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来学菩萨道
2014/9/6   热度:185
怎样来学菩萨道〔虚云老和尚〕 虚云老和尚讲于上海佛教育年会
诸位居士:今天邀晚学来参加贵会讲演佛法和各位见面, 心灵上感觉到非常欢喜,虽然如是,一方面反省个人,惭愧万 分!现在所讲题目“怎样学菩萨道?”内容含义至深广博,可 以说包括大乘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了,若果不信,我把这题目讲 过之后,诸位翻开经律论一看,方知都不出这个题中的意旨, 如大品般若经等。现今时间很短促,只好择其最精要者,与诸 位菩萨谈谈罢了。 “菩萨”是印度的梵语,具足说“菩提萨埵”,中华译为 “觉有情”,意思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他,上求 佛道,下化众生的道理。那末、怎样叫做自觉觉他呢?菩萨自 己觉悟“人生真相”,从无始来到于如今,它是没有生死相, 没有烦恼相,没有男女相,并及没有山河草木、森罗万像等差 别相,如心经上所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至于无智亦无得,”就是这个道理。你我现在之所 以有人生宇宙,形形色色等相的,都是从真起妄的幻相,所谓 “唯识所变”,如一翳在目空花乱坠;亦若“梦里明明有六 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也。好象舞台上的戏子,做官发财,讨 妻生子,顷刻间变作讨饭化郎!台下人看得认真,代为啼笑! 试问剧子原无这些心想,本是个常人,都是假的。菩萨也是这 样,一方面彻悟自性本来无生清净,另一方面透视人间诸法, 皆是梦幻泡影,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 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自明白之后,发心修行至于福德 有余,就要深涉国家社会服务人群,宏法利生,令一切有情, 也要觉悟真理,自利益人,这才叫做“觉有情”的意趣。 照这样说来,菩萨的正义,要能觉悟,悲愿修行等条件, 方称菩萨的资格,并不是同一班凡见偶像,如三官、土地、城 隍、岳庙等,这些只可称神明有福德的鬼神,但是他也能赏善 罚恶的。不过菩萨的种类很多,有果后行因的,如观音文殊 等,有久修菩萨的,如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 觉菩萨,有初发心菩萨,如吾人等能认识菩萨大义发心修行, 自利利他,不论在家出家都叫做菩萨;然而在家菩萨,先受三 皈五戒,后受菩萨大戒,不论国王宰官士农工商军政等等,首 先教化家庭父母兄弟姐妹妻子,亲戚眷属,再利及人群,以慈 悲方便,引导众生,归敬三宝,护持佛法,即名在家菩萨。出 家菩萨,宏法利生,领众行道,乃至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 苦,凡有利益,无不兴崇,即名出家菩萨僧,上来释“菩萨” 竟。底下再把菩萨应有的要素说明如下。 二、大悲拔苦 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须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 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产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 “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 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 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 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 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 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能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 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貌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 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一段文道理微 妙,诚为学菩萨者的先河。 什么是大悲?就是“悲已及人”,了知天人阿修罗地狱鬼 傍生,从无始来至于今生,昏迷不觉,造一切罪,生死轮回, 苦不可言!由是菩萨起大悲心,欲令胎卵湿化诸众生等,皆要 离苦,得究竟乐,故名大悲,如大悲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 有求必应的意思。 言“同体”者,了知含灵抱识同一体性,如楞严观音圆通 章说:“一者上合十万诸佛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六道众生同一 悲仰,”就是这个意义。 三、发菩提心 有了前面大悲心,才能生出这大菩提心来,佛经中说: “大悲为首,菩提心为本,方便为究竟。”怎样发心?或见众 生苦而发心的,或睹佛相好而发心的,如阿难等,或遇善知识 开导的,或从经卷而发心的,总之是内心无漏种子淳熟,遇外 缘就开发了。所谓量大福大,心大功德大,无论布施一钱,供 献一花,燃一柱香,诵一卷经,念一句佛,回向法界众生同成 佛道,如大忏悔文说:“我今发心不为自求,人天福报,声闻 缘觉,唯以最上乘,发善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时同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叫做发大心。 摩诃止观发大心章说:“小乘之极果,不及大乘之初 初。”