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答:什么是种姓制度?
2014/9/6   热度:269
赵朴初答: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种姓"这个词儿是从梵语"Varza" 9p.Vazza0翻译过来的,它的原来的字义是"颜色"或"品质"。照他们的说法,肤色白的雅利安人是品质高贵的种族,深色皮肤的达罗毗荼(Dravida)族和其他土著民族是品质低贱的种族。这种制度原来是用以划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界限的。后来随着工作和职业的分化的发展,本来用以划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的种姓差别,也在雅利安人自己中间起了反映,于是有四姓(四个种姓)的划分。最高的种姓是婆罗门(Brqhmaza),是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到后来婆罗门也可以当国王);其次是刹帝利(K2atriya),是掌握军政的国王和武士阶级;其次是吠舍(Vai1ya),是商人、手工业者,也有从事农耕的农民阶级;最下的种姓是首陀罗(1[dra),是农人、牧人、仆役和奴隶。前三者是雅利安人,后者是非雅利安人。各种姓有它的世袭的职业,不许被婚姻混乱,尤其严禁首陀罗和别的种姓混乱。对首陀罗男子和别的种姓女子结合所生的混血种,特别订有法律,给予一种贱名,如首陀罗男子与婆罗门女子的混血种名为旃陀罗(Cazfqla)。他们的地位最低贱,不能与一般人接触,被称为"不可触者"。这种人世世代代操着当时认为下贱的职业,如抬死尸、屠宰、当刽子手之类。种姓制度不仅订在法律里面,而且神圣不可动摇地规定在宗教教义和教条中。在婆罗门教势力强盛的"中国"地方,种姓制度最严格。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无量光素食、护生、传统文化公众号
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懂得选择生活方式,懂得选择工作,你懂得在周边生活环境里面发心作模范、作典型,转移社会风气,令一切众生在名利里头醒悟过来,你就是佛菩萨,你是真正在教化众生!教化众生,不一定要用语言。像道源老和尚讲的真实的乞丐故事,那个乞丐就是以身作榜样,真正了不起。叫人知道一般人所讲的荣华富贵,在他觉得那不是生活、不是幸福。幸福是身心清净,无有烦恼,无有牵挂,得大自在,那是真正的幸福!这里面有大学问,几个人能懂?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所示现的生活方式,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乞丐。我们出家人叫比丘,比丘是梵语,翻成中文叫乞士。乞就是乞丐,加一个士,士是读书人,这个乞丐有学问、有道德、有修养,不是一个普通的乞丐;换句话说,就是模范的乞丐!模范的乞丐,可以叫一切众生看到他的生活行为,有所警惕,有所领悟。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