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的文化景观——回顾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及传播(之一)


2014/9/3    热度:183   

  绚丽的文化景观——回顾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及传播(之一)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

  今天很好的因缘,XC法师命令我给大家介绍一点藏传佛教的情况。我这个人,虽然今年八十多岁,但自己所知、所学、所做都很有限,但我愿意给大家贡献一点我所知道的情况。

  由于工作的因缘,自己能够长期在藏区工作。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就拜贡嘎活佛(为师),接触了藏传佛教,长期受佛光照耀,在藏区亲近了很多仁波切,进行学习。当然,藏区的人民大众也丰富了我的藏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后来,我在海外又更广泛地接触了很多藏传佛教人士,在我所接触的这些海外人士中,有一些人已经不在了,其中有很多人我们一直保持着很好的联系。总的来说,到现在为止,我的一生为中华民族,为中国佛教尽自己的力量。

  刚才我与学诚大和尚说过:我们中华民族发展到了今天,我们这辈人都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要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尽量做我们能够做的事情。我到了这个年龄,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未来充满希望,深知中华民族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光明前景。这种使命感赋予了我们宗教界、佛教界神圣的责任,我们要认真做,我们要好好做,努力做,我们要把它做好,尽量做的完善,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承担我们应该承担的任务。今天要跟大家谈藏传佛教,我原来准备的题目是“千江映月”,现在改为“绚丽的文化景观——回顾藏传佛教的东向发展及传播”。

  佛教传入中国,传入汉地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广大信众中逐渐产生影响,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大家知道,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儒释道,佛教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汉地佛教已两千多年了,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大会在西安举行的,我也参加了,现在又十多年过去了。除了汉传佛教以外,还有藏传佛教和南传上座部佛教。印度佛教到了公元七世纪的时候,其发展向印度教靠拢,逐渐的密教化,并向我国的藏区传播。从印度翻过喜马拉雅山的南边或西边,很方便的传到藏区,而藏地也有不少的人士到印度学习,或者旅游,或者其他的种 种原因接触到佛教,接触到佛教的密教部分。

  佛教进入藏区的一个特别重要的人物——文成公主,她是大唐王朝的一位公主。唐朝是我国发展最为辉煌的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国力国威是相当强盛的时代,佛教文化在唐朝已成为中国思想灿烂文明重要部分。唐朝把一位公主远嫁吐蕃——当时的西藏地区。那时的藏区由许多部落联盟,逐渐向奴隶制的军事联盟转化,这个联盟的称号——吐蕃。当时吐蕃的领导人要求与唐王朝通婚,派了他们的使臣——禄东赞到了长安求婚。求婚的这段历史,唐朝有记录。当时的宫廷画师就把求婚的这段过程,包括宫廷的接待,唐太忠面见使者……画了一幅画,这幅画留了下来了。这幅画叫《步辇图》,是宫廷大画师——阎立本所作。这幅图我们没带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搜索,能够找到。使者的藏语发音与禄东赞接近,藏语的“禄”是大臣的意思,汉语的“禄”就是它的发音。路东赞是代表吐蕃王来求婚的。吐蕃王藏语就叫“赞普”,唐朝记载“赞普”就是“雄强丈夫”的意思,雄强丈夫就是“赞普”,就是吐蕃王。接到他们的求婚,唐太忠皇帝决定嫁一位公主——文成公主。文成公主虽然不是皇帝亲生的女儿,但也是宗室之女,当时只有十八岁。文成公主对藏区文明发展,对汉藏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西藏有很大影响。我在藏区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深深的感觉到,我们的先人中有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值得我们为之骄傲。她以佛教中的慈悲情怀,肩负着历史的责任,远涉千山万水,从长安以王室公主之尊远嫁吐蕃。

  松赞干布——文成的夫君,接受文成公主的建议,也顺应了当时的民情,接受了佛教,自此,在藏区,在青藏高原有了佛教。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么两位伟大人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藏王——松赞干布是公元650去世的,关于他的生年现在有几种说法,但去世年份有明确记载,唐太忠驾崩时他曾派使臣到长安。太宗陵墓有一批边疆领袖的头像,其中就有松赞干布的。文成公主由公元641年启程去吐蕃,这一年是贞观十五年(这是有明确记载的),路上耗时三年,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西藏又耽搁了3年,与松赞干布成婚后只共同生活了三年,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作为女性的文成公主,在西藏生活了30多年,近40年的时间。这段历史在唐朝的文献,无论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有明确的记载。

