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藏传佛教及其寺院


2014/9/3    热度:2151   

  青海的藏传佛教及其寺院

  在青海藏族地区,本来就存在着两门宗教,即藏传佛教与本教。但人们把藏传佛教被称之为“喇嘛教”;把本教则被称为“黑教”,而且认为是佛教的一个支派,这就丧失了它的独立性。佛教传于释迦牟尼,来自印度;而本教则传自敦巴辛饶(亦称辛饶穆倭),基本上是土生土长。佛教遍于青海各个地区,而本教除玉树地区外,在全省藏族地区,都程度不同地流传着。

  解放前,对青海地区中流传的藏传佛教,被曲解为“喇嘛教”,这就等于把内地流传的佛教被称为“和尚教”一样,是很不恰当的。藏传佛教于7世纪逐步由内地、尼泊尔和印度传入藏区,于13世纪传入蒙族、土族等地区。本教原系藏族地区古老的“萨满教”式的巫教,它逐步演变并吸收了佛教的某些形式和内容,加以改变,形成它自己的体系。藏传佛教于10世纪以后,才逐步与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相结合而分别发展成为各个不同形式的宗派和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它的教派,现在流传者计为旧派、萨迦派、噶举派、觉昂派、格鲁派等,其中以格鲁派为最盛。本教的各宗派约开始于2世纪左右,它有多尔本派(亦称黑布教)、恰尔本派及居尔本派亦称白本教。

  青海地区在解放前,就佛教与本教两门宗教的流传来看,佛教占绝对优势;按藏传佛教各宗派流传的情况来看,由于地区情况不同,发展也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说,海东、海南、黄南、海北和海西等地,主要流传格鲁派及旧派;果洛地区流传格鲁派、觉昂派、噶举派、萨迦派及旧派,玉树地区则流传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旧派与觉昂派等。兹将各个教派于解放前在各个地区流传的情况,简介如下:

  格鲁派

  人们认为僧侣戴黄色僧帽,故称它为黄帽派或黄教;藏族则称它为新教。这个教派,由宗喀巴创始于15世纪初,宗喀巴原名为罗桑智化,宗喀巴为他的尊称。格鲁派在青海所以能广泛流传,主要是由于它和蒙古族的封建统治者结合,即先有达赖三世索南嘉措与盘据在青海的土默特蒙古俺达汗(明封顺义王)及其所代表的势力相结合,使格鲁派的势力遍及青海及内蒙。后来达赖四世云丹嘉措、五世罗桑嘉措、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和青海厄鲁特蒙古固始汗(清封为遵文行义慧敏固始汗)相结合,格鲁派借青海安木多地区是宗喀巴的故乡,又是蒙古的势力范围,它依靠蒙古的力量,排斥和兼并其他各宗派,企图依靠蒙古力量在安木多的海东地区建立本派第二根据地。并在清王朝的“修一庙胜用十万兵”,“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下,格鲁派在安木多地区更为兴盛,广泛流传。藏语系佛教其他各派的寺院,基本上先后改宗格鲁派,从而形成了格鲁派的绝对优势局面。

  海东区是解放前格鲁派极为兴盛地区,也是“驻京呼图克图”及其他许多外呼图克图、诺们汗等寺院所在地,是清王朝及国民党政府利用宗教,执行所谓“因其教不易其俗”的典型地区,这个地区的格鲁派著名寺院如下:

  (1)塔尔寺 塔尔寺为汉族对这个寺院的俗称,藏文原名为衮本贤巴林(意为10万佛慈民洲)。它是格鲁派在整个藏族地区的第五大寺。由于它修建在宗喀巴诞生地〖CD2〗青海湟中县鲁沙尔,流传着宗喀巴的一些事迹,也就成为格鲁派圣地之一,称为“安木多衮本”,在格鲁派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它设有4个学院,即法相学院(亦称因明学院)、密宗学院、医学院、时轮学院。总领这4个学院的叫磋庆(意为大会),即全寺僧人聚会诵经、讲学以及作法事的场所,俗称为大经堂。它的法相学院,分作两处,实际上在讲学上成为独立的两个体系,各不相属。一称增扎贡玛(意为上学部),一称增扎俄玛(意为下学部),这两个学部,代表着塔尔寺在格鲁派显宗教义传承上的两个系统。上学部宏传西藏色拉寺传承,采用的是色拉寺吉宗巴教程;而下学部则采用西藏哲邦寺郭莽教程,即嘉木样第一世所著的教程。因为这种传承上的差异,它与甘南拉卜楞寺虽同属格鲁派,而在安木多地区的大寺院中它们的对立情绪和门户之见很深。塔尔寺专门设有印经院,各学院也设有印经处,出版有宗喀巴师徒3人全集,莲花生《遗教》、《四部医典》、《格丹嘉言集释》等等。藏文文史艺术方面的经籍较多。

  塔尔寺在解放前,有僧侣1000多人,举行各种法会时达3000余人。僧侣除来自与该寺有密切关系的西纳寺六部外,海东各县的藏族、土族,以及海南、海西、海北的蒙族及藏族。土族绝大部分来自民和县的官亭等地,被称为三川巴。由于内蒙等处的蒙族群众对该寺有虔诚的信仰,因而这些地区的蒙民,在该寺出家为僧者大有人在。有些人考得学位,成为这个寺院的学者。此外,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个别蒙民,也有在此出家者。通过蒙古族僧侣及蒙古族活佛,塔尔寺在解放前对蒙古群众的剥削,更甚于藏族。塔尔寺有历来转世的活佛80余人,著名的有驻京呼图克图3人,即阿嘉呼图克图、赛赤呼图克图(亦译作噶勒丹锡勒图呼图克图)和拉科呼图克图。其他如赛多诺们汗、嘉雅、却西、当才、穆尼合、西纳、唵加司和观加等等。此外,海东等地著名活佛大都在塔尔寺有嗄尔瓦(意为府邸),列为该寺的一员。如土观、却藏、香萨等等。塔尔寺的驻京呼图克图及赛多诺们汗等还在内蒙及新疆等地领有属寺。该寺阿嘉一世的有关文学著作,赛多罗桑楚丞及阿拉夏丹达尔等有关藏文语言学方面的著作,在蒙藏地区享有盛名。塔尔寺僧人的酥油花塑像等,造型优美,神彩逼真,远近驰名,是一项艺术珍品。塔尔寺还附设有跳神院,这是讲习跳神舞蹈之所。

  塔尔寺在格鲁派的教区划分上,基本属于哲邦寺领导的系统,即隶属于哲邦寺郭莽扎仓的桑洛康村。格鲁派的拉萨三大寺及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各个学院(扎仑)下,有低于它一级的“康村”等组织。这种康村,有的为地名,有的则另取别的名字。康村之下,有的还划分密村;有的在学院之下,不设康村,只有密村,如扎什伦布寺。这些康村和密村所联系的地域,即是格鲁派的这四大寺院遥控的教区。康村或密村不论它带有地域名称与否,实际上它即是地域性的组织。它与萨迦派的教区联系方法有所不同。萨迦派的祖寺如萨迦寺等,可直接派僧人到所属教区建点,并征收宗教经费。格鲁派则不这样,它只在上述四大寺院设康村和密村组织来联系和遥控。当然,也不能绝对排除这些康村派人在其联系、遥控的地区内进行宗教募捐活动。凡各地格鲁派的寺院,在当初被划入于某一康村后,它即永远隶属于这个康村,它在本寺院内的教学,一般也就采用这个康村所属扎仓的关于教义的教程等,而它的僧人如到上述四大寺求学、诵经、参加法会等等,都按这个区划纳入原定的各个康村之内,这是格鲁派宗教领导集团特别制定的一种办法。它通过这个组织来联系、遥控庞大的、遍布于蒙、藏、土、裕固等兄弟民族地区的本派寺院。这个长期的传统,自固定下来之后,任何人不得更动,一个僧人入何寺,该归那个扎仓与康村,都得遵守这个教区划分的规定,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此外,这种康村组织,不仅对于僧人是这样,对于本康村所联系地区的一般俗人,也紧密地进行联系。解放前,安木多各地的民族商人、旅行者……等等,一到拉萨或日喀则,都立即与本地隶属的康村发生联系,这样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因康村成了这些人的保护者。若有的人不去找它,当被它们了解到后还会跑来找你联系。从这种情况看来,格鲁派遥控的教区实际上起着政治上控制与经济上剥削的作用。

