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我素 夏天,在蔬菜的国度里流连
2014/9/6   热度:497
烈日逼人的夏天,行走在外的游人,对于大鱼大肉早已失去了兴趣,一些清新的蔬菜倒成了下饭的爽口美味。 最近,一些杭州的游客忙着去附近的农庄尝试水果味的蔬菜,除了常见的小番茄之外,玉米、甜椒之类的新品种也开始出现。其实,杭州边上也有不少素食名菜,可以让你过一个清爽、恬淡的夏天。 15世纪后欧洲各国的航海家四处冒险,最后成就了“地理大发现”的初衷,其实仅仅是因为当时的欧洲人大量需要花椒、胡椒、茴香等香料。如今的我们虽然不太可能像前辈的食家王世襄那样用简单的葱,就做出一道压倒众多名菜的“闷葱”,但是寻找一些现成的素食,却也不难。一个我行、我素的夏天,会让旅途中的你,心情也开始清爽起来! 庆元野蔬香 浙江的庆元县,就是以出产天然蔬菇和山肴野蔬而名扬天下的地方。 庆元县崇山旷谷,山脉交叉,素有浙江屋脊之称,境内群峰连绵,其中有山名百山祖,号称“百山之祖”,常年葱茏碧翠,为浙江的第二高峰,岩崖飞瀑,山中云雾笼罩,空气清新,是不错的旅游胜地。传说南宋时期,庆元龙岩村有一位叫做吴三公的老农,人称“菇神”。老人深居山乡老林,常年以蔬、果、菌等为食。有一次,他发现用刀砍过的阔叶树干上长的香菇特多,从此开了人工培植香菇的先河。吴三公由于常年深居山野僻壤,以菇菌野蔬为食而童颜鹤发,长命百岁,被山农尊为“香菇祖师”。 由于庆元县过界便是闽北,所以当地餐饮风俗大多受闽北山地居民饮食习惯的影响,其味既有浙江人的酸甜,又有闽北人的姜辣,集闽、越风味于一体,自成一派。庆元人对于野蔬菇果的烹饪技艺最为高超,其“粗菜细做”的功夫让蔬菜的味道远胜鸡鸭鱼肉之类的荤腥。 当地的特色菜,有一道“扒鸡腿菇”,粗听之,以为是鸡腿烧蘑菇,不料却是一道纯菇类菜肴。此菜特点是菇香浓郁,入口鲜美无比,难怪古人将“山珍”列于“海味”之前,“山珍”之美,的确不是“海味”可以比拟的。 另一道名菜,称之“菜心地皮”。粗观之,黑色的“地皮”间夹在碧绿的菜心之中,色彩颇为悦目。“地皮”其实是生长在山林巨岩之上的薄皮,经过厨师精心加工而成,此菜初品鲜糙爽口,食后回味无穷。庆元还有一款“名吃”,叫做“百山菜”,此菜有来历,当地无人不晓。 相传,城里有一富翁到百山祖走亲戚,山里人一时拿不出大鱼大肉款待,只能烧几只乡野粗菜待客。不料,富翁在城里吃惯了鸡鸭鱼肉,品尝了百山祖的野蔬粗菜之后,大加称赞,觉得胜过了家中的任何美味佳肴。回去后广为宣传,使得这道山菜一传十,十传百,迅速成为庆元喜筵请客的主菜,也成为现代宴席上的珍品。 其实,做百山菜的原料在当地很平常,只是用百山祖原产的鸭掌菜(即树参梢)、百山菜(即老鸦菜)为主料,经厨师细心调制而成,此菜闻之,鲜香扑鼻;食之,则柔软嫩滑。 山秀水盈湘湖莼 历代以来,莼菜的美味,不知寄托了多少游子学人的情思梦萦。而最有名的,当数湘湖莼菜。 湘湖“山秀而疏,水澄而深。邑人谓之,其境之胜,若潇湘然也”,湘湖由此得名。明代,湘湖水域形似葫芦,湖面宽阔,湖中有岛,岛中有山,山中有泉,泉畔有亭,景色极为幽雅秀丽。亭依湖水,名“一览亭”,登亭四望,可一览湖山秀色。其景“人家隐隐连桑梓,僧梵悠悠出山林,湖面芦长雁低,山水交融,湖林争辉。采莼女泛舟湖上,别有一番情趣。令人莫名生出天高云淡,胸开怀畅之意”,可见湘湖的美景,是与采莼女的秀色相辅相成的。 游客在这里品尝刚采摘的莼菜,不能不说是种“口福”。在农家等待片刻,一碗香气四溢的莼菜羹就会端上来,名为“鸡火莼菜汤”。用鸡脯肉、火腿丝,与新鲜的莼菜同烹。莼菜翠绿,鸡丝白嫩,火腿殷红,汤色黄澄,品之非但不腻,竟还有一股清香。莼菜入馔,古已有之。