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镜堂:风水是很纯朴的自然生态观(上)
2014/9/6   热度:242
“风水理念是很纯朴的自然生态观,你感到舒服就是风水好了。”世博会中国馆总建筑师、有中国馆之父之称的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在深圳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何院士认为,应该把风水的理念保留下来,封建的东西去掉。 何院士还表示,建设设计要实现地域、文化与时代的结合,“反映地域环境、有文化品位和民族特点的现代建筑”,这正是其个人探索的道路。而对于建设的低碳环保,他表示,要尽可能多用当地的技术条件,在这个前提之下再使用高科技。“建筑师有设计责任,他的设计必须结合国情,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又能够与自然环境结合得很好,又是现代建筑,这是适合我们的道路。” 建筑设计是一条辛苦但快乐的路 问:我看过一本写何老师的书,我选择了一条设计与研究,创作与教育相结合的路,一条辛苦但快乐的路。我想问一下何老师,为什么这是一条辛苦但快乐的路呢? 何镜堂:刚才他问我一个问题,我是1938年出生的,今年72岁。其实很多人都认为我一生很顺利,在这个世界上取得了一点点成果。其实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求学,我真正起步的时间是45岁。我没有大家那么幸运,当时有文化大革命和各种各样的活动,我是1961年大学毕业,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是做反右、大右倾、人民公社,你们父母亲都知道。我是华南理工学院第一届研究生,也是文革前毕业的唯一的一位研究生。我研究生毕业以后碰到了三年困难时期,不像现在那么幸运、那么幸福,都是吃不饱,但我非常认真的学习。当我研究生毕业正当大干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整个学校没有了,所有学校都停课了,建筑系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概念,首当其冲受冲击,我就当农民了,白天劳动,晚上睡觉,过着做饭、砍柴的生活。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那时候不像现在,虽然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那时候还是很乱的,我们叫拨乱反正。邓小平慢慢出来了,还不是马上出来,还有一个过程。所以,我那时候40岁左右,就要考虑我的人生怎么过!因为我对建筑专业非常热爱,非常有激情,对创新、创意很有追求。但我已经40多岁了,该怎么办呢? 年轻也不小了,已经40岁左右了,文革结束不久,我就想着到底还能不能再拿起这支笔?当时北京有很小的设计竞赛,1980年前后有四个设计竞赛。我利用业余时间,和我夫人一起,很辛苦的投了一些稿子,试一试自己还能不能适应这种创作的环节。虽然这四个竞赛我都获得大奖,但这对我是非常重要的考验,我觉得还行,起码进入了这个行业,通过我各种各样的努力,每一个都获奖了。 我为什么回到广东?当时我想:第一,广东是我出生的地方,是培养我的地方,我有非常好的人缘关系,我的母校也在这里。第二,更重要的广东特别是深圳是改革开放,是全国率先改革开放的地方,提供了很大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发挥。 为什么辛苦?建筑是一个创新的行业,没有高科技的行业,但是创新的,创新没有到交卷的那一秒钟都想改,大家都知道,明天一早交图,前一天肯定会开通宵,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建筑本身这个行业跟其他行业不同,它没有一百分,没有绝对的正确,只是相对适合的设计,这也是我的观点。最近有很多媒体采访我,他问我你对建筑设计有没有遗憾?我说没有遗憾,因为我知道建筑设计没有100分,我只是向前看。这是一个创意的劳动,不到时间无法交卷的活动,要很辛苦的改图,很精美的构思,总想去做好。建筑未来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做研究的,都有这个机会。 为什么说是快乐的?一旦你的创意得到大家的认同,你会从中得到很大的快乐。一会我会谈中国馆的设计,经历了非常大的人生挑战和压力,一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以后,这种快乐感只有做的人才有这种感受。一会我会谈很多,人生当中碰到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既辛苦又快乐的工作,因为它是有挑战性的,有创意的,又是非常辛苦的,经过辛苦工作的劳动的收获是非常快乐的,就是这样。 建筑设计应尽可能使用当地技术条件 问:众所周知,您领导了一个强大的设计团队,何老师多次强调建筑设计是集体创作的结晶,面对复杂的工程,何老师您怎么协调团队创作和个人创作之间的矛盾? 