  (2)佑宁寺 这个寺院因位于郭隆地方,故藏文名称译作尔古隆寺。佑宁寺是清王朝所赐的汉名。它原名叫郭隆贤巴林。塔尔寺是格鲁派在宗喀巴诞生地上由小到大,逐步扩建起来的。佑宁寺在原有的萨迦与噶举两派小寺的基础之上修建的,佑宁寺的修建,又是各派宗教斗争与政治拉拢相结合的产物。塔尔寺是先由藏族群众修建,而后得到土默及厄鲁特蒙古的封建统治者支持,由藏族、土族与蒙古族共同修建起来的。佑宁寺的修建,虽由于明末当地土族及藏族群众到西藏邀请第四世达赖云丹嘉措派嘉赛佛主持修建而成,但它的修建,远不是格鲁派领导集团仅仅为了宏扬本派,而有其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据土观三世曲吉尼玛在他所著的《佑宁寺志》中简短的叙述,当时以第四达赖云丹嘉措为首的格鲁派领导中心,鉴于格鲁派在西藏受藏巴汗及噶举派噶玛噶举系的排斥与压制,宗教活动受到很大阻力,甚至当时格鲁派哲邦寺有名的索南扎巴也遭受到被藏巴汗挖去双目的迫害。因此,他们决定趁此机会,在郭隆修建一座作为基地的寺院,以备格鲁派在卫藏站不住脚时,把达赖移驻于这个寺院,后来,形势发生变化,格鲁派利用厄鲁特部固始汗的力量,消灭了藏巴汗,这项计划也就作为罢论。但佑宁寺在兴建之后,由于如上述的情况,与哲邦寺的联系比较密切,哲邦寺中有郭隆康村与密村,所以该寺的许多活佛,如章嘉、土观、松布、丹玛等等都出身于哲邦寺,成为哲邦寺的格西和佑宁寺的活佛,而出身于哲邦寺的甘南拉卜楞寺寺主嘉木样与该寺关系更为密切,于是形成了以佑宁寺、拉卜楞寺为中心的哲邦寺集团,并与和色拉寺有联系的集团在教义上发生了互相对立的状态。

  佑宁寺兴建以后,发展很快,最盛之时,据说僧众有6000多人,成为安木多地区的第一大寺。由于它与厄鲁特蒙古相勾结,实际上在大通河流域开始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而且通过章嘉、土观、松布等等活佛的宗教活动,对汉、藏、蒙、土、满、裕固等族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与清王朝的关系也特别密切。尤其章嘉佛是清王朝册封的仅次于达赖、班禅的第一位大国师。但这个寺院的僧侣,由于受青海厄鲁特蒙古的影响较深,所以,在罗卜藏丹津分裂叛乱活动中,充当了急先锋,并发出“圣战”的号召,结果被受到严厉的镇压。雍正元年,寺院被焚,它建立的政教合一的统治也被废除。后来,虽在清王朝“修一庙胜用十万兵”的政策下,由清王朝拨款重建,并赐名为佑宁寺,但声势远远不如以前。解放前,该寺的僧人不过300人。这个寺院有法相学院及密宗学院以及总领全寺的大经堂。著名的活佛有驻京呼图克图章嘉与土观,这两个呼图克图在内蒙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民族团结卓有贡献。尤其章嘉大国师,被誉为格鲁派在内蒙地区的教主,曾被加封为“灌顶普善广慈宏济光明明因阐化综持黄教净觉辅教大国师”。解放前,第七世章嘉曾任国民党政府的蒙藏委员会委员、蒙旗宣化使,全国解放时,他逃往台湾。历世章嘉在汉藏蒙文化交流方面,颇有建树。如三世章嘉若悲多吉曾主持翻译《四体清文鉴》等等有关语言学方面的许多著作及翻译蒙文《大藏经》等。土观三世曲吉尼玛所著的《诸派源流》,全面评述藏语系佛教各宗派形成发展及其教义,并兼评本教及道教等,颇负盛名,曾被译成英文等流传国外。此外,如松布堪布益希班爵尔著有《中印蒙藏佛教史》,收集的资料丰富,为研究藏语系佛教不可或缺的工具书,亦有英德文译本。佑宁寺的活佛们还各有属寺,如互助金刚寺,乐都马营寺,大通松布寺以及甘肃肃南的裕固族自治县的马蹄寺,北京嵩祝寺等等。佑宁寺各活佛的昂(意为府邸,黄河以南各寺,则称昂欠)中,有私人刻板,而该寺大经堂中所藏的明宣德时朱抄的藏文大藏经,颇为名贵。

  (3)广惠寺 俗称郭莽寺,藏名赛库合寺。广惠寺一名则为清王朝于重建时所敕赐。它属于大通县。这个寺系佑宁寺僧人成勒隆主于明末时,在厄鲁特蒙古封建统治者支持下所建。此僧性情严厉而急燥,所以被称为赞布仓,它的第二世起,被称为敏珠尔诺们汗呼图克图,成为驻京呼图克图之一。雍正元年这寺由于参加罗卜藏丹津叛乱被毁,以后重建。有法相、时轮、密宗、医学等四个学院及大经堂。该寺曾领有朱固寺等9个属寺及5个部落,被称为“九寺五族”,建立了一个小的政教合一的统治制度,解放前被取消。敏珠尔呼图克图在解放前,曾凭藉驻京呼图克图的名号,靠拢国民党政府,在南京成立青海七大呼图克图驻京办事处,他任处长。这个寺院,解放前已日趋衰落,僧侣约有200多人,有活佛10余人,著名者有夏里瓦班智达(俗称先灵佛),他被称为外呼图克图之一,他除了在青海牧区有属寺外,在新疆塔城地区蒙族中有其信徒与属寺。广惠寺与佑宁寺一样同哲邦寺的关系较密切,它采用郭莽扎仓的教程,是属于哲邦系统的格鲁派寺院。敏珠尔二世著有《世界广论》一书,为论述藏区地理的名著,但只有手抄本流传,没有刻为木版,有英、法等文译本。这个寺院的医学院解放前比较有声誉。