  文成公主在藏地做了很多事情,传播大唐文明。这在当时吐蕃那样的奴隶制部落联盟,那样的政体,那样的社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佛教,松赞干布接受了佛教。当时一个最重要的文献记录,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迦摩尼12岁等身佛像,是一尊铜像,这个铜像就是文成公主带到西藏去的,带到吐蕃的首府,就是现在的拉萨。当时文献称拉萨为逻西,逻西的汉文意译拉萨,拉萨这两个字最后成为西藏首府的名字。当时王室所居住的地区,现在是拉萨的中心。拉萨市与别的城市是不同的,它是先有佛像,为了安放佛像建了一个殿堂——“角康(Jokhang)”,就是现在的大昭寺,“Jok”翻译为大昭,“Jok”的藏语是王子。释迦摩尼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所以“Jok”释迦摩尼就是释迦摩尼王子的意思,藏人有个习惯,称释迦摩尼为“Jok”释迦摩尼,安放佛像的地方叫“角康(Jokhang)”,汉译大昭寺。后来,蒙古地区兴建了“易克昭”,“易克”的意思是蒙古语的大,“昭”就是大昭寺的“昭”,是供奉释迦摩尼佛像的地方。从此,佛教在西藏高原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这是一张文成公主入藏图。

  当藏王接受了佛教之后,又派了16位青年去印度去学习佛教(众所周知,佛教是由印度传来的),这16个人去西藏学习佛教,学习创立文字。藏民族当时没有文字,原来的宗教也没有形成像今天佛教这样的完整体系。原来藏地有一个苯教,自然崇拜和万物有灵,不如现在的佛教高层次的发展。藏王派到印度的16个人不能适应印度的热带气候,只有一个活下来,并成功的回来了。回来的这位就是西藏的圣人——通力·桑不达创造了藏文。他根据印度梵文的体系结合了藏语,学习了梵文的字母的形式,创造了一种拼音的文字,就是现在使用的藏文。

  通力·桑不达在公元7世纪中叶完成藏文创作,另一项任务就是翻译佛经,因为佛教是一个有高度思想内涵的宗教,它有经典传世,经典是需要翻译的。我们汉地是用汉文来翻译,藏区讲的是不同的语言——藏语,但是没有文字。藏王当时指派他们去学习印度是怎么样记录佛陀思想的。他创造的藏文,一直到今天,藏民族还在使用。你们注意看一下人民币,人民币上有几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其中就有一直在使用至今的藏文。可以说,自从有了佛教,有了佛教的传播,使藏族这个民族进入了一个更加文明的阶段。因为他们有了文字,文字的使用,开始翻译经典,由一个奴隶制的、部落联盟的政体统治下的民族进入了一个更加文明阶段,成为了一个有文化、有哲学理想传播的民族,可以说,佛教使藏民族的历史光辉灿烂。文成公主作为唐王朝派出的这么一位远嫁边疆的公主,一位女性,她完成 了自己伟大的历史任务。

  她是公元7世纪中叶,具体说公元641年,远嫁到吐蕃去的,她个人在西藏生活了就有40年,过世了。她去世的时候,报到朝廷里来,当时皇帝为她不上班,黜朝了三天,为悼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从这以后,到公元709年,唐朝又嫁一位公主到吐蕃去,这时吐蕃王是赤松德赞。赤松德赞是松赞干布以后第五代,又和唐朝加强了联姻。唐中宗时期,公元709年, 又嫁了一个公主——金城公主到吐蕃,唐朝第二位远嫁吐蕃的公主。这个公主,她在藏区又做了什么的贡献呢?她生了一个儿子。文成公主没有孩子,这位公主有一个儿子——赤松德赞。大家记住这个人,是松赞干布的第六代传人。他是非常重要的佛教事业的拥护者、推行者,使佛法发扬光大。

  金城公主是武则天的曾孙女,是真正的金枝玉叶,不是一般王室的女儿。这位公主有很多故事,以后我们有机会可以讲。你们诸位假如到西藏,到拉萨去旅游、参拜,或者访问,可以到一个叫“努布宁卡”的地方,在拉萨市的西郊,一个公园性质的,相当于我们颐和园,到那里看看。里面是达赖喇嘛住的宫殿,其中一个宫殿叫永安殿,当一走到这个殿的二楼迎面而来有个壁画,壁画的名字叫“宴前认舅”,是讲述王子在宴会上确认自己的舅舅的故事。在藏区,舅舅指从自己母亲那边而来的家庭关系。因为金城公主嫁到吐蕃以后,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障碍,其中特别是她的儿子出生以后,很长时间和母亲分开了,被另外一个王妃夺去了等等,公主在藏区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金 城公主有着很长时间的痛苦经历,到她的儿子七岁的时候,唐朝派了个使者来看望金城公主,这个使团来了以后,老藏王认为机会到了,所以在盛大的宴会上,唐朝使团、臣工、百姓都坐在宫廷外等待观看这个节庆。这时,老藏王说:“孩子,你已经七岁了,我给你一杯酒,倒在酒杯里,你自己去把酒献给你的舅舅。”这就是 让他来判断究竟谁是自己的生母。这个孩子举着酒杯,高声的唱起来:“我,赤松德赞,今天要把金杯美酒献给我的舅舅!”,他走上前,到使团团长身边,使团团长是唐朝李氏,说:“那蒙(抢走王子的那位王妃)和 我有什么关系!”藏王非常高兴,全体群众鼓掌,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舅舅。这时,他的母亲——金城公主,从屏风后面披头散发地跑出来(因为失去了自己的儿子,她那时已经近乎精神失常),一下子抱住自己的儿子,母子相认。认舅舅就等于认他的母亲了!在场的群众欢呼起来。赤松德赞从此以后就有了群众的威信,后 来登基做了吐蕃王。

