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念佛有哪些微妙道理?


2014/9/6    热度:219   

 

问:念佛的微妙道理

答:心本来是没有念的,有念起来就乖离了心的理体。但是众生无始劫以来,习惯于妄想,不容易遣除,现在佛怜悯我们教我们念佛,是以毒攻毒、用兵止兵的无上微妙法门。

      众生学佛,有无量修行的方法,其中念佛法门是最直接、最便捷的一条路。而念佛一法又有多门,现在只要持名一法,就可以概括无量修行法门。因为持名就是持这一心,心包括千千万万修行法门,如四谛六度···。以至八万四千恒河沙数一切法门,没有不摄收在内的。

     又因为佛有无量德性,无量功能,现在只用四字名号,足以概括这一切。为什么呢?那是由於“阿弥陀佛”四字名号的全体是一心,心包含着众德:如常乐我净、本觉始觉、真如佛性、菩提涅槃···百千万的名称,都是这一名所摄,包括在这一名之中。

     持名有数种:1、明持,就是出声称念;2、默持,就是无声密念;3、半默持,就是微动唇舌念,也是咒家所说的金刚持;还有,计数和不计数持。在这些持念中,又各分事和理,不断的忆念,叫做事持;不断体究,叫做理持。

     什么是忆念呢?听到佛的名号,就经常记忆经常想念,用心称念,字字分明,前句后句,相续不断,行住坐卧,只这一念,没有第二念,也不为贪嗔烦恼等念头所杂乱。如《成就光明定意经》所说:“在环境寂寞中是一心,在众多烦恼中也是一心,甚至在称誉讪谤、利害得失、善恶等处都是一心”。这样,在事上是做到了,但在理上还没有彻透,所得到的,只是信力,因为还没有见道,所以叫做事一心。

     什么是体究呢?听到了佛的名号以后,不但经常忆念,还随念反观,体察审究,寻究根源。体究到了极点,与自本心忽然契合。这中间,还有二种分别:1、如(真如、佛性)智不二。能念心之外,没有佛为我所念,这是智外没有如。所念佛外,没有心能念于佛,这是如外没有智。既不是如,又不是智,所以只是一心。(而这一心是,心空真如,妙用无穷;虽妙用无穷,而性常空寂。译者注。)2、寂、照难思(不可思议)。若说是有,那么,能念的心,本体是空的,所念的佛,了不可得;若说没有,可是能念的心,灵灵不昧,所念的佛,历历分明;若说也有也没有,可是有念无念都不见;若说,不是有,也不是没有,但是有念无念都存在。

     不是有,所以常寂,不是没有,所以常照,不是也有也没有,不是有也不是没有,所以不寂不照,又照又寂。这一情况是言语说不清,思想搞不通的,没有办法来形容,只是一心罢了。到这里能所的情见消失了,有无的见解没有了,惟有清净本然之体,那又有什么能杂乱它呢?能见到这一真理的,叫做理一心。

    由于事是依理而起,理是从事得到显现,所以事和理是交互为用,不可偏废的。然而着于事相,能念念相继,功夫是不会白费的。相反的,执理而还没有明心,又不重视实行,这就会受到落空的祸患。

     心本不生,因缘聚合才生;心本不死,因缘离散而死。看来似乎有生死,原来并没有去来。从这里能理会到,就能生了随顺而来,死了安然而去,常寂常照,无忧无恼了。假使不能这样,便当全身放下,密密持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若是因缘还没完成,寿命还不到终了,就应加倍念佛。念佛决定会有大利益。古人说:“念佛法门是金仙氏(指佛)长生之术哩。

     生死不离一念,世间和出世间一切事事物物,意识形态,也都不离一念。现在就以这个念来念佛,那是多么切形和真实啊。如果能看破这一念的起处,那就是自性弥陀,就是祖师西来意。即使不能开悟,也能乘这一念的力往生极乐;而且这是横截生死,可以不再受轮回之苦,到了那面,见佛闻法,最后肯定是可以大悟的。

     古人教人亲近明师,求善知识,其实善知识并没有什么口传心授的秘密法门,他们只是替人解粘去缚,把本来清净心上,被五欲杂秽所污染着的东西清除掉,这就是秘密。现在只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这八个字,就是解粘去缚的秘密法门,就是出生死的堂堂大路。为什么呢?因为念念念佛,就会使垢秽念念脱落,念念松缚。所以朝念暮念,行念坐念、念念相续,自然能成三昧,更不必另有所求了。念佛法门的微妙就在这里!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门中有求不应,是因为求的人有业障。业障消不了,是由于缺乏真心真信;若以真心真信去求,就一定会有感应。天天接受佛法的熏陶,可断疑生信、忏除业障。业障现前,要懂得消业障,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后不再造。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