  (4)却藏寺 以位于互助却藏滩而得名,本名为塔兰木赛沙林。清王朝赐名广济寺。系却藏南结环爵尔所建。他是清王朝在青海藏区最早敕封的呼图克图之一,但后因卷入罗卜藏丹津事件中而被焚死。他与佑宁寺特别是与章嘉大国师的关系密切。因他原是佑宁寺的活佛之一,却藏寺在罗卜藏丹津事件中被毁而得以重建并被赐名。章嘉在却藏寺有“昂”,解放前的第六世却藏洛桑丹白旺秀,系章嘉之徒。历世却藏佛,颇得蒙、藏、土族及裕固族的信奉,尤其在新疆的焉耆等县蒙族中,有较高的宗教声誉。却藏寺有法相、时轮两学院及总领全寺的大经堂,僧侣约150余人,采用哲邦寺的教程,所以是属于哲邦寺系统的寺院。著名的活佛除寺主却藏呼图克图外,尚有卡完呼图克图,拉麻赛赤、丹斗堪布等。所属的寺院有化隆的夏琼寺,湟源的扎藏寺,共和的白马寺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乃曼寺,新疆焉耆县哈喇沙的却藏苏木寺(约有僧侣100人),甘肃和靖县的夏日苏木寺(约有僧侣500人)以及静修庵54处等。却藏寺在重建时,清帝室特许建有九龙壁一座,在建筑艺术上颇具一格。

  (5)东科寺 位于湟源县南,系东科呼图克图多吉嘉措所建。他是驻京呼图克图之一。这个寺院有法相、时轮两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为色拉寺系统的寺院,僧侣200余人,有活佛10余人。所属寺院著名者有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天堂寺等。

  (6)扎藏寺 位于湟源城以西巴燕峡,这个寺院因系清初固始汗的佛堂,为蒙族群众所信奉。解放前,属于互助却藏寺的却藏呼图克图领导。有僧侣七八十人,活佛数人。

  (7)瞿昙寺 在乐都县南,该寺是青海境内藏传佛教中较早的寺院之一,正式修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六年间(1392—1393),由明王朝赐名为瞿昙寺,藏族称为觉仓。这个寺院原宗是噶举派,后改宗为格鲁派。它在历史上对祖国大家庭的民族团结及统一大业有过贡献,因而受到明王朝的赞赏,屡次拨款派员扩建。这个寺院是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中唯一采用汉式建筑风格的寺院。

  (8)夏琼寺 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西,传系宗喀巴出家剃度的寺院。有僧侣近千人,设有法相、密宗、医学、时轮四学院,及总领全寺的大经堂。寺主为却藏呼图克图,有活佛10余人,著名者为德洋仓、贝斯仓、桑堪仓、夏尔东仓等。该寺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因而属于色拉寺系统。这个寺院原系属于噶丹派,因此,噶丹与格鲁两派合而为一,而这个寺院据史料记载于1599年改宗为格鲁派。

  (9)的扎寺 亦译作德扎寺。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之西。这座寺院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是青海省格鲁派著名的讲学场所。

  这寺院分为两个部分:(一)老的扎寺,为夏琼寺的属寺,系鸣枪不叫接近,最后我亲自喊话:“我是怕共产党才到这里的,对你们无害。”放哨的人是一普通的格鲁派寺院。(二)新的扎寺,系夏玛尔班智达所建,两部紧靠在一起,但性质不同。夏玛尔班智达是学贯五明的日朝巴活佛,所以在他所建的新的扎寺学经的人,有许多是日朝巴。日朝巴意为山人,即山间修行者,是藏传佛教各派中进一步出世的僧人,它在戒律上,与一般受戒的僧人一样,但另外自觉地提出13条信誓,如不骑马,不谋财,不嗜睡……等等。有些教派,则不叫日朝巴,如旧派中称为霞圹哇。格鲁派的日朝巴,都披黄色袈裟,这是与一般僧人不同之处。噶举派中的日朝巴,有些则披白色袈裟。夏玛尔佛为青海格鲁派日朝巴的活佛,其他如同仁的阿绕仓,贵德的阿柔仓,循化的久麦散旦仓等,都是青海格鲁派日朝巴中著名的活佛。的扎寺有一处法相学院,采用哲邦寺郭莽学院的教程,僧侣约400多人。除夏玛尔仓外,另有活佛七八人,如智化达吉,为负有盛名的学者。的扎寺为一纯粹讲学之所,所以不授学位,因此,这个寺院出身的学者,不象其他寺院那样,得到学位即能爬到各寺院或学院的堪布的地位,但许多潜心五明的僧人,都到这个寺院来求学,这个寺院的僧侣,生活虽比较清苦,但多出名的学者,如与“拉仁巴格西”喜饶嘉措齐名的格塘罗桑华旦(1881—1944),即系这个寺院的日朝巴。这两位僧人,互相钦佩,又互相争论,各著几部经论,互相辩驳,被称为晚清青海地区格鲁派的二杰。这个寺院,除讲修内典外,对于文学亦颇讲求,因此,这寺的僧人一般对文学(当然是旧式文学的诗歌)都有不同程度造诣,如西卜沙核哲等。这个寺院出版的经籍较多,其中如扎底仁青敦柱所著的《藏文文法》等,具有学习参考价值。

  (10)丹斗寺 丹斗寺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东部的小积石山中,这是青海地区藏传佛教中比较古老的一座佛寺,规模不大,但颇有声誉。追溯它的渊源,远在9世纪后宏期开始之时,系开创藏传佛教后宏期的喇勤贡巴饶萨(意为贡巴饶萨大师)扩建,后转为格鲁派。有活佛数人,著名的有才旦堪布和才旦夏茸,后者传承格塘罗桑华旦与久麦散旦班智达学说,是格鲁派中颇负盛名的学者,对藏文语言学、天文学、历史学及诗学等方面论著较多,尤其《藏区政教大事年表》一书(亦译作《教统年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资料性著作,他根据藏区文化历史的特点,综合各教派学者的藏文著作,参考汉文资料,批隙导,绳愆纠缪,考证精确,论断可信,是一部前所未有的政教历史著作。

  (11)边都寺 全名为贝丹扎喜台松却科林。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之南部文都乡,创建于元明之际,为本省古老寺院之一,原系萨迦派寺院。据记载于明末时改宗格鲁派,有属寺数处,设有法相(采用哲邦寺教程)、密宗两学院,活佛10余人,著名的有大叶什郡呼图克图,小叶什郡堪布仓等。由于十世班禅却吉坚赞的家乡在这寺附近,所以这寺与班禅的关系密切。

  (12)斗合斗寺 这寺在循化县之南尕楞乡隆元塘,规模虽小,但由于是日朝巴活佛久麦散旦班智达传承寺院,颇有名气。这个系统的僧侣们戒行严谨,学识渊博,对宗喀巴的学说有进一步的发挥,因而,在本世纪前期在安木多格鲁派中卓有声誉,本省黄南、甘肃的郎木寺及四川阿坝等地的一些寺院,颇受这个传承的影响。

  (13)古雷寺 位于循化县城之东,约建于1626年,有法相学院等,活佛数人,僧侣百余人,已故的格西喜饶嘉措即出身于这个寺院,这寺是一座较古老的寺院。由于历史及地区上的联系,它与甘南拉卜楞寺接近比较频繁。

  (14)喀的喀寺 位于民和县之南土族聚居区,纯是土族僧侣的寺院。这座寺院规模不大,僧侣也不多,但它却代表民和三川土族的声誉。三川土族僧侣,一向在格鲁派中置于特殊地位,既有出名的学者,也有鲁智深式的人物。他们在湟中塔尔寺,在人数及地位上均居于重要地位。而在拉萨,也受人注意。因此在塔尔寺,他们被称为“三川巴”,而在拉萨,则被称为“喀的喀哇”。虽然,这些人都是喀的喀寺出身的,但为三川土族。由于这些寺院,属于色拉寺系统,所以他们在拉萨归色拉寺管辖。色拉寺僧兵中,有不少是这个寺的僧人,好勇狠斗,不守僧规。