何镜堂:先谈得远一点,首先作为一个设计,建筑本身是一个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很难有一个绝对的成绩,精神、文化、艺术的一面没有评分标准,艺术的东西靠很多灵感影响。建筑是这样,纵的从社会来讲,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世界文明史都对你有影响,横的有建筑结构、水电、空调、设备都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多影响。甲方有老师、业主、领导、群众、专家,各有各的想法。好的建筑师应该要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有好的分析头脑、创作思维,从中找到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因为每一个人提出的意见都有道理,没有一个傻子会向你提意见,每个人讲出来的话都有道理,但把这些道理综合起来就没有道理,经常是这样。你要在没有道理的道理里面找到主要道理,其他不要管它。还有时间关系,这就是建筑师的才华,这才知道怎么做。 我在团队里面带过学生都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我教学生做人做事,我一生也是做人做事,不光是做建筑设计。因为建筑这个行业跟其他专业不同,它是面向全社会的,它是以人的需求作为依据,最后以能不能满足人的需求来检验这个建筑好不好,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对建筑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首先你要有非常好的创作思维和方法,就是善于分析问题的方法很重要。我认为一个建筑师的思维方法非常重要,他应该知道怎么选择,知道先解决什么,后解决什么,分出主次。 我现在从事建筑创作,领导团队,各种招标活动的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非常重要。我希望我的团队学生希望通过创作过程里面,掌握一些创作的思维方法,举一反三非常重要。我教学只是教一个思维方法,这是其一。 其二,我教学生需要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理念。广东有一种敢为天下先、敢闯的思想。还有一个,动手能力很强,这种思想影响了我们,带动了华南理工大学,影响了我们的思想。这个思想影响了我们这一代,我是受这样的教育起来的。我后来通过各种机会,学习了老师辈的思想,经过大量的实践,他们当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像今天有那么多机会搞设计,他们只是省里面搞一点点。但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后来发展成为我现在的思想。 我认为一个建筑创作不是头脑发热,怎么想就怎么做,其实它是有依据的,必须是精神与物质结合。首先要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周围的地势地貌环境相结合。广东地区就是岭南地区,这个地方的气候环境就是夏天很热,基本上没有多少冬天的时间,寒冷的时间,空气很潮湿,所以广东的建筑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要很好地考虑遮阳、隔热、通风和防潮的问题。反而在北京搞建筑是哪种气候环境?所有的都要考虑防寒和防风沙问题。北京的四合院,院子很大,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而广东的天井很小。不管在哪里做建筑都要考虑这个因素,当天更多地考虑低碳、环境、节能是一脉相通的,从建筑来解决它,这是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我讲了地域性,首先从地形地貌环境和人文环境中提炼到人文的环境做设计,最后用一个现代建筑表现出来。我历来主张建筑需要学习传统,需要传统的精神内涵,不是一些符号和构件,而需要从文化中理解,与现代人的审美观,现代的材料、技术结合,创造现代建筑,这就是我教学里面非常强调的。 当然,一个团队能不能做好?非常重要的是一种团结、共事。我研究生的教学里面第一堂课会讲,学建筑首先要学会做人,没有这一条很难出精品、大作品。如果能够合作共事,他一定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取长补短,最后出一个大作品。 我们作为一名建筑师,为什么现在华南理工大学我所领导的团队能够出来一些作品,也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团队的力量。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必须有创新的理念,我希望我们的团队不要保守,必须要有创新的思想。