益[17],尤为切挚诚恳者。清则梵天思齐[18],红螺彻悟[19],亦复力宏此道。其梵天《劝发菩提心文》,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鬼神。学者果能依而行之,其谁不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弥陀之弟子,作海会之良朋乎。(增广卷二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注释:[1] 昙鸾:南北朝时代提倡净土宗的高僧。[2]智者:智顗(公元538—597年), 陈、隋高僧,天台宗四祖,实际创始人。[3]道绰:隋唐时佛教净土宗高僧。俗姓卫,并州浊水(今山西文水县)人,生于北齐河清元年(562年),卒于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善导(613—681年):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唐朝专弘净土法门的一代高僧,被尊为净土宗第二代祖师。[5]清凉:清凉国师(738-839)即澄观大师,俗姓夏侯,越州山阳(今浙江绍兴)人,华严宗第四祖。历玄宗至文宗九朝被尊为国师赐号“清凉”。[6]永明:宋代永明延寿大师(904-975),净土宗第六祖。[7] 死心新禅师:宋代禅师死心悟新(1044~1115)。[8] 真歇了禅师:宋代僧清了(1089~1151),道号真歇,大振洞下宗风。著有“信心铭拈古”,作“净土说”,门人集“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一卷行世。[9] 长芦赜禅师:宋长芦宗赜禅师,襄阳人,少孤,母陈氏鞠养于舅家,及长,博通世典,二十九岁出家,深明宗要,后住长芦寺,迎母于方丈东室,劝令念佛求生净土。[10] 省常法师(959--1020):北宋著名高僧,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七代祖师。[11] 中峰:中峰禅师(1263-1323)",讳明本,号中峰。年十五,决志出家,师既单提向上,时复举扬净土,尝言:“禅者、净土之禅,净土者、禅之净土”。有怀净土诗一百八首。[12] 天如:元末名僧,讳维则,字天如。吉安(江西省)永新人。著“净土或问”,破诸疑惑,策进净业。[13] 楚石(1296-1370):明代高僧,师讳梵琦,字楚石。宁波象山朱氏子。师自幼知净土法门,清晨十念求生净土,未尝一日少懈。[14] 妙叶:元末明初,鄞江的大善知识,著《宝王三味念佛直指》。[15] 莲池(1535-1615):明代高僧,讳祩宏,字佛慧,行略云“别号莲池,志西方也”。净土宗第八祖。[16] 幽溪:明代天台宗高僧。[17] 益:明末清初高僧,净土宗第九祖。[18] 梵天思齐:省庵大师(公元1686——1734年),讳实贤,字思齐,江苏常熟人,净土宗第十一祖。[19] 红螺彻悟: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

 

更多印光法师佛教问答

--------------------------------------------------------------------------------------------------

扩展阅读:

印光大师专页

印光法师佛教文章大全

印光法师影音视频专题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修行,古大德一再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起心动念。我们回头,要从起心动念处回头,务必把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塑造成纯善的人。什么叫纯善?像佛在《十善业道经》里面所说的,菩萨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就是纯善。我们背诵经典,把经典上的教训念得很熟,这是常念善法;我们起心动念跟善法相应,这是思惟善法;我们的身语意三业无一不善,这就是观察善法。常念善法是心善,思惟善法是思想善,观察善法是行为善,务必要叫善法念念增长。末后佛还一再郑重嘱咐,“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才真正叫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这是佛菩萨的大道,我们为什么不走大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