  黄南区是格鲁派鼎盛地方,也是旧派争雄地区,直到解放前,还保存着不同形式的政教合一制度,也是藏传佛教与本教并存的地区。在这个地区里,格鲁派著名寺院有如下的各寺。

  (1)隆务大寺 全名为隆务德庆却科尔林。这个寺院在解放前是安木多地区仅次于塔尔寺与甘肃拉卜楞寺的大寺院,是安木多藏区仅次于拉卜楞寺的政教合一的寺院,也是安木多藏区的古老的寺院,更重要的是安木多藏区中与内地封建王朝联系较密切的寺院。这寺原系萨迦派兴建的,也是萨迦派在青海的根据地。据说,隆务部落的隆庆多德本之父拉吉智合那哇(亦称阿米拉吉),受元帝师八思巴的派遣,统治这块地方。隆庆多德本有9子,长子散旦仁青,次子智化坚赞及三子洛锥森格出家为僧,散丹仁青戒行严谨,学识高超,享有较高声誉,正式建成隆务寺,被称为喇嘛散丹。洛锥森格也博通五明,戒行严谨,被称为精通大五明(即工艺学、医学、声律学、因明学及内学佛学)的学者。洛锥森格受明宣德的尊奉,被封为大国师,正式建立这个地区政教合一的统治。这一家族,以后得国师封号者有四五人之多。该寺并得明天启帝御赐的“西域胜境”匾额一方。明正德年四年1509年以后,河套蒙古入据青海,以后土默特的洪萨巴图侵入该地,撤销明所封的国师封号,改授千户等职。明末,隆务部落僧人夏日噶丹嘉措被称为得道的大成就者,推崇为喇嘛散丹的转世,颇受当地藏族的尊信。其兄曲哇于1630年,在隆务寺建立格鲁派法相学院,迎接夏日噶丹嘉措主持这个寺院。于是,萨迦派在黄南地区的这座大寺院,改宗为格鲁派,成为格鲁派在黄南的中心寺院,影响所及,附近的寺院都一律改宗为格鲁派,既使处在隆务政教合一统治地区之外的循化边都等寺也扬弃了萨迦,改宗格鲁派。这些寺院改宗格鲁派的原因,是与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青海与内蒙地区宣扬格鲁派教法有关,同时,在土默特蒙古的强大压力下,失去靠山的萨迦派,受新兴的格鲁派影响而改宗,这是很自然的事。如佑宁寺就是修建在原来的萨迦小寺基础之上。夏日噶丹嘉措与隆务部落结成政教合一统治后,由隆务昂巛贝(每3年一选)及夏日襄佐(大管家)代表他执行统治隆务12部落的职权(即今同仁、泽库两县地区)。国民党统治时期,虽成立了县级(同仁县)行政机构,但基本上通过昂巛贝与襄佐,才能贯彻它的政令。

  隆务寺,有大小属寺30余座,平时只有700多僧人,举行法会时则达1300多人。有活佛20余人,著名有18人,被称为“十八昂巛贝”,据说是夏日噶丹嘉措的18大弟子的转世,如阿绕仓、池干仓、坎欠仓、隆务仓、曲哇仓、卡索仓、昂巛贝苟己仓、嘉仓等等。设有法相、居巴、时轮、医学等学院,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于拉萨噶丹及色拉寺系统,驻于各该寺的冷本康村。这个寺院,出版有《夏日、噶丹嘉措歌阿集》,颇为流行。此外如阿绕仓《尺牍程式》,堪欠仓《辩论初阶》等等,亦颇有名。

  隆务寺过去一方面是黄南地区的中心,另一方面是政教合一的基地,因而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并与嘉木样嘉巴为领导的拉卜楞寺互争雄长。但是拉卜楞寺政教合一政权,与隆务寺政教合一政权,矛盾很深,在不同地区经常发生各种纠纷,甚至械斗。如1940年的大械斗,原甘肃及青海两省政府也卷入这个矛盾之中,闹得国民党中央蒙藏委员会出面调解,终以历史根源很深,不了了之。隆务寺和拉卜楞寺为黄河以南的格鲁派两大寺院,在清末形成的甘肃临夏四马家族,与这两个寺院有矛盾也有联合,终于在本世纪20年代,既有马麒的宁海军两次镇压拉卜楞寺事件,也有1920年因马廷的西军,马麒的宁海军及裴建凖的河州镇军对隆务寺的镇压。过去循化虽在行政规划上,属于甘肃西宁道管辖,是西宁镇宁海军防区,但河州镇基于历史旧例(循化在清时,绿营〈所谓循、保、起三营〉的管辖,属于河州镇。)西宁镇无权过问,本世纪初,在马麒的势力还没有扩展的时候,河州镇的军队仍驻防于今同仁保安族;至于马廷勷西军管辖地区,本与隆务寺无关,但由于清末形成地区势力的马安良西军,经常过问黄河南藏族地区的事务,如对循化尕楞、卑塘等处藏族镇压,都是西军出面干的,所以当时这三部分军事力量,通过甘肃督署的批准,联合镇压隆务寺政教合一统治,代表夏日仓执行政教合一统治的昂巛贝、襄佐及所属较强的部落头目之一——加吾官人被杀,隆务寺被罚缴大批款项才作了罢休。由于当时西军的势力比较显赫,而力主杀害昂巛贝等人者为西军及河州镇裴建凖军,所以虽然是三方面军阀势力蹂躏隆务地区,其结果,隆务地区的藏民恨透了西军,而马麒的宁海军则玩弄两面手法,把历史上难对付的河南地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排除了西军及河州镇军对隆务地区的驻屯。

  (2)德庆寺 亦称拉茂德庆寺,是尖扎县的一座较为出名的寺院,这个寺院的规模虽不甚大,但由于寺中有几位著名的活佛,所以在海东地区的格鲁派各寺院中名列前茅。这个寺院的寺主为智干仓,与尖扎古哇寺有较密切的关系,有活佛20余人,僧侣500余人。设有法相及密宗学院。著名活佛为赛赤、白佛、元智仑、拉仁巴仑、他秀仓、洋增仓、夏玛尔仑等,有属寺18处。赛赤活佛即塔尔寺的驻京呼图克图赛赤噶勒丹锡勒图,他虽不是这个寺的寺主,但拥有很多信徒。白佛即清封察罕诺们汗(意为白诺们汗),他直属的寺院有海晏的新寺,尖扎的苟尔寺(有大小属寺25处)等,但他在德庆寺享有较高的声誉。

  (3)古哇寺 位于尖扎及贵德之接垠处,有僧侣200余人,设有法相、密宗学院,由古哇活佛领导。过去,这个寺院曾在寺院附近建立小型政教合一统治,因而这个寺院内有一套镇压劳动人民的机器〖CD2〗牢房、刑具等。至解放前,已经衰微。

  海南地区,格鲁派大小寺院有多座,较著名者有如下数处。

  (1)智革尔贝宗寺 (意为白岩猴崖寺)在兴海县境内,系同仁隆务寺阿绕仓活佛所建,阿系日朝巴僧,所以这座寺院属于日朝巴寺院,以戒行严谨著名。阿本人以有密宗修证著称,但颇重视显宗经典的讲述。解放前,经常请格西喜饶嘉措等讲学,因而逐渐形成为牧区寺院的讲辩中心,对附近的牧区颇有影响。

