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十二缘起如何理解?


2014/9/6    热度:190   

 

答:佛教的缘起论主要是以人生问题为中心来谈的。对人生问题一般说十缘起或十二缘起。十二缘起是:无明缘、行缘、识缘、名色缘、六入缘、触缘、受缘、爱缘、取缘、有缘、生缘、老死缘。

现在简单地解释一下:

(1)老死,这是观察人生的起点,老死忧悲苦恼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缘何而有老死忧悲苦恼呢?是由于有(2)生。如果没有生,则没有老死,也没有忧悲苦恼。生的条件虽有种种,但是最重要的条件是(3)有。‘有’就是存在的意思,简单地说,身口意所造的善业恶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著一种力量叫做‘有’。有了业力为缘,必然有后果的生与死。‘有’又是缘什么而起的呢?有的缘是(4)取。

取是追求执著的意思,追求色、声、香、味、触五欲,执著可爱事物为我所有,这叫做取。由于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执著,就能引发身口意三业的活动。取又以(5)爱为缘。爱的简单解释就是生命欲,它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力。

有生命欲才有追求执著,有追求执著才有种种身口意的活动而有业力的存在,招引生死之果。所以爱、取、有同是生死的因。说到这里,已经说明了惑、业、苦的因果关系。

为了进一步考察生命欲(爱)之所以发生,则必须说明(6)受、(7)触、(8)六入的关系。受是感觉,即对客观境物所起的快感(乐受)、不快感(苦受)或不苦不乐感(舍受)。由于苦乐的感觉,激发和冲动著生命的欲求。感觉来自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应,所以依存于触,触是根、境、识三者会合而有的心理活动的开始。如眼(根)对红色(境)时,红色剌激眼根,因而司掌视觉的眼识生起活动。

根境识三者会合,才发生红色的触(反应),所以触依存于六入。六入,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 是传递色、声、香、味、触、法(法,即前五种事物遗存下来的印象,是意根的物件)六境的机能。再进一步考察六入依何存在的问题,因而说到(9)名色。名色的意义前面已经讲过,即身心(色、受、想、行、识五蕴)合成的组织。

六根是依存于身心全体组织的东西,有名色所以有六入。名色又以何为缘呢?名色又依存于(10)识。识虽是名色中一部分,但是如果把名色当作认识体来看,识乃是它的中心的东西。识对境(认识物件)有总了别作用,使境增加明显,使根增长功能,使受、想、思有所领导。所以名色全体的成立,依存于识,但是识又依存于名色。

因为有境对根的刺激,和受、想、思的帮助发生,才有识的现起,识不能离开名色而独立。所以识与名色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以上所说是十缘起,如果就人们现实的活动的条件来观察,十缘起已经全面了,但如果说明生死何以无穷的原由,则又有行和无明二缘,共十二缘起。

(11)行。‘行’的意义与‘有’相同。从现在身口意造作的业来看它潜伏著引生后果的力量叫做‘有’,从现在已经成熟的果来看过去所造的业叫做‘行’。识与名色,是现在已熟的果,是依存过去的行而生起的。由于过去无始以来‘行’的反复,积习成性,隐然有种力量支配著行为,所以生死苦恼现象联绵不断。行又依存于(12)无明。

无明是对一切法缘生故生、缘灭故灭、无常、无我的真实相不认识,特别对自己身心只是因缘所生的道理不能自觉,以为其中有常住的、唯一的、作主宰的我。

由于‘我’的执著,所以对境而有乐受、苦受、舍受,而起贪嗔痴等烦恼,而造种种善恶业。所以人们的生死痛苦的本源毕竟在于无明。十二缘起归纳起来仍不外乎上面所说的惑、业、苦的关系。无明、行是过去无始以来的惑和业,招致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的苦果;爱、取、有是现在的惑和业,招致未来的生、老死的苦果。

这些都是‘有漏皆苦’一句所包括的内容,也就是四谛中苦谛和集谛的内容。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如果希望佛菩萨保佑我们升官发财,这是在搞贪嗔痴,就是在搞六道轮回。凡是正神都不接受贿赂的,更何况是佛菩萨?修念佛法门,你信心清净,阿弥陀佛保佑你,观世音菩萨保佑你。念一句阿弥陀佛,诸佛护念,护法神保佑,一切鬼神不敢靠近你身边。真正修行人,心中没有一个恶念。这样的修行人,一定得到诸佛菩萨和龙天善神的护佑。迷惑颠倒的人,心中恶念一个接一个。这样的人,善神远离,妖魔鬼怪就会跟着他。我们做错了事情,在佛门里修点供养,想佛菩萨就保佑我,赦免我的罪了,那是打妄想!佛法是破除迷信,破迷开悟,你要认真努力修学,才会得到佛菩萨的保佑。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