要是使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严净菩萨三聚净戒,所谓 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同时要忏悔业障,这样令 菩提心,念念精明,长养圣胎,日新月异,功德不可思议。否 别,遇恶缘逼迫扰乱,容易返失,如舍利弗往昔做六信菩萨, 被婆罗门乞眼生瞋,即失大心,堕落做蛇五百生,此生遇佛方 出家,回小向大,尚有余习哩! 四、立大誓愿 我们学菩萨道,要是令菩提心增长不退,必须以愿海来摄 持方可,因为从古以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并及世间伟人,都是 由愿力而成就大业的。所谓愿者,希望达到目的的意思,古德 所说:有愿必成,有志竟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生宇宙, 不可以没有志愿,若无愿望,其行为思想等,都没有标准,犹 如垣上之草,随风东西,又同水上的浮萍,漂动不定。所以如 弥陀有四十人愿,观音十二大愿,药师佛十二大愿,地藏菩萨 累劫以来发大誓愿,度尽一切苦恼众生,然后方成佛道,就是 上报四重恩的意思。菩萨既然如此,吾人学菩萨道,亦应如 此,这些都是别愿各有不同。“总顾”,即是蒙山施食当中所 念:“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菩萨广观众生生死轮迥的苦厄,发第一大 愿。又知苦报不能解脱,皆由贪瞋痴等烦恼的招感,故发第二 大愿。要灭世间苦集的因果,必须广修戒定慧等无量的法门, 故发第三大愿。因为精修六度万行,福慧双运,时至机熟,方 成无上大菩提果,故发第四大愿。这总愿人人都要发的,再说 到个人的别愿是怎样?我从今生起乃至尽未来际生,愿大地众 生,个个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然后普令信受三皈五 戒,至于善根成熟了,再以大乘佛法引诱,发菩提心,行菩萨 道,同登佛果而后已。这是个人的愿心如此,不知各位的大愿 以为怎样? 五、行菩萨道 愿海虽然广大深远,若不是行山来填塞他,就成了空腹高 心,空中楼阁,毫无受用!比况我念之心想到杭州西湖游玩, 身子不去,终不能亲历其风景。学菩萨道,也是这样。如金刚 经须菩提请佛说:“菩萨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他 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是金刚经的总骨,假使把 这句领会了,一卷经文也就明白了。释尊告诉我们,行菩萨道 的时候,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意思就是没有能 施人,所施物,受施者,这叫三轮体空,其福德不可思量。修 行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亦复如是,这就叫做应无所住降伏 其心的道理。此“心”即指金刚般若的妙心,所谓二边不着, 中道不安,乃是实相般若之体,如是方名菩萨大行。又这一句 曹溪慧能六祖大师当初卖柴时间听到的悟处,从此至五祖请 法,更为大悟云:“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自具足,本不生 灭,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并有六祖法宝坛经流世,其中有 明心见性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处惹尘埃?”从此为东土第六代祖师,故坛经中叫人从金刚经 即可成佛的。 “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以此四法,摄受 一切众生,故名四摄法。又《华严经 入法界品》善财童子 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在每一位,皆说我已发菩提心,云何学菩 萨道?云何修菩萨行,每位知识都将自所证到的法门,开示善 财,第一位德云比丘,最后就是普贤菩萨,指示十大愿行,所 谓,“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四忏海业障, 五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八常随佛学,九恒顺 众生,十普皆回向。”详看行愿品中最为透明,每一行都是尽 法界虚空界,极为周徧圆融,我们学菩萨道的,就依此大行修 去,为学菩萨道的标准。然而在这五士三位善知识当中,有比 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有童男童女,有国王宰官长者居 士,有菩萨,有徧行外道等,意思就是大乘佛法,一律平等, 不执色相,只消有道德智能超胜于我的,还都是我们的善知 识,诚为后世学菩萨道的模范,吾人须知,是为至要。 六、证大果报 根据诸大乘经中,行菩萨道,广修福智菩提宝粮,所谓三 祇修智慧,百劫种相好,久修勤苦,乃可得成,至于六度行 满,方可因圆果满成正觉,转八识成四智,成大菩提,转二障 成大涅盘,所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 八不共法等完全具足。佛位上的自证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知 之,等觉不知妙觉事,故从略不宣。(依楞严经经过五十五位 妙庄严路。依仁王经五十二位。成唯识论中经历五个位次,方 成佛果) 七、结论 个人因为这几天在法藏寺讲经,心力不足,故对于此题没 有大的预备,说不周到的地方很多,请各位扶教,要详细请阅 大乘经论可也。前来所说很为粗浅,打动各位耳目,抱歉万 分!愿各努力。
一、菩萨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明华居士学佛网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佛门讲“舍一得万报”,这是真的,可是一般人不相信,这是他的善根不足。信解是善根,信了之后你要肯干,肯干是你有福报。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