清代《四时幽赏录》记载:“旧闻莼生越之湘湖;初夏思莼,每每往彼采食”。一般人可能不知道,“钱塘十大名菜”之一的“西湖莼菜羹”,多年以来,其原料大多取自湘湖,因为西湖早就不产莼菜了。清代《萧山志》记载:“杭州盛行莼菜,西湖所产无多,皆由萧山贩往”。 “湘湖莼菜”的美味,古今亦然。北宋,苏东坡守杭,后来,回到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洛阳,他对江南风物依然恋恋不舍:“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不过,对于莼菜称赞最出名的人,其实还不是苏东坡,而是晋代的张翰。张为了能吃到家乡莼菜羹,连官都辞了,这就是史书上著名的“莼鲈之思”。其实是因为当时晋室“八王之乱”,聪明的张翰借口溜了。 从此之后,在游子心里,最为牵挂的事,莫过于这三件:“倚门的老母、临窗的娇妻,还有,就是家乡的莼菜羹。他们对于莼菜的痴迷,简直是到了“如醉如狂”的程度,前人请客吃饭,如果桌上有一盆“煮莼菜”摆着,就会举座皆惊,以至于到了大家都不太敢先举著下筷品尝的地步,吃完了后,依然会留恋盘中余香残馥。 当时人们对于“菰、鲈、莼”三菜推崇备至,将它们列为“江南三大名肴”(即,松江的菰菜、吴江的鲈鱼和湘湖的莼菜)。当年乾隆六下江南,每到杭州,“必以莼羹为食”。 由来已久的素食传统 夏天对于素食者来说是个很不错的季节,目前一些旅行社还特意推出了素食旅游团。其实在国内外,素食的历史都相当久。 在国内,民间一直流传着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这就是“朔望斋”。到了南宋时期,在汴梁已有专门的素菜馆。到了清朝,素菜已经成了与享有盛名的四大菜系并立的另一菜系。 从古至今,素食风格可分为“全素”和“以荤托素”两种。“全素”派追求“清净”,用料上绝对排除肉类、蛋类、小五荤(所谓的“小五荤”,又称“五辛”,指大蒜、小蒜、阿魏、慈葱和茖葱)甚至乳类制品。以荤托素则力求好的味道,用料广泛,不仅可用蛋类,还可用肉汤甚至海参等作为调味料或主料,严格来说很难再冠以“素菜”之名了。在如今的杭州,喜欢到处找素食的游人也很多,而且还出现了不少有些名气的素食餐馆。 在欧洲,一直都有品尝芳香蔬菜的传统,时间一长,甚至形成了一种文化,素食中的精品蔬菜还分成了平民和贵族的不同等级。比如鼠尾草,又叫“平民香草”,原产于南欧,目前是西班牙人最喜欢吃的素食品种之一。欧洲各国大多数的家庭,也都喜欢在做汤或者烤肉时撒上点鼠尾草的叶子来提味。欧洲还流传着一句谚语:“种植鼠尾草的人怎么会衰老呢?”意思是鼠尾草有一定的延年益寿的作用。有趣的是,鼠尾草不仅可以做调味菜,还能泡茶,而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思考者之茶,因为这种茶会让人心情平静下来。 号称“芳香蔬菜之王”的罗勒,在意大利语中有国王的意思,因为独特的香味使之在烹制海鲜这样的大餐时成为首选的配菜,也是意大利人最喜爱的调味菜。在当地,没有罗勒的匹萨就不是正宗的匹萨,如果你去欧洲旅行的话,除了到处可以吃到的沙拉,像这样的素食名菜,却也不可不尝。 和旅行一样,素食可以让人心情平静、快乐,一段我行我素的旅程,也是一种不错的体验,你是否也愿意尝试一下呢?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看到一桩心里喜欢的事情,感到很快乐,这个很快乐是烦恼习气起用了,要把这个快乐降温,不要得意忘形。不能说没有快乐,要有适当的度数,不能过分,所以讲求中道。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