  他做了三件大事,大大了弘扬佛教。

  第一件大事情,他建造了第一所的藏传佛教的寺庙,前面谈到的大昭寺,那是一个殿堂,供养佛像的殿堂。只有佛,法,僧三宝具足的地方才能称为寺庙。赤松德赞盖了第一座寺庙——桑耶寺,这个寺位于拉萨的东南方向,在雅鲁藏布江的北岸。你们诸位假如乘飞机到拉萨,我建议不要从机场后立即向拉萨市进发,而是向东走一个小时的车程过江,到扎郎县,桑耶寺就在江边上。桑耶寺是公元779年建造的(年代是确凿的),是真正的三宝具足的第一座寺庙。这个寺庙建成后,首先有7个藏人出家,藏民族的第一个僧团建立了。藏族地区的僧伽组织制度从这里开始。第一批出家的7个人,藏族人管他们叫“七觉士”,7个有觉悟的人,出家受戒。当时,藏王请了两位大德来主持受戒法事,一个是印度的“金明大师”,另一位是莲花生大师,莲花生大师是阿富汗人。由这7个僧人开始,藏人纷纷出家,逐渐的,形成了一个僧伽集团。最多的一次,曾经一下有5000多人同时出家。

  寺里面有出家人,有供养的佛像,然后又开始了编译佛经。刚才说过,在文成公主时代,就创造了藏文,创造藏文的目的,就是为了翻译佛经。佛经的翻译,又有了经典的供养。从此以后,又有大量的寺庙建造。这个庙——桑耶寺现在还在,诸位可以去看一看。这个发展过程经历了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个时代,藏王从松赞干布一直到赤松德赞。赤松德赞做的第一件大事——盖寺庙;第二件事是度藏人出家;第三件事是翻译佛经。

  当时大量的翻译佛经,组织了三大译场——三个藏文专家领导的翻译中心。三大译场分头翻译,大家齐头并进。已经翻译的东西,列出目录来,互相交流,避免重复。翻译事业突飞猛进,所以藏文佛经的翻译,从唐代赤松德赞时期,就有了长足的发展,留下来三个目录。我们今天能看到古典的藏文翻译,有些就是这目录中留下来的,这叫古译。公元7世纪到8世纪之间,由于奉行佛教,佛教的发展使藏族这个民族的文化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是一个最根本的事实。

  这个是文成公主带到藏地去的乐器,这是做文化传播的,这个是释迦摩尼佛的像(教授带大家看PPT),现在看到的是布达拉宫了。布达拉宫现在的规模是公元17世纪中叶以后修建的,在这之前,没有这么大的规模,这是以后的事情。在这当中,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到今天为止,全世界学习佛教、信奉佛教的人很多。由于印度社会的特殊原因,佛教在印度被消灭了。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从汉地东传,传到了韩国、日本;从藏区的藏传佛教,又传到蒙古地区。在中国还有南传的佛教,就是佛教向斯里兰卡、泰国传播的,其中有一支传到我们云南的,称为上座部佛教,在云南地区生根开花,这是南传的上座部佛教。

  在藏区的情况,经过历辈的翻译大师们的不停的努力,形成了藏文的大藏经,藏族管大藏经叫“甘珠尔”和“丹珠尔”,合起来就是我们汉地的大藏经,也就是经、律、论具足的佛经典藏。藏文佛经和汉文佛经,为全世界学习佛教的人,提供了最好的、最古老的、最根本的文献。梵文经典,由于时代的原因,有很多已缺失了,主要要靠汉文和藏文佛经,这是必须的语言。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禅宗 密宗成实宗地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南传涅盘宗毗昙宗三论宗摄论宗天台宗综论其它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身、语、意,为什么《无量寿经》要把“语”摆在第一?一切众生最容易犯的是说话造口业。 我们平常修积的功德,说老实话,都从口业里头丧失掉了,所以功德积不住,都流失了。口最容易造罪业,多少很好的修行人,修行一生,积功累德,到后来功德都漏掉了。从哪里漏掉?从口里说话漏掉。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