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教徒为什么要持戒?持戒是不是执著(著相)?
2014/9/6   热度:285
对于佛弟子为什么要持戒,个人提出几点来做说明: 1.持戒是佛弟子奉行自己的义务,也是一种责任。佛弟子远离杀生等不道德的行为而过着有道德的生活,所以持戒也是一种善行。《成实论》说:“佛弟子不为福报生人天等,亦不怖畏堕地狱等而勤持戒,但乐善法,故名清净。”优婆塞受持五戒;比丘持守两百二十七戒,必须名符其实,奉行自己的义务,才是真佛子。否则,宁愿舍戒也不要违犯世尊所制定的圣戒! 2.戒、定、慧三增上学,戒为基础,持戒能遮不善身、口业。行者由清净持戒而心不追悔;由不追悔而心生喜悦,如此则能容易地获得禅定。行者依禅定而修毗婆舍那进而证得道果。所以持戒能作圣道的基础。 3.佛陀为弟子制定戒法,并要求弟子遵守,佛陀不可能私下偷偷违犯,因为世尊没有秘密的缘故;阿罗汉尊重佛制,对于佛陀所规定的戒法宁死不犯,所以也不可能偷偷违犯,因为他们具足“无学戒”的缘故。 4.须陀洹圣者具有四法不堕恶趣,必证涅槃(四不坏证净):(1)对佛不动摇、绝对的净信。(2)对法不动摇、绝对的净信。(3)对僧伽不动摇、绝对的净信。(4)具足(圆满)无毁、无穿、无斑点、无杂色、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无执取)、令定生起的戒。依照注释书的解释,“无毁”等的意义指在家众对五戒;出家众对(波罗夷等)七戒聚没有破戒与违犯等(他们的戒在起初或末了,一条也不破),其意义和《清净道论》“戒随念”的内容相同。所以依照南传佛教的传统说法,证得初果的圣人应该不会故意犯戒才对。 5.在戒经序有一段:“如果比丘被询问到三次,记得(自知)有罪不发露者,犯故意妄语罪。世尊说故意妄语是(证道的)障碍法。”这段是在说明比丘犯了戒而没有如法忏悔,当在诵戒问清净时也不发露表白,他就犯了默然(沉默)的故意妄语罪,也就是犯了恶作罪。而这故意妄语的恶作罪会障碍什么呢?注释书上解释:“会障碍(这位比丘)证初禅等。”连小小的恶作罪都会障碍证得禅定、道果,行者岂可轻忽! 6.在《律藏》中,世尊说大海有八种不可思议法(未曾有法),其中第二种不可思议法为:“诸比丘!譬如大海有不泛滥(越岸)的常法。同样的,诸比丘!我为诸声闻(弟子)所制定的学处(戒),诸声闻(弟子)乃至有失命(生命的危险)的因缘也不会违犯的(宁死不犯)。”我们佛弟子宜应尊重圣法律,对于微小的罪过也见其怖畏,轻重等持。我们既然立志修学佛法,迈向圣道,岂有不依法奉行而能到达彼岸!诸佛、阿罗汉乃至初果圣者必定恭敬正法律,奉行戒法,我们希望向他们看齐,迈向圣道前进,则必须遵守戒律! 7.持戒有种种功德,例如:持戒能(1)不后悔,(2)得大财聚,(3)得善名称(声誉),(4)在大众中没有怖畏、羞惭,(5)临命终时不昏昧,(6)身坏命终生善天趣,(7)成为修定的依止(助缘)——容易得定,(8)证(得)涅槃的基础。还有很多功德无法在此一一列出。破戒、犯戒则有追悔等种种过失,并且有堕落恶趣、地狱的危险(过患),行者宜应深思! 8.有人认为持戒是执著(著相),修学大乘似乎不需要持戒或可以开缘,其实这是大错特错!(1)佛与阿罗汉都已经断了烦恼,没有执著,但他们必定会遵守自己的戒法。(2)持净戒是为了清净三业,做为证得圣道的助缘。岂有尊重佛法、依法奉行,就被挂上“执著(著相)”之名的道理!(3)真实修学菩萨道者,必定精勤地为圆满诸波罗蜜而努力。无论六波罗蜜或十波罗蜜都有持戒波罗蜜,岂有不注重道德、不尊重戒法而声称自己在修学菩萨道的懈怠菩萨!何况北传菩萨藏也没有这样的解释。此外,在《律藏》中,“开缘”有一定的法则(规范),没有所谓自己不愿意遵守而不去奉行称为“开缘”的道理!——摘自《嘉义新雨》(37)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清净心是好心,我们要存清净心。清净是一定没有污染,什么东西是污染?自私自利是污染,名闻利养是污染,贪嗔痴慢是污染。我们真学佛,要做到心地清净。平等心是好心,平等心是一定没有高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向乞丐托钵,对于乞丐的态度,跟对待国王的态度没有两样。佛对于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看待,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佛看一切众生看佛性,这就讲,完全看人家美好的一面。佛性是自性觉,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从这里看。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