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学者大学生纷纷遁入空门
2014/9/6   热度:369
现象一:清华北大才子遁入空门北大硕士出家父母跟随修行 看弘一传记找到新的追求 邓文庆并不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第一位出家的学生。现任河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是北大哲学系87级学生,他于毕业的次年———1992年在柏林禅寺从净慧老法师剃度出家,现在已经是佛教界有名的高僧了。回忆起接触佛教的缘起,明海法师说,最早是看到弘一大师的传记,忽然发现人生原来还有那样一些值得追求的东西。毕业后,他先在北京一所中学教书,上完课就在办公室打坐。冬天的时候,他跟净慧师父去柏林禅寺,在当时还是半个废墟的柏林寺,尽管条件相当艰苦,他看到师父们“精神面貌却这么好”。出家的念头一下子萌发出来,而且日益强烈。经过半年多考虑,他终于下定决心。 清华硕士出家者超过北大 在柏林禅寺,还有一位北大毕业生明影法师。此外,至少还有明恭、明一、明勇三位法师都是上个世纪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而江西佛学院常务副院长衍真法师是上世纪80年代北大社会学专业的毕业生。据龙泉寺法师透露,在龙泉寺,“现在清华研究生比北大的多。” 女教授戒荤“一锅两制” 曾经看过早期《今日说法》的观众,或许会记得经常在节目中担任嘉宾的两位气质优雅的女法学家,其中一位是北京大学的王小能。她于2003年出家,法名衍能,现在山西五台山隐修。现在的衍能法师,仍然不愿接触媒体。她表示,只有在修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敢和别人讨论在家出家的话题。据了解,她出家前已经是教授,是票据法领域的专家,工作顺利,经济宽裕,身体健康,也有美满的家庭。一位熟悉她的人士透露:“她早就戒了荤酒,自称在家是‘一锅两制’。所以她出家是早晚的事,家人也都早有预见。” “神童”不谈“宁铂”往事 同样在山西五台山,还隐居着一位曾经非常有名的出家人———曾被誉为“第一神童”的宁铂。这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第一人,曾是上世纪80年代无数少年的偶像,但是自大学毕业之后人生却一直不顺,选择出家之前他是中国科大的一名教师。许多人由此感慨“神童”的“人生悲歌”。但对宁铂而言,这是他第一次自己选择人生。现在他在佛教界已小有名气,但却不再愿意谈起与“宁铂”相关的往事。 本文来源:华西都市报 附一: 明海法师佛学问答 我们在书上看到的出家人的生活,跟现实中出家人的生活还是有距离 的,如果你用百分之百的眼光看出家人的生活,再期待自己出家以后的生 <<顺治皇帝出家偈>>
华西都市报5月29日报道 晨钟暮鼓、梵呗僧袍、念佛、坐禅……对于显庆法师来说,这样的修行生活已经过了一年有余。显庆法师出家之前,俗名叫邓文庆,拥有令人羡慕的北京大学硕士头衔。像显庆法师这样背景特殊的出家人,近年越来越多。现在的显庆法师,仍然谢绝任何采访。我们只知道,他毕业之后在福建莆田广化寺剃度出家,2006年来到北京凤凰岭龙泉寺。现在,他的父母也都随他来到龙泉寺,一边干杂活,一边学习佛法。
现象二:工作多年终选出家
选择出家修行的,当然不仅限于年轻学子。明影法师就是工作多年之后才接触佛教的。1989年毕业于北大地质系的他,曾经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公务员工作,先在北京市海淀区,后在深圳市。虽然工作优越,但是理科出身的他总爱对许多问题探究本来,越探究却越困惑。后来遇到柏林禅寺净慧法师,他觉得“终于找到了归宿”,于是在2001年成为他的校友明海的师弟。也有许多人,在家学佛多年后选择出家,比如歌星李娜,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等,就是这种情况。
现象三:专业名人选择隐修
与多数人不同,一些学有所长的专业人士选择出家,未必因为感情困惑、生理疾病等现实原因,而是先接触佛教理论并为之吸引,然后作出的一种人生选择。
问一:出家应该拥有怎样的心态?
答:出家正确的动机就是为信仰,为修道。
不过出家这种想法在很多佛教徒,特别是年轻的佛教徒心里都可能有过,
但未必每个人都出成了。要好好地观察一下自己在各方面能不能适应出家
人的生活,另外也要考虑一下自己对佛法的了解,包括对僧团生活的了解
究竟有多少。
活如何如何,当你在现实里面遇到一点挫折,遇到跟自己的设想不一样的
情况,可能就会受影响。因此我觉得出家最好的动机应该就是为了法,为
了佛法。 因为法是常住的,真理是永恒的、不变的,不会因为时间空间的
变动而变动,不会因为时代的变动而变动,不会因为人们的水平参差不齐
发生改变。佛所讲的法超出所有这些变动的现象,作为真理这一点不受这
些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的信心维系在法上面,而不是维系在其他因素上,
甚至也不维系在某一个人上面,比如你遇到一个师父很好,就是因为看到
这个师父很好,你愿意出家,当然那种因缘也是可以,但是比较而言,毕
竟因为佛法是真理,我愿意为它而献身,而去实践它,这种心态更好些。
如果把信心都维系到法上,这样我们的信心会比较坚固,比较能经受得住
考验。而且我们把信心维系在法上,我们所处的环境和目前所看到的各种
现象越不如意,我们越有精神。为什么呢?因为周围的一切如果都很好的
话,那还需要你干什么?那就不需要你了,周围的一切有问题,那才需要
我们。
问二:有人说,人出家往往是把佛教当成避难所,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未必是这样。有的人可能是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
但是遇到挫折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思考了,都回头了,
都通过挫折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学佛的人可能比一般的人要敏感一些,
生活里一点小小问题都会引发他很深的思考,经过思考又寻找信仰,
寻找人生真理,最后找到佛法,然后出家了,这样的情况很多。
你就不能说他是为了逃避人生的麻烦,不是那样的。我觉得一个人
的一生遇到困难挫折不是什么耻辱。没有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
我这一生不会遇到什么困难。那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问三:什么是戒律的遮和开?
答:"遮"是遮止,不要这样;"开"是指特殊情况下可以例外。
如妄语,妄语可以开,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呢?如果你的妄语对对方
不会造成损害,而是出于善心,出于爱护对方,这种情况下可以开。
比如有一只鹿被猎人追赶,从你跟前跑过去,然后猎人追过来问
你鹿逃跑的方向,你告诉他相反的方向,这时你不犯妄语戒。
因为你是为了保护那只鹿不受伤害,同时也是帮助猎人少造一次杀业,
这是可以开的。
附二: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最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矇眬又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悲欢离合多劳意,何日清闲谁得知?世间难比出家人,无牵无挂得安闲。
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嘻。
莫道僧家容易做,皆因屡世种菩提。虽然不是真罗汉,也搭如来三顶衣。
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
禹尊九洲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黄袍换却紫袈裟,只为当初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在帝皇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朕今撒手归西去,管你万代与千秋。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阿弥陀佛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中国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喜欢说话的人,话多的人,最容易惹祸。大凡众生造业,口业造得最多,最重,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把口业摆在第一。佛在其他经论里头,教人断恶修善,多半都是依照“身、语、意”这个排列方式;在《无量寿经》上,佛把口业摆在第一,这个用意很深很深!“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佛把口业摆在第一,就是提醒你,修行从哪里修起?从口业修起。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