  (2)拉加寺 全名叫拉加扎喜江乃林。系拉江巴格西鄂赛尔(亦称阿桑格西庆茂鄂赛尔)于1764年所建,他建成这寺后,交于塔尔寺活佛香萨班智达,故以香萨佛为该寺的寺主。同时嘉哇仓及嘉黎仓亦兼该寺的寺主。它为同德、河曲一带的最大寺院,最盛时约有僧侣1300余人,设法相、密宗、时轮、医学等4个学院,属色拉系统,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寺僧来自寺属的谈斗措玉等四部落及果洛、应欧后等等地区,有活佛18人。香萨为外呼图克图之一,亦为班智达。该寺有藏文《甘珠尔》大藏经的木刻版(系西康德格版的翻版),《赛唐哇全集》,香萨仓著《达柔》(《因明因理论》)及有关历算方面的著作。该寺有属寺10余处,主要在内蒙地区,青海海西天峻县的阿汗达热寺,亦属于这寺的支寺。拉加寺修建虽晚一些,但与果洛隔河相望,对果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解放前,马步芳极力拉拢香萨活佛的侄子丹德尔作为他在同德县的代理人及作向果洛推进的工具。

  (3)藏寺 亦译作什藏寺,全名叫敦主惹卜丹林,系同德县藏班智达丹巴嘉措约于1778年所建,是同德县内仅次于拉加寺的格鲁派寺院。这个僧人原系同仁隆务寺的僧侣,后赴西藏,获得色拉寺格西学位,所以这所寺属于色拉寺系统。寺僧来自藏阿柔等部落,约有五六百人,它设有密宗、时轮两学院及总领全寺的大经堂。有大小活佛共30余人,它有藏班智达著的《因明因理论》等以及其它传记、文学等方面的刻版。这寺位于藏阿柔地方,系一小型的政教合一统治(对藏拉德等部落)的寺院。在马步芳统治青海时代,藏寺和藏区的其他寺院一样备受压迫剥削。1941年,马步芳以藏班智达活佛倾向甘南拉卜楞寺,密令驻在该寺的营长兼益成商栈(马步芳官僚资本的商栈)经理马维成强迫藏佛到西宁参加蒙藏王公千百户的会议,这个会议是马步芳于每年阴历正月中旬籍塔尔寺庙会把他所能调动的蒙藏头目人等(玉树与果洛地区除外)召集在西宁藉机剥削的集会。因此,有一些接受剥削不力的头目即向马步芳送谒见礼;送礼不丰的人,不免受到不同程度的斥责。这时,藏寺被征派的抗战替丁军马50匹尚未交纳,寺主顾虑重重,不敢应召。在马维成一再逼促之下,乃于阴历正月十三日暴动,杀死马维成及其士兵四五十人,并抢掠益成商栈的货物,率部渡黄河向甘肃玛曲县逃走。马步芳派马得胜率骑兵追杀,藏寺及藏拉德等部落的牧民,遭受了极其残酷的镇压。

  海北地区

  格鲁派在海北地区没有大规模的寺院,所有者一般是海东地区各寺院的支寺,如门源县的仙米寺,朱固寺属于大通广惠寺,祁连的阿里克寺。这些寺院,在宗派传承上没有什么名气,仅为当地农牧民们信奉的小寺而已,海晏的新寺规模虽不大,僧人也不多,由于它是白佛察罕诺们汗所驻的寺院之一,所以为一般人们所称道。

  海西区

  海西的格鲁派寺院,皆规模小而僧侣不多,计有:

  (1)都兰寺 寺主为都兰呼图克图,系外呼图克图之一。寺院规模不大,多为蒙古族僧人。

  (2)香日德寺 它位于香日德镇之西,系属于班禅领导的寺院之一,规模不大,僧侣来自香日德附近蒙藏各部落。

  (3)阿汉达热寺 位于天峻县,系同德拉加寺的支寺。

  果洛地区

  在青海省,由于历史上土默特蒙古及厄鲁特蒙古相继崇奉格鲁派,而他们又与中央政府关系密切,在清王朝“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下,为厄鲁特蒙古所尊崇的格鲁派喇嘛,颇受清王朝的优待,所以海东、黄南、海南、海北、海西等地,格鲁派大行,寺院众多,规模较大,僧侣人数不少,且人才辈出,声势炫赫,其影响不仅在上述各地,主要还在于内蒙地区。而果洛、玉树地区,各派竞争剧烈,教区的划分,僧统的区分,较上述各地比较严格。甲派所属的地区,乙派想挤进去夺一地盘,颇不容易,除非有较大声望的政治与宗教方面的人物出面。果洛地区格鲁派的流传,与同德拉加寺香萨班智达及甘南拉卜楞寺嘉木样呼图克图的声望分不开,尤其与拉卜楞寺形成的一个特殊的政治、经济中心分不开;果洛的一些部落头目与历来负责拉卜楞寺政治经济实权人物有密切关系。如康干部落的康克明与黄正清的亲戚关系等等。因此,果洛地区的格鲁派寺院,过去虽受海南拉加寺的一定影响,但近几十年来,这种关系逐步为拉卜楞寺所夺去。明确地说,果洛是马步芳家族与黄正清家族互相争夺的地区,马步芳家族以拉加寺为工具,向果洛推进,而黄正清家族则以拉卜楞寺为工具,向果洛浸透。但由于果洛地区还有藏语系佛教的其他各教派,它们各凭其历史影响与社会根源,根深蒂固,保持原有的势力。马步芳家族对果洛地区横征暴敛,残酷屠杀,促使果洛与拉卜楞寺的关系进一步加深,而各教派巩固各自的教区,又使格鲁派也难以发展。因此,格鲁派在果洛地区情况不如海东等地区那样高高在上,而成为各派并存的局面。解放前,果洛地区的格鲁派著名的寺院有:年茂寺,位于甘德县。噶丹却科林寺,位于久治县康赛尔部,属于拉卜楞寺系统。夏豁尔寺,位于久治县。隆格尔寺,位于久治县康干部,属于拉加寺系统。

  玉树地区

  玉树地区各教派竞争剧烈,教区的区分比较严。这个地区中格鲁派的兴行乃由于第七世达赖噶藏嘉措大力发展的结果。玉树地区的格鲁派著名寺院如下:

  (1)惹尼牙寺 这座寺院原属于噶举派止贡系,第七世达赖噶藏嘉措接受这寺院的僧人噶桑成勒隆主卜的请求,收为徒弟,这个僧人遂改宗格鲁派,这个寺院也随之而改宗。它位于玉树县,有僧侣约300人,设有相法密宗学院。

  (2)龙习寺 这是玉树地区格鲁派的最大寺院,也是除海东、黄南、海南外,格鲁派在青海牧区最大的寺院。它位于玉树县拉秀部,为上述噶桑成勒隆主卜改宗后所建,有活佛10余人,僧侣800人,设有法相、密宗等学院,采用哲邦寺教程。

  (3)色航寺 位于玉树称多县年错地方,有僧侣300余人,设有法相、密宗等学院,采用色拉寺吉宗教程,属于色拉寺系统。这个寺院虽位于年错部落,但与加德喀松的白多玛部关系密切,寺僧亦多为该邦人士。1941年马步芳镇压白日玛部落时,该寺无辜被株连,一座经堂被焚,寺僧多人惨遭杀戮,寺院被抢劫一空。

