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谓正念?有正念之时必有正知吗?


2014/9/6    热度:154   

 

 

有四种正念,即:

身念处:对身忆持不忘;

受念处:对受忆持不忘;

心念处:对心忆持不忘;

法念处:对法忆持不忘。

因此正念就是将心安住于身、受、心、法这四种目标,对它们明记不忘失。

正念的特相(或相)是沉入目标,犹如石头沉入池中一般,而不会像漂浮在水面上的空心葫芦一样。正念将自己本身与相应的名法沉入禅修的目标。当你修行安般念时,你的正念必须沉入气息中。

正念的作用(或味)是不忘记禅修的目标;它持续不断地将心保持于目标。

正念的现状(或现起)是守护著心或守护著禅修目标,使烦恼无隙可入,因此与正念相应的心理状态不会受到烦恼压制。正念的另一种现状是使注意力与目标正面相对。

正念的近因(或足处)是对禅修目标强而稳固的想或四念处。

有四种正知,即:

有益正知:了解一项行动是否有善法之利益的智慧;

适宜正知:了解一项行动是否适合做的智慧;

行处正知:经常专注于修行止禅的智慧;四十种止禅业处都包括在内;

不痴正知:了知究竟名色法、名色法之因缘及它们无常、苦、无我三相的智慧;这包括所有的观禅。

正念通常与正知同时生起。正知就是智慧或观智。当禅修者的正念与正知都强而有力时,修行止禅与观禅就容易成功。

在禅修的过程中,正念强的时候,定力就会强。当正念与定力强的时候,正知也会强。相反地,正念弱的时候,定力就会弱。当正念与定力弱的时候,正知就无法生起。这就是为何佛陀在《谛相应.三摩地经》中开示说:

“诸比丘,你们应当培育定力。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实地了知诸法。”

由此可知,定力是正知(智慧)生起的直接因素。然而,没有正念的话定力就无法生起。这就是为何当正念与定力弱的时候正知就无法生起的理由。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慈善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普贤十愿里面,第四愿是“忏悔业障”。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很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见自己过失,不见别人过失,再能把自己的过失修正过来,这叫真修行,这就叫忏悔业障。忏悔是大小乘行门里面的总纲领,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的,都是不知道修忏悔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