但创新的思想不是凭空而来的,从地域、文化、时代里面走出来。所以,我们做创作的过程里面,非常尊重刚才所说的条件、环境分析问题,也不会搞一些没有依据的奇怪建筑,我们的团队从来不出这些东西,就是想入非非的,与社会、国情不相符的,我们不会出这样的思想。 中国馆将传统文化与建筑创新理念完美融入 问:在平时创作设计之中,您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建筑创新的理念融入到您的建筑之中呢? 何镜堂:你这个问题是问中国馆,我就谈中国馆。实际上我刚刚已经谈了一点点了,当时一个定位,我们第一个感受,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工程,都是业主的意见或者说是领导的意见,或者是甲方的意见,影响面就是这么多人。但是,到了这个馆的设计,我们第一个感受 就是,因为名字叫中国馆,必须要有中国的精神、中国的文化、中国的特色。而且它面对的对象,将来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业主,都会对这个建筑做出评价,所以我们压力非常大。当时我们就想,怎么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呢?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博大精深,长期认定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形成一个现在的体系,其中最根本的决策思想就是和谐。如果我们的建筑不能跟自然、社会和谐,它就会被淘汰。我们五千年发展到今天生生不息就是有这样的思想。从我们的先人孔子、老子都有关于这方面的建筑,这就是作为建筑天人合一、厚德载物、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核心价值就是和谐。我们以这种思想作为主导,包括我们国家馆、地方馆的和谐关系都应该体现出来。 具体中国的特色,首先我们看到人家怎么看中国?尤其是外国人怎么看中国。外国人了解中国都是从中国的符号当中得到一些片面的印象。比方说看到红的颜色就是中国常有的颜色,喜庆的颜色。看到中国的汉字,说这是东方、中国特有的文字,这就是中国的。包括中国的京剧、剪纸和山水画里,我们从这些文化活动中获得启发。 第二个方面,我们从中国的出土文物里面,特别是夏商周以来鼎、罐,你们到国外博物馆看到这些东西,就知道中国的国宝,这些造型能够代表中国最鼎盛时期的形象,我们从形象中得到启发。 第三个方面,中国馆是一个建筑,我们从中国传统城市、传统的建筑和传统的园林里面得到启发,中国传统的城市是一种棋盘式的布局,大家可以看到故宫、西安城都是棋盘式的,正南北的穿层结构,有点像九宫格一样,就是城市最早的雏形。 中国的建筑是木头做的,是一条梁、柱搭起来的,西方的建筑主要是石头,石头的受力和木头不一样,石头是一个个拱搭起来的,中国是构架,构架里面有很多很好的构架,最有特色的豆荚就是斗拱。透过斗拱的构架把受力传到建筑里面来。应该说中国斗拱非常高超地把技术和艺术功能完美结合起来的中国建筑的亮点。中国的园林也是很有特色的,意境的表达、造园的艺术在世界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我们凝聚了和谐的理念,从文化符合里,从鼎的造型里面,特别是有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景观的启发,这种启发是一种抽象的,而不是具像的启发,因而用现代的材料、现代的技术和现代的审美观加以整合、糅合成“中国器”,后来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也不顺。中国馆要满足不同阶层,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业主,哪一个人去看都是业主,因为是中国馆。 风水:中国人内心深处的秘密 中国“风水”风行俄罗斯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观世音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对待人,一定要启发他的觉性,要帮助他生起善心,先从这里下手。其实我们中国古人教学也是如此,隐恶扬善。譬如见到恶人,这个人虽然作恶多端,但是他也有善的一面,你跟他见面,你赞扬他那个善的,不要提那个恶的,这个人受到鼓励,他会回头,他会学好。但今天我们这个社会,实在讲舆论要负很大的责任,为什么?好人好事他不说,恶人恶事加盐添醋,使那些恶人看到,“我做好人有什么用,谁知道?我做恶,哪个都知道我。”如果我们赞美善的一方面,恶的一方面根本不提它,纵然做恶的人,他会生惭愧心,“我做那么多恶事,人家都不提,人家原谅我”,他心里难过;“做一点小小的好事,人家赞叹我、鼓励我,对我这么好”,他会回头的。如果整个社会,大家都宣扬好的这一面,隐藏黑暗的那一面,这个社会是祥和的,自自然然行善的人就多,作恶的人就少了。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