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答:小乘佛法与大乘佛法,其差别何在?


2014/9/6    热度:370   

  如本法师答:以修证果位而论:小乘佛法修证终极果位是阿罗汉果,大乘佛法修证终极果位是佛。 大乘(梵语maha-yana)与小乘(梵语hinayana)所修持之法门,略有偏重之别,以小乘修持法门而言,著重自觉自利的一端,以苦(梵语duhkha)、空(梵语sunya)、无常(梵语anitya)、无我(梵语anatman)、五蕴、四圣谛(巴利语ariya-sacca)、十二因缘(梵语dvadasangapratitya-samutpada)、乃至三十七道品(梵语bodhi-paksika)为进修的道粮,勤修空观,断见思惑,出离三界,证一切智,成就般若德,最后成就阿罗汉果。

  小乘的二乘行者,以佛法的启示,往往厌离心较强,所谓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因此,对五欲六尘极为厌恶,隐居苦行居多,对弘法利生总是抱著随缘的态度,不会积极济世利生,悲心微薄,大多以独善其身为小乘行者的风貌。

  大乘佛法很著重悲心济世的热诚,不但自利而且还要利人,乃至自觉又要觉他,如此兼善天下的悲愿,是大乘佛法的倾向;大乘佛法以六度万行,不二法门,中道实相义谛为进修的道粮,大乘行者广修中观甚深义理,顿破无明惑,实证一切种智,成就三德,最后圆满佛道。

  大乘佛法很强调修行不离世法,若证悟世法,世法即是佛法;若佛法不能证悟,佛法即是世法;佛法不离世法,离世法求佛法,穷尽未来,佛法终不可得。因此,大乘佛法之义理著重不二法门,中观思想,比起小乘佛法要来得圆融无碍,这是大乘佛法特别偏重的一环。

 

电脑上扫描,手机上长按二维码,进入明华学佛微博,点关注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老实人容易成就: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记载一个晒蜡烛的法师,他是寺庙里的香灯师,没有念过书,也不认识字,他最大的长处是老实。一些年轻法师欺负他,六月热天,告诉他:“蜡烛要晒,不晒就长霉了。”他把蜡烛全搬到外面去晒,结果全晒化掉了。老和尚知道后叫他到阿育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他老实拜了三年,每天三千拜,开悟了。能做诗,能做偈,还能讲经说法。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