  (4)拉卜寺 位于称多县拉卜地方,为拉卜坚贡所在地,系玉树地区政教合一统治地区之一,也是被清雍正八年安抚玉树四十土司时所委任的百户之一,百户一职,由拉卜坚贡担任,实际由其管家代理执行。清末,这个寺院的拉卜坚贡接惹下多吉曾赴北京朝觐受清王朝优待。这个寺院的地址幽静,建筑宏伟壮丽,为玉树地区少有的建筑。值得一述的是这个寺院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西宁、拉萨、康定间及牧区中从事贸易。在本世纪20年代初,这个寺院所派的商队,曾先后数次从西宁运白杨树苗到拉卜栽种(据说是拉卜坚贡特别要求要这样做),经过几年不惜工本与麻烦及耐心运输,终于在玉树高原上,培植白杨成活。此后,玉树地区栽植的白杨树,都由该寺的白杨繁殖而来。栽植一些树木,在拥有较大的商业资本的拉卜寺来说,经济上不算什么负担,但从当时的社会客观情况来说,作为商队,搞这种蚀本活动,则对它的远见与政治上的影响,不能不予以高度的评价。

  此外,格鲁派较大的寺院,有冈桑寺、觉荡寺(均在治多县长江南岸)及昂欠的甘达寺等。

  萨迦派

  萨迦派俗称花教,创始于款贡却嘉卜,形成于萨勤衮噶宁波。主寺为后藏的萨迦寺,是藏区古老教派之一,也是促进藏区加入统一的多民族祖国大家庭的佛教派之一。这一教派在历史上对祖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为萨迦班智达及八思巴。在青海,这一派的寺院主要分布在玉树地区,按它们的教区划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区包括玉树、称多等县的萨迦派寺院,南区包括迦昂欠、杂多等县的萨迦派寺院。

  南区的萨迦派主要寺院有:

  宗达寺 约有僧侣300人,活佛数人,以及曲改寺、碧如拉庆寺、碧如拉穹寺等等。在这个教区内,萨迦派还有不少尼姑寺院和静房,如东昂拉庆寺静房等。

  宗达寺为南区的主寺,寺上驻有萨迦寺派来的堪布一人,负责传授教义,传授灌顶等等,当然其最终目的乃为了经济剥削征收布施。聚敛所得,一律解送萨迦寺。这个堪布,为萨迦寺的代表,享有较高的声誉与地位,但还不过问寺院内的法事及日常教务等。

  结古寺 这寺的寺主为嘉那佛,以其历世与内地的关系较密,故有此称号,意为汉佛。有僧侣约400人,活佛数人。寺内驻有由鄂尔寺派来的堪布1人,所负任务与驻南区者相同,惟一区别是前者由萨迦寺直接派出,而后者则由萨迦三大支派之一鄂尔寺派出,直接对鄂尔寺负责,间接则对萨迦寺负责。北区的著名萨迦派寺院,除玉树结古寺外,有称多县尕藏寺(约有寺僧300余人)、东车寺、玉树县图登寺、朗庆寺等等。

  玉树地区的萨迦派各寺院中,多戒行严谨的僧侣及学者。此外,这个教派,在其教区以内(在青海藏区,藏传佛教各派,为了竞争,常按历史上的习惯,划分各自的教区,在本教区内坚决排斥其他教派的传布和招收剃度僧侣。有的甚至引起纠纷)的中心村庄中设有萨迦观,由萨迦寺派高级僧侣主持,他被人们称为萨迦喇嘛,其任务是给信徒念经等一些小型宗教活动,但不与本派的寺院相矛盾,所聚敛的财物,直接解送萨迦寺。

  萨迦派对本派的僧人,控制较严,例如,对比丘的授戒,常集中在本派的萨迦寺、鄂尔寺等几个大寺中举行,本派各地寺院的僧侣,必须于适当的时期内到萨迦寺等处朝拜受戒,方能成为比丘,否则仅是沙弥而已。

  在海东区,原来有许多萨迦派寺院,但都先后改宗格鲁派,现在只有与同仁县接壤的甘南甘坪寺保持着萨迦派的传承,对附近没有大的影响,仅是萨迦派曾在此地流行的象征。

  在果洛地区,与阿坝接壤的地方,由于邻近阿坝藏族自治州中较大的萨迦派寺院,如底外尔寺等,因而有少数信仰萨迦派者,但没有像样的寺院。其他如海南等地区,没有萨迦派寺院及传承。

  噶举派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后宏期兴起的一个教派,俗称白教。这个教派,原有两个传承,一个开始于琼波南交,称为香巴噶举;另一个传自玛尔巴,至达波拉结。1079—1153年正式开始噶举教派,称为达波噶举。它有4大支系,8个分系。前者在藏区已经式微,其名不彰。后者在历史上曾起过一些作用。在青海,噶举派只流传于玉树及果洛地区,至于海东等地的噶举派,早已改宗格鲁派,已无迹可寻。

  噶举派中的香巴噶举派传承,一般认为它已泯没无闻,但实际上,它仍在曲折的道路上顽强地传播着。它在青海玉树地区,尚保存有一个寺院——昂谦县东巴乡的公保寺。这个寺院虽然规模很小,但它代表着一个被称为早已结束了传承的佛教教派。

  噶举派中达波拉结传下来的传承,普通都称为噶举派,它的各个支派与分支,在青海玉树地区流传者,计有:

  (1)噶玛噶举 亦称甘仓噶举。它是藏传佛教中最早创行活佛传世制度的一个教派,影响较大。其他教派纷纷效法,蔚然成风。它在玉树地区的寺院,计有昂欠县的关夏午寺(寺僧约300人)等,玉树县有班庆寺(寺僧约100余人)、禅古寺(寺僧约100余人)等等,以上各寺都有活佛,人数不等。

  (2)周巴噶举 创自藏巴嘉热耶喜多吉。在玉树地区,这个教派的寺院计有昂欠县的采举寺(寺僧约300人)、楚秀寺(寺僧约200人)、萨麦寺(寺僧约100人)等。玉树县的拉秀底青寺、阿寺等各寺都有活佛,人数不等。

  (3)止贡噶举 创自止贡巴仁钦贝。在玉树地区,这个教派在昂欠县有隆尕尔寺,宁藏寺等等。以上各寺,都有活佛,人数不等。解放前,这个教派的玉树县居扎寺活佛德敦仁庆却主野心勃勃,想统一各寺,自立为这一支派在玉树地区的领导人,终因各寺反对而罢休。

  (4)宁多噶举 这个教派是噶举派四大八小支派以外的一个支派,系由噶玛噶举中分出者。它融合旧派与噶举的教法而自成一个宗派,在佛教的宗派上属于噶举派,但一般则又把它列入于旧派的白玉系,因它们对经籍的念法、教义的观点,修观及寺院等都基本相同。这一派流传在玉树地区昂欠县的有阔且寺,(寺僧约300人)、乃多寺,流传在玉树县的有拉秀苏鲁地方的宁多寺等。以上各寺都有活佛,人数不等。

