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 悲剧?
2014/9/6   热度:233
问甲:俗语说“人生如戏”。师父,可不可以告诉我们人生到底是出什么样的戏呢?
答: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一幕接一幕的喜剧;即使常常出现悲剧情节,也都认为能以喜剧作为收场。但是,我们若能深刻观察就会发现,在人生舞台上的这出戏,似乎无可避免地都在演悲剧情节的苦戏。搞到后来,就有人铁了心,非要来一个大悲剧的收尾不可。然而却很少人能暂时停演一下,问一声“为什么”。
问甲:是呀!师父,我一直觉得自己被一股力量推动,虽然觉得人生这出戏演得好辛苦、好委屈,但是却无法不卖力演出。
问乙:师父,我也发现我明明不想演悲剧,为什么演来演去还是演成了悲剧。
答:作为一个凡夫,没有人能够停止演悲剧,也没有人能演喜剧。
问甲:为什么呢?
答:作为一个凡夫,你只能修改剧本,就算你换舞台、换剧团,结果还是换汤不换药,仍然在人生的舞台上卖力演出,还会觉得苦,觉得委屈,或者更苦更委屈。
问乙:师父,这是什么缘故呢?
答: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第一主角,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来编写剧本,把别人都当成帮自己出戏的配角,而且每个人又是整出戏的导演兼制作。试想同台演出的演员,如果手中各拿着不同的剧本,说着自己要说的台词,抢着出自己的戏,又压着别人的戏,会是个什么情况呢?
问甲:真不敢想像,那一定是个冲突矛盾不断的场面。
答:要知道,每一次冲突矛盾发生时,你就给同台的演出者记上一笔账。账记多了,怎么能不委屈。可是别忘了在你记账的同时,你的“配角”也以相同的感觉记了你一笔账,他也觉得万分委屈。
问甲:师父,真是有意思。怪不得当年我认为嫁了个贾宝玉,后来却发现自己嫁的是薛蟠。
问乙:能不能请师父分析得更明白一点。
答:好。演林黛玉的常嫌贾宝玉演技太差,台词念错,该上戏时老找不到人,有时又演出过火,于是成天委委屈屈、哭哭啼啼,次数多了贾宝玉一不耐烦就演成了薛蟠。对贾宝玉来说,他娶的是林黛玉,一掀盖头怎么成了又攻心计又爱哭的薛宝钗,没过几年又成了刘姥姥。婚前的红颜知已婚后成了训导主任,一眨眼又变成了焚琴煮鹤的黄脸婆。贾宝玉的委屈感也不少呢!
问乙:原来如此,怪不得我年轻时想演打虎的武松,最后却成了卖烧饼的武大郎。
答:是的,在人生的这出戏里,“结果”总是和“意愿”相反。所以不论如何花尽心血、使尽力气,愈是努力就愈无力,愈是拳打脚踢就愈是伤痕累累,一点辙都没有。这就是佛所说的,一切众生皆免不了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苦。因为不管你怎么精心策划,怎么努力演出,永远是一出“八苦”合成的连续剧。弄不好,不只没有掌声,还落得嘘声四起,少有例外。戏之所以会演得这么苦,就是把假戏当真,认为自己是戏中人。就像有人看电影、看电视,也能看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明明是别人的戏,怎么自己会如此的痛苦悲哀呢?
问乙:师父,我就是如此,每次看戏都看得又哭又笑。
答:你的心与剧中人互换,就会跟着剧中的情节起起伏伏,戏中的苦就成为你的苦了。所以心能不能和情节相呼应,决定了整个戏剧效果。
问甲:师父,记得有一次我们租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录影带,把“楼台会”、“哭坟”两段戏,换个快速播映,结果大家笑得掉眼泪、揉肚子大叫吃不消。
答:这是把构成悲剧的因素改变了,使看戏人的心不能以同等速度和剧情互动,于是生离死别的梁山伯、祝英台就变成一对小丑,苦戏一下变成闹剧。从这点可以让我们明白,如果把心从戏里抽离出来,不跟剧情互动,苦戏即是笑剧。我们人生的这出戏亦复如是。
问甲:师父,我现在知道,如果能把我———我的心,从人生这出戏中抽离出来,苦戏即是笑剧,但是要怎么样才能抽离呢?
答:对一个正在台上落力演出的演员而言,舞台上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苦当然也是真实的。就像一个演员想要成功,就必须把剧中的角色当成自己。所以很多演员在戏演完了之后,还无法立刻回复到现实,下台后,还得抽抽答答好一会儿。
问乙:是的,我确实见过许多演员有这个现象。
答:但是对一个导演和编剧来说,剧情的起伏不太能牵动他的心。因为他的注意力集中在舞台上整体的效果,以及所有演员的台词、位置、演技、情绪互动等等。所以他对戏剧效果的反应,和正在热烈演出的演员不一样。
问甲:师父,如你所说,所有的人都是自己人生舞台的编剧和导演。如果能不用第一主角来自许,来煽情,应该是可以站在编导的立场来观察舞台的。
答:不仅如此,你可以进一步用一个剧评家的心态来看戏。剧评家能够完全以第三者的身份及专业的知识来分析、破解一出戏,而且评剧时愈少掺杂个人情绪愈好。
问乙:师父,站在剧评家的立场来看自己的戏,必定能看到许许多多在台上见不到的东西。
答:是的,这时你的心境将大不相同,基本上已经不会为戏剧情节搞得不可收拾。现在你能不能再用制作人的立场来想一想:一个制作人会以什么样的观点和心情来看自己制作的影片或戏剧?
问甲:我想制作人关心的是卖不卖座、赚不赚钱。
答:说得好!所以台上的戏演得愈苦就愈叫座,愈是欲罢不能,制作人就愈是眉开眼笑。你能不能猜到,在所有人的人生舞台上,谁是那个制作人?
问甲:师父不是说制作人也是我自己吗?
答:制作人确实是你自己,但也是统御六欲诸天的天魔波旬。在他的严格控制下,一切舞台上演出的戏都是大苦戏、大悲剧,无人幸免。
问乙:但是为什么又是我自己呢?
答:因为天魔波旬的力量,正是你赋予他的。从佛法的观点看, 自我又叫“五蕴魔”,他是天魔的化身。
问甲:听起来很有趣,但是又很可怕。那么一切众生该当如何是好?
答:一切众生当依佛门正法的智慧,去明了的观察演戏的过恶,去明了的观察舞台的奥秘。你的“一念怖畏”就是从舞台上抽离的原动力。你想逃离三界火宅,摆脱天魔波旬的统治,降服五蕴魔的作乱,都是以这“一念怖畏”为起始点的。说来说去,就是要将自己从热烈演出中抽离出来,才能看清一切。否则这样糊里糊涂地演下去,就只能在一幕幕的悲剧情节中,哭得死去活来。
问甲:真心感谢师父让我明白这个道理,也希望一切众生能明白这个道理。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的言行,把它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佛的知见,把它记录下来,就叫经典。经典不是造作的,所以佛没有著作。佛没有意思,佛没有起心动念,经典是自性里头自然的流露,所以它不是著作。自性是平等的,大乘经上佛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自性。十方三世佛,这一切佛里头,包括所有众生,为什么?所有众生是未来佛。我们随顺经典的教诲,就是随顺自己的性德!“我不是跟释迦牟尼佛学,我是随顺自己的性德”。修行的标准,是自性的性德,我自己没有明心见性,释迦牟尼佛引导我,引导我随顺自性的性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