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玛噶举 第一世卡卢仁波切开示 —— 观死与无常


2014/9/3    热度:403   

你若观无常,你对生命的焦虑不安就会减少,你便能开始修善。

何谓无常?荣华富贵的结局常是财宝散尽;兴建缔造的结局常是毁亡;相聚的结局常是分离;生之结局则为死亡,一切皆悉无常。

此外,这个宇宙看似坚固,实是无常,宇宙将会依次毁于火、水、风。四季也透露了无常的道理,春季之力使土壤变得柔软及呈红棕色,并使草木抽枝发芽;但春季不能长久,夏季来临便使土壤潮湿,呈青绿色,草木之花叶欣欣向荣;秋季之来临,土壤变得坚实且呈红黄色,草木、谷稼、果实成熟;冬季来临,土壤又变得坚硬且呈灰色,草木干而脆。季节之递嬗来来往往,日月之升降亦含藏无常之理,日间光且明,夜间则黑而暗。时间也是如此,刹那刹那的消逝,增长成为分钟、小时。这无常的世界类似事件重复发生,给人一种绵绵相续不绝的印象。

一切有情,亦即这宇宙的居民,都无法免于无常。先我们而来的一切众生都死了,现在活着的将会死去,未来要来的也会死。你本身,一年比一年接近死亡,每一个月、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越来越接近死亡。你虽然勇猛,但你无法赶走死亡;你虽然健壮、身手矫捷,但你仍无法逃避死亡;你虽聪慧善辩,然而你博学的论述并无济于事。英勇的军队、无坚不摧的武器、权力、威势、巧谋、财富、美色都不能驱走死亡。当日落西山之时,谁也无法延缓或挽留它。

至于你能活多久,也是无法断定的,死亡可能在任何时候驾临于你:当你还在母胎之时,或在你出生之时,或在你正学会爬、会走之时,或在你年轻、或年老之时,随时随刻,死亡都可能降临。你死亡的时辰是无法确定的。至于你会如何死呢?你可能死于火灾、洪水、雷击、风霜雨露、地震、雪崩、倒塌的建筑物,或者死于刀兵、毒药、魔鬼、腐坏的食物等等,哪一个将是你的死因,无法得知。你的生命像巨风中的油灯,像水上的泡沫,又如草上露。

你并非很愿意或很高兴趋向死亡;相反地,你很不情愿死。你抛下了你的土地、房屋、农田、你的动产与不动产、你的亲朋好友、你的父母、子女、兄弟、姊妹、配偶,甚至你自己的身体。无力、孤单、无亲无朋的,你必须步向一个生疏的领域,那个介于死与生的可怖阶段。不论这个大去之期来得迟或速,那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今后不管你看到、听到或想到别人的死,你应想到那也有你一份。

没有人在他强壮、健康、快乐、舒适的时候想到死亡。然而当死前的痛苦来袭时,你的体力衰退了,你甚至无法起身而坐,无法弯身,健康的色泽消褪,你看来像一具死尸,你很痛苦,但无法使之减轻;医药、法会、仪式无济于事;你知道你快死了,你的痛苦与恐惧剧增,你惶恐你要抛下一切而独自离去。当你想到别人在吃他最后的一餐饭,及留下他最后遗言时,谨记:你也难逃此数。

某人一旦死亡,即使是曾经非常爱他的人,也不愿把他的尸体在家里多留一两天。每个人看了死尸都会厌恶及恐惧,葬仪社的人把它扛到屋外、埋葬在公墓中,或烧成灰,或塞进土缝中,或留给飞禽野狗。当死者的尸体被处置以后,再没有人能看见他。你应想想,你有朝一日也会有这样的下场。

当你要死的时候,唯有三宝及你的上师可作你的依怙。由于只有善业与恶业能决定我们死后到哪里去,因此,此刻是开始好好学佛的时候了。

我们的色身是由很多成分和合而成,黑白二业、父精母血、四大(注1)、空、识等等。一切和合之物皆悉无常,色身亦复如是。

在上位的人失去地位,在下位的人崛起得势;富人变穷,穷人转富;敌人变成朋友,朋友反成敌人。由于一切皆无法超越其无常之性,若将无常之物视为有常,那就是迷惑了,这样的人叫做颠倒。

如今你已获得宝贵人身,能够谈论及了解各种观念,具足种种能力,得遇修行上的师友,且了解佛法的好处,你若将此宝贵的人生因缘荒废了,你可能永远无法再度获得,任凭你经历多久的轮回生死之苦。既然你今生能活着的时间短暂得有如穿过云际的一闪阳光,发誓彻底的修学佛法吧!而且要精勤的学。

这种对于无常的观察,可以使人了悟一切和合之物皆悉无常。这个体悟更可使人去除根本的贪着,消灭情执(爱、憎等等),增加对佛法的信心,且使精进成为你的伴侣。从此你就再也不会意气消沉、倦怠,最后你将能体悟本性不生不灭的道理,并获得大手印(注2)的圆满成就。

注释:

注1 四大:地、水、火、风,其性为坚、湿、暖、动。
注2 大手印:为禅定修习及最究竟成就之法门。这种特殊教法为噶举派传承之主要修习项目。

摘录自《三乘佛法指要》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凡夫在六道轮回,为什么会轮回?酬偿业报。“你行善,你来享福;你造恶,你来受罪,你来过苦日子”,我们一生的富贵穷通,全是业力在支配,自己作不了主。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