  (5)巴绒噶举 创于达玛旺秀,这一教派在青海玉树地区流传的寺院,著名者有觉扎寺(亦译作觉拉寺)是巴绒噶举在玉树地区澜沧江边建立的小型政教合一的统治。解放前,觉拉活佛即是这个政教合一统治的头目,它比起称多县长江边的拉卜寺政教合一统治规模较小。拉卜寺的头目,在清王朝及国民党政权扶持下,头衔为百户,而觉拉寺头目则为小于百户的百长。这两个小型的政教合一统治,是两个不同教派在玉树地区所建立的,直至解放前,它们仍保存着这种统治形式。巴绒噶举,在玉树地区有寺院五六座,这个被称为衰败没落的教派,在玉树地区还仍在流传。

  (6)叶尔巴噶举 创自伊喜邹巴,这个教派仅流传于玉树昂欠地区,只有一座寺院,称为达那寺,约有寺僧200人。这个教派也属于绝无仅有的教派,除玉树地区外,在其他地区,都已消失。这个教派的这座寺院,与藏区民间流传的史诗《岑·格萨尔传奇》有某种联系,据说岑·格萨尔的一些遗物,直至解放前尚在该寺存放云。

  以上是噶举派在玉树地区流传的情况。此外,在果洛地区的班玛县,亦有噶玛噶举派流传,者班欠寺、居代寺,俱系第十世噶玛巴却英多吉所建。噶举派由于支派繁多,各有传承,所以它的僧侣,在外表上也不一样,有出家留发者;有留头发、戴着各式各样青铜头饰者(如日、月形者),不一而足。

  觉昂派

  觉昂派渊源于域摩孜觉多吉,盛于笃扑巴喜饶坚赞,这是在佛教教义上持有异说的一个教派,因此,被藏区正统佛教斥为异端。它也属于泯灭的教派,但在青海果洛地区尚有流行。果洛地区流行的觉昂教派,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有密切关系。在果洛与阿坝交壤的紫尔噶地方,有木塘寺,这是当前觉昂派在卫藏地区唯一的根据地。寺主为赞塘曲结活佛,活佛有才举仓、藏巴苟庆等,约有僧侣300——400人,另有静修院多所。这寺有《觉昂派教史》的刻版,流传于各地,颇负盛名。这一派的根本寺院重在阿坝,但在果洛有许多教徒,因此,果洛班玛县有该教派的寺院——嘉官寺,亦叫雅塘寺,甘德则有这个教派的寺院当元寺与多托寺等,都是赞木塘寺的属寺。此外,玉树昂欠县也有信仰觉昂派的群众,但没有寺院,只有静修房,因此,昂欠地方的觉昂派教徒们都去赞木塘寺学习或进修。

  宁玛派

  亦译作宁玛哇或娘玛哇,俗称红教。这是藏区佛教的古老教派,它在全省都有流传。旧派流传的方式有两种,一类出家为僧,一般都剃掉头发,也有留着发辫的(不盘在头上),但都披袈裟穿禅裙。另一类则在家修行,留着头发,盘绕在头上。藏民称其为咒师,其它民族通称为本卜子。该派流传的情况如下:

  (一)海东区 旧派主要流行于黄河及湟水流域,没有大的寺院,以在家修行者为多,大多受古朗仓活佛的领导,在旧派各支系中大都属于作庆系。

  (二)黄南与海南区 这两个地区是安木多藏区的旧派集中地方,分别以海南尖扎县直康拉卡,同仁县双朋喜的雅玛扎西且寺、观拉卡寺、江隆寺,共和当家寺为中心。这两个地区的旧派支系较多,各有上师与传承,在解放前,都以古朗仓为总教长。

  尖扎县属旧派归古朗仓领导,古朗仓为一开明的宗教人士,曾出国朝圣,他在汉藏文化交流及藏族教育等方面,做了不少促进工作。尖扎县旧派没有集中的出家为僧的寺院,一般以咒师形式在家修习,传承上属于旧派作庆系。尖扎康扬乡的南宗寺,为旧派的尼姑寺院。这个寺院藏有旧派各种经籍刻版,供人们印刷,如隆庆然绛巴智美鄂赛尔著《七宝藏论》等。

  同仁以有持橛(咒师修炼到一定阶段,经过一定的手续,都有一根木制的神橛,(上刻佛像等,其作用与道士的令牌相似,为咒师的主要法物)咒师千人著称,著名寺院有:

  (1)曲雅玛扎喜且寺 寺主为霞噶尔仓(声誉仅次于古朗仓),他以融合旧派各支系传承著名,这寺有出家的僧侣四五十人,寺僧都剃发不留辫。该寺同时为双朋喜等处咒师们举行法会的中心,每年秋季,例有法会。

  (2)江隆寺 寺主为强贡仓活佛,宗派上属于敏珠林系,有僧侣二三十人,不留发。

  (3)阿仲寺 寺主为阿仲仓活佛。以上为同仁麦玛、朗家等处咒师们举行法会的三个中心,每年举行3次,每次7天。

  (4)观拉卡寺 寺主为南卡喇嘛,属旧派作庆系。该寺有常住的咒师。凡观拉卡等处的咒师们,都以这寺为举行法会的中心。一年三次,每次7天。

  同仁、泽库两县的咒师们,在每年阴历五月中旬,还要举行一次大法会,每次3天,轮流在咒师寺院举行,如在加吾祁家寺等。

  共和县与贵德县的旧派咒师们,以共和当家寺为中心,寺主为当家活佛,属旧派谢庆系。贵德罗汗堂、共和曲沟等处的咒师们都于每年阴历九月初,在这寺举行大法会,每次7天。

  旧派在贵德县,除上述外,还有一个支系即德尔赛系,流传在尕让一带。

  海北区

  海北各地的旧派,除咒师外,著名寺院有刚察县尕旦寺,位于青海湖北岸,寺主为尕旦仓活佛,亦称沙陀乏,所以该寺也叫做沙陀寺。有僧侣五六十名。尕旦仓被称为安木多藏传佛教旧派中六个“自我解脱者”之一,宏扬作庆系传承。

  果洛区

  果洛区旧派著名寺院,计有:

  (1)白玉寺 (亦名白玉达尔塘寺),寺主为白玉活佛,属旧派白玉系,位于久治县,有活佛3人,僧侣200余人,为青海省著名的旧派寺院。

  (2)泽达寺 属旧派尕托系,有僧侣100人,位于班玛县。

  (3)查朗寺 属于旧派尕托系,有僧侣100余人,位于甘德县。

  (4)多周寺 属旧派作庆系,有僧侣数百人,(有的资料说近千人),寺主为多主庆活佛,为旧派在果洛地区最大的寺院。果洛区旧派各寺,都设有讲辩院、修炼院、以及大经堂等,有一套正规的讲学制度。也有在家咒师,但为数不如海东等地之多。

  玉树区

  玉树区旧派著名寺院计有:

  (1)改加寺 这是旧派在玉树区的最大寺院,而且是最大的尼姑寺院,约有尼僧500人,设有13座静修院。位于昂欠县群保地方。

  (2)隆主寺 约有僧侣100人,位于昂欠县。

  (3)拉雅寺 约有僧侣数十人,位于昂欠县。

  以上这些寺,都属于旧派惹那林巴系,为百年前新分出的一系,为仅次于敏珠林、尕托等系的旧派支系。

  (4)乃典寺 约有僧侣数十人,位于昂欠县,属于屈举尔林巴系。

  (5)永夏寺 这是一所帐幕寺院,属于作庆派,位于称多县,约有僧侣六七十人。

  玉树区的旧派有如下的特点:一、出家为僧侣者较多,在家咒师较少。二、正统的各系如多吉扎巴、敏珠林巴、尕托巴、作庆巴、谢庆巴、白玉巴等较少,新兴的惹那林巴、德赛林巴分布较广。三、尼僧寺院较大且著名。

