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道教的风格特点及现代走向
2014/9/6   热度:291
一. 黄老崇拜:西北道教的永久主题
黄老崇拜是道教团体形成的基础和标志。尽管在道教历史长河中,信仰崇拜呈现出多元特征,但在西北,黄老崇拜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这是由于,第一,黄帝长期活动于秦陇地区,黄帝思想和黄帝神话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秦人的精神世界。由于黄帝陵在陕西,历代延绵不绝的黄帝祭祀活动从体制上促进了黄帝崇拜在民间的发展。第二,老子在秦陇甚至西域留有深刻印记,老子说经台历两千多年沿革不断,《道德经》流传久远;第三,老子陵在西北(而且没有争议),使西北道教具有世守圣地的情感;第四,自周末尹喜阐解《道德经》开始,在西北道教界有解老、弘老的悠久传统,张鲁撰《想尔注》,唐玄宗置崇玄学,王重阳以老子思想为本,一以贯之地将《道德经》弘宣代代相传。
二. 神仙信仰:难分难舍的道教情结
作为道教的根本主题,神仙信仰在西北道教历史中同样悠久而深远,道教典籍中不厌其烦描述的神仙故事无不诱人学仙。先秦的神话在秦始皇时代变成搜寻行动,虽然并无成效但开风气之先。西汉时有西王母崇拜和三茅真君的传说,这种信仰崇拜延续两千多年,至今仍影响道教生活。如果说秦汉时所追寻的神仙尚属虚无缥缈的话,东汉以后西北的神仙信仰却有了比较真实的生活原型。比如东汉的唐公房、唐代的张果、明代的张三丰等等。
三. 丹道修习:前赴后继的世代探索
按原始道教的基本认识,要想成仙,或者长生不老,需要服食仙药,后来改成金丹。西北道教的炼丹术,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和惨重的失败。被后世尊为药王的孙思邈,最早发现炼丹过程中药物燃烧爆炸的现象,因此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认定为火药的发明人。作为一种追求长生不老的养生技术,炼丹术在唐代以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代之以内丹术。内丹术在具体操作中更多地继承了原始道教的气法,较气法更完善的是增加了许多心性修养的内容。
四. 原始风范:现代社会的世外桃源
现代西北道教经历了一个与社会经济、政治不断磨合的过程,可谓饱经沧桑。西北大部分宫观目前仍然保持着比较浓厚的全真道原始风范。
(一)信仰虔诚。对道教最高神三清及教祖老子的朝夕礼拜从不懈怠,日诵功课、节日庆典均遵古制而行。对道教诸神和灵异事物感情真挚,并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信众。
(二)持守戒规。虽然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对道众个人生活习惯的约束有所宽松,但在诸如神仙信仰、出家制度、师承关系、着装服饰、行止威仪、斋醮仪范等基本方面,仍持守不渝,如有违反,必按戒规处罚。
(三)躬耕自养。当代宫观经济出现多元化成分,但以农业、医疗、旅游服务为主的生产经营活动仍是道教徒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通常在山区小庙,都有少量耕地由道士耕种,以解决口粮、蔬菜之需。房屋出租和门票收入是大型宫观的重要经济来源。
(四)保护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道教根深蒂固的主张与行为准则,在当代陕西道教生活中仍未稍懈。在近百年的人与自然争地的掠夺性经营中,生态环境遭到惨重破坏,而在许多道教名山却能幸存一隅绿洲,大多得益于宫观所在。近20年恢复道教正常活动以后,各宫观无不将保护身边的环境当做最大的善事来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近年兴起的生态道观活动,将使道教宫观建设更好地融入全社会的环境保护规划之中。
五. 民间信仰:融入社会的宗教生活
道教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历来比较密切,明清以后的道教世俗化倾向促使民间信仰日益活跃。在现代社会中,庙会是现代西北道教融入社会生活最具特色的事项。在陕、甘、宁、青四省区,庙会活动形式不尽相同,但规模却大致相当。大部分地区,由会首和居士主持宫观事务的现象较为普遍,以致不少宫观中完全没有道士,而日常香火仍能维持,这是当今西北道教现状中的一大景观。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充分表现出道教在西北的根深蒂固,源远流长。在新的世纪里,这种面貌还将长期保留下去。
电脑上扫描,微信中长按二维码,添加地藏菩萨平台公众号
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 历史传记 | 身心灵 | 生活艺术 | 人与自然 | 人文杂话 | 其它 | 素食起步 |温馨提示:请勿将文章分享至无关QQ群或微信群或其它无关地方,以免不信佛人士谤法!
佛言佛语:我们自己虽然发心修净土,我们对净土有没有真的相信?有没有真正地接受?我们是杂心、乱心、染污心念佛,所以心不清净,不具足信解的标准。如果你学佛,你贪佛法,佛法是善法,你在饿鬼里头是多财鬼,你还是个鬼。佛是叫你断贪心,不是叫你换贪的对象,大家要明白这个道理。饿鬼道里有大福德鬼,是贪佛法而得的。鬼里头有福报大的,也有福报小的,就看他贪什么?他贪一切恶法,得的是鬼道里的恶报;贪佛法,鬼道里得善报。他在鬼道里虽得善报,但总离不开鬼身,他还是鬼。初一、十五有人给鬼道众生烧往生钱、纸钱、纸衣,他们用得着吗?用得着。只有鬼道才用得着,其他的道用不着。 (摘录自佛言网,由佛前明灯发布)