  本教在青海地区的流传

  本教在青海,因安木多藏语读音与康藏地区稍异,故除玉树区外,通称为“温布”。无论温布或本教,在青海的流传情况是这样的:在黄南、海南地区流传较广,海东与果洛地区则较少,玉树地区基本上没有本教的活动。

  黄南地区

  黄南地区的本教一般属于如下两个系统。甲、万加仓系统,属黑本教。乙、当堪仓系统,属白本教。两者流行于泽库的万加,同仁的麻巴、朗家、巛贝乃亥等地以及海南的一些地区。这两个系统,人数不多,没有大规模像样的寺院,领导人的家庙基本上都是本系统的寺院,大都是咒师,僧侣不多(教派领导人既是僧侣,又是咒师,可娶妻)。他们信仰自己的教祖敦巴辛饶,有自己的经典、教史。他们不信仰佛教释迦牟尼,也不念佛教的经典。佛教自是佛教,本教自是本教,分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这个宗教由于自8世纪以来,不断受到政治迫害,为了生存发展,便不断吸收一些佛教的仪式如出家为僧、咒师蓄发辫、密教等,也把它自己的一些仪式如禳灾、祈福等,渗入于佛教之中。出家僧人所披的袈裟等,乍看起来,也有一些像佛教僧人所用的,咒师的服饰也近似于佛教旧派咒师,但实际则形式各异。教徒的生活习俗也有自己的一套,保持着它的特性。在同仁、泽库等地,过去由于长期处于夏日仓政教合一的统治之下,他们对佛教的寺庙及夏日仓表示恭顺,并承担隆务寺及属于本部落寺院法会的费用。在这一点上,同甘南地区黑错一带的本教徒对嘉木样及拉卜楞寺表示恭顺服从,承担佛教寺院的法会差役一样,但这一点不能认为是宗教信仰上的关系,而只是政治上的关系。有趣的是,他们到佛教寺院礼拜时,不采取佛教徒自右向左饶寺的方式,而仍以他们自己的饶寺方式——自左至右的方式来进行。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到黄南视察时,他们列成一个队表示欢迎,所用的仪式、服饰等,都是他们自己的一套,并没有采用佛教的方式。他们有自己的宗教史,这是藏族政教史中较为古老的一种历史书籍。在佛本两教并存的地方,人们基于宗教上的成见,甚至有少数互不通婚的情况。一些不了解藏区存在着两种宗教的人们,不深入了解两者的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分不清两者根本相异之处,乃以表面现象来概括实际上的差异,认为本教是佛教的附庸,为佛教所同化了的一个支派……这是抹煞本教实际存在的手法,是不正视藏区社会根源与历史根源的。

  本教与佛教的差异,一般认为他们改篡了一部分佛教经典成为本教的经籍,因而形成它自己的一套宗教理论体系。但在日常生活中,它们采取一些与佛教习惯完全相对的方式。如①佛教使用铃杵,本教用单行的铃饶,中有一条饶舌。②佛教饶寺饶佛自右向左,本教则自左向右,因本教的一些形式与内地道教相似,所以藏区佛教徒把道教也称为本教。③日常念诵的咒语,佛教念观世音赞“嘛呢叭咪吽”,本教则念辛饶赞“马折木叶莎勒枉”。④转经轮时,佛教自右向左转,本教则自左向右转。⑤佛教戴红、黄色僧帽,本教则自戴白色的帽子,顶高而尖,边缀青色花纹,缘以青边,下垂丝带,遮着面孔,叫白顶胜冠。⑥本教于法会上跳神时,跳神圈子当中煨起一大堆“桑”(神香),而佛教的跳神圈子当中,决不煨桑等等。

  黄南本教由于没有象样的寺院,因此,有些本教与佛教杂居的地方,若村子中有座神庙时,常轮流使用这座神庙举行宗教活动集会等,这恐怕就是一般称为佛本两个宗教融合的例子吧!但实际上,双方在教仪上互不承认,其所以共同使用一座神庙者,不过是物质基础不富裕下的产物而已。

  海南区

  本教在海南地区,分布于贵德、共和两县,著名寺院有:

  (1)贵德东车的却摩寺 寺主为却摩仓活佛,在贵德、共和拥有一部分教徒。但奇怪的是,解放前,这个却摩仓活佛,却是一位汉族,而且受过中等教育。此人汉名叫刘定魁,为20年代西宁筹边学校的毕业生,并且加入过西宁藏文研究社,藏文程度亦颇不低,在20年代末,他在一次外出时,从马上掉下来摔晕过去,据说即被老却摩仓夺舍(即借死还魂),于是他醒过来之后,居然当起本教的活佛。

  (2)赛加寺 位于贵德东沟乡

  (3)尕撒尔本教经堂 位于共和拉尕撒尔。这个经堂,属于同仁万加仓领导的系统。

  海东、果洛等地

  没有本教的寺院与活佛,但零星的教徒所在有之,如在湟中、循化等县藏族地方,尚有一些本教徒,保持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

  玉树区

  一般认为玉树各地,没有本教,但我于1944年在昂欠中坝地方曾遇到一些本教徒,他们自称信仰本教,并给我抄写了一些本教的颂诗及常念咒语。经过详细了解,这些本教徒原来是旧称为“霍尔三十九族”的人,他们的先人,投奔到中坝地方生活,按当时社会的习惯说法,他们是逃民,不是本地的基本群众。在整个藏区之中,霍尔三十九部落为本教流传较广的地区之一,有著名的霞赛寺、噶尔贡寺等都属于白本教的系统,当然还有黑本教们。他们与中坝一山之隔,彼此交往颇繁,在解放前,部落与部落间械斗成风,彼此掠夺一部分部属,是司空见惯的事,因而也就打破了玉树地区没有本教的说法。

  如上所述,黄南及海南的本教,由于过去处于当地佛教优势的压力及政治上各种类型的政教合一统治之下,一部分本教徒逐渐形成一个支派,他们除保持本教义外,还会诵佛教的度母经、白罗伞盖经等,因而被佛教徒称为花本教。这个支派与正统的本教稍有差异。他们有句口头禅,说“我们与佛教说法不一,但走的道路是一致的。”看来,被国内外的“藏学”者们侈谈佛本两教“互相接近、日趋融合”的说法,可能由于这个支派来的吧!但是,这仅是本教的一个小小的支派,而不是本教全体。藏区的佛教并不承认花本教是它的附庸或流派,而花本教也并不承认佛本是一个宗教,对花本教的称谓抱反感,他们仍然认为佛本是两个宗教。因为它们自始至终认为是敦巴辛饶的教徒,而不是释迦牟尼的教徒。这和内地汉族当中的一些会道门也采用佛教的一些说法,但他们不是佛教的情况毫无二致。(作者:吴均 作者系原师范大学教授,省政协委员)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心想生的,是一切往生人心想生的。弥陀与所有往生的人心地都是至善,至善的心行变现殊胜庄严的报土。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之处,你所见到的、你所听到的,都是止于至善,接触到都是最善的境界。西方极乐世界,人殊胜,土也殊胜;国土无与伦比,人也无与伦比。念佛能得生佛土,执持名号是止于至善,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没有再比这个高,没有再比这个究竟。一心一意专求西方净土,是善中之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至善! 摘录